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用良知写作

时间:2022-03-04 15:18:36 浏览量:
打开苏维民的杂文集《坐井谈天》,一股清正之气扑面而来。从书中一行行滚烫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良知未能泯,甘心赴国忧”的烟草行业青年作者形象。

  苏维民,河北省固安县烟草专卖局办公室主任,省作协会员,1 5年来笔耕不辍,擅长写杂文,现已发表各类作品97 0篇。《坐井谈天》这本杂文集收入的文章都是他近些年所写的。我国进入9 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突现。尤其在政治经济领域,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使社会生活的背后出现了一些腐败现象。这使一些具有社会良知的有识之士寝食难安。苏维民的创作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杂文集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都始终贯穿一个思想主题:即对社会良知的渴求与呼唤。这一点作家在杂文集的序言中说得很明白。他说:“杂文家行文之初衷,犹如众壑归沧海——良知为源头,忧患使其然。”作家的良知和深重的忧患意识使他拿起了笔。

  苏维民在文章中反复强调人的良知和操守的重要性。他认为,“良知是人的素质的灵魂”,是做人的根本。他在《艰难的良知》一文中讲述了拉勃津、赫尔岑、欧阳修、赵望云等中外人士坚守良知的故事。这些人宁可丢官、流放、坐牢、掉脑袋,但绝不放弃良知,他们的伟大人格支撑着正义的大厦。苏维民在文章中表达了对这些人的崇高敬意,论述了保持良知的不易与可贵。他的《谁来放良知卫星》一文进一步指出:良知是一个人的道德底线,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他用许多事例说明一个小人物也可以放一颗“良知卫星”。与此相反的是另一些人,他们不知良知为何物,随意出卖良知。他在《人心的价格》一文中对那些“买心”和“卖心”的交易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讽刺和批判。

  苏维民在对各种丑恶现象进行不懈斗争的同时,特别关注权力的良知,因为权力的良知是整个社会良知的集中体现。对于那些丧失良知的昏庸的官员,苏维民表现出一种极大的愤慨。《贵在知廉耻》指出:有人贪污受贿、吃拿卡要反而踌躇满志,视为权势能耐之象征;有人嫖娼宿奸却以为是上流人士之所为。这些人腐化堕落,不讲人格,丧失了良知,实为人所不齿。领导干部要知廉耻、辩荣辱、常自律。这是一种必备的素质,也是洁身自好的法宝。

  苏维民也看到,为了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政府也花了很大力气进行宣传和教育。但他认为宣传教育要注意有效性,而有些宣传的有效性是不够的。比如,在宣传表彰廉洁干部时,往往用“穷”来证明其“廉”。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也是大肆渲染其“穷”和“贫”。苏维民在《“愚民”和“穷官”》一文中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所谓“官能到贫乃是清”是一个陈旧的观念。贫官固然可敬,但这种“贫官”教育不符合人性,起不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苏维民的杂文关注现实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事件。近年来的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他都给予了热切的关注和及时的评论。他的作品从主体上看,属于时评与政论,是鲁迅先生所倡导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它要求作者思想敏锐,体察入微,能够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苏维民正是这样,他总是当一个事件发生之后快速出击,或者在看到一个现象的苗头时及时发现,指出没有看到的方面,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震撼。

  苏维民的创作使我们联想到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即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现在不少作家感到文学地位的跌落,认为是社会的经济大潮把文学推向了边缘。而我们从苏维民的创作中却感到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深深介入,感到作品沉甸甸的分量。在这里,我们看不到“边缘话语”和边缘人的孤独、颓丧和无聊,有的只是一腔热血和凛然正气。由此可见,所谓的“文学边缘化”不完全是时代文学的抛弃,而是作家的自觉或不自觉的退出。文学远离时代生活,它就必然会被社会生活所忽视。可以说苏维民继承了鲁迅杂文的传统,坚持“为社会剔芟秽浊,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的写作宗旨,不断清除精神垃圾,还社会一个洁净的面貌。今天,这样的文学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当代文坛流行的是“身体写作”,有些人通过展示个人的隐私,以寻求卖点。而苏维民却以作家和知识分子的良知在写作,以自己的良知唤醒社会的良知。我相信,这样的写作是有力的,也是有生命的。 作者单位:蔚县烟草专卖局



推荐访问:良知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