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林业生态效益4篇

时间:2023-05-01 11:40:04 浏览量:

篇一:林业生态效益

  

  林业生态经济效益途径分析

  摘要: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取得喜人的成绩,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有显著提升,基于此,人们开始将关注点集中在生态环境建设上,且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发展开始逐步走向正轨并处于上升态势。故此,为促进林业生态效益的稳步提升,本文针对提高农业生态发展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以期为林业生态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途径分析

  建设高效的人工符合复合群落,不但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也有助于发展商品经济效益,并能让群众脱贫致富,树立以林为主,多种的经营管理理念,可以在因地制宜的建设中做好商品基地的林业分区,用以吸引更多的农民逐步走上兴林致富的道路,进而大幅度的提升林业生态经济效益。

  1林业生态经济效益概述

  林业生态经济效益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林业生态效益,另外一方面是林业经济效益。在林业生产经营活动进程中,林业生态效益是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状况,净化当前空气环境,并能在防风固沙上面起到良好作用。林业经济效益则体现在林木成才和建筑使用上面,特别是现在比较盛行的家具制造业或者水利工程行业生产进程中提供的木材使用,都隶属于林业经济效益范畴内,林业经济效益让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理念在满足均衡的前提下有新的发展规律,但在发展进程中需注意经济效益受到经济规律的制约和影响,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处于不可分割的状态。故此,从博弈角度探寻,林业生态效益和林业经济效益之间互为补充,相互之间有抵消关系。若生态平衡在离开生态效益后,必将遭遇到破坏,也会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生态平衡若离开了经济效益,那么生态效益的存在意义也就不复存在。因而,要将领域生态效益与林业经济效益结合开来,看成一个整个。既通过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提升,实现总体林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让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能有质的飞跃。

  2林业生态经济效益提升的方法和途径

  2.1加大科学投入管理

  结合当前林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状况可以获悉,管理进程中若忽视林木管

  理,将管理重点集中在造林方面,会忽视林木的质量,虽然林木的种植数量大大提升,但是整体的造林管理还存在诸多弊端,导致造林结束后不能重视管理和维护林木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可以说屡见不鲜。结合相关调查我们能够获悉,人工造林中,林木比较矮小,所以生长速度缓慢,出现这些状况后多都归结为自然生长条件不利,其实究其根源是管理不善。管理问题的出现不但影响林业的经济收益,也会使林业的生态效益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整个林业生态经济效益严重不达标。资金、劳动力、管理的不善和不合理,让林业抚育技术存在较大漏洞,为此,提升林业生态效益水平的前提是要加大相关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并需完善林业管理措施。

  2.2提高重视创新手段

  结合相关调查我们能获悉,林业发展进程中更多追求单一的效益,但是却没有在总体效益方面有所忽视,这就导致我国的林业生产模式过于简单和片面。这不仅制约我国林业的综合性效益,也不利于我国林业的总体发展态势。为大幅度的提升我国林业的总体发展态势,就要先正确的认知我国林业的双重特性,特别是在思想上有较高的关注度,并需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上进行创新。林业木材生产主要是基于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而存在的生产基础。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因而现阶段对于两方需有正确的认知,在定位二者关系的时候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系统的功能特性。

  2.3结合发展实际选择合适苗木种植

  林木种植时,为让林木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确保林木的成活效率,就要结合当前的实际状况让自然环境与实际状况紧密结合在一起。另外,需要注意一点即选择的林木品种多样,不要过于单一,这样可以满足苗木类型的多样化需求,不但能利于林木生产,与此同时也能让林木在适宜的环境里面茁壮发育。如,在黄土高原环境内,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导致这一地区地表裸露较多,植被也很稀疏,形成支离破碎的地表环境,并且处于半湿润温带季风性气候,水分补给不是很充足。加之地域内的自然环境情况不同,因而种植的树苗类型更具多样性,如果想要在该区域造林,就要选择坡度较为陡峭的沟谷地段,选择的种植植物多为侧柏和油松等材质的树种,但是在坡度比较缓的区域,最好选择山楂、葡萄这类经济林木。由于黄土高原多年的植树造林能力,为实现植树的价值或者意义,就

