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秋天和冬天语文教学案例

时间:2021-12-27 08:03:06 浏览量:

  秋天和冬天语文教学案例

  秋是我们生命中最辉煌的季节。正是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季节。只要我们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灵,愿意去接近大自然,你的心中定会涌起更多的诗情。以下是工作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秋天和冬天语文教学案例一

  师:诗歌是文学殿堂上那颗最亮丽的宝石,它身上蕴藏着许多美。今天,就让我们透过这首小诗来领略诗歌的美。(激起学生学习与朗读的兴趣)

  师:诗歌是可以歌唱的文字,从诗歌的歌字上大家可以想到诗歌的什么美?

  生:音乐美。

  师:一首好的诗歌就像一首优美的乐曲,而乐曲有了快慢相间的节奏,才会富有情感。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让文字的美通过声音传达出来,并试着用斜线画一下节奏,如果遇到朗读的障碍,请勾画出来。

  师:有没有遇到朗读的障碍或提醒同学注意的读音?

  生: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伐木声丁丁的飘出幽谷”的“丁丁”读“zhēng”。

  师:是多音字,是吗?

  生:是。

  师:你读书真细致!

  师:还有吧?

  生:“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背篓”背读“bēi”。

  师:也是多音字。

  生:“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中“撒”读“sā”一声。

  师:太好了!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大家朗读一下这首诗?你来,其他同学要仔细听,待会要给他提些建议。(一生朗读。)

  师:谁能给他提些建议?(互相评价正好锻炼学生口语能力)

  生:他的字音读的很准!

  生:他读的有些快了!

  师:这首诗读得应缓慢些!那我们就用我们的理解再来读这首诗。请同学们齐读,秋天,开始。(生大声齐读)

  师:现在大家的朗读已有了很大地进步,但似乎还不能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大家想不想听老师读?(老师范读对鼓励学生大胆朗读效果不容小觑,并且我可在此提出更深的阅读要求。让学生读诗更深入。)师:带着对这三幅画面的整体印象,我们来具体的学习这首诗歌,老师要把学习任务交给大家,透过这三幅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师:请前后左右四位同学组成一组,先讨论这些问题,其中一位同学做好记录,第二位同学连成一篇短文,第三位同学进行修改,第四位同学要起来读给大家听。请各小组选择最喜欢的一节进行想象,看哪个小组想象力最丰富,语言最优美?时间5分钟,开始。(短短的一节语文课堂上总会有学生没机会发言,那么小组合作探究就是最好的方式,让每位同学尽情的说,展示自己的才华。)(请听学生的优美语言)

  我们最喜欢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晞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农家的小院里满是丰收的气息!(掌声)

  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得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芒,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掌声)

  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耳边传来悠远绵长的笛声,只是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四处张望,眼里写满了心思……(掌声)(接着引导学生读诗再深入些)

  师:读诗还可再深入些,那就是品味诗歌的语言。那时更高层次的美!

  师:选出你觉得最美的地方进行赏析,比如哪个词语写得好,哪句修辞用得妙或意境特别美。

  生:我觉的“丁丁”用的好。“丁丁”这个音听起来非常清脆,写出了伐木声的悦耳。

  生:我觉的“飘”字用的好,因为伐木声是从幽谷中传出的,应该很远很远,用“飘”字显出了伐木声的悠远。

  师:你能试着读读这一句吗?(生很投入的读。)

  师:你真的读出了伐木声的悠远。太棒了!继续,谁再来。

  生:“像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这句中的“冷雾”用的好。因为雾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朦胧的。这里用上“冷雾”,就烘托出一派朦胧的感觉。而且雾又很好的抓住了秋天的特点。

  师:多么美的意境!

  生:“芦蓬上满载着白霜”,白霜本来就铺在上面,他说载,比作船,很雅。也说明是清晨,没有人去破坏它。太阳还没出来。

  师:你读的真细腻!

  生:“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丰收之景。“稻香”从嗅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香飘四野。

  生:“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得笛孔?”夏天的记忆是美好的,夏天本来就热,至于香,可以是花香、植物的香气,然后牧羊女回忆的时候连笛子的声音也是热的、香的了!

  (品诗的过程总要结合朗读,可个别读,也可小组读,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多读。逐步让学生体味进去,并读进诗中去。而且,对每一位同学的发言与朗读都要恰如其分的进行评价,鼓励每一位同学起来发言。)(在学生充分个别发言与朗读的基础上,安排全体学生共同朗读)

  师;原来秋天是这么美,原来诗歌是如此美!这么美的诗 ,我们是不是应该深情地朗读它?(生配乐朗读,优美动听。)(诗读的不错了,打铁趁热让学生即兴发挥颂秋天)

  师:感谢何其芳,您是何其芬芳!让我们领略到如此美丽的秋天。可是秋天的美又怎么可能在一首小诗中写尽呢?让我们也来赞颂一下心中的秋吧!师:谁先来?那老师先来!秋天是一片随风飘落的树叶!

  生:秋天是满树金灿灿的果子!

  生;秋天是农民伯伯脸上灿烂的笑容!

  生:秋天是一山火红的枫叶!

  生:秋天清晨林间小道旁那点点的秋霜!

  生;秋天是天空中南飞的大雁!

