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对陇西县发展李氏文化旅游产业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4-13 15:11:02 浏览量:

创新思路 科学发展  

全力打造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对陇西县发展李氏文化旅游产业的几点思考                                                                                                                                                                                                                                                                                                                                                                                   

最近,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两个《意见》分别明确指出:要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力“扶持壮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目前,李氏文化作为与甘肃敦煌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伏羲文化同等重要的四大文化之一,与其他三大文化相比还没得到很好地研究开发,没有真正形成产业优势,而其他三大文化在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已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因此,李氏文化发展潜力巨大,我们要抢抓国家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政策机遇,借鉴前三大文化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速度,并将其作为定西市的重点旅游文化产业纳入兰白核心经济区,努力打造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基本情况  

陇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天下李氏的发祥、繁衍和迁播之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陇西李氏文化,是华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陇西县委、县政府按照“文化搭台、旅游牵线、经贸唱戏、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把李氏文化作为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桥梁和窗口,切实加大了挖掘研究、遗址修复、宣传交流和开发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了陇西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李氏文化已成为“让世界了解陇西、让陇西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和陇西旅游产业的一大品牌,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009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400多万元,与2008年相比均增长20%以上。  

一是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有仰韶文化、齐家文化等史前古人类文化遗址,有建于唐朝初期的李家龙宫、头天门牌坊、李贺墓及李贺南园、读书堂、五李亭、太白井等李氏文化遗址遗迹,有建于宋代的威远楼、元代的府文庙大殿、府隍庙抱厦、清代的保昌楼、文峰塔、普陀寺大殿、棂星门等古建筑,有战国秦长城、古墓葬群、摩崖石刻、道观寺院等文化胜迹,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仁寿山森林公园、塔坪森林公园等人文景观。  

二是对外宣传不断扩大。在采取信函往来、资料交流、网络媒体等形式不断扩大对外宣传的同时,寄发了《李氏“根”在陇西》、《致全世界李氏同胞的一封信》、《陇原名城——陇西》等宣传材料4万多份;注册了“李氏文化”和“李氏故里”商标;开通了陇西李氏文化网站,为全世界李氏族人和专家学者研究、交流提供了平台。拍摄的《根叶情》、《李氏文化源流》、《我李百万叶》、《陇西古郡开新篇》4部电视专题片,分别在中央和省、市电视台播出,编排的《风云陇西堂》节目参加了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演出,这些都为陇西县发展李氏文化旅游产业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是理论研究成效明显近年来,县上相继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实施陇西李氏文化发展战略的意见》,专门成立了陇西李氏文化研究开发中心,真正使研究活动有机构承担,有专人负责和有经费保障。在国内聘请了30多位专家学者从事李氏文化史料的搜集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先后编辑出版了65万多字的《李氏文化研究》专辑10集,整理印发了《首届陇西李氏文化旅游观光节集锦》。  

四是遗产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多渠道筹措资金280多万元,先后对陇西李氏文化遗址遗迹李家龙宫、头天门、仁寿山森林公园、陇西堂等景点进行了全面保护和修缮,基本具备了李氏宗亲祭祖的条件。2004年,仁寿山森林公园陇西堂旅游景区被申报评审为国家AA级旅游景点,2006年,李家龙宫相继被市委、省委命名为全市、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五是文化产品开发进展较快。发行了《陇西李氏文化系列邮资明信片》和特种邮票《民间传说—柳毅传书》,开发制作了李氏人物剪纸和李氏文化系列“瓷盘”、“竹简”、“浮雕”、“圆雕”、“木雕地图”等工艺品,已开发出富有李氏文化内涵的邮资明信片、纪念邮票、纪念邮币、纪念册、旅游标识标志、旅游交通导游图、李氏世系表、李氏文化光盘、李氏文化系列书籍、中药材保健药膳、药茶、药醋、肉制品、李氏宗亲礼品酒、故土故水组合瓶等旅游商品、工艺品。  

六是联谊交流活动深入开展。近年来,县上通过内引外联,相继成功举办了1994年“陇西李氏文化第一次全国研讨会”,1997年“陇西李氏文化旅游观光节”,2000年“陇西李氏文化第二次全国研讨会暨西部大开发陇西经贸洽谈会”,2002年“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周年暨‘陇西堂’修复十周年庆祝座谈会”,2004年“打造陇西李氏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2006年“甘肃·陇西李氏文化杯诗文书画大展”,2008年到福建、广东与当地的李氏族人进行了联谊交流,2009年参加了河南鹿邑第十三届世界李氏宗亲恳亲大会等一系列活动,目前正在积极争取明年4─5月份召开的“国际第五届李氏文化高端论坛”峰会。通过加强联谊交流,切实增强了海内外李氏族人对陇西李氏文化的认同感,扩大了陇西及陇西李氏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在对外宣传、理论研究、遗产保护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要将李氏文化真正打造成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客观分析和冷静思考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基础薄弱,效益较低。近年来我县对文化旅游业的投入虽然不断增加,但大部分是项目性投资和阶段性投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由于缺乏景点的开发带动,缺乏大型旅游娱乐项目和高档次的旅游服务设施。从2009年的主要指标看,全县旅游业总收入4400万元,占GDP比重仅为0.11%,与周边的漳县相比,总收入低300万元,占GDP比重低0.46个百分点。  

