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把形象刻入万民心中

时间:2022-02-13 15:10:26 浏览量:

——竹溪县改革开放30年民政辉煌成就记实

 

一年又一年,湖北竹溪民政呈现的是五谷丰登,硕果累累的喜人景象:在第十二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竹溪被评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二联冠;湖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竹溪为“双拥模范县”二联冠;竹溪县光荣院是省政府表彰的“先进优抚事业单位”,竹溪县被省民政厅评为“民政工作先进县”;“A级低保示范县”;被十堰市民政局评为目标责任考核第一名,在市里有八项工作被列为先进,县民政局连续7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双文明单位”,一次又一次的被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和“文明系统”。

一块块金匾,一项项荣誉,凝聚着县委、县政府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县直有关部门和15个乡镇、林特场的心血和汗水,更凝聚着竹溪民政人的心血和汗水。

 

回眸篇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又是民政部恢复设立30周年。回顾30年弹指一挥间,竹溪民政机构从小到大,从无到有,民政队伍由几个人十几个人统揽全局到一百几十人开展社会保障、社会事物、政权建设等大量的社会工作。从“传统民政”到“大民政”、到“强势民政”,从封闭走向开放,30年来民政人视野的开放造就了开放的民政事业,发展壮大了民政事业。想当初,竹溪县民政局办公楼是七十年代末建的二层小楼几年就成了多处裂痕的危房,干部职工大都是集办公室与寝室于一体,一个会议室仅40平方米,初建的几个养老机构都规集体所有,资金不足,福利机构少,服务水平低,仅有一所区办光荣院两栋房还是七十年代的村小学教室,八十年代转为县办后又扩建了一栋院民小楼,院内显得很不规范,县社会福利院从村办、区办到县办,院址从城镇转到农村,又从农村转到城镇,虽有两栋象样的楼房,可40多名儿童和60多名老人怎显得拥挤,且连孩子们的活动场所都没有。老年人、孤儿的有效需求始终得不到满足。在国家经济发展处于恢复状态,财力十分匮乏的情况下,简陋的机关办公设施,传统的民政工作方式,封闭式的养老模式面临的尴尬处境,向民政部门提出了如何推进民政事业和养老事业发展的新课题。竹溪民政人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大胆探索,大胆改革,不断实践,大力推动民政工作进步,加快民政工作发展步伐。特别是从“十五”、“十一五”到现在,竹溪民政在全国民政系统小有名气。回眸起来,竹溪的每一届民政决策层都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寻找推进民政工作发展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围绕上为中央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确立工作思路,自觉地把民政工作融入日益开放的社会之中,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创新管理服务方式,贴近社会公众需要,整合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共同推进民政事业发展,充分发挥了民政工作在经济社会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应该说历届竹溪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和支持民政工作,经常召开四大家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民政工作。每次会上,县委书记都要重复说到:“民政工作负责的基层政权建设,是城乡社会和政府工作的基础,忽视不得,党政干部要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民政工作是重要渠道,忽视不得;军政、军民团结是国泰民安的重要保证,民政工作是重要纽带,忽视不得;政府要服务于民,取信于民,民政工作是把党的温暖送给人民群众的光荣使者,是政府服务于民,取信于民的重要途径,忽视不得”。因此,“稳定是大局,民政工作起着稳定机制的作用,社会稳定离不开民政;精神文明建设是大事,民政工作倡导的扶贫助残,扶危济困,尊老爱幼,移风易俗,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离不开民政;经济建设是中心,而经济建设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民政工作天天在优化着社会环境,经济建设离不开民政;军队是祖国的长城,加强军队建设,巩固国防是全党全民的一项战略任务,加强军队建设也离不开民政担负的拥军优属工作”。县委、县政府对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总是正面引导,鼓励有加,他们认为“现阶段的民政工作要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尤其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民政工作的地位越凸现,作用越来越重要,内容越来越丰富,任务越来越重,地位越来越重要,要切实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才能把新时期民政工作做出新水平”。他们还认为,“民政工作涉及的是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重要职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民政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党委一班人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前进道路中的困难和问题,克难勇进,开拓创新,才能保持民政良好的发展态势,才能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领导对民政工作的准确定位,贯穿着一条主线: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体现着一条要求:把各项民政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突出了一个特点:站在全局看民政,立足民政为全局。更新一个理念:用全新的思想去思考、策划、推进民政工作,做好民政工作。提高三个认识:领导意识、领导方法、领导作风的认识。领导对民政的准确定位和强烈的民政意识,深深地影响着各级领导机关和全体干部,影响着全社会,为民政事业的发展注入无穷的活力。