  当然不同文体的课文要采取不同的朗读指导方法。而且应强化名篇背诵,增加学生语料。口语交际能力与语料积累有很大关系。中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让学生记忆一定数量的诗词、文言经典,有助于学生积累语料,涵养民族文化。

  3、《秋天》课堂实录

  诸城市贾悦镇孟疃初中 白玉红

  【情感导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师: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季节,它没有春的羞涩,没有夏的袒露,也没有冬的含蓄。但它同春一样可爱,和夏一样热情,与冬一样迷人。它就是秋天,象征成熟,充满魅力的秋!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去感受它无穷的魅力。下面请欣赏一组风景图片,去感受一下秋天的色彩。

  【多媒体展示秋景图】

  师配乐解说:漫步在金黄的原野,嗅着菊花淡雅的芳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红叶飘丹。凉爽的秋风拂过水面,倒影的枫林,色彩斑斓。活泼泼的山里红,满挂着灯笼似的果子,伫立在秋天的果园,我们聆听,丰收的琴弦。

  师:刚才我们欣赏到的是摄影师为我们展示的秋天的美丽。那么在诗人的笔下,秋天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何其芳的《秋天》。

  师:学习这首诗,我们要完成两个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作者的情感。

  2、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读秋】

  1、听老师范读。揣摩朗读的技巧。

  2、组内朗读比赛,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3、自由朗读,个性展示。

  师:下面请听老师的配乐朗诵,注意揣摩这首诗的朗读技巧。

  师读诗歌。(生掌声)

  师问:要读好一首诗,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1:声音洪亮,读出感情。

  生2:要做到抑扬顿挫。

  生3:要有停顿。

  生4:要有节奏感。

  师总结:的确,要读好一首诗要做到有节奏感,要抑扬顿挫,要有感情,速度要放慢,总之,要全身心的投入。甚至,你也可以把自己想象为一个诗人。下面我们在小组内展开朗读比赛。

  生在组内展开朗读比赛。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谁想起来读一读?

  生1读。

  师:请给这位同学评价一下。

  生:刚才她读得有些快,而且没注意重音。清冽的洌,应该是四声,他读为了二声了。

  师:谁再起来读一下?

  生读。

  师:请给姚胜同学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生1:他读得有些快。

  生2:我想补充一下,给姚胜同学提个建议,请姚胜同学能够接受。读诗的时候,一定要有情感。才能读出诗歌的味道来。

  师总结:这两个同学都注意了抑扬顿挫,以及停顿重音。但是,在感情投入上做得还不够。记得看过《艺术人生》一个访谈节目,在采访著名播音员的时候,这位播音员说,读文章时一定要投入,要有激情,要对文章的内容有深入的理解。何其芳在《秋天》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首先,我们打开他的秋天画卷,欣赏第一节。

  【品秋】

  【临渊羡鱼】

  1、赏析第一幅秋景图

  抽出诗中的一些词或短语,比较朗读后思考:你觉得还美吗,还有诗味吗?为什么?

  2、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第一节,要求更上一层楼。

  师:第一节老师做了一下改动。去掉了一些词和短语。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下。

  (生读修改后的第一节诗歌。)

  师:请再读一下原诗。

  (生读诗歌第一节。)

  师:品读一下,是改后的诗歌有诗意,还是原文有诗意啊?

  生:原文有诗意。

  师:那同学们看一看,诗意表现在哪里呢?把你的看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加以完善。

  (生自学,交流,完善。)

  师:谁来说一下为什么不能去掉这些词语呢?

  生1:因为它去掉的都是一些修饰词,就没有浓浓的诗味。就像一棵树,只剩下树干一样了。(生掌声)

  生2:加上这些词,会使这节诗更生动更形象。如果去掉,会使这首诗意思表达的得不够完美。

  师:这两位同学还是从整体上分析的。能否具体一些,从局部或细节方面来赏析?

  生1:我认为,如果去掉了“满”和“披着”就体现不出清晨露珠之多。

  生2:去掉了“丁丁”这个拟声词,就体现不出伐木的声音,不能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3:“饱食”让我们似乎闻到了稻谷的芳香。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丰收的场景。

  生4:还有栖息。本来是用在鸟的身上,现在来形容秋天,这样使诗句更生动,形象。

  师:对。记得见过一句话,“人类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这里的栖息,是一种拟物的用法。把人比作鸟类,或者其他的动物。使语言更加的形象,生动了。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有的是从整体上,从诗歌的意境去赏析诗歌,如果去掉这些词语,就感觉不到那种浓浓的诗味了。还有的同学从“满”等方面去赏析,这是从诗歌的语言方面去赏析的。还有的同学从“饱食”“满披”等词语去赏析,这些词语运用了?(生答:拟人)拟人的修辞,是从诗歌的写作技巧方面。再有,你在读肥硕的时候,读瓜果的时候,读丁丁的时候,有没有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呢?

  生:表现出了作者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师:对。热爱生活的人,他的笔触应该是优美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他对生活的热爱。也就是说,我们还可以从情感方面来赏析诗歌。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的技巧,那么下面让我们小试牛刀,看第二节和第三节,抓住某一点去欣赏,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完善。

  【跃跃欲试】*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学了刚才的赏析技法,让我们来一显身手!

