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正文

加强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1-11-09 12:53:12 浏览量:


    村级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不断提高村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实现“三个代表”,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实现农村“小康”的保证,是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实现的重要保证,也是维护广大农村长期繁荣与稳定的关键。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出现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与构建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结合我县村级组织建设现状以及本人多年农村工作的实践体会,谈谈个人的一些初浅想法,

 一、当前村级党组织的现状分析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广大农村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村级党组织建设及村级党的执政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我县实际情况来看,全县有**个乡镇,**个行政村,其中,**镇、**镇、**镇、**镇、**镇,为川道**个乡镇,有**个行政村,其中**个为山区行政村,其余:**个乡镇,****个行政村均为山区行政村。也就是全县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有***个为山区行政村。由于地区条件、经济条件、历史条件不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现状不平衡。村级党组织建设相应滞后,还不能完全适应村级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较低。以我们**乡为例,**名村支部书记中,46周岁以上的**人,占**.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占**%;全乡**名村党支部成员中,46周岁以上的***人,占**%,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占**%;全乡***名村级党员中,党员平均年龄达**岁,60周岁以上的**人,占**%。由于村级党组织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较低,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难度较大,缺乏改革创新的活力和勇气,缺少发展村级经济的办法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村级经济的发展。

    2、部分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我们**乡根据村级组织整体战斗力强弱,大致把村级组织分为三大类:一类村,即村班子团结协作,整体素质较好,凝聚力、战斗力较强的*个,占25%;二类村,即村级组织内部基本协调,整体战斗力尚可的*个,占58.3%;三类村,即村级组织内部不大协调,甚至相互斗气,整体战斗力较差的*个,占16.7%。从调查情况看,我们发现村级组织闹不团结,影响整体战斗力发挥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两者在心理上存在着互不包容的思想意识,虽然他们心照不宣,但他们都在担心来自对方的威胁,由于这种思想意识支配,有的村委会片面强调自治的职能和权利,不服从村党支部的领导,另搞一套;而一些村党支部也对村委会行使自治职能和权力不理解,甚至认为是对自己的挑战,采取对村务决策和管理大包大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级组织整体作用的发挥。

 3、发展党员工作滞后。我们**乡近三年来,共发展党员**名,这对*万多人口的乡来说,发展党员数量明显偏少。全乡**个行政村中,3年以来未发展党员的的村党支部就有*个,个别村几十年来未发展过党员。由于发展党员工作滞后,党员队伍中新鲜血液得不得及时补充,党组织内部很少开展各种有益活动,缺乏朝气活力,很难有新思路、新举措。

4、村级组织建设的硬件设施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乡镇重视不够,有些山区村没有基层组织建设阵地,办公在我村干部家里办公,有些租用一间或一院民宅,各种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形同虚设,村上更没有集体固定资产和集体积累,更有些行政村村干部没有集体账目,公私不分,还有些村一届班子一个摊子,下一届“一切从零开始”,根本没有形式一届修一点,一面积累一点的形成“集体”意识。由于村级班子长期瘫痪,或班子变更频繁,即没有账目,也没有固定资产,只有现在的村干部“从零开始”。

村级组织建设在山区组织不健全,有些有村党支部没有村委会,有些有村委会,没有党支部,其余基层治保会,调委会,妇联等更谈不上,财务管理比较混乱,有些行政村,一个或两个村干部,其中各种组织一人或两人担,可谓“多套组织一套人马”,因此造成“一人说了就是集体决策”或“一人不干,全村瘫痪”的格局。

5、村级干部教育管理不到位。一是有些村村干部,传统小农意识严重,思想保守,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个人利益看得“重”,抢有“和尚”做一天,“撞钟”一天,管你“响不响”。敷衍塞责,支差应付。二是个别村干部即不学政策,办事又不借鉴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方法“老一套”,没有“创劲”。三是特权思想比较严重。一些村级支部书记没有慎用手中权力,而丧失党的原则,个人独断专行,为己谋私利。没有把心思用在如何把农村工作搞好,而是玩弄权术,班子不团结,搞“内讧”。四是工作没有胆识,好人主义思想严重,有些村干部工作怕得罪人,遇事总是一味迁就,用“事实与原则”作变易,工作没有规则,个人随意性较大,工作被动,裹足不前。