  要在加大树木成活效率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种植。

  2.4合理配置植被

  复合人工生态系统构建时,最重要的环节是充分和正确的认识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由于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和基础。尤其是系统化建造进程中,若单纯的考虑苗木选择状况显然不是很全面,具有片面性,故此选择进程中需做好苗木的搭配和植被灌木的类型筛选。目的是形成一个高低错落有致的复合型人工生态群落。建立小生态循环系统的前提是先要构成大生态群落,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林地使用效率,而且也能提升林木的产量,更能让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双赢。根据实践经验获悉,复合式人工生态群落建立进程中,为让群落更为多样化,将署类植物、黄花菜等都引种到林木下方或者林木周边进行种植,能够让局部的群落更错落有致,并且利用各类植物的不同特性,使植物生存环境更优化,保护周边环境,满足生态平衡。如黄花菜的肉质根部能够均匀的散布到整个土壤中,并且网状的根须要渗入到土壤的每一个角落内,这能防止雨水冲刷和侵害土壤,改良土壤状态后,让树木生长更具有优势。

  3结语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不能离开林业生态效益而单独存在的,在效益不断提升和发展的进程中,为达到思想共识,就需创新生产和经营理念,不断的带动林业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而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无限动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1]赖莹莹.刍议如何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6):11-12.[2]王婷.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2014(23):15-16.[3]李军超.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途径的探讨.[J]水土保持通报2014(23):21-22.

篇二:林业生态效益

  

  摘要阐述了森球生态的特征,厦森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若干措施.关键词森林生态效益森林具有多种功能,但归根结底从产品上体现为有形产品(术材,林付产品)的经济效益和无形产品(由生态功能产生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调节气侯)的生态效益.1森林的生态特征森林生态指由于森林的存在,森林群体效益对环境因素和结构产生的有益作用,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改善气侯等.具体特征如下:1.1森林生态功能是森林最早而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产品,森林从一形成就开始产生生态功能,森林生态功能随林分年龄和结构不同而不同.1.2森林生态功能完全不受行政界线影响,其影响力度受地貌制约.如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只要形成河流,全流域受益.据测算,河流源头每万公顷森林可孕育一条常年流量在20一500万3的河流.1.3森林是生态功能主体,它不仅是生物圈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载体,也是物质基因库,二氧化碳储存库.森林生态功能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享用者无选择余地和排除转换能力.如水涵林,同时具有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的功能.空气中70%02被树木吸收,6%来自森林.1.4森林生态功能无形,只能通过其原产品(如水涵林涵水量等)体现其价值,而又因不能到市场交换而不能完全体现价值.1.5我国是少林国家,就维持生态环境而言,人和生物,人和自然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体,又是自然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界成员,人,山川,土壤,河流,气侯,植物,森林,动物都是互相利用而依存,互相影响而生存,共同繁荣自然界,各自为自然界创造环境,价值和财富.因此,人们利用自然界的一切,必须建立在对生态系统的持续维持和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保存上.2森林涵养水源的过程水是人类生存的命脉.而森林利用自身特有功能,涵蓄水源,不断地,均衡地供给人类需要.雨不降到森林中时,通过树冠,树叶,树干截面,缓和对地表的直接冲击,当雨点重量尚未达到叶面吸附力时,叶面可继续持水,当降水持续时,雨点打击叶面水珠分裂,部分雨滴落下,部分又重新集结合并,这样周而复始,消耗叶面上的雨水量叫截留量,落下称降落量,降落到地面的雨滴被枯枝落叶吸收,可达到自身重量的几倍到几十倍.枯枝落叶吸附的水并不长期贮存,一部分供腐朽过程需要,而大部分渗透到土层中,受重力作用水分慢慢下渗.土壤中能容水的孔隙有两种,一种是毛细管孔隙,它是土壤水分流动和蒸发的孔道,具传导功能,是植物根吸收土壤中水分的路径;另一种是非毛细管孔隙,渗到土壤中降水绝大部分贮存在这里,继续下渗的水遇到地壳不透水层后,再顺岩石倾斜慢慢流出,这就是无数涓涓泉水汇成江河,林业勘查设计(总118期)2001年第2期就是水库中水的来源.3森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1由于森林减少,使全球气侯变暖,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3.2涵养水源减少.森林的减少使蓄水力减弱,河流水量形成雨来水满,早来河干的现象.3.3水土流失严重.一些生态脆弱地区,一旦失去森林植被,土壤裸露表土流失,又不能及时恢复,生态立即失去平衡,致使泥沙下泻淤积,河床增高,水库,河水开始混浊,含沙量增大.3.4引起滑坡.陡坡及岩石裸露地段,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后易引起滑坡,塌方等.3.5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能力减弱.大面积森林植被被过度破坏后,大风肆虐,尘埃满天,形成沙尘暴,使生存环境恶化.2年春季,北京,大庆等城市已数次受到沙尘暴侵扰,而林区城镇却依然春风拂面,蓝天白云4保护措施4.1宏观调控.把以营林生产为主,结合天保工程及管护经营,形成营林生产,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全面发展,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综合开发林区各类资源,开发第三产业.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各类资源,在现有资源和经济条件下,仅靠林业资源优势发展经济,依靠森林经营解决面临的问题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国家政策调整,才能改变目前的局面,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4.2合理规划,按自然规律把做为生