  【退而结网】

  3、用刚才赏析第一节的方法欣赏第二、三节,进一步体会诗歌之美。(可以从诗歌语言、意境、写作技巧、作者情感等方面加以赏析。)

  自学后交流展示。

  (生自学,赏析,交流,完善。)

  生1:老师,我想赏析第二节,读完这节诗,我仿佛看到了清晨的江面上笼着薄雾,远处渔人熟练的撒下渔网,收起的却是乌桕叶的影子。渔人依旧摇着小桨回家去了。从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可以看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生2:老师,我想补充一下。我觉得“游戏”一词应该用在小孩子身上,而现在却用在了秋天身上,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活泼的,是淘气的,是顽皮的。

  生3:老师,我认为冷雾和白霜体现出了清晨江面上朦胧的寂静,显得非常美丽。

  生4:老师,我想补充一下刚才张宜法同学的发言,他说,冷雾和白霜体现了江面的寂静和朦胧,而且我还感觉到江面上的白茫茫的情景,仿佛置身于仙境,非常的美。回答完毕。

  生5:在这一节中,有雾和霜两个词,体现了秋天丝丝的凉意和朦胧的气氛,并且体现了作者和渔民的悠闲。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分析的冷雾和白霜,是诗歌里的一种意象,是能够浸染着作者某种感情的东西。比如刚才冯絮分析的冷雾和白霜,一接触,就知道是秋天的特色。那么,能体现思乡感情的意象有哪些呢?

  生:月亮,大雁

  师:对。那诗中的雾啊,霜啊,就是能体现秋天特色的意象。还有游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秋天写活了。以及同学们深入到诗歌里探查作者情感的“轻轻摇着”,不仅渔民心境是这样,作者的情感也是这样的。下面我们看第三节。

  生1:老师,我认为意境应该是这样的,蟋蟀在草叶中鸣叫,远处传来了羊儿咩咩的叫声,溪水更加清澈了,秋天的美景赏析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听惯了一个夏天的笛声,那吹笛的少年呢?谁能猜透她的心思呢?

  生2:老师,我觉得最后两句中“梦寐”一词用得很好。这个词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生3:老师,我想给刚才的同学补充一下,“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通过这几句诗,我们可以想到,在牧羊女的眼里,不仅有夏天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还有牛背上的笛声,或许那笛声,在牧羊女的眼里,会更动听吧。

  师:感谢许崇娟同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境界啊。梦寐在牧羊女的眼睛里的,不仅有更辽阔的草野,清冽的溪水,还有夏天那不绝入耳的悠扬的笛声。忽然停止了,似乎有些伤感,有些失落,这些,都是淡淡的。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这首诗的精彩欣赏,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如诗如画,如梦似幻的境界。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调动了大量的感官,描写了农民丰收的喜悦,渔民打渔的悠闲,以及牧羊女梦寐的悠远。可以说,在诗人何其芳的眼睛里,秋天,应该是这样的,你想用哪些词语来概括一下?

  众生:活泼的,调皮的;寒冷的,(师纠正:最好是凉爽或清冷)幽静的;丰收的,快乐的;宁静的,悠远的;可爱的,迷人的;是耐人寻味的,是闲适的;是柔美的,是清净的,是清甜的;是如诗如画的,是多姿多彩的,是五彩缤纷的……

  师总结后:让我们满怀深情的来背诵这首诗,沉浸在这首诗如诗如画的意境当中去。

  师生同背全诗。

  师:秋天是美妙的,可以像摄影师那样去捕捉,像画家那样用色彩去描绘,像诗人这样用文字来倾诉。现在正值秋季,周末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感受秋天,记录秋天。下面请同学们把你的作品在小组内展示交流一下。

  【绘秋】

  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描绘你眼中的秋天。

  【温馨提示】

  可以吟诵古今与秋有关的诗词,也可以推荐秋天的美文;可以画笔描绘你眼中之秋,可以展示假期和周末所办《秋之韵》手抄报;可以推荐语文主题丛书第二辑《大自然的声音》中喜欢的文章,还可以用歌声来唱秋……

  生:展示关于秋天的作品。

  师:看同学们的作品非常丰富啊。老师真的是满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想领略同学们的风采呢。

  生展示作品。

  生1:(带到讲台上一只苹果,一只桔子,一个玉米棒子)这是我们组共同采集的劳动果实。这些果实的丰收,也寓意着秋天的到来。看,这是玉米,这一排排金黄的牙齿,在微风中向我们欢笑,农民伯伯看到了也会开心的笑的。这是桔子,现在我们这些地区发达了,可以吃上南方盛产的桔子了,一个个金黄的桔子,是那么的诱人。那酸酸甜甜的味道,使人看了不禁就流下口水。这是苹果,一个个红彤彤的苹果,饱满的果汁,让人吃了就不会忘记。

  我爱美丽的秋天,更爱这些美味的果实!