6、工作进展不平衡。不同村级组织建设水平不一样,城区好于川区,川区好于山区,主要是:①由于地域条件、经济条件、村干部综合素质等因素,不同行政村工作条件不一样,农民经济状况不一样,乡镇各项工作实施效果不一样。②党员发展慢,山区村不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有些党员一直没有出过本乡和县。有些行政村妇女党员没有,更谈不上有“女干部”。造成村支部班子弱,村支部书记“无人当”的断层现象。有些乡镇在发展农民党员问题上,不严要求,重发展数量,一味追求党员指标,抱着完任务的心态,使有少部分没有经受严格考验的群众入党,直接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③政策宣传入户率质量不高。有些行政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注重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群众知晓率低,更有些山区行政村村民法制观念淡薄,群众参政意识淡薄,表现在行政村工作没有起色。

7、村级干部工作作风粗暴。表现为党性不纯,工作方法简单和“软”、“散”、“牛”、“滑”、“贫”、“后”、“犟”七个字。“软”即工作不敢碰硬,不敢面对现实,遇事唯唯诺诺,逃之夭夭;“散”即一盘散沙,虽各有招牌,但无合力,形同虚设;“牛”即素质低下,遇事不开窍,工作上一味保持个人观点,上级与组织抗衡;“滑”即圆滑玲珑,办任何事情怕得罪惹人,推诿扯皮,事无着边;“贪”即心存私心,工作上有利喜欢无利愁;“后”即思想落后,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先进,只求平稳,拖拖拉拉,延误良机;“犟”即思想不成熟,我行我素,动辄找茬子,撂担子。

8、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我们**县大部分山区乡村无积累,无力为群众办实事。就是原来从群众手中收取的款项,也用得一干二净。个别村由于乡上督促不力,姑息迁就,出现了村干部挪用公款的现象。有些村由于政务、财务不公开,帐务不健全、管理不民主、监督不到位,使服务功能跟不上,群众意见很大。有些村由于领导干部更替频繁,帐务交接不清楚,出现财务管理混乱,这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

二、村级党组织建设滞后的根源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农村在深化改革转型时期,新旧体制交替与矛盾交织、各种利益驱动、文化素养、观念因素和制约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主要有几个方面:

1.基层党委认识不到位,求稳求安,怕引起新的矛盾。没有把村班子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领导思想认识模糊,认为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上级的事,基层组织建设是虚,经济建设是实,经济建设应压倒一切。有的虽然对基层班子重要性认识明确,但缺乏理论指导与党性修养,对国家下策与法律法规的学习不够,没有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上瞻前顾后,顾此失彼。工作上不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而是代表少数人利益,与他人共谋好处。个别乡村干部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工作方法,趋利性,“混日子”的思想严重,自身不正、形象不好,缺乏权威、缺乏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能力,鼠目寸光,对一些事关全局的问题,认识不够,研究不透,不能很好地处理。一些后进村各种关系均比较复杂,一有风吹草动,他们中少数人就会借此机会四处出动煽风点火,闹不团结,甚至上访等。因此,基层党委不得已对这些村采取暂时把他们“晾”在那里的办法,以免上访闹事。

2.个别村宗族势力或群体势力从既得利益出发,在一定程度上把持操纵村级组织,村级组织无能为力去突破这些地方势力的控制,为了开展村里工作,只得委曲求全。

3.在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党组织加强对村委会政治上和工作上的领导缺乏有效的机制,显得无所适从。村党支部的职责和村委会的职权在《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上只是在理论框架上作了规定,但二者存在着职能上的重叠交叉,具体操作问题上没有明确,当矛盾产生时,因缺少仲裁机构与办法,只有凭本事争高低,一山不容二虎。

4、党员干部教育松散。在新形势下,有些村干部对党员教育认识不力,重视不够,缺乏统筹性、计划性,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有些支部书记怕发展党员威胁自身的地位与利益,对思想积极、有前景的群众,故意设置障碍,限制发展,不注重村干部的政策理论学习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使少数党性不强的党员经不起考验,对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有些村对有示范带头作用或突出贡献的党员干部消极对待,使一些党员干部丧失信心,失去活力,在群众中树立不起威信,产生了失落感。

5、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部分村还未建立规章制度。在基层乡镇,尽管是设立了监督机构,但无专职干部,多头管理现象严重,致使乡纪委对各项工作监督不力,流于形式,缺乏规范性、操作性、约束力。对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听之任之,致使给腐败现象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提高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探索

