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某区利用外资现状与对策分析-调研报告

时间:2022-01-03 23:59:04 浏览量:

    一、国际资本动向和利用外资的趋势
    (一)全球直接投资的动向。
    1、全球投资大幅增长。2005年达到9000多亿美元,增长29%。全球经济增长,跨国投资盈利增加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国际投资的进一步加速。
    2、不仅发展中国家和中东欧地区吸收外资持续增长,发达国家也止跌回升,去年发达国家吸收外资达5700多亿,增幅达38%。英国超过美国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我国吸收外资达720亿美元,排第三名。
    3、自然资源导向型外资继服务业之后成为外资新的增长点。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吸收外资大幅增长,世界能源和初级产品需求旺盛,价格上升。
    尽管我国连续15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但是由于要素制约和宏观调控的原因,近几年这一增长势头明显趋缓,去年实际使用外资出现负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和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6.89和0.47个百分点。同时,实际使用外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年下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平均为12.1%,逐步下降到2005年的6.7%。
    近年外商直接投资在国内也引起了较多的争论,但国家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改变。在今年9月8日的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吴仪副总理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要成功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仍需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加积极有效地吸收外资。FDI仍然是我们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这意味着我国利用外资从注重数量金额将向注重质量和结构优化转变。根据外商投资的趋势和我国实际情况,将会更加注重吸收外资质量,鼓励外商投资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外商投资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产业;鼓励外商投资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升级。
    (二) 外商投资中国的新趋势:
    1、外商投资研发活动开始向我国扩散。高达61.8%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2005-2009年海外研发地点的首选。以靠近其制造平台、贴近中国市场,充分利用中国低廉的研发人力资源,并改善与中国政府的关系。
    2、服务业外商投资可望成为新热点。我国兑现WTO承诺,对外资大幅开放服务市场;又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外包活动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新趋势。
    3、并购成为外资进入我国日益重要的新方式。今年前9个月的全球并购交易额达到创纪录的2.67万亿美元。随着我国外资并购法规的逐步完善,国内市场的潜力充分显现,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骨干企业凸显投资价值,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4、重化工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行业成为外资进入的新热点。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下游产业对重化工业产生较强的引致需求,外资进入钢铁、石化等行业,既有新建投资,又有并购项目。
    5、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初现端倪。随着外资公司数量的增加,随着生产和商业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和投资环境的改善,跨国公司需要也开始有条件建立区域性管理机构加以协调投资规划、市场研究、政府关系、管理协调、统筹整合、融资投资等运营工作。
     二、我区利用外资现状分析
    成立20年来,我区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外向型经济取得瞩目成就,外商投资累计达到170多亿美元,合同外资9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亿美元,综合实力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前十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目前已经形成钢铁、能源、化工、纸业等一批临港大工业群;高新技术产业日益壮大,汽车、光电产业、精密机械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依托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我区以临港型大工业和出口加工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现代物流基地已见雏形,基本建成“一体两翼”现代化滨海新城区。开放型经济连续多年位列全省之首。
    上半年,我区新批外商投资项目73家,增资30家,总投资额11.95亿美元,同比下降24%;合同利用外资5.25亿美元,同比减少7.1%;实际利用外资3.08亿美元,同比增长2.4%。上半年新批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27家,投资总额7.3亿美元,占全区总投资额的61%;30家增资企业总投资额3.84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57亿美元。吸收外资在近两年出现高位徘徊,主要原因有:
    1、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深入,土地和厂房的“瓶颈”制约增强,出现项目等土地的被动局面,由此也引起外资进入遇阻。即将实施的挂牌出让的也使土地成本进一步增加。
    2、外资政策优势明显弱化,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振兴东北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政策的实施,以及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合一,开发区原有优惠政策大面积扩散。在实施行政许可法之后,原来开发区的“无费区”不复存在;我们政策的比较优势不再明显。
    3、我区经过多年努力形成的临港工业,仅汽车及装备工业发展较为完整,而近年内才引进投产的石化产业、现代冶金、光电产业、现代纸业、新能源等产业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土地和后续设施配套跟不上,很难通过项目引进在短期内完善产业链,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产业格局。
    4、以民引外未取得突破。与鄞州等区相比,没有调动各街道乡镇以民引外的积极性。纺织服装、精密机械、电子等部分传统行业吸引外资起步较晚。
    5、和谐社会和生态**建设要求对项目环保和资源消耗的要求更高,我们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招商选资政策,放弃了相当一部分资源消耗型的项目。
    三、我区利用外资的对策
    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时期,对外开放同样也处在转轨变型时期,要保持开放型经济较高增长的势头难度加大。比如:土地闸门、环境保护、群众利益等因素及支撑增长的土地资源、水、电的利用水平较高,资源空间回旋余地越来越小。
    在各种因素制约下,我们要振奋精神,增强发展信心和紧迫感,主动调整自身的发展模式,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相统一。积极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开放之路、发展之路,推动我区开放型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要提升招商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招商引资的重点由注重项目数量、规模向更加注重项目的质量转变。依托港口建设,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多个功能型产业区块集约发展。同时在新产业的形成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方面展现更积极的作为。
    1、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和延伸临港产业链。
    港口是我们的独特优势,是我区吸收外资的重要载体。新加坡、日本、韩国的经验表明,临港工业发展是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必须发挥优势做大做强临港产业。按照国家对开发区体制转变的要求和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律,积极规划我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以宝新不锈钢、宁波钢铁、中华纸业、台塑、恒逸PTA、吉利、北电、LNG电厂等临港大工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积极推进台塑石化炼油及乙烯项目和中华纸业三期第二阶段、逸盛石化二期三期、三菱丽阳二期等项目的报批,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促使企业尽快形成生产能力。
    延伸临港工业的产业链。我们的基础原料工业一直在为全市全省提供资源,本身附加值不高,我们逐步在把后续加工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业留下来。发展石化工业、纸业园区、奇美电子、不锈钢等配套企业,优化企业生产协作和配套,搭建产业集群发展的载体。搞好郭巨四期、五期码头规划,在临港大工业周边预留土地资源,为产业链配套企业入住和现代港口物流服务业用地留下空间。
    坚持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不断降低单位GDP的能耗。。配套引进和发展环保产业和节能降耗的工艺和技术,加强废物、废气的处理率和水的重复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大工业生态化改造,引导企业进行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将我区建成循环经济示范区,打造临港工业新优势。
    2、提升招商引资载体,突出集聚集约,强化选商选资。
    在较长的时期内,我区还是以引进外资为主,适当利用政策杠杆,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吸收外资的新载体。
    以将开发区建成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基地为战略目标,变随机式引进项目,被动地接受产业形成的状态为主动地、有规划地培育和引导优势产业的形成;变简单依靠大企业的龙头作用自发形成产业集群,为根据产业发展规划有意识、有步骤地积极培育和完善产业配套环境,着力引导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强化。
    由于资源要素条件约束,我们严格限制了污染项目和资源消耗项目,把重点放在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出效率高的企业,着力引进跨国公司投资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物流中心、配套基地以至采购中心、运营中心和培训中心。壮大我区的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生物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企业。但是周边地区具有土地要素优势,招商引资竞争更加激烈。