  生2:我为大家背诵一首秋天的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豪放派的大诗人。子夜吴歌 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首诗通过对妇女们趁月明之夜为远征亲人赶制冬衣的情景,表达了她们对和平生活的迫切期盼,也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悲惨遭遇深表同情。

  生3:这是我们组合办的手抄报。这次我们的主题是“走进秋天”。听了这个名字,你是否感受到了秋天的来临呢?从色彩上看,我们多选用红色,蓝色,黄色。因为红色代表火红的枫叶,还代表我们大家对秋天的热爱及赞美的心;蓝色代表蓝蓝的天空和大海;黄色代表田野里金黄的麦浪。这是一首关于秋天的诗歌,诗人郭小川在这首诗中充分的表现出了对秋天的赞美和热爱。这边是一篇有关秋天的美文,里面有好多描写秋天的句子,还写出了秋天在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体现出了秋天在农家里,在田野里,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以及在秋天的每一个角落。

  生4:大家好,这是我们三组同学齐心协力合办的一份关于秋天的标本。我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秋之韵。这个金灿灿的秋字,是我们用玉米粒拼成的。这一个个金黄的玉米粒,体现出农民的大丰收。秋天是五彩缤纷的,这鲜艳的花朵,火红的树叶,给秋天带来了勃勃生机。这鲜艳的花朵散发出的淡淡的幽香,让我们闻到了秋的味道,感受到了秋的韵味。谢谢大家!

  生5:这是我们组关于秋天的绘画。秋天来了,玉米露出了金黄的牙齿,向日葵也在开心的笑着。丰收的季节来临了。农民伯伯春天播种,秋天丰收。太阳变得不再那么炎热,秋天是天高云淡的季节,太阳被遮住了半边脸。凉爽的秋风徐徐吹来,红红的枫叶纷纷落下。夜莺在歌唱秋天的丰收。

  师:我注意到姚成圆同学画的风,还是五线谱的呢!

  生6:这是我们组合办的手抄报。我们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秋之韵。我们把它分为四个栏目。第一个栏目是古诗欣赏。我们选择的这6首古诗,诗人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对秋天的赞美。我们收集的词语,诗句、段落,都是有关秋天的。从这片已经泛黄的银杏树叶,我们可以看出,秋天来了!

  生7: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几首关于秋的古诗。1、《秋思》(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友开封。2、《望洞庭湖》(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3、《夜雨寄北》( 唐 刘禹锡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谢谢大家!

  师评:非常用心,非常勤奋的一位姑娘!

  生8:这是我与妹妹的一张合影。可是,这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你们一定没有发现我们身后的这盆兰花吧。兰花是非常名贵的一种花。它的贵重在于那美丽的花朵和浓浓的香味,并且,它在秋天开得最鲜艳。希望同学们多找一些关于兰花的资料!接下来,我为大家朗诵一首诗歌,它体现了秋天丰收的景象。

  秋 母亲坐在石凳上/麻利的剥着苞米/头顶上硕大的石榴果/嘴巴似张非张/父亲从夕阳里归来/挂上镰刀/一扬手/拍打两下/抖落了满身的稻香。看,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这火红的枫叶,多么美丽啊。他虽然没有春花夏花那么靓丽。但它却有一种红。这种红在我们心里流动!

  生9:这是我们合办的手抄报。有秋天的词语,秋天的诗句。你们一定发现了,这儿有一片火红的枫叶,枫叶红了,说明秋天又来到了。

  生10:大家好。我们七组今天为大家展示的是一幅代表秋天的画。看,画中有正在鸣斗的蟋蟀,有停在绿石上歇息的鸟儿,有散发着清香的菊花,还有翩翩起舞的蝴蝶,这美丽的画,仿佛让我们置身于秋的世界,而且我们还为这幅画题了一首诗呢。请大家欣赏:草野丛中蟋蟀鸣,青绿石上鸟儿停。蝴蝶纷纷投花去,菊花芳香秋意浓。谢谢大家!

  师:谢谢大家。真是美不胜收啊。你们让我看到了你们热爱生活,认真观察大自然的美好心灵呢。正如古人所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秋是我们生命中最辉煌的季节。正是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季节。只要我们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灵,愿意去接近大自然,你的心中定会涌起更多的诗情。生活也会因此更美好。下面,让我们走进五彩缤纷的秋天,品读【悟秋】部分,或语文主题丛书第二辑,去品读文人墨客笔下的秋吧。

  (生读【悟秋】和语文主题丛书第二辑。)

  【悟秋】

  【师小结】:同学们,可能我们会读到许多像“秋风秋雨愁煞人”“悲哉兮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样的悲秋之句。它们真实的描绘了秋天的另一种风貌,展现了作者在那种情景下的真实心情。我想,只要心中有理想,生活有目标,我们就可以在秋风秋雨时,感受到心中的火热之情。看到光秃秃的枝干,我们甚至能感受到它的沉思,与身体内部涌动的生命之流!

  【教师寄语】

  当我们的脚下不经意间踩过无数凋零的落叶时,是否意识到也许你踩过的不只是叶儿,更是一段宝贵的光阴?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四季不停的轮回呢?光阴匆匆流逝,从未为任何人停留片刻。它总是那样的一如既往、公正无私!静下心来,用心感受大自然,体味秋赐予我们的一切吧,也许你的心底也会增添几分对秋的崇敬之意呢!

  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你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愿意去接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在你的心中定会涌起更多的诗情。生活,也会因此而美好!