“解决群众困难讲结果,不讲过程”。县委书记贺盛有多次在不同场合这样说。水坪镇胡柳树村二组78岁的熊继祥住进新瓦房十分激动,“这是县委贺书记和镇上领导,民政局领导给我盖的红砖瓦房。这样的好领导,是我们老百姓的福份啊!”三年前,老熊的房子东倒西歪,一家人男傻女哑,根本无力建房。县委书记贺盛有、民政局负责人慰问特困户时看到此情况,现场办公,确定给老熊建三间新房,县里拨款6000元,镇政府出红砖2万块,村里组织义务工,40天完成建房任务。布置完后,贺盛有从自己身上掏出500元钱送给老熊。在贺书记的督办下,老熊按时住进了宽敝明亮的红砖大瓦房。

一年又一年,民政局广泛开展走访慰问、军警民共建、拥军优属等活动,每年都最少为520户军烈属、300余户老复员军人、150户伤残军人做好事2000余件,为特困户、重灾户、五保户、低保对象等做好事1500余件,组织义务帮工40000余个。前年,竹溪遭受了多种自然灾害,全县出现200多处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点,843户3084人2112间房屋倒塌,全县采取“政府补贴、社会资助、邻里帮工、干部包扶、农户自建”的办法,帮助灾民重建住房。60多名民政干部投入到抗灾救灾一线,局领导班子成员包乡镇,为843户因灾倒房户重建新房2192间,春节前全部搬进新居。

截止2007年底,城镇低保对象由2001年的1100人增长到9334人,补差额度由每人每月10多元增加到60元。全县15198名特困户落实了农村低保,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年均5510人次,年发放医疗救助金100多万元,203名大、中专困难学生得到了就学救助,解决救助资金20多万元,对120名困难中小学生实行了一次性救助,发放救助金18.7万元。启动了城乡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建立和完善了“大病以政府救助为主,医疗机构优惠救助为辅,社会定向救助为补充”的医疗救助机制。仅去年,救助大病对象300余人次,救助额达50多万元。对2910名农村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实行定量门诊救助,发放金额15万元。去年,民政局还从社会保障资金中为全县15198名农村特困救助对象和3198名农村五保对象缴纳了农村合作医疗个人应缴的参合基金。

 

寻究篇

 

一座坚实的“靠山”

 

多年来,作为贫困山区的竹溪民政在省里有位子,在全国受表彰,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有一个好的“靠山”,这“靠山”就是县委、县政府。为解决优抚对象“解三难”缺资金问题和因灾倒房恢复资金问题,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成立领导小组,政府牵头,部门积极配合,一周就捐款50余万元使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城镇低保工作面积大、任务重、人员少,工作难开展。县委、县政府为民政局增编,将原低保股升格为低保局,将原一人的编制增加到6人,财政预算中列支办公经费,确保了低保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解决乡镇民政干部不稳定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决定各乡镇成立民政所,民政所干部收归民政局垂直管理,每个民政所配备2-3人。使基层民政干部做到了专职、专责;退伍军人安置工作受市场经济和企业改制的影响,安置难度大,一条货币补偿安置的新路子应时而生。县委、政府决定:实行货币安置所需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仅2007年就列支181万元;为在城区建殡仪馆,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在城郊附近详细考察,组织有关部门全力配合,现场办公,选定地址,确定征地价格,现场解决征地资金和建设资金,使殡仪馆在一年内建成;竹溪县连续8年开展争创“双拥模范县”,县委、县政府倾注重力,40多个部门和单位通力协作,从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大力支持,2003年8月,以“满堂红”的高分通过了检查验收,实现了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县”目标。湖北省政协先后两次派考察团来竹溪考察民政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听完竹溪民政工作汇报后,高度赞扬,并专程来竹溪调研。十堰市政府在竹溪两次召开全市民政工作现场会。竹溪民政获得全市、全省的一片赞扬之声。

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在这些赞扬的背后是什么?是民政大楼那5200平方米主楼的雄伟和气派,还是社区服务中心优质的服务、热情的接待?是社会福利院、光荣院美丽的建筑、童话般的环境,先进的设施?还是管理服务人员一丝不苟,堪为楷模的工作态度和孩子们优美的舞姿、老人们灿烂的笑容?是“福星工程”整合1800余万元资金建起的26所农村中心福利院,完善的服务设施、舒适的环境?还是2910名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脸上露出的幸福笑容?

