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人肉搜索”与伦理道德

时间:2022-04-06 15:10:03 浏览量:

    摘要:“人肉搜索”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搜索方式,社会上对其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这种新的搜索现象本质上是社会伦理和道德问题的折射,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原因,并且这种搜索方式对个人及社会都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人肉搜索;网络革命;道德监督;公民意识;政府监督社会正义
 
    众所周知,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网络的时代。在这个网络时代中,我们所处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个变化是前所未有的,一张“网”已经在全世界张开。它来势汹汹,无论你是否承认它、是否愿意接受它,都会毫无例外地置身“网”中。
 
    正是这场来势汹涌的网络革命,引出了一系列的新名词,如虚拟空间、互联网、黑客、网恋、数字化、人肉搜索等,而其中“人肉搜索”这个字眼更是抓人眼球。提到人肉搜索,经常上网的人并不会陌生,那么人肉搜索到底什么呢?
 
    一、人肉搜索的定义
 
    人肉搜索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媒介,一部分基于人工方式对机器搜索引擎所提供的信息逐个甄别真伪,一部分基于知情人的“爆料”的方式搜集信息以查找人物或者事件真相的群体运动,而这种“爆料”形式主要依据包括专业背景、亲身经历、道听途说等。
 
    二、人肉搜索产生与迅速走红的原因
 
    从表面上看,“人肉搜索”是一种单纯的网络社区互动搜索方式,但是从本质上看这种新的搜索现象是社会伦理和道德问题的折射,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原因,并且这种搜索方式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第一,“人肉搜索”的出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人肉搜索”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平台。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科技满足了人们传统传媒方式所不能满足的需求。传统的传媒由于自身性质,内容选择会偏重具有社会效应的事件,这使得传统传媒一般不会把焦点放在私人问题上;在速度上,为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社会影响会明显地滞后于网络,不能及时满足人们在第一时间的需要。
 
    第二,“人肉搜索”作为一个网络事物,是由一个网络群体组成的,网络模拟着现实社会中的一切,组建着大量的虚拟组织与虚拟群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现实社会里这种关系的建立不仅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还要受到各种各样社会条件的制约何影响,但是一旦建立起来,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而网上交流的匿名性,让人产生个体角色不在场的感觉,比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网上更容易建立起各种各样的“速成”关系,正是这种“速成”关系的建立,让“人肉搜索”快速形成群体性。
 
    第三,“人肉搜索”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好奇心理,纵观所有网络走红的人肉搜索的事件。一个具有兴奋点的事件,一旦被放在网络上,大多数人由于好奇心的驱使,都想了解关于此事件更多的情况:何原因、何过程、何结果、有没有更深的背景等等。正是这种知情欲望,让大家亲身参与其中,溯其本源,最后从结果中得到一种特殊的快感。
 
    第四,中国在这个社会转型的阶段中,伦理道德规范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不能适应经济改革和社会现实生活的需要,必然会丧失其规范引导作用,多元伦理道德观同时并存使得人们出现信仰危机、伦理困惑,而“人肉搜索”这种新生事物的产生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人们在传统的伦理道德的体系中找不到“人肉搜索”的位置。
 
    三、“人肉搜索”的功过
 
    很多人用很恐怖、很强大、很暴力等词汇把人肉搜索形容为“狼来了”,的确,大部分人和媒体都把目光聚焦在人肉搜索侵犯个人隐私权上,有网络暴力的倾向,说它“让基民得以通过隐私侵犯方式,公开诽谤和侮辱被他们选中的人”。
 
    有人说,如果你爱他,把它放到人肉搜索上去,你很快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人肉搜索有时会因为其群体性和盲目性,把一件出发点好的事情发展到相反的方面。2008年4月,在北京车展上,一名清洁工女孩被人拍了照片并放在网上,网友认为,与车模的搔首弄姿相比,“清洁工MM”朴实无华的美丽更加夺目,于是“清洁工MM”一夜走红,成为大家赞扬的对象。然而,有网友很快就通过人肉搜索获得了这位女孩的详细资料:她是北京某学院的一名大学生,曾出演过吴宇森的《赤壁》。一些网友据此认为,“清洁工MM”走红是一起精心策划的炒作,有人开始质疑甚至谩骂,而女孩的平静生活也被打破,只好请求网友放过她。
 
    以上事件体现出“人肉搜索”作为网民自发的行为,从本质上来讲属于一种民间的调查行为,无人予以监督,网友也无需对发布的信息负责,这样一来就很容易造成“误伤”,很多时候适得其反。
 
    但是,笔者认为“人肉搜索”并非什么洪水猛兽,甚至可以说,“人肉搜索”是“正义之师手中的武器,可以惩罚坏左”。大部分人肉搜索的前提是当事人往往以一种触犯传统道德价值观念,挑战社会伦理规范的“违规者”的形象被人肉搜索的。
 
    第一,“人肉搜索”可以成为一种道德监督手段,触摸到法律底线与道德底线中间的监督空白区域。例如,2008年3月,一段女子残忍虐猫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引起轩然大波,网民齐声声讨,经过一个多月的“网络通缉”网民们靠视频截图中出现的场景,认出了视频拍摄地点是黑龙江萝北县,并迅速挖出了踩猫者——一位离婚的中年护士的个人信息。尽管并没有触犯法律,该护士还是仍然被单位开除。这是一例“人肉搜索”惩罚违反伦理道德底线行为的典型事例,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人肉搜索”在这个事件中成功扮演了“道德监督员”的角色,“人肉搜索”的出现让网络不再是曾经一些人洋洋自得的隐身屏障,“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二,“人肉搜索”的出现为公民实行政府监督、提高公民意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原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林嘉祥卡住幼女脖子将其拖进厕所一事被媒体披露后,愤怒的网友第一时间启动网络“人肉搜索”,将其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纪检组组长的身份公之于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这位国家干部被免去了党内外一切职务。当然,林嘉祥并不是被“人肉搜索”挑落马下唯一的政府官员,从林嘉祥到一边抽着天价烟、一边声称“为老百姓负责”的周久耕;从以考察之名行游玩之实的“温州23人赴美培训团”,到拥有9个副市长、20个政府副秘书长的铁岭市政府机构,这些种种怪现象都被“人肉搜索”公众于世,从这些事件上看,人肉搜索所体现的网络政府监督的威力是空前的。更重要的是,历次人肉搜索事件都得到了来自官方层面的正面回应,一些现象得到反思与纠正,一些事件主角在网络监督之下应声落马。从这些事件中看,“人肉搜索”已经成为政府监督的有效途径,是集中、直接反映民意的有效渠道。
 
    第三,“人肉搜索”充分发挥了网络人际关系的力量,将“互联网”的互助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其中最感人的例子出现在汶川大地震期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由于通讯、交通的大面积中断,失散的人们难以知道亲人的生死与下落,一瞬间,灾区成为了一座信息“孤岛”。此时,谷歌、百度等网站发起的人肉搜索,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协助很多灾区人民找到了亲朋好友的下落。在这次“灾后大搜索”中,热心的人们利用“人肉搜索”这个平台亲身参与到了抗震救灾的行列中,彰显了团结互助的美德。
 
    参考文献:
 
    1、李伦.鼠标下的德行[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2、张震.网络时代伦理[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3、雪松.“人肉搜索”的伦理道德问题[D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03-09.
    4、周建成.“人肉搜索”:一把锋利的双刃剑[J].作文成长之路(高中版),2008(12).
    5、刘义昆.从“人肉搜索公约”看公民意识的成长[N].北京青年报,2009-01-08.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推荐访问:伦理道德 人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