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XX市撤小组并大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1-31 15:12:32 浏览量:

XX市撤小组并大组调研报告  

   

市委:  

按照2008年市委第十一次常委会议“关于开展撤小组并大组调研工作”的要求,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组成联合调研组,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访谈等方式,于5月22日至7月12日先后深入和平、大坪、川硐、坝黄、环北、河西、灯塔等乡(镇、办事处)12个村59个村民组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95个村,1436个村民组, 3个党总支,121个农村党支部,635个党小组,5753名农村党员。其中:河西、环北、谢桥、灯塔四个办事处辖28个村221个村民组。  

二、反映的主要问题   

在调研中,主要反映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组干部的能力素质普遍偏低。长期以来,由于村民组长的报酬过低,组干部很难产生,稍有能力的人不愿干,不少村民组长是靠抓阄、轮流或由村干部指定等方式产生,真正以村民选举产生的组长较少,且文化普遍偏低,素质参差不齐,致使组干部的责任心不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办法不多。目前,全市1436名组干部中,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的只占12%,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高达88%。  

(二)农村老党员偏多,年轻党员偏少。当前,农村党员年龄老化现象严重,不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多数年轻人对党组织的认识不够,入党积极性不够高,且大多数有能力的青年外出务工,发展党员难,致使农村老党员偏多,很难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如和平乡矮龙村54名党员中,年龄最长的76岁,平均年龄56岁,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数只有5名;遥山沟村有党员53名,平均年龄59岁, 年龄最小的党员48岁,无党员任组干部; 柴山村新选拔的10名社区主任中,只有1名是党员。  

(三)利益冲突大,潜伏问题多。在河西、环北办事处新华、双江、铜江、清水、板桥等城郊村调研时,参会代表一致表示坚决不同意撤小组并大组。其理由主要有:一是城郊村大部分土地被开发,有的组集体经济积累较多,有的已被分光用光,条件不平衡,合并成大组,会影响集体经济积累和发展。二是土地开发程度不一致,开发较早的村民组村民已得到实惠,未开发和待开发的村民组村民担心合并后,已得实惠村民会分割他们的利益。三是城郊村的发展,村组集体经济相对丰厚,为了利益想当村、组干部的人选较多,并组后组干部职数减少,直接影响部分组干部利益,不少地方甚至想通过分组达到当选组干部的目的。四是农户习惯于长期以来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放到户和村民组的管理模式,他们曾经因土地界限、纠纷等处理不当发生和潜伏了许多矛盾,给并组工作开展带来了困难。如川硐镇的尖岩村,近期地区工业园区在该村征地,各组被征地多少情况不一致,因利益的驱动,该村组干部及村民代表认为会影响到个人利益而不赞成并组。  

(四)多数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对并组工作认识不够。全市撤并组建农村社区试点工作只涉及到坝黄镇龙井和大坪乡柴山2个村47个村民组,试点面仅占全市村民组总数的3%。规模小、面窄,大部分乡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对此了解不够,不赞同撤小组并大组工作。在和平乡和平村,他们认为并组后,组范围扩大,组长管理事务多,报酬又低,难以找到担任组长的合适能人。河西办事处双江村曾因集体经济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引起村民不满,于2003年9月将村集体经济改为组集体管理,所以村民普遍认为撤小组并大组是走老路而不支持。  

(五)农村外出打工人员较多,留守人员少。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长期留守家中的多为体弱多病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据统计,全市共有24.68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60000人左右,约占农村总人口的40%。如和平乡矮龙村喻家组56户312人中,长期外出务工86人,短期外出121人,长期在家的人数不到10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龄24人,占25%,妇女39人,占41%,儿童22人,占23%,青壮年11人,占12%)。由于劳动力严重不足,致使农村有的公益事业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六)群众集体观念淡薄,大局意识不强。农村大部分的村组都是以同姓家族的形式组成,家族利益、地方观念较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阻碍地方资源的有机整合,影响经济的发展。另外,大多数农民群众习惯于长期形成的单家独户模式,生产、生活互不相关,只顾小家,搞小团体利益,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对村组集体依赖性不大,集体观念十分淡薄。  

三、小组并大组试点工作做法与经验  

2007年市委党建办在坝黄镇龙井村和大坪乡柴山村等开展了撤小组并大组建立农村社区试点工作。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群众自愿”的原则,以自然村寨或几个相邻的自然村寨为单位,整合成农村社区。通过整合,龙井村由原19个村民组整合成9个农村社区,柴山村由28个村民组并成10个农村社区,整合率达到60%。其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1、进一步落实了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各试点社区将党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建立了党支部或党小组,原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社区党支部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明确由市委党建办负责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具体的指导和督促,试点乡镇、村和社区还分别成立了农村社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农村社区试点工作四级级管理机制,规范了农村社区管理体系。  