是的,都是的,也不全是的。

在这些赞扬的背后,一个最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一批高素质的民政人!

 多年来,竹溪县民政局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要求,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创建服务公开化、工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环境优美化的“四化”单位;完成“达目标、创国标、树新风、建窗口、做公仆”五项任务。

建造一支一流的民政工作者队伍,锻造一种公仆精神,是做好新世纪民政工作的前提条件。民政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制度是保证。“行千里路,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民心”是竹溪县民政系统为民做好事,办实事的常年活动。从领导班子成员到各机关股室,每年分批深入社区、灾区、农村调查走访,为群众和民政对象排忧解难,体察民政对象的生产、生活情况和心声、心愿,解决实际困难。多年来,民政系统干部职工一直坚持带花名册、带干粮、带办公用品上门服务,让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对象不出门就能够领到钱。城关镇78岁的老复员军人姚道强腿脚不便,6年多的时间都是民政局干部把钱送到屋里。

多年来,竹溪民政系统顾大局、讲团结、讲纪律、讲奉献、讲拼搏、讲廉洁蔚然成风,涌现出一批感人肺腑的典型。县社会福利院护理员肖玉萍,是一名孤儿,在福利院长大成人,又在福利院搞护理。十几年来,她一直将自己视为孤儿的母亲、瞎子的眼睛、残疾人的拐仗,用精心服务报答党和政府及社会福利院对她的养育之恩。县沙坝福利院院长桂绪成是青藏高原14年军旅生涯的老兵,转业到福利院后,以扎实干练的军人作风一举摘掉了福利院“脏、乱、差”的帽子,捧回了省二级福利院的奖牌。被人们誉称为“丁黑子”的光荣院院长丁永言,既是光荣院的管理服务人员,又是院内十亩耕地的耕耘者,春播夏种秋冬藏,年出栏30头猪,500只鸡,院里吃菜吃肉吃蛋实现了自给。为增加收入,光荣院办起了型煤厂,人与煤球一样黑,“丁黑子”由此得名。

…….

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典型,正是有了这样的一支队伍,竹溪的民政事业才有了乘着快马前进的喜人景观,才有了一批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造福于民政服务对象的重点工程。

2000年春天,一座使用面积48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及社区服务中心巍然耸立在鄂陕大道旁。如诗如画的环境,宾馆、餐饮于一体的社区服务,局机关办公室里的新桌椅、新电脑,全新的设施让民政工作步入网洛化、现代化的行列;光荣院改造工程上马快、竣工快,寿康楼,延年楼,勤政楼,造型美观,华贵的牡丹,娇艳的月季,秋菊吐蕊,丹挂飘香,腊梅报春,老人们生活在人间仙景之中。

县社会福利院、沙坝福利院、县光荣院等单位投资上百万元进行改造修膳,对环境进行了美化。县社会福利院建起了福利加工厂,承担全县的救灾衣被加工任务,年创产值80余万元。去年,他们又投资200多万元建设2000多平方米的老人公寓,已有35名老人入住。

2003年城区筹建殡仪馆,为破解缺资金难题,采取向民营业主借一点,干部职工集一点,财政支持一点,不足部分贷一点的办法筹资400多万元,建了两栋吊唁厅和一栋4000多平方米的综合楼,征用墓地68亩。经过4年多的运营,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

“福星工程”星光闪耀。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原撤并的4个乡政府、8个倒闭的企业、11个撤销的管理区房屋共价值1300多万元的闲置资产进行改造修膳,投资现金500多万元,改扩建农村福利院23所,新建3所,全县农村福利院总数达到56所,集中供养2910人,占全县五保总数3198人的91%。

为解决民政系统干部职工住房难的问题,前年冬投资200多万元建家属楼4000多平方米,解决了24户干部无房住问题。在竹溪县的版图上,民政事业年年都有新项目,年年都有新面孔,年年都有大变化。据初略统计,7年来,新建民政事业设施21000多平方米,维修改造2000多平方米,新建农村福利院设施11000平方米,维修改造19000多平方米。

没有高素质的队伍,就没有创造性的工作;没有创造性的工作,就没有生机和活力!这一项又一项亮丽的工程,造福于民政服务对象,造福于竹溪人民。这一项又一项工程,在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的同时,把竹溪民政人美好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万千民众的心中!

推荐访问:万民 心中 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