二是项目稀少,投入不足。目前,虽然已经建成一批景区景点,但由于旅游项目国家投资有限,仅仅依托国家旅游发展基金补助资金,资金额度小,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大项目支撑,招商引资的吸引力较弱,好资源找不到大项目。加之县财政紧张,旅游项目建设中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财政资金对旅游产业投入极为有限,社会资金投入不足,近3年来投入到旅游产业开发的各项资金420多万元,其中财政资金仅26万元。  

三是宣传滞后,人才匮乏。近几年来,受宣传经费的严重制约,一直没有举办陇西李氏文化交流研讨会、经贸洽谈会、祭祖大典等活动,陇西李氏文化大篇幅报道较少,宣传力度不够,缺乏统一策划包装,借势、造势不够,知名度不高,对李氏宗族缺乏感召力,对人民大众缺乏亲和力。由于旅游产业处于培育阶段,效益欠佳,留不住人才,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服务技能和水平较低,尤其是旅游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导游人才紧缺。  

四是合力不足,推动缓慢。从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力量上看,长期以来,省、市虽然对陇西的旅游产业给予了一定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相比而言,陇西得到的支持十分有限,仅靠县上的力量困难很大,还没有形成上下联合的强大合力,旅游产业的推动较为缓慢。由于没有成立县级旅游工作委员会,难以协调相关部门,整合项目资金,加快景区景点建设困难较大。  

五是理论研究不深,开发利用不强。陇西李氏文化研究在李氏族谱收集、李氏渊源的考证、李氏名人资料的整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涉及历史、人文、轶事等方面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不能形成准确而具有说服力的认识,对具有民俗性的东西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对李氏繁衍生息的自然条件、民俗风情、迁徙历程等深层次的问题考证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三、下步打算  

今后,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紧紧围绕“一都两中心”的战略目标,结合陇西旅游业发展实际,按照“12345”的旅游总体发展思路(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两大工程和三大战略、实现四大转变和五大突破),积极培育特色旅游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李氏文化“金字招牌”,全力推进陇西县从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产业强县转变。一个目标,即把陇西建设成“世界李氏文化中心”;两大工程,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李氏文化产业开发工程;三大战略,即政府主导、项目支撑、研发引领;四大转变,即由单一的姓氏文化向科学的、大众的传统优秀民俗文化转变,由单纯的文化事业向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文化产业转变,由单一的部门封闭主导研发向“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社会主导研发转变,由单一的政府投资向政府、金融、民间共同投资的市场经营模式转变;五大突破,即基础设施建设、李氏文化深度研发、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监管、生态环保建设。  

(一)继续转变思想观念。以创新的思维和与时俱进的理念,立足大陇西、大李氏和大文化,把李氏文化作为维系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民俗文化工程来抓,打造全省旅游文化产业新的增长极。具体工作中,重点突出李氏文化的立足点、着力点和落脚点,认真实施“141”李氏文化研究开发战略。立足点就是着力打造“世界李氏文化中心”,着力点就是坚持走好挖掘李氏文化核心价值、彰显李氏文化鲜明特色、弘扬李氏文化时代精神和开发李氏文化旅游资源四条路子,落脚点就是全力推进李氏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围绕“夯基础、重研发、出精品”的工作思路,力求在旅游设施硬件和软件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着力解决去哪里(即解决旅游“线”的问题,如:兰州-陇西-天水)、看什么(即解决旅游“点”的问题,如:仁寿山森林公园、李家龙宫、中医药产业园)和带什么(即解决“品”的问题,如:纪念品、保健药品、肉制品等)的问题。  

(二)着力搞好旅游开发方案。全面完成李氏文化整体开发方案和李家龙宫修建详细规划,全力向外主打李氏文化游、生态游、产业游、宗教民俗游四个旅游品牌。总体规划是:以李家龙宫、世界李氏族谱收藏研究中心、李氏文化博览馆、龙宫步行一条街和世界李氏名人博览馆等李氏文化遗址遗迹为依托,规划建设集祭祀拜谒、观光游乐、休闲度假、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世界李氏寻根祭祖”游;以仁寿山森林公园、文峰塔、保昌楼和渭滨百里风情景观长廊为依托,规划建设生态景观游;以中医药产业园和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中铝西北铝加工基地为依托,规划建设工农业示范基地游;以新农村建设、退耕还林(草)示范点为依托,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游;以大雄宝殿、卧龙寺等寺院和道观为依托,规划建设宗教民俗文化游。  