    根据项目情况,适当拉开政策优惠幅度。合理地把握优惠政策尺度,在保证项目谈判成功的基础上保证政府的最大利益,参照绿色GDP发展要求,保障优质的重大外资项目、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项目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助于调整我市产业结构、环保型的民资或内资项目,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我区已出让工业用地18.8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13.4平方公里。小港、大港四方区域已开发区域,通过“腾笼换鸟”等措施,以盘活存量为主,回收利用闲置土地,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土地增加投资,支持企业改造单层厂房、发展多层厂房,积极引导集约用地。
    打造东部全新平台。在春晓通过集中布置行政管理、生活服务、污水处理、仓储及绿化等配套设施,控制非生产性辅助设施的用地,提高社会资源的共享程度。打造优质项目聚合平台和载体,将春晓经济做大做强。
    3、拓展引资领域,加快三产招商,大力发展我区的现代服务业。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研究,我国正成为全球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活动的首选地,同时有条件成为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主要承接地。以技术研发、信息技术服务和业务流程服务为主的服务外包,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是人才知识密集型产业,将是我们吸收外资新的领域。天津滨海新区9月份出台了《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暂行规定》,对运输、文化、展会等等行业进行政策扶持。
    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吸收外资领域要拓展生产型和商业服务业。制定相关政策,依托港口优势,大力推进港口航运、港口物流发展,加快改造和建设疏港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利用港务局集团迁入的机会,发展货代、报关、物流、中介、配送龙头企业,推动现代港口服务业发展。
    继续加快我区金融、保险、旅游开发的发展,加快在道路桥涵、城市交通、供水供气等领域以及信息服务、标准检测、工业咨询、工程装备服务、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会议展览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大力引进符合产业导向、利于财税收入增长的税源型项目。加快提高我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
    4、创新引资方法,在做大做强现有企业的同时,深入挖掘“以民引外”的渠道。
    在吸引外资的方法上,继续强化“以外引外”的项目引进。抓好以外资企业为立足点的增资和外围产业入驻。做好优势外资企业的增资是区外资产业链延伸的终南捷径。我区每年增资形势不错,还有潜力可挖。
    面对招商引资缺乏土地等载体的严酷现实,“以民引外”,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要素、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以存量带增量,以外资带内资,是我区利用外资的重要途径。“以民引外”不仅是资金引进,还包括技术引进、管理引进、品牌联合、网络共享、产业链互补、资本市场合作等多种形式。发扬本土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继续挖掘优秀民营企业吸引外资的潜力,也包括利用温州、台州、萧山、绍兴地区的优秀民营企业,推动民资和外资嫁接,推广申洲、海天经验,鼓励本地企业境外上市和海外投资。
    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要走共同发展的道路。将部分产业链适当向区外延伸,努力促使区内外资企业与本地民营企业结成密切的联系,进行广泛的协作与配套,并在品牌、技术、管理、研发等方面对当地产生较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5、扩展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引导推进我区的外资并购步伐。
    外资并购会逐步成我国主要引资方式。近期并购主要集中在:能源基础材料工业领域、机械制造领域、食品消费品生产领域、新技术服务和商业、金融服务业。
    要积极探索外资以并购、参股、贷款等多种方式参与现有内外资企业的改造。加强对并购的研究,制定相关并购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外资并购发展的投资环境,积极稳妥推进外资并购在我区的发展。加快外资资源整合的进度,以并购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
    6、大力优化引资环境,加大制度创新步伐。
    浦东和滨海新区发展经验表明,在有了一定政策的引导之后,必然继之以体制方面的创新,包括产业、金融、财政、外经贸、工商政策的配套改革。土地要素紧缺、政策优势弱化,要用体制优势和服务优势来弥补。比如我们的大项目拆迁配套建设的经验优势,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协调配合的优势,以制度创新巩固和加强我区的发展后劲。在招商引资部门承担了相当一部分综合服务和协调功能的同时,各职能部门也要逐步树立以投资促进服务为导向的分工体制与工作程序,建立便捷高效的服务制度、合理的准入制度、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降低企业的创立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公平竞争,推动广大内、外资企业健康发展。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网上审批功能,导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企业服务要体现个性化导向,主动沟通,实实在在为企业考虑。一切以为企业服务为立足点,帮助企业解决就医、就学、居住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为适应外资对“软环境”的需要,逐步推行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和面向21世纪新经济平台的“新九通一平”新理念。

推荐访问:某区 利用外资 对策 调研报告 现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