  【专家点评】:

  1、教师个人素质强,课堂有很强的亲和力,语言有感染力。

  2、教学思路明晰,导学案实用。

  3、注重了诗文的朗读,背诵及对诗文的朗读的指导。是一道丰厚的文学鉴赏大餐。

  4、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强化了小组合作。把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落实到了实处。

  5、课堂亮点较多。比如把对秋的感悟用成果展示出来。诗歌,手抄报,水果,农作物等等,形式各异,内容丰富。诠释了个性化阅读的特色。

  秋天和冬天语文教学案例二

  一、导入

  (一学生例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我喜爱的名著”)

  师:谢谢这位同学,我听出了她的那个片段的主要信息是——“收藏美丽”,那么我们今天是不是可以用这样的理念来学习我们的课文了,我想是可以的,学习《济南的冬天》,收藏她的美丽。好,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请坐。

  师:先看背景材料,老舍,读。(幻灯片放映作者简介)

  (生齐读作者简介)

  师:这是文学常识,要知道,这一篇精美文章的作者是谁?

  生齐答:老舍。

  师:齐读这则材料:

  生(读):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二、板块一(品析1)

  师:好,谢谢。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训练我们的阅读品析能力。(师放映“课文品析”)什么是“品析”呢?——品味欣赏。我们有三个学习活动,都是让同学们进行阅读能力的历练的。(师出示幻灯片)看,请你看课文,把“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圈出来,然后联系全文内容来证明哪一个词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开始独立思考。

  (生独立思考 2分多种后)

  师:好的,我们来试一下。用概述的方式来表述你的观点,发言的层次是,大致上两个层次,第一,你认为哪个词,然后阐述你的理由。可以举手发言了。

  (生1举手)

  师:好,谢谢你。

  生1:我觉得应该是用“温晴”这个词,因为课文的开头就是用济南的冬天来作对比,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以此为课文的主线,贯穿全文。接着就先总后分的聊起了济南的冬天的山顶和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从而点题。

  师:好的,听她的发言,关键词咬的很准,文章的首段开头,然后文章的结构,然后文章各个部位之间的关系,都点到了,表扬。好,继续来。

  (生2举手)

  师:好,请你来。

  生2:我认为应该是“理想的境界”这个短语。因为除了济南,在我们这边,我们这里的冬天是寒冷的,是刺骨的,是凛冽的,而济南的冬天却十分温暖,不怎么刮风,所以在济南的人们和我们都梦想着有这样一个冬天,能够很暖和地很舒适地度过一个本应该寒冷的季节,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一个理想,然后济南的冬天为我们实现了。

  师:恩,好!有那么温熏的阳光,有那么温馨的水色,怎么不是“理想的境界”呢?续。

  (生3举手)

  师:请你来。

  生3:我也认为“理想的境界”应该是最能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因为第二段的第一句就提到了“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说明即使只有“温晴”,而没有山水的衬托,说明这个冬天也不是最理想的。只有有山有水有阳光,还有温暖的怀抱,真是给人一个最值得在寒冷的季节,不仅是有气候的温暖,而且有温暖在心里流淌。

  师:啊,是的是的。有山有水,而且气候是那样的温暖,让每个人心里都有笑意,怎么不是“理想的境界”呢?好,继续。

  (生4举手)

  师:好,请你来。

  生4:首先,如果我觉得,它说概括全文一个大体写的东西的话,那么,“理想的境界”可以用来概括,但它这个问题是说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特点不一定要那么大体,而“理想的境界”这个词显得有些太统一了,很多地方都可以成为理想的境界,而它说是济南冬天的特点,所以,在文章的开头,老舍先生就把济南的冬天和伦敦,北平还有热带进行了比较,从而突出了济南是个温晴的地方,所以我认为,这篇《济南的冬天》,它的特点应该是“温晴”。

  师:谢谢。她的分析思路是:先从一般事物的角度来分析“理想的境界”到处都有,然后从特别的环境的角度来肯定“温晴”在这篇课文中可能就是济南的冬天的特点。谢谢你!继续来。

  (生5举手)

  师:好,请你来。

  生5:我觉得应该是用“奇迹”,因为“温晴”、“宝地”或者“有山有水”,在江南的一些地方都是比较的常见的,只有在北方才是用“温晴”的,如果光用“温晴”、“宝地”、“有山有水”,不足以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正因为它“温晴”,所以才让人感觉这是一种奇迹,也正因为它让人感觉非常的奇妙,所以人们才认为它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我觉得“奇迹”是最能概括的。

  师:恩,你是从逻辑关系的角度来逐步地进行推理的,只有“温晴”才能够创造“奇迹”,因为“奇迹”而形成“理想的境界”,好,谢谢你!再来说。

  (生6举手)

  师:你来说。

  生6:我认为应该是“温晴”,因为在第一段,作者就说“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说明作者认为济南之所以是个宝地,是因为济南有“温晴”的天气,那么我认为“温晴”是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

  师:正是因为“温晴”所以才是“宝地”,正是因为“温晴”所以才是“奇迹”,这又是一番道理。还有吗?