解决好党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把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公仆”意识,具体地讲,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基层党委对村级党员及村党支部的调控能力

  1、加大力度,搞好村党支部及党员的管理。村级党组织及党员队伍庞大,且与群众融为一体,在群众中产生的影响非同寻常。为此,基层党委除了加强他们教育学习外,更要强化调控力度,可采取以下几种手段实施对他们的管理:一是下派,组织部门单位有一技之长的干部下派到村帮助指导;二是上挂,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行政村党员到职能部门挂职锻炼;三是互派,行政村支部之间互派部分党员相互学习交流;四是加大培训力度。乡镇基层党委可根据村级党员实际需要,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对村级党员干部依托地方培训基地,定期或不定期开办党员提高班,分期分批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一次系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并加大对外考察力度,使其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增强党性,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信心和能力。通过这四种形式旨在提高农村党员的基本素质,旨在提高基层党委对农村党支部的管理调控能力。

 2、创新思路,寻找农村组织设置新模式。由于行政村大小、村级经济发展、村庄建设规模、村级组织建设等情况各异,党对村级组织的领导在方式方法上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根据村级组织现状,我们可打破一个行政村必设一个党支部的格局,采取以下几种模式:

   (1)合并村支部。对村级党组织基本瘫痪,失去战斗力,但又缺乏合适村支部书记人选的,可与邻近村支部合并组建村联合支部。

   (2)设立村党总支。有的村由于经济发展较快,且行政村规模较大、产业齐全,如紧邻城区的行政村或规模较大的中心村等,可根据区域或经济发展的实际分设几个支部,村设党总支。

   (3)设立村老龄党支部。当前,村级党支部成员和党员年龄老化、素质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老龄党员比例过大,存在几个党员几颗牙的情况:一方面导致支部缺乏战斗力、创造力和活力。另一方面,由于受观念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严重抑制了新生力量的发展与吸收,致使少数支部几十年无发展党员。借鉴上海浦东等地的经验,为适宜绝大多数老龄党员学习和活动,有利于吸收新鲜血液,充分发挥年轻党员的主力作用,可以在一些长期得不到发展的村单设老龄党支部,将60周岁以上的党员统一划归村老年党支部管理,其选举与组织发展也在同一群体内产生(即老龄村民要求入党的提交老年支部考察发展)。村老龄党支部也可与村老年协会合并成一套人马。镇党委设立老龄党总支,作为村老龄支部的直接管理机构,实行单独管理。同时明确他们各自的职责,村党支部要定期向老龄支部介绍工作,并给予活动经费保障。通过少数村的试点探索、积累经验后,视情况再推行。

(二)在村民自治背景下,提高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

 1、提倡村两委交叉兼职。村级组织是我国最基层一级管理组织,许多细少的工作职责一时也很难界定是属于村党支部的还是村民委员会的,由此引发的村两委班子磨擦和不协调在所难免。因此,尽管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各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任务目标、党员队伍建设都不相同,提倡村两委班子“交叉兼职”一时在观念上难以接受,在具体人选的物色上也不可能一刀切。为此,我们应根据实际,在有条件的村先实行“交叉兼职”,这从村级组织建设及提高村党组织执政能力的角度看还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有利于解决村支部与村委会两者职能界限的矛盾。由于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两者在涉及具体工作时,其职能有时很难界定清楚,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又缺少一个解决或仲裁的办法,容易造成争权争利或相互推诿。通过两者交叉兼职,也能避免两者的谁大谁小、谁听谁的问题。第二,有利于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提倡村两委交叉兼职,村级班子成员职数减少,既减少村级开支,也有利于减少政出多门,人浮于事的状况,促进村级组织内部机构调整优化,提高办事效率。第三,有利于提高村级干部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村两套班子交叉兼职,能够促使党员勇敢地站出来接受广大党员挑选,认真地面对接受广大村民的选择,这样有利于增强党员的竞争意识,加强党外对党内的监督,增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具体操作上,首先要加强引导,提高党员参选意识,消除两大认识误区:一是消除受政府机构党政分设及党内党外潜意识的影响,认为村书记与主任不能相互兼职的误区;二是消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认为只要自己选上村支部成员就没必要再参加村委会成员竞选的认识误区。第二,改变以往先改选党支部后改选村民委的一惯性做法,本着因村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二者交替穿插,分类进行。一类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较强,在群众中有威望),可以先进行党支部的换届,而后由党支部引导村民选举村委会主任,原则是党支部书记竞选主任,副书记、支委成员参与村委会副主任和村民委员会的竞选。二类村(党支部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在支部内部谁适合担任支部书记,各有优点、各有千秋的情况下,可先鼓励进行村委会主任的竞选,谁选上原则上就兼任支部书记。三类村(相对后进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比较差的),原则上由机关干部下派担任支部书记,明确任务,着重抓好村党组织队伍建设,做好党内新生力量的培养与发展。