三)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继续按照“文化搭台、旅游牵线、经贸唱戏、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抓好项目引进,完成世界李氏族谱收藏研究中心、陇西碑林、太白井、五李亭修复工程可研编制,并按照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加快李家龙宫建设步伐,全面完成仁寿山宾馆、农家乐等旅游设施建设工程,积极协助做好李家龙宫祭祀大殿、李氏文化博览馆、龙宫步行一条街和龙宫广场等项目建设,全力争取陇右革命纪念馆、李贺墓和李贺南园修复建设等项目及早立项建设。同时,加强仁寿山森林公园、李家龙宫、文峰塔、保昌楼等主要景区景点的设施维护,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强化绿化与环境保护工作。  

(四)切实加强李氏文化研究开发。积极实施李氏文化研发战略,以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为源点,向全国辐射成立研究会分会,并与世界李氏文化研究会接轨,提高李氏文化的认同感和影响力。加强李氏文化的基础性研究和挖掘整理工作,加大李氏文化系统性、民间性和地方性特色的研究,重点以陇西李氏族谱、李氏文化源流、李氏族人的贡献和祭祀礼仪等能够在较大范围产生社会回应和广泛认同的内容为主要课题,深入挖掘研究,力争尽快推出一批有价值、高质量的理论成果。采取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为依托的运作模式,瞄准海内外李氏宗亲这一特定消费群体,共同加快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富有李氏文化内涵的各类旅游纪念品、中药保健品及饮食商品等,认真做好文化产品包装的策划、设计和研发工作,着手开发制作李氏人物剪纸和李氏文化系列的工艺品,开设地方特产及旅游文化产品专卖店,促进旅游文化产品研发的系列化,培育壮大旅游文化产业。  

(五)全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抢抓国家把陇西列为丝绸之路寻根游结点的难得机遇,研究成立省级旅游公司陇西分公司,争取西安、天水旅行社在陇西成立分社。积极探索“东西辐射,南北拓展”的旅游发展格局,力争把陇西主要旅游景点向西以兰州为源点,向内蒙、新疆、青海、西藏等地辐射;向东以天水为源点,向北京、上海、西安、四川、云南等地辐射;向北拓展到通渭、会宁等红色旅游线路;向南拓展到漳县、宕昌、陇南等生态旅游线路,最终形成以陇西李氏文化为“圆心”,以兰州—天水为“半径”的辐射圈,全力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新发展。同时,按照“资源互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互惠共赢”的合作模式,拓展完善陇西、渭源、漳县、武山“陇中四县丝绸之路陇中旅游共同体”运作机制,携手打造横跨四县的生态、人文旅游精品线路。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逐步实现全县传统农业向“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方向转变。探索建立旅游资源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进投资主体和旅游开发主体多元化,加快县内文化遗址遗迹和旅游景点的规划和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在主要景区建立特色文艺表演团队,培养和提升导游等服务人员队伍素质,挂牌成立旅游宾馆,提升县内宾馆接待质量和标准,真正为“李氏故里一日游”活动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  

(六)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健全李氏文化研究会内部组织机构和职能,完善以仁寿山森林公园、李家龙宫、李氏文化研究会等机构为主的旅游服务与管理职能体系,建立旅游执法质检机构,聘请有关专家和人员,研究并设计“陇西城市形象名片”标识,包装和推介陇西名优产品,实施陇西原产地保护,形成陇西产品的拳头优势和品牌效应,全力做好申请注册、维权保护等工作。规范使用已经注册的陇西“李氏文化”、“李氏故里”商标,尽快与相关企业合作,启动产品文化策划包装的合作意向活动。  

(七)努力加大李氏文化宣传力度。拓宽宣传载体,通过编排剧目、组团访亲联谊、举办区域特色旅游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李氏文化。提高李氏文化网站质量,认真开展县内大型公共场所李氏文化宣传活动,力争在全县掀起人人了解李氏文化、人人宣传李氏文化的高潮。主动“走出去”宣传,通过参加海内外各种与李氏文化有关的交流联谊活动,加强与国内外李氏组织和李氏族人的联系、沟通、交流与合作,尽快启动《永不失落的圣地》的开机拍摄,力争年内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扩大李氏文化影响力。  

推荐访问:陇西县 李氏 旅游产业 几点思考 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