  (生7举手)

  师:好,请你来说。

  生7:我认为应该是“慈善”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因为在别的地方的冬天,花草都凋谢了,树叶都凋落了,而济南的冬天,人们会感到很温暖,人们心里有一种安慰,就觉得也许春天就要到了,就给他们的心灵上带来了一次安慰。

  师:恩,这样的慈善呐,小山是那样的美,水色是那样的俊,怎么不让我们感到这样的地方时慈善的呢?好,还有两位同学要发言。你先说,他再说,我们再来看怎么样。请你来。(请生8说)

  生8:我认为是“慈善”,因为济南的冬天是有温晴的天气,是慈善的,因为是一个理想的境界,给人很温暖的感觉,所以它是慈善的,前面的词都可以用来看出济南的冬天是一个很慈善的季节。

  师:恩,是啊!大自然就像母亲,大自然的造化使济南这座老城就像安适地躺在一个小摇篮里,这样的冬天怎么不慈善呢?

  (生9举手)

  师:好,你来说。

  生9:我觉得济南冬天的特点应该是“宝地”,因为从气候特点上来说,它与北京比是没有风声的,与伦敦比是没有雾的,与热带比是没有毒日的;从景色特点上来说,它有山有水,才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所以说是一块宝地。

  师:宝地。适合于我们居住啊,这个宝地是那样的慈善,这个宝地是理想的境界,这真让我们费解啊!

  (生10举手)

  师:好,说一下。

  生10:我认为是“宝地”,因为济南下雪的时候就像是一幅水墨画,而且冬天下雪的时候,水面上不结冰,这种种迹象在我们看来都是很宝贵的,都算是一种奇迹,所以我认为应该是“宝地”。

  师:因为有这样的奇迹,所以才算是宝地,哎呀,我觉得我很难说服你们了。我认为这个问题,当然,如果我们说,你自由地选用文中的这些词语来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大概每一个都可以用一下。但是,我们是在全文的基础上来进行分析的。首先我们注意课文第一段的两个关键词:“温晴”,“宝地”。可以这样说,济南是温晴的宝地,因为温晴才是宝地,这是一;第二,再从全文看,因为温晴才创造了许多自然的迹,因为温晴才有那样的山、水,和人们的心理感受。我想,温晴这个词,还要从其他的角度来看。下面,我给你们再逐条地、仔细地分析一下。(边放幻灯片边讲解)全文是扣着“温晴的天气”这条主线来写的,所有的景物描写都要突出“温晴”两个字:正因为扣住“温晴”描绘着济南的山和水,作品才铺展出一幅幅淡雅秀美的画面;第二个道理,看顺序,绘天绘地,写雪写水,由暖阳描画到暖城、暖山,描画到不结冰的水,表现的都是“温”和“晴”。继续看。第二段,全景;三段、四段,雪中山色;五段,水上美景。没有哪一幅是写阴冷的,都是“温晴”。因此,这些画面在“温晴”的基调上统一起来,给人和谐一致的美感。还有理由,即使是写雪景,也在表现“温晴”,

  因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啊”;因为晴朗,所以“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晴朗的天气,晴空下的雪上。好,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其他几个短语或词,它们往往在一个段落里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概括这一段的大意或者集中表现作者赞叹的情感。

  三、板块二(品析2)

  (进入课文第二个环节的学习,放幻灯片品析二)

  师:好的,谢谢同学们,通过这个环节,我们很好的到课文里来了,我们的思绪很活跃,下面的内容就比较的容易了。第二次品读欣赏,划出“小摇篮”,它在第二段;划出“带水纹的花衣”,它在第三段;划出“小水墨画”,它在第四段;划出“蓝水晶”,它在第五段。如果说作者使用了高妙的修辞技法,在每一个段落里都用了一个关键的比喻来写美丽的济南的冬天的话,那么这四个比喻在每一段里面的作用都值得我们欣赏。注意老师的表述,老师没有说“你最喜欢欣赏的是哪一个”,老师说的是“你最能够欣赏的是哪一个”,那么,也就是说,你要欣赏,还要讲出你的欣赏的内容出来。好的,开始思考。

  (学生思考2分多种后)

  (师轻声询问学生是否可以了,再等会。)

  师:是不是可以讲述观点了?(有学生举手)好,两位,那边,好,我们试一下。

  (生1举手)

  师:请你来。

  生1:我认为我最能欣赏的应该是空灵的蓝水晶,按照课文里的说法,就是从“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一直到“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从这样的描述里看的话,水晶给人的感觉本身就是很玲珑,剔透的,而空灵意思就是说很清净,这样的话,就可以感觉到这块水晶从内到外是没有一丝杂质的,而课文里生动的描写就觉得这是一个春天的景象,万物都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但这明明就是济南的冬天,而这样更能衬托出济南冬天的“温晴”,而且它语言非常的生动,“蓝水晶”、“澄清的河水”,这样很贴切的比喻更让我们感受好像看到一幅风景秀丽的画卷一样。

  师:恩,分析得多么的好啊!“空灵的蓝水晶”表现的是一种纯净的美。

  (生2举手)

  师:好,请你来。

  生2:我最能欣赏的是第二段的把小山比作一个摇篮,首先,这个比喻很生动,因为有了小山,所以人们感到心里有了依靠,有了安慰,而且它人们感到舒适,感到暖和,也体现了济南的冬天的温晴。

  师:恩,对,不仅表现了“温晴”,还表现了另外一个“温情”,情感的情。继续,哪一位?(有同学第二次举手)

  师:你说了一次了,还有没有没说过的。

  (生3举手)

