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粮食安全生产与工业设施农业城市生态建设用地关系调研报告

时间:2022-01-21 15:59:49 浏览量:

近年来,我县农业特色产业的大力发展,工业园区的扩规提档和城市建设、生态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都不同程度地占用了一部分土地。在有限的土地资源范围内,既要保证粮食安全生产,又要加快工业建设、设施农业建设、城市建设、生态建设等步伐,如何处理好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全面、客观、真实的了解我县粮食安全生产与设施农业等用地现状,2月下旬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相关部门深入乡镇,对全县粮食安全生产及工业、设施农业发展,城市、生态建设等用地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我县粮食生产与工业、设施农业、城市、生态建设等用地基本情况

(一)土地利用现状

1、土地基本情况

依据2008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全县土地总面积138.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6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3.2%。在耕地面积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1.2万亩。

2、土地分布状况

按照永宁县农用地分等成果资料,永宁县优质耕地和劣质耕地分布较少,中等质量的耕地分布较多,占到全县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中高产田主要分布在老灌区,唐徕渠以东和惠农渠以西地区。高产田面积约6.4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0.66%;中产田约41.9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9.79%;低产田面积约11.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9.55%。劣质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县城东部有零星分布,土壤瘦、薄,耕作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

3、耕地后备资源情况

(1)我县西部有较多牧草地和荒地,是我县耕地后备资源的重要补充来源,主要集中在闽宁镇、李俊镇、望洪镇、胜利乡、望远镇西部。2008年末,永宁县共有牧草地面积28.3万亩,未利用地29.69万亩,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20.37%、21.37%。条件较好的,有水源保障可开发利用的牧草地、荒草地、沙地、盐碱地等约10万亩,可开垦成耕地的约6.54万亩。其中:杨和镇0.22万亩,望远镇0.97万亩,闽宁镇1.54万亩,李俊镇0.42万亩,望洪镇0.46万亩,胜利乡1.78万亩,玉泉营、黄羊滩农场0.85万亩,其它地区0.3万亩。

(2)我县望洪镇、李俊镇、杨和镇的砖瓦窑复垦,可增加耕地面积0.25万亩。

(3)2008年末,我县农村居民住宅用地总面积为4.89万亩,农村人均宅基地面积为192平方米,按永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居民点的整治潜力为2万亩,按50%补充耕地计算,可为我县补充耕地1万亩。

综上所述,我县牧草地和荒地、砖瓦窑复垦、农村居民点的整治一共可增加耕地7.79万余亩。

4、其它建设用地情况:目前在全县土地总面积中,工业用地面积为2.59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9%;城市、生态建设用地面积为14.7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0.6%;畜牧、水产养殖用地面积为1.73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25%;其它农用地为1.8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31%。

(二)目前粮食生产情况

2008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6万亩,其中小麦20万亩,玉米22万亩,水稻10万亩,小杂粮4万亩;粮食总产2.46亿公斤。全县粮食总产量连续十年保持在2亿公斤以上。到2015年,全县总人口预计达到22万人(人口年均递增9‰),按照现有每年粮食产量能供给全县人口食用3年。

(三)目前设施园艺用地情况

根据我县《关于加快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的意见》目标要求,计划从2007年开始,全县每年完成2万亩设施园艺,力争到2011年底全县设施园艺总量达到10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目前设施园艺面积已由2005年的0.4万亩增加到4.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

二、影响我县粮食安全生产的几个问题

1、全县耕地中低产田所占比重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灌溉设施年久失修,影响了全县粮食总产量的提高。

我县中低产田约53.6万亩,占全县耕地的89.3%。近几年,我县虽然通过实施土地治理项目区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加大了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但我县中低产田面积仍然较大,分布较广,还有相当部分耕地土壤瘦、薄,耕作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整,灌溉条件不利,影响了粮食单产和总产量的提高。

2、闲置未利用的土地开发成耕地的空间小(开发利用率不高)。

从我县未利用土地情况看,主要集中在贺兰山东麓地区,以荒草地和沙砾地为主,该地区土壤瘠薄,灌溉条件差,开发成耕地难度大。

3、农技推广服务体制不畅,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工作滞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一是由于农业科技人员编制未能很好利用,管理不到位,科技人员结构断层,乡镇农技人员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造成农技推广服务体制不畅;二是现有农业当家品种的更新与提纯复壮工作跟不上,优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与推广速度慢;三是农业科研新成果不能尽快地运用于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应用工作滞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4、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粮食市场波动大,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由于我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加之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成本偏高,效益低下,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三、处理好粮食安全生产与工业、设施农业,城市、生态建设等用地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按照县委、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在“十一五”末,全县设施农业发展到10万亩,每年发展2万亩;发展葡萄产业15万亩。同时还要保证顺利实施工业强县、实施生态建设和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所需土地。为了正确处理好粮食安全生产与工业、设施农业,城市、生态建设等用地间的关系,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工业健康发展,有利于城市、生态建设较快发展,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对策