2、提高村民代表素质。

村民代表会议既是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机构,又拥有对村委会的监督职权。想方设法提高村民代表的素质,提高村民代表中党员的比例,是村民自治的背景下,村党支部通过控制村民代表会议来实施对村委会领导的最现实、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有部分村的村民代表是由村民抓“阄”产生,有的甚至采取“轮流执政”,其素质可想而知。究其原因:一是组织村委会换届选举,安排推选产生村民代表的时间安排过短过紧,只能一哄而成;二是缺乏对村民代表基本素质的条件界定;三是驻村干部与村主要干部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注重的是数量是否推足、程序是否合法(即是否村民都知道)、有否上访,而忽视了对推选村民代表素质的要求与引导,真正是一时的疏忽造成三年工作上的被动。为此,我们应认真吸取教训,把好推选村民代表这一关,具体要抓好三项工作:一要制订村民代表任职的基本条件,引导村民推选;二要在时间安排上要放宽,有利于驻村干部和村主要干部组织引导,不让各组放任自流;三要要积极引导党员参选,以提高村民代表中的党员比例,增加党支部对村民代表的调控能力。

3、设立村民代表会议的领导机构。

村民代表会议是新形势下村民自治的另一种组织形式,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代表开会,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事项,但在实际操作中会碰到一系列问题,因为村民代表会议是行政村的决策监督机构,村民委员会对村民大会及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由村民委员会主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无意中将把村民代表会议的领导职责划归于村民委员会,这与村民代表会议监督村民委员会的职能有矛盾之处,也不能发挥村民代表会议的监督决策职能作用,当村委会与村支部在重大问题产生分歧时,村委会就往往以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方式,致使党支部处于被动地位,也容易导致村两委磨擦。同时,一个村一般均有二、三十名甚至五、六十名村民代表,没有统一的领导者,不便管理。因此,可通过设立村民代表会议议长、副议长或者称为村民代表监事会等组织形式,实行村民代表的自我管理和自我领导,避免组织法“由村委会召集村民代表开会”,即被部分村委会认为村民代表归属于村委会领导的思想,推选有较高素质的党员代表担任,力争由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担任,实施对村民代表及村民代表会议管理与领导,解决村民代表群龙无首及村民代表会议意见难统一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三)、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①理清村级经济发展路子,要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以科技为先导,市场为向导,效益为中心,打破区域,确立主导产业,优化组合各种产业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于一体的格局,大力发展民用工业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使其形成村级优势。

②加大实事实办力度。村干部要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做到在政治上代表人民,一切言行为了人民。要关心群众疾苦,突出抓好以退耕还林、小城镇建设、学校危房改造、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兴建、道路建设、水利建设、规模养殖等为主的实事实办力度。

③建立健全农村文化阵地。要依托乡村阵地建设,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及法律法规,限制各种迷信活动和非法邪教、不健康的思想的宣传,全面推进小康工程建设。乡村党员干部带头传播文明、做先进生产力与先进文化的代表,为三个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监督制度,确定基层专职监督人员,减少监督工作多头管理,确保监督渠道畅通与关口前移。加大对乡村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在监督过程中抓住领导掌权用权与民主理财两方面工作重点,建立党员干部巡回与定期考核制度。继续完善和实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述职评议等行之有效的制度,依靠群众,拓宽民主监督,坚持民主评议、质询听证等民主形式,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制度的作用。加快公示墙、公示栏建设和民主理财步伐的改革,不断扩大财务、政务范围和内容公开透明,加大舆论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力度,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透明度,畅开信访渠道,对无视组织、无视纪律、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加重农民负担的人和事,经群众反映,一经查出,应逐级追究责任,公开曝光,严肃惩处,力求群众满意,确保监督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推荐访问:党组织 调查报告 村级 执政能力建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