  态主体的森林覆盖程度,分布经营利用趋近自然合理,维持生态平衡.按现有的森林分布状况,演替规律和适生条件,对树种,林种结构进行合理布局,系统调控,强化控制功能.按林业生产的长期性,连续性,多样性的特点,合理调整森林的营造,抚育,采伐比例.4.3完善国家林业基金制度,保证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来源.森林是杜会财富,是公益型事业,需全社会保护,支持和建设,才能持续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4.4对现有企业局实行半事业化管理,实行减免税待遇,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制,对其担负的公益事业和社会性费用,由政府财政支付.4.5实行森林综合评价.通过林价对森林资源按立术价值,林产品价值和生态功能价值当成商品全面计价按货币表现,充分体现其价值.这样,森林的生态功能才会被社会承认和得到补偿.4.6森林植被是生态环境建设主体,封山育林是恢复和建设森林植被最快,最省钱,省工的办法,也是顺应植被正向演替规律,最终可成为当地环境条件下,由多种植物组成的顶极群落或稳定性较强的混交次生林.二、林业生态建设的生态效益分析

  1.森林净化环境价值

  (1)活立木蓄积量转化太阳能及固碳制氧价值

  参照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

  6CO2+12H2OC6H12O6+6O2+6H2O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生产1千克干物质,需要吸收1.62千克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1.2千克的氧气,并在此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储在碳水化合物中。

  内蒙古森林资源活立木蓄积量为129,249.8万立方米,按照木材基本密度平均为每立方米0.45吨,立木蓄积量的总生物量(现存量)为58162.41万吨。由全国主要森林类型生物量调查数据,森林干材生物量占森林生物量(干枝叶根)平均比例为60%,推算内蒙古129,249.8万立方米立木蓄积量总生物量(干枝叶根)为96,937.35万吨。

  “十五”期间,净增立木蓄积量的总生物量(现存量)为5575.8万吨。推算内蒙古12,390.67万立方米立木蓄积量总生物量(干枝叶根)为9293万吨。

  依据上述关系,活立木蓄积量吸收二氧化碳总量为157,038.51万吨;同时释放氧气总量为155,099.76万吨。

  据测定,我国北方森林固碳造林平均成本每吨273.3元。由固碳造林平均成本计算,内蒙古森林资源活立木蓄积量固定二氧化碳的价值为4291.86亿元。

  森林提供氧气的价格可根据造林成本、氧气的商品价格和人工生产氧气的成本等方法来计算。根据我国近年来的造林成本,推算出我国森林生产氧气的成本为每吨369.7元。

  内蒙古森林资源活立木蓄积量释放氧气的价值为5734.04亿元。

  太阳能被树木固定后,其能量体现形式主要是燃烧。因此,其价格可用石油,煤炭、木柴、天然气等燃烧值价格类比计算。

  参照主要森林树种落叶松,油松、桦木、山杨、杨树等的热值平均为每千克20,070.17千焦,按照标准煤炭平均价格每吨220元,标准煤平均热值每千克29,000千焦进行折算。

