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不同建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之比较

时间:2022-04-05 15:30:40 浏览量:

    摘要:无论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如何,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文章分析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和西南联大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及人文,为建设有“馆格魅力”的图书馆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建筑;环境;馆员;读者
 
    一、清华大学图书馆
 
    (一)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建筑、环境
 
    说到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环境,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清华大学的图书馆了。由我国一些著名建筑学家精心设计建造的清华大学新图书馆获国家级金奖、建设部、教育部、邵逸夫工程一等奖等项奖励(注:这次设计建造的清华大学新图书馆是第二次扩建,时间是1987年底,由关肇邺先生进行设计;第一次扩建是在1930年,由杨廷宝先生设计)建成后的清华大学新图书馆与老图书馆有机相连,相互呼应,浑然一体。“从整个建筑群体到造型色彩,既保持清华园建筑传统的特色,红砖清水墙,灰瓦坡屋顶,又简朴典雅而富有时代意义和文化气息,使原来以清华大礼堂为中心的建筑群得到完善”,新馆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囊括16个普通和专业阅览室,有2000个读者座位,藏书近200万册。设有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展廊、文物陈列室、研究室以及复印和计算机检索等先进设施。新馆内外庭院配置树木花草、灯柱小品、座凳水池等;并且还配置了残疾人专用通道。
 
    引用一句著名翻译家、作家杨绛女士对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的评价,它有着“近乎神话般的瑰丽色彩”,当时图书馆的模样是:拉开沉重的铜门,就走入了清华图书馆老馆,这儿有意大利的大理石石墙,软木的地,楼上书库的地是厚玻璃的,透过这地能望见楼下的光……(注:杨绛女士的评价应是在第一次扩建后,因为杨绛女士的这篇文章发表于1933年)。
 
    (二)清华图书馆人和清华人
 
    以上我们简要介绍了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建筑、环境,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清华图书馆人和清华人:在老清华毕业生郑天生(1926年时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文章中说,清华图书馆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浓厚的读书气氛。学生们在前往图书馆的一路上说说笑笑的,但只要一踏进图书馆的大门,便会自然放轻脚步,连大气也不敢喘了……。老一辈清华图书馆馆员王志诚的文章中说,我国老一辈著名学者吴晗、潘光旦等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冒着很大风险,把一批解放区出版的图书,如《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评中国之命运》等等,通过一些“化妆”藏进了清华图书馆,并把一些革命书籍塞进大阅览室参考书架供学生阅读。潘光旦先生当时是清华图书馆馆长。并且清华大学还有个一二•一图书馆,只要是社会上有什么动静,学生们就把此馆的进步书籍秘密运到清华大图书馆藏起来,书库很大,可以乱中藏珍。国民党反动派搞大逮捕时,书库里还藏过被通缉的同学。为了解放全中国,清华图书馆人和清华人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这种斗争有时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的。我们高校图书馆人,要向老一辈清华图书馆人和清华人学习,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爱祖国、爱人民。
 
    二、西南联大图书馆
 
    (一)西南联大图书馆的建筑、环境
 
    这在抗日战争颠沛流离环境中的一个图书馆,它没有宽宏高大的建筑,没有新式富丽的装潢,却高效率地传播着各种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着做人的道理。这就是西南联大图书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由北大、清华、南开联合组成了西南联大,迁往昆明。)那么,当时西南联大的校园环境是什么样的呢?1939年联大新校舍建成后,图书馆是唯一的瓦顶房屋,而教室却是洋铁皮顶的,可想而知它既不隔热,又有噪音,为什么?因为下起雨来它肯定是叮当作响的。更糟糕的是学生宿舍,全是草顶泥墙,所以漏雨漏光是情理中的事。在阅览室内,窗子多是用棉纸糊的,很少有玻璃,房梁上挂着大汽灯,因为经常停电,头顶上经常是日本人飞机在盘旋、轰炸。
 
    (二)联大图书馆人和联大人
 
    在胡伦积的文章中说,联大图书馆当时管理阅览室的是几个年轻人,服务态度都很好,虽然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通过努力学习,有的考上了联大,有的还到了美国深造;一年四季,不分昼夜,阅览室里都是鸦雀无声,座无虚席。当时西南联大的图书和其他学校相比也较丰富,包括从北大、清华、南开运来的书,还获得国外不少研究所、大学支援的书籍,同时图书馆也千方百计地购买图书。由于当时是抗战时期,学生们都很贫寒,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同学们常拥挤着抢借书籍。每天图书馆抢借书籍,成为大学里一个热点。为抢借书籍,有的同学甚至把鞋挤掉了,也有同学的手表被门挤坏,有时文具被挤掉在地上”可见借书的场景是多么热烈。当时在西南联大的名教授很多,如在理学院任教的就有朱自清、王力、闻一多、罗常培、沈从文、潘家询、叶公超、柳无忌、钱钟书、莫泮芹、陈福田、闻家驷、周培源……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就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1942年,冯友兰、汤用彤和金岳霖教授获得教育部奖励;一些名教授在这儿完成了自己的专著,有的对一些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个叫芮沐的教授说过大学三要素:“奋发有为的学生,高学术水平的教师,丰富多彩的图书。”这话很有道理。拥有像清华园内一样的图书馆,是我们图书馆人的理想,但拥有像西南联大内一样的图书馆,不也是我们图书馆人的骄傲吗?
 
    三、思考
 
    南昌大学图书馆刘立峰的文章中说到“馆格魅力”时指出:图书馆不必有富丽堂皇的建筑,可以是平凡的、不起眼的、局促的,但它应该是整齐、干净、秩序井然的;可不必有几千万藏书,只要有好书,有尊重他人、有修养学说、愿给人帮助的馆员,这就是有馆格魅力的图书馆。以上我们说到旧中国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和西南联大图书馆,老一辈的图书馆人奋发有为,虽然两所大学的建筑、环境天差地别。所以说,无论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好与不好,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有了在科学世界观指导下的“奋发有为”的人,是能够创造人间奇迹的,否则,即使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再好,都是不行的。相反,在今天的和平环境中,还可能因为图书馆的建筑、环境条件太好了,使馆员们滋生了贪图享受的坏思想、坏毛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高校图书馆人应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抱负,珍惜我们现在的和平环境,它是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战而得来的,不能在和平环境中就放松了学习和提高。其实,放眼全球,有多少人们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革命导师马克思说:“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可见,无产阶级担负着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说到理想、抱负,可能有些人会说你是在唱高调,有这种思想的人才是要注意了,你的身体已经出现毛病了,别等到“病入膏肓”那就没救了。为什么现在的电视剧中红色历史题材的不少,就是要告诫人们千万不要忘记过去。我们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我们国家的一些地区,农民们缺医少药,有了大病没钱治只有等死,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数字是4007万,我们单位每年都要为农村贫困地区的群众捐款、捐物,等等;根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03年3月31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140.3万人。学术界认为,我国城镇贫困人口规模应在1500万-3100万人,占中国城镇人口总数的4%-8%;我们的公安民警,为了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1996-2001年年均牺牲人数达到484人,1981年以来,全国就有7000多名公安干警为国捐躯,13万多名公安干警光荣负伤。这桩桩件件的事情都在提醒我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目前,虽然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环境比较简陋,但这是暂时的,很快,随着安宁新校区的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图书馆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翘首盼望,用最热烈的祝愿,等待着它的诞生。
 
    参考文献:
 
    1、人文视野中的图书馆学[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2、侯竹筠,韦庆缘.不尽书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推荐访问:图书馆 高校 环境 建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