  师:好,来试一下,先来试一下。

  生3:我更能欣赏的是“带水纹的花衣”,因为课文前面一句话写的是“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说明雪没有完全把山给覆盖着,所以是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形象又准确地写出了雪草覆盖的状态,进一步说明了济南的冬天的温晴。

  师:恩,美丽,山色的美丽,这个比喻还让我们展开思绪,想到“带水纹的花衣”,

  它的整体的美可能就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

  (生4举手)

  师:试一下,试一下。

  生4:我最能够欣赏的是第五段的“空灵的蓝水晶”,大家都知道,水晶给人以纯洁的感觉,蓝水晶能让人身心舒适,而济南呢,就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纯洁得让人不愿意去碰,就好像是个奇迹,在这一段中,作者用大量的绿来衬托,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盎然的绿,连水都不忍得冻上,更何况是人呢?绿水与蓝天应和,它们相得益彰,即使之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也是那么地融为一体。

  师:啊,这样诗意的表达呀,太让我惊叹了!而且我还建议你,如果还加上一句话的话,就是“美丽的色彩,那么蓝汪汪的”。好,谢谢。

  (生5举手)

  师:你来。

  生5:我最能理解的也是“带水纹的花衣”,因为从这一句话看出山的色彩美,黄白相间,并不像其他地方,冬天的山总是嶙峋的,死气沉沉的,从中也能看出济南冬天的温晴。并且,风儿吹过,那些没有被雪覆盖的草在风中摇摆,也能看出这座山很生机勃勃。

  师:恩,给我们一种美丽的动感,好,谢谢。还有一个地方没说到吧?

  (生6举手)

  师:好,你的小手高高举起。(生笑)

  生6:我觉得“小水墨画”这个比喻最好,因为它后面加了一句“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这张小水墨画肯定是非常赋有诗意的,这就更衬托出济南的山景的美。

  师:好,如果说把你的“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再引申一下,就是古朴。啊,这个冬天,这种色彩显得很古朴,那种画面的构图显得很古朴。好,谢谢你帮了我的忙。刚才我还是于心不忍。(师准备结束这一环节,又有学生举手)

  师:还是让你说一下。(大家笑)

  生7:我也认为“空灵的蓝水晶”,因为天上和水中都是蓝颜色的,这蓝颜色融为了一体,仿佛让我们置身于一个画中,所以我认为“空灵的蓝水晶”是很好的。

  师:恩,好的,你要感谢我满足了你的愿望。(众人笑)好,小结一下,做记录。(边放幻灯片边小结)摇篮太美了!写出了秀美的山形地貌、舒适的冬暖环境(给时间让学生记录);带水纹的花衣,表现的是雪后山色的斑斓和大自然的、小山的飘逸美好的情韵(给时间让学生记录);小水墨画,凸显的是山村的疏朗点缀,山村点缀在小山上,远远看去,那样的美丽,而且因为是冬天,所以它的色彩是古朴淡雅的,这足见作者用小水墨画来比喻冬天的济南的城内的小山的精致之美;空灵的蓝水晶,则显示了天光水色的清净和温暖泉城的亮丽。(给时间让学生记录)总的来看,这篇文章表现手法最高妙的地方就是——以小喻大,以小绘大,以小描绘大,从而表现出景物的画意诗情。

  四、板块三(品析3)

  (进入最后一个环节的学习 放映幻灯片品析三)

  师:这一个学习环节,我们同样表现了同学们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很好的听读能力。继续来,把我们的视点集中在一个精致的片段上,我们要做一次集体的训练——书面作业。我们先来读一下,注意朗读:语速慢一点,读出语气词的味道,读出有些意思不太明显的,但是又有表情作用的词的味道。你看,“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再听“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还有“山尖全白了”。你看,这些词好像都没有什么实在的意思,但是都是表达情感的。好,一起来读,最妙的~读!

  (生齐声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师:好了,开始集体训练,每个人都要完成四道题,然后选做一道,我开始读题目,你就开始做作业了。(幻灯片放映作业要求)给这段文字进行“画面命名”,要求赋有诗意;圈出全段文字中像线索一样贯穿全段的一个字;用单竖线“划分”的方法表现你读懂了这段文字的层次结构;要品析“顶”字为什么用得好,“镶”字为什么用得好;然后还是自由选做,还可以发现这段文字的一个美妙之处。好,抓紧时间做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在课间巡视,和学生交流,将近4分钟)

  师:好的,我们来交流一下。第一题,诗意的画面命名。

  (生1举手)

  师:好,请你来。

  生1:我给这段命名的题目是“落雪风景”。

  师:“落雪风景”,写的雪写的景,但是落字好像不太好听,好的,谢谢,继续思考。

  (生2举手)

  师:你呢?

  生2:我取的名字是“雪中山色”。

  师:“雪中山色”,很聪明,我们刚才有个地方好像出现过一次,“雪中山色”,而且,这段好像就是写的雪中山色。

  (师点到生3,生3回答不出。)

  师:好,继续思考,为难了,这就是概括。

  生4:我写的是“山中雪景”。

  师:恩,“山中雪景”,小山雪景。

  生5:我写的是“秀山淡雪”。

  师:秀美的山,淡淡的雪,“秀山淡雪”,这个组合得不太通俗,谢谢。你呢?