1、科学制定规划,确保产业布局合理。目前全县耕地面积60万亩,可开发利用后备耕地资源面积近8万亩,全县耕地在“十一五”末可达到68万亩左右。目前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56万亩,而要保证国家确定的商品粮基地县,粮食总产稳定在2亿公斤以上,据测算,需要土肥条件较好的高产田30万亩。结合实际,建议全县60万亩耕地布局划分为:30万亩用于粮食生产,10万亩发展工业,10万亩发展设施农业,10万亩用于发展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产业布局。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设施农业向现有基地相对集中,主要利用旱作地连片发展;畜牧水产业利用闲散地、西部山地和东部河滩地集中发展。要用足用好产业优惠政策,利用项目推进工作,促进各项建设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既定的规划目标。

2、坚定不移地发展工业,促进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增加就业的主要载体,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支撑,更是实现我县“十一五”规划目标和永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心所在。经实地调研,我县60万亩土地,除保证粮食安全生产30万亩以外,还可以拿出10万亩用于发展工业,确保工业用地发展空间。今后我县应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工业园区为平台,立足我县资源和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坚持“留足工业用地,用足绿化用地,扩大建设用地,居住相对集中”的规划设计原则,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通过实施工业园区扩规提档,带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与就业,拓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空间,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

3、坚定不移地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粮食生产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也是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家庭仅靠种植粮食来增加收入,其增长潜力十分有限。据统计,2008年小麦亩均收益为306.3元,水稻亩均收益599.8元,玉米亩均收益330.5元。而且大量农民在有限耕地上的隐性失业,是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十一五”农民人均收入6000元的目标,就要充分发挥我县目前已形成的设施农业示范县的优势,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30万亩和工业发展10万亩的基础上,我县可以拿出10万亩土地发展设施农业。设施农业产业效益高,劳动密集型强,劳动力需求量大,能够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对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农村就业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都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参与设施农业的群众,普遍增收达到30%以上。2007年,投资主体中公司大户约占80%,农户占20%;而到2008年,投资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农户参于率达到55%,大户下降到45%。全县农民来自设施园艺的人均纯收入达到890元。如望远镇板桥村设施农业基地,2007年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索进林的带动下,有32户农民参于到设施农业建设中来,全村共发展设施农业500亩,当年建棚,当年生产,当年见效。每栋设施温棚取得年经济效益约7000元左右。该村现有耕地7000亩,为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委会计划在2007年已发展500亩设施农业的基础上,再拿出1500亩用于发展设施农业,4000亩用于粮食生产,1000亩用于发展养殖业和经果林。板桥村以农民发展设施农业为主的事例为各乡镇以村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树立了典型。

4、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城市、生态建设对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促进招商引资,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打造塞上回族文化旅游名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我县土地实际情况,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工业、设施农业用地的前提下,还可以再拿出10万亩土地用于城市、生态建设。目前,我县城乡一体化发展相对缓慢,城市整体风貌特色尚未形成,生态体系尚未健全。我县今后应坚定不移的发展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按照县委确定的“北扩东移”城市发展战略,以纳家户闻名的回族文化为根,以具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中华回乡文化园为形,以纳家户生态园、珍珠湖水系为魂,倾力打造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系绕城的塞上回族文化旅游名城。形成建设县城为卫星城,望远、李俊镇为卫星镇,辐射和带动功能强的城镇网络,推进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特色。同时加快贺兰山东麓生态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经济林苗木繁育基地建设步伐,实施珍珠湖、鹤泉湖湿地恢复防护林工程、黄河标准化堤岸宽幅林带建设工程及石中高速公路、109国道等主干道路绿化工程,抓好农村庄点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努力优化农村居住和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建议

1、加大中低产田改造,提高粮食种植效益。坚持从实际出发,系统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组织专家论证,科学规划中低产田改造方案,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一是依托土地治理项目区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完善田间道路、沟、渠、桥、涵、闸等基础设施建设,改进灌排条件,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土地沙化,改良土壤盐碱化程度;二是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板结;三是加深土壤耕作层,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四是合理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土壤有害物质残留,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五是根据土壤、气候、水利等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种植品种,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充分发挥中低产田效能;六是通过项目带动,每年补增高产田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

 2、全面实施“种子工程”。通过优良品种选育、引进和推广,把国内外名、优、新品种引进来,充分发挥好我县小麦育种繁殖所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作用,结合我县气候、土壤、水利自然条件进行试验,把能够适应我县自然条件的优良品种在全县范围内大面积进行推广,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稳定增加粮食总产。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产出率。一是结合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大力培训技术人员、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二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加有机肥、钾肥和生物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三是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鼓励和引导农业技术协会、经济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涉农龙头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四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在科技创新上实现品种、技术、加工、产品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同时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4、做好土地流转,逐步实现规模化经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转让、入股、租赁等多种形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提高土地的集约化程度,鼓励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加入农业股份公司和集约化规模经营实体。

5、开荒复耕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建议政府成立开荒复耕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挂帅,各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并指定一个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对合并闲置的农村旧庄点,拆除的旧砖窑和能够改良种植的荒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开荒复耕措施。对确实不能复耕、复种的闲置土地,规划用于发展养殖业;对能够用于粮食生产的土地都要进行复耕,全面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推进开荒复耕工作中坚持“谁复耕谁受益”的原则,同时可建立相应的配套补助政策,鼓励农民恢复耕种。

6、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粮食提质增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实施沃土工程;实施节水灌溉;限制化肥、农药、除草剂、添加剂等的使用;开发利用农村新型能源等措施,大力推进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全面提高粮食质量。
 

推荐访问:建设用地 安全生产 调研报告 粮食 设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