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新贸易保护频繁针对中国的根源、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2-03-31 15:19:10 浏览量:

    摘要: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2008年初至2009年1月底,中国就遭遇来自以美、欧为主的22个国家和地区103起贸易救济调查,影响出口约65亿美元。新贸易保护频繁针对中国有多方面的原因,对中国的外贸和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要趋利避害,积极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市场经济;反倾销
 
    一、引言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约10%的高速增长态势,对外贸易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外贸出口平均增长13%。然而,自从欧盟对中国出口的糖精钠发起世界上首例反倾销指控以来,直至目前,各国涉华“三反”案例累计接近1000起,占世界“三反”案例的13.3%,远远超过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截至目前中国共计有5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商品受此影响,成为全球受贸易保护损害最大的国家,其中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诸如化工、纺织、木材、农业、机电、钢铁等。对华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越来越多,其中既有以欧盟、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也有以印度、阿根廷、南非、墨西哥为首的发展中国家。
 
    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以美国为首的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中国遭受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立案数量多、涉及金额大、持续时间长、征收税额高的特点;产品范围不断扩大;地域也在扩大,从主要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同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绿色标准、技术标准、特殊保障措施等措施并用,给中国出口和经济造成严重创伤。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频繁针对中国的根源
 
    (一)政治原因
 
    放眼看世界,中国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人口众多,国土幅员辽阔,国力不断壮大,国际地位蒸蒸日上。中国崛起,不仅代表了一种新的思维,而且将会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统治世界的政治经济秩序。美国对中国的崛起疑虑大于信任,它会想方设法地阻挠中国的强大。中国的GDP中,外贸占了很大比重,打压中国的国际贸易,也就可以阻挠中国的成长。
 
    中国“威胁论”的妖风由西方敌对势力刮起后,又逐步蔓延到发展中国家,以印度、阿根廷、墨西哥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结构与中国类似,同样属于数量大、物美价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害怕中国的出口商品会威胁到他们的国内相关产业,于是大肆渲染中国产品的危害,将中国视为反倾销目标。
 
    (二)“非市场经济”歧视待遇
 
    非市场经济体是西方发达国家针对中国而设的一种不公平贸易措施。GATT/WTO的《1994年反倾销协议》规定:“对全部或大体上由国家垄断贸易并由国家规定国内价格的国家就被视为非市场经济体,非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产品价格与价值不符,产品的价格不能反映真实成本,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就存在不公平可能性。”而这一点却成为欧盟和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遏制中国出口的一大有力武器,他们对中国采取歧视性替代国制度,阻碍了中国产品出口。在2000年8月的欧盟对华彩电反倾销案中,欧盟选的参照国是新加坡,而新加坡的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20倍都不止,以它为参照,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立即化为乌有。这样计算出来的正常价值毫无疑问要超过彩电的出口价。同时,印度、墨西哥、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在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也大肆仿效欧美,使中国受到不公正待遇。
 
    (三)产品和市场集中问题
 
    中国企业的产品在有些方面确实不尽人意,有大量需要改进的地方。就目前的产品而言,从欧美的角度思考,中国的产品的确很容易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处理的对象。同时,中国约有75%的出口产品(含香港转口)集中在西欧和北美。一般来说,当一国出口产品在进口国当地市场所占份额超过20%,就容易遭遇贸易保护主义。
 
    (四)被指控倾销的企业应诉不力
 
    被指控倾销的企业应诉不力,客观上助长了国外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气焰。实践表明,中国很多企业缺乏反倾销意识,不愿意花费人力、时间与财力应诉,顾虑聘请国外律师的费用较高,绝大多数涉案企业的经营金额相对较小,而很多经济领域又没有成立商会或行业协会,都是采取改变出口产品规格、型号或转向别的国家出口的办法,致使进口国裁定的倾销幅度远高于实际水平,中国企业被迫放弃市场,并引起一系列恶性连锁反应。
 
    三、新贸易保护频繁针对中国的影响
 
    (一)中国外贸发展环境恶化
 
    随着中国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中国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反补贴、各种保障措施以及技术、环境、劳工等贸易壁垒的限制,涉案金额猛增。2007年经济危机以来,中外贸易摩擦进入了高发期。1995-2005年,WTO成员向中国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措施调查达到716件。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涉案损失每年高达300-400亿美元。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贸易摩擦有不同特点,发达国家更倾向于使用技术壁垒。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频频进行知识产权调查(即337调查)。1996-2004年,美国对中国发起337调查36起,占美国337调查总数的23%。发展中国家则主要采用反倾销等传统手段。其中,印度、阿根廷、南非、土耳其等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数增长较快。1995年以来,这4个国家共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178起,占中国遭受反倾销调查总数的41%。2005年,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的特保措施使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达到了高峰。尽管通过反复磋商谈判,最终中国采取主动配额暂时平息了这场争端,但在配额时代结束的第一年,中国纺织品出口未能充分享受到纺织品自由贸易释放的市场空间,却仍要受主动配额的约束。
 
