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围绕三医联动改革浅析疾控体系建设

时间:2021-12-12 15:43:36 浏览量:

围绕“三医联动”改革浅析疾控体系建设
    当前上海市松江区“三医联动”(医疗、医药、医保)改革正在深入进行,其中公共卫生作为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自2003年起,市区两级卫生部门均制订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多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以及仍然严峻的防病形势,承担着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疾控机构,就需要更加尽力尽责,以科学的精神严谨工作,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强疾控体系建设。

一、疾控体系建设的目标

遵循“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明确职责、提高效能,城乡兼顾、健全体系”的原则,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运行管理机制相结合,进一步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防病信息网络;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进一步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二、当前疾控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防病信息系统有待完善。

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突发应急卫生事件、传染病直报、居民健康档案等疾控工作越来越多的依赖信息工作,建设一个高性能的信息平台已经成为疾控发展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的报告、指挥、处理、信息反馈上,信息平台尤为关键。同时软件开发,数据备份,设备维护等工作也需要一支精干的信息队伍。

(二)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

原有的传染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肺结核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艾滋病发病和死亡呈现上升趋势,而SARS、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又不断出现,以及个别企业忽视食品卫生安全,忽视对职业卫生安全的防治,食物中毒、职业病危害隐患仍然存在等等,均急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体系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慢病管理模式有待改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平均年龄不断上升,由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造成的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发病率不断攀升。但目前慢病管理模式相对比较单一,管理效果还需提高。

(四)业务部门职能有待整合。

按照疾控工作的要求,区级疾控现有科室或部门各自承担着工作任务,与市级疾控各科室或部门基本对应,虽然能完成上级任务,但是相近职能的科室或部门各自独立,增加了工作之间的协调和配合难度,相近的督导、检查、工作会议等工作对下级单位造成一定负担。因此,联系密切、功能相近科室或部门的职能有待整合。

(五)专业人才培养有待加强。

由于卫生监督与疾病防治机构的分立、食品药品监督机构的成立以及卫生人事制度改革滞后的影响和制约,疾控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仍然不足,现有人才又因待遇及发展条件的限制而不断出现“跳槽”,使得多数区级疾控存在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的现象。

三、加强疾控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信息网络,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化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疾控中心应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协调下,在现有信息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系统平台。一是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控制平台,包括日常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资源动态信息、疫情分布信息、综合分析和决策知识信息等,为领导指挥和控制提供各类依据,并能通过该平台进行命令的下达和指挥,实现对突发事件的控制、战时的会商协同等工作;二是加强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的应用,规范其信息采集与动态更新,及时对管理对象进行跟踪服务,及时对健康档案管理状况进行评估,以利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三是促进医疗、预防等居民健康信息在社区的整合利用,实现多档合一、信息共享,避免人力的重复工作,避免卫生资源的浪费。

(二)加强组织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分别从四个环节入手防患于未然。一是组织管理网络化。进一步明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和专业技术小组的职能,全面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保障物资供应,保证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及时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和处理。同时,检测部门配合做好样品采集和检测工作,提高事件发生原因的查明率。二是处置人员专业化。狠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人员的业务学习,除外请专家授课和内部培训外,还要组织人员外出参加上级举办的相关业务培训班,提高人员的专业化调查处置水平,着力打造一支集监测、检验、消杀等为一体的“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三是工作程序规范化。针对食物中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疾病和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和流行特点,及时完善调查处理的预案、现场调查规范、样品采集规范等,参照实验室认可准则建立突发事件处理的作业指导书,做到“事出有据,有章可循”。四是实验室国家认证。按照国家认证要求,硬件上为实验室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改进检验检测技术,软件上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提高人员素质,使得通过国家认证。

(三)加快试点探索,改进慢病管理模式。

一是慢病工作内容应拓展,工作位置应前移,强化主动干预。要加大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力度,除常规监测外,应广泛联合各级临床医疗机构或康复机构开展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指导,提高管理效率,预防复发,减少患者机体的功能障碍,降低病人的致残率。二是应改变目前慢性病管理模式相对比较单一的现状,在试点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慢性病患者的群组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提倡医-患合作和病友互助,充分调动病人及家属的广泛参与,增强管理效果,让病人由被动接受管理逐步转变为主动参与管理,即“我要管理你”向“你要我服务”转变。

(四)注重公共服务,推进部门职能整合。

结合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实际,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业务部门的职能整合。主要是应把各业务部门相近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如健康教育、会议培训、资料存档)等明确划分,实行归口管理,既可避免重复布置,使之符合“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又可减轻基层工作负担,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办事效率。

(五)坚持人才战略,千方百计培养人才。

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即使有充分的资金和设备的投入,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疾控中心应不断加强软件建设,以提高综合防病能力。一是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卫生单位全员聘任制,打破“大锅饭”,为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搭建平台。二是大力培养骨干学科带头人。选拔一些具有较高学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骨干,采取选送交流学习、设立科研基金等措施,着力构建自己的“专家库”和“学科权威”;三是建立人才支援交流使用机制。加强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人才资源的对口、合作支援,造就防治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四是加快后备人才的培养。激励职工参加学历教育以及在职培训、进修等,提高职工的学历及专业素质,加快他们的成才之路,使他们尽早成为各专业学科接班人。

 

 

推荐访问:浅析 联动 体系建设 疾控 围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