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

时间:2022-02-17 15:08:29 浏览量:

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不是一个政策选择,而是客观发展要求。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国际化的高级阶段。经济国际化的进程早在产业革命时期即已开始。当时许多国家通过贸易和金融等把本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起来,而且这种联系日趋密切。二次大战以后,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国际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国之间相互连接的纽带已不局限于流通领域,而是扩展到生产领域、研究与开发领域,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建立起更加牢固的关系,各国经济都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国际化与企业国际化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两个因素。如果说经济国际化早期的动力来自于企业的国际化,那么,随着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国际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企业经营目标、经营方向和战略的制定将越来越难以漠视经济国际化的制约作用。目前,经济国际化发展到全球化阶段,企业国际化也进入了全球化阶段,企业的全球化不仅是生产经营范围的全球化,而且是资本来源、人力资源的全球化。甚至有人预言,企业的全球化经营必然导致“有国籍公司”的消亡和“无国籍公司”的兴盛。从中国对外开放的空间布局看,开放的区域由点到面,由沿海到内地,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尽管仍然存在某些自然的和人为的障碍,但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国际市场的融合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经济正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潮。

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表现为各种区域经济组织的形成。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范围内各种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纷纷成立。这是在世界格局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实力的较量成为各国关心的首要问题,也是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力图通过联合增强各自经济实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地位的结果。在各种区域经济合作形式中,欧洲统一大市场、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的出现最为引人注目。尽管中国已正式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国,部分排除了游离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外的不利处境,但是,考虑到亚太经合组织的机制性色彩仍不如论坛性色彩浓厚,一体化所带来的利益在近期内难以得到明显体现,中国企业在近段时期内进入欧美两大区域市场的困难将大于机遇。因此,只有不断加快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步伐,提升国际化经营的层次,增加许可证贸易,尤其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比例,才有可能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机遇,减少其带来的困难。

优化资源配置的内在要求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由于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人均占有资源并不多。与此同时,资金短缺、技术水平低、管理落后、设备陈旧等问题也十分严重。上述各种生产要素的存量和分布格局,使得企业难以在国内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必须寻找合适的途径利用国外资源。而对外直接投资则可以突破本国市场的限制,提高资源优化配置的主动性和效率,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国内资源不仅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短缺,而且近年来又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结构性过剩问题。1992年以来,曾长期困扰中国的短缺经济问题得到逆转,国内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换基本完成,中国出现了过剩经济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和对外转移那些在国内已经失去和即将失去优势的项目,成为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已被国外企业实践证明了的有效对策便是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可以带动设备、技术的增值,同时转移一部分过剩的生产要素,而且还可以利用外国资本和其所拥有的先进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转换的良性循环。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国内市场空间趋于缩小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的外部环境,提高中国在国际经贸事务中的地位,但同时也会给中国带来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国内市场的开放。国内市场的开放,将会带来更多的进口产品,使国内市场空间趋于缩小,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企业只有加快国际化进程,才可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和拓展更广泛的市场空间。

推荐访问:中国企业 必要性 国际化 经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