    (二)中国外部经济风险开始向宏观层面渗透
 
    从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来看,中美贸易的巨额顺差已成为影响中美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因素。2005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达到了1142亿美元。美国由对中国产品实施贸易制裁开始向人民币汇率、对华投资、技术出口等领域全面施压;在欧盟政府对中国产品频繁设限的同时,当地企业与中国厂商的矛盾出现了激化的趋势,“砸店”、“烧货”的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危及中国厂商的正常经营和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而且开始形成针对中国产品的“民间壁垒”;中日“政冷”的常态化对两国经贸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两国对东亚区域合作主导权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难度。随着宏观层面利益冲突的凸现,国际上“中国威胁论”泛滥,并开始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由贸易领域向经济、政治、军事领域扩散。
 
    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不利于中国外贸的长期、稳定发展,增加了中国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未来5-10年,将是中国由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的关键时期,针对中国的贸易壁垒必将有增无减。
 
    四、中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一)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符合国际通行的进口贸易管理体制。如世贸组织允许其成员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方法保护本国工业,中国可以援引此机制。检验检疫机构应代表国家对进口商品的市场准入做进一步的规范,对涉及安全、卫生和健康的进口商品,要根据检验检疫协议、产品的体系认证来制定严格的标准,并与国家产业政策相协调,将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产品坚决拒之门外。对有可能对中国环境和资源造成威胁和破坏的进口货物及其附着物、衍生物要通过强有力的手段加以管制。另外,中国原来保护国内工业的习惯做法则因其大多与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不符,已无法沿用。在这种前提下,制定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法律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立法模式,认真研究欧盟和加拿大等国反倾销、环保条例,其较强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为我所用。
 
    (二)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
 
    面对世界上不少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的日益蔓延,虽然中国可以利用WTO框架内的保障机制积极抗辩、减少和消除反倾销损害,但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要建立中国的优质优价的出口商品战略体系及出口预警机制。检验检疫机构应积极利用信息优势,增强对出口商品价格分析职能,确定科学的分析指标和方法,及时发现低价竞销的苗头,提供给有关决策部门参考。通过信息分析,定期对一些敏感产品列出清单,与海关、经贸部门配合,公布有关商品的最低限价。变被动应诉为主动预防,以免授人以柄。在条件成熟时,建立合理的出口商品评估制度,对出口商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品质和价格等进行评估,限制或禁止出口那些技术附加值低、以大量输出自然和环境资源为特征的商品。
 
    (三)企业层面积极自我调整
 
    现在,中国的众多产品之所以不断遭遇新贸易保护主义,企业要负很大的责任。产品附加值低,劳动成本很低,产品价格很低。当然,低价格很有竞争优势。但是,不管主观上是否存在倾销的意图,倾销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客观存在的。产品技术含量很低,还有一些血汗工厂的事情。这些是无法回避的。企业要学习贸易知识,积极应诉反倾销调查,积极发展绿色经营,突破绿色壁垒限制。对于农产品行业的出口产品,减少限制性农药的使用,生产绿色食品及无公害、无污染的产品,降低农产品的污染残留物比例。对于纺织品、玩具等出口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产品包装、储运过程中的环保意识,采用环保材料进行包装,环保方式进行储运,达到欧盟国家的市场准入条件。
 
    (四)加强行业协会建设
 
    在遭受贸易保护主义时,国内企业应当团结一致,共同抗击外敌;不能各自为阵。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也可以在应对贸易摩擦中发挥积极作用。行业协会为企业和政府相互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弥补信息滞后性带来的弊端。它通过行业内企业共同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规避国内企业间的无序生产和恶性竞争,优化产业结构和出口环境,避免盲目扩大出口。而在出现贸易摩擦时,行业协会应组织行业内企业共同应对,从而降低应诉成本提高成功几率。
 
    (五)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
 
    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经济集团。发挥与区域经济同盟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在国际谈判中的地位。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强化的今天,完全靠单打独斗已很难适应,我们应充分利用作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和东盟的主要对话国,应实质性地发展同他们的经贸关系,加快同东盟一体化进程,提高本国的竞争实力和在国际谈判中的地位。同时,我们必须最大限度的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用一切可能的公开场合,积极开展维护自身利益的活动。在墨西哥坎昆会议,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已经初显威力,使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不可小觑的力量,今后我们应在适当的场合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参与国际社会。
 
    参考文献:
 
    1、严海.新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应对国外反倾销策略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秦法萍.对当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的思考[J].前言,2006(10).
    3、朱克君.简析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成因、表现形式及应对政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5(1).
    4、倪月菊.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推荐访问:中国 根源 对策 频繁 贸易保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