  生6:我写的是“秀山粉岭

  师:秀山粉什么?粉岭,比较雅,但是人家一下子听不懂,绕过你一次。

  生7:我写的是“小雪中温暖的济南”。

  师:“小雪中温暖的济南”,把济南改成小山?可能好一点。

  (放映幻灯片)

  师:好的,我拟的是——注意,你们要学习一个字,“小山雪霁”,这个“霁”是雨后、雪后初晴。你可以拟它“小山雪霁“,也可以拟它“雪后斜阳”。你看,“雪后斜阳”它就概括得全面一点。好,这对同学们是一个考验。

  师:第二题,圈出贯穿全段文字的一个字,你说一个字。

  生1:我觉得是“妙”。

  生2:我觉得应该是“雪”。

  生3:我觉得应该是“妙”。

  生4:“白”。

  生5:我写的是“雪”。

  生6:我写的也是“雪”。

  师:好,这个又让我为难了,贯穿全文的是白呢,是雪呢,是妙呢,是小呢?我们来看,“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啊”,哪里妙呢?是不是后面都写妙啊。文中的主要内容是写雪,但是文中每一个层次表现的都是雪之妙。这是一个难题,同时也考察我们对某一个关键词贯穿全文作用的理解,因此,这个题,如果说,给全分的话是妙字,如果说给一半分数的话是雪字,给三分之一的话是白字。妙字是最妙的,它贯穿全段,而且表达的是作者赞赏的感情啊!

  师:第三题用划分表示你读懂了这段的层次。

  (生1举手)

  师:好,你来说。你的层次划分,出来没有?

  生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单独为一个层次,“看吧”一直到“露出点粉色”是第二个层次,“就是下小雪吧”一直到“太秀气了”是第三个层次。

  师:恩,好的,谢谢。你的划法?(问生2)

  生2:我觉得“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是一个层次,“看吧”一直到“更美的山的肌肤”是一个层次,还有“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到“出点粉色”是一个层次,然后最后一句是一个层次。

  师:恩,你是四个层次,他是三个层次,还有没有划法,你有没有划法?你呢?说一下。(问生3:我的是“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吧”是第一个层次,然后到“更美的山的肌肤”是第二个层次,然后一直到最后。

  师:恩,恩,好的。这里面两种答案,而且两种答案里面还有各层次里的正误之分。我们现在来想这样几个道理:第一,总体地说一个景然后分步去描写,这就很自然的把两个层次划分开了。我们再来看,所谓的叙议结合,就是对事物有了一个描叙,或者在事件有了一个记叙之后最后会有一个抒情句或者是一个抒情段或者是一个议论段,在这段当中是不是表现为最后一句啊?这样一分析层次就出来了。(边放映幻灯片边讲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划竖线,“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微微露出点粉色。” 都是表现“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的,然后是议论抒情,收束全段。这才是正确的答案。

  师:第四题,我们选两位同学,或者两位同学自动站起来。第一,品析一个“顶”字;第二,品析一个“镶”字。

  (生1举手)

  师:好,你品析一个字。

  生1:我品析“顶”字。我觉得这个“顶”字用得很恰当,因为它把“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比作“日本看护妇”,日本看护妇指的是日本的护士,而护士大家都知道是一个十分圣洁的职业,所以我觉得它把山上的矮松顶着一髻儿白花,感觉它十分的圣洁,十分的美丽。写得非常好。

  师:恩!突出了它的色彩、位置,都写清楚了,谢谢你。

  (生2举手)

  师:一个“镶”字,好,你来。

  生2:“镶”字贴切的表现了白色山尖连接蓝天就如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形状。

  师:恩!形状。

  生2:这样就显得特点的美。

  师:显得特别的美,你能说一下吗?补充一下呢?(问生3)

  生3:“顶”字表现了山上的一髻儿白花的形状,这个字很贴切的展现了山的秀美。

  师:而且表现了一种手法,谢谢。这两个字用得很精妙。我们来看,“顶”字为什么用得好?形态之美,如果用“扣”字,就不好听了也不好看了;轻盈感,压在头上,扣在头上,覆盖在头上,都不好听——形态美,轻盈感。“镶”字,表现的是线条逶迤,不断地在起伏延长,同时轮廓亮丽,雪山和蓝天,由雪峰上的那条线把它区别开来。(边放映幻灯片边讲解)

  师:好,下面的内容,我给大家讲一下,做好记录。(边放映幻灯片边讲解)美妙之处——这一段用了反复的手法,写晴朗的日子里的小雪,写了山上,写了山尖,写了山坡,写了山腰,反复地写;化静为动,带水纹的花衣,就给我们这样的感受;这个术语要知道,以虚写实,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我们是看不见的,我们要想象,就像朱自清的《春》的结尾,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小伙子,都是虚的,以虚写实;更重要的是, 段末点题呀,在描叙景物之后有一个抒情式的点题,使整个段落在结构上、在情感上都显得很精致,段末点题,就是下小雪吧。所以这是它的基本的美点。

  师:好这一节课,我们其实是实践的文章的一种读法:先整体,再部分,再精段。同学们表现很好,我就觉得在精段的品读上我们还要加把力就更好,谢谢同学们的努力,同学们很辛苦,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推荐访问:教学案例 语文 秋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