2、拓展了社区(组)基层民主。在全市村级深入开展“三会”民主管理制的基础上,在各并组试点社区推行了“三会”的民主管理制度。即通过公推直选和海选的方式,召开村民大会,选举产生了社区村民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这样产生的社区干部,在群众中威信大大提高,社区干部也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想方设法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有效调动了并组社区干部的积极性。同时,以社区党员以及热心公益事业和威望较高的群众为主体,充分利用其特长,建立了8个社区功能服务组,即政策法规宣传、市场信息服务、矛盾纠纷调解、环境卫生监督、文明新风创导、农业科技指导、计划生育督查组、扶贫帮困服务等组,完善了农村社区服务体系,为每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众特别是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舞台。此外,还由社区党支部召开社区居委会、村民代表、党员会议,制定并通过了《社区自治章程》、《社区公约》等,实现了社区建设制度化和规范化。  

3、提高了社区(组)干部待遇。在不增加财政支出的前提下,可适当提高组干部的报酬。整合后,龙井村19个村民组整合成9个农村社区,组干部由32名(含13名党小组长)减少到22名,减少了10名,人年均报酬由120元可增加到175元;柴山村28个村民组并成10个农村社区,组干部由39名(含11名党小组长)减少到20名,减少了19名,人年均报酬增长到230元。  

4、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各试点乡镇加强管理,积极整合和挖掘人力、财力、自然等资源,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着力解决农村深层次的问题,推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是整合人力资源,农村各项公益事业得到有效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龙井村的凯芒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在地、市的帮助下,人均集资640元建成了凯芒大桥,解决了制约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发动群众先后投工投劳8000多个,拉通了2000米的环寨公路、400米的休闲大道和两座篮球场,完成了道路硬化8040米;实施了屋脊改造114户,庭院绿化88户,花台近200个500余米,修建集中牛圈2处20个,使整个村庄卫生、整洁、美化;柴山村新场组建立社区后,投入12万元,组织村民投工投劳4200多个,硬化了近500米长8米宽的街道,现工程已接近尾声;星斗坪社区党支部号召村民人均集资510元,拉通了一条长5公里,宽6米的通组公路,发动群众新建沼气池30口。特别是在抗冻救灾工作中,柴山村充分整合人力资源,投入2000多个劳动力,积极配合和参与电力部门的电力抢修工作,在一个月内抢通了境内所有电网,使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二是解决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省建设厅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坝黄镇木弄在未开展农村社区前分为2个组,由于居住交叉,田土岔花较多,两组村民历来矛盾较多,导致省建设厅有些建设项目得不到顺利实施。整合社区后,通过社区党支部的思想动员工作,成功化解了这一矛盾;柴山村新场社区收回了部分村民拖欠多年的4万多元临街建房购地款,化解了一村民私自开屋基建房与街道规划之间的矛盾;特别是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和监事会,成功查找出原村委班子私自抵卖原村办公楼问题。三是促进了农民增收,推进了试点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凯忙社区新办养殖小区2个45户,新建标准化圈舍412个3600余平方米,引进良种母猪118头、公猪2头;新建反季节蔬菜育苗大棚2个,辐射面积30亩;拓宽了大棚西瓜种植面积,从去年的500亩增加到今年的800亩,促进了农民大幅增收。柴山村入党积极分子杨小平,瞄准新场社区集市建设前景,投入了35万元资金,建起了年计划出栏200只羊,20头肉牛,30头母猪的大型综合养殖场,并租用60多亩荒芜田土,种植了玉米、花生、西瓜、大豆等农作物和经作物,发展生态养殖业。  

实践证明,通过小组并大组建立农村社区试点工作的开展,当地人力、物力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村组干部带领村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增强,村组干部综合协调能力进一步提高,有效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撤小组并大组工作的建议  

结合调研,并借鉴龙井村和柴山村工作经验,提出如下三套建议方案。  

方案一、扩大试点,稳步推进。  

在坝黄龙井和大坪柴山小组并大组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08年建议全市16个乡(镇、办事处)分别各选择1—2个村,按照龙井和柴山村的运作模式,扩大试点面和影响率,提高干部、群众对农村小组并大组建农村社区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总结、提炼,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推开。  

方案二、 城郊维持现状,农村大力开展。  

为确保城郊村社会稳定,避免各种矛盾激化,河西、环北、谢桥、灯塔四个办事处的28个村221个村民组维持目前村民组建制现状。其它12个乡镇67个村1215个村民组,按照龙井和柴山村的运作模式,综合撤并率60%的比例。可撤并成486个村民组或农村社区,撤并后,全市共撤并成707个村民组,平均每组达270人,比撤并前169人增加101人。村民组长和党小组干部职数由原来的2071人,减少到1342人,可减少629人。   

方案三、按照试点比例,全市普遍推行。  

按照坝黄镇龙井村和大坪乡柴山村开展的农村社区撤并率60%运作模式,全市1436个村民组,可撤并成575个村民组或农村社区,撤并后,平均每组达422人,比撤并前169人增加253人。村民组和党小组干部职数由原来的2071人,减少到1150人,可减少1021人。     

鉴于目前情况,调研组认为,方案一较可行,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开展撤小组并大组工作。仅供市委决策参考。  

   

市委党建办调研组  

   

推荐访问:调研报告 小组 XX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