  根据公式W=G×(平均热值÷标准煤炭热值)×煤炭平均价格。其中,W—吸收固定太阳能的价值;G—总生物量。

  内蒙古森林资源活立木蓄积量转化太阳能的总价值为1471.49亿元。

  上述三项效益合计,“十五”期间,内蒙古森林资源活立木蓄积量转化太阳能及固碳制氧价值总计为965.2亿元。

  (2)灌木林转化太阳能及固碳制氧价值

  依据内蒙古森林资源活立木蓄积量转化太阳能及固碳制氧价值的计算方法,“十五”期间,净增189.04万公顷灌木林的总生物量为1801.55万吨。依据内蒙古森林资源活立木蓄积量转化太阳能及固碳制氧价值的计算方法,灌木林转化太阳能价值为27.63亿元;固定二氧化碳的价值为79.88亿元;释放氧气价值为79.88亿元。合计总量为187.39亿元。

  2.水土保持效益

  水土保持林是以保育土壤和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的防护林。根据内蒙古林业生态建设的实际,以及资源统计的情况,将内蒙古实施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的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统一纳入水土保持林进行效益计算。

  内蒙古林科院在大青山白石头沟进行的定位研究表明,白桦次生林枯落物的有效吸水量为每公顷52.8吨,油松人工林为每公顷63.37吨,灌丛为每公顷19.96吨,平均值为每公顷45.38吨。林地0~60厘米土层土壤能够保持的最大含水量分别为:白桦次生林每公顷3447.7吨,油松人工林为每公顷3146.6吨,灌丛为每公顷3111.05吨,平均值为每公顷3235.12吨。

  以上两项合计,内蒙古大青山区生态林涵养水源的平均能力为每公顷3280.5吨。由于林地水源涵养能力的提高,水库寿命延长,同时也增加土壤水分储量。为此,按照水库造价每立方米5.714元进行折算,其经济价值为每公顷18,744.78元。

  森林净化水质的作用也非常明显,通过林地枯落物层和土壤的净化作用,地

  下径流(泉水)能够达到饮用水的最低标准,用于灌溉和生活用水,相应降低了相关水的处理费用,因此,根据森林涵养的水量,参照生活用水的处理费用,取值每吨0.5元,核算水源涵养林净化水质的效益为每公顷1640.25元。

  根据内蒙古水土流失区土壤以栗钙土为主体的特点,参照对灌木林的相关测定结果,减少土壤有机质的损失每公顷787千克;减少土壤中氮、磷的损失量分别为每公顷116千克和每公顷72千克。

  土壤有机质价值按有机肥价格进行折算(40元/吨),林地增加的有机质价值为每公顷979.2元。

  土壤中保持的养分量计算,参照公式:Vf=dΣP1i〃P2i〃P3i式中:Vf—改良土壤经济价值,元/公顷;d—单位面积土壤重量,千克/公顷;P1i—林地土壤养分含量,%;P2i—纯氮,一下氧化二磷等养分折算标准化肥的系数;P3i—各类化肥的零售价格,元/吨。

  纯氮折算硫酸铵的系数为5,参考售价每吨650元;纯五氧化二磷折算过磷酸钙的系数为6.25,参考售价每吨1100元。

  水土保持林减少氮素损失量分别为每公顷116千克,折合标准化肥硫酸铵的量为每公顷580千克,经济价值为每公顷377元;同样,减少土壤中磷的损失量折合标准化肥过磷酸钙的数量为每公顷450千克,经济价值为每公顷495元。水土保持林减少土壤中有机质、氮、磷损失量的总价值量为每公顷1851.2元。水源涵养、净化水质、固土作用、减少土壤养分的价值合计为每公顷22,484.34元。

  内蒙古“十五”期间,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总面积为302.17万公顷,效益合计为679.42亿元。

  3.防风固沙效益

  根据内蒙古林科院在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的观测结果,灌木防风固沙林每年减少土壤肥力损失的价值约为每公顷40.0元。

  根据郎奎建等研究,依据林地、无林地风沙推进情况,把固沙转化成造田、护田效益,估算固沙林固沙效益。并计算出三北地区(12年)平均造林1公顷,折合固沙1.29公顷。按照目前固沙1公顷费用1000元计,每年固沙林增加的固沙效益为每公顷24.17元。5年效益合计为120.83元。

  防风固沙林在发挥固沙、减少耕地风蚀作用的同时,同样具有水源涵养、净化水质的作用。为此,参照净化水质效益(每公顷1640.25元)和水源涵养效益(每公顷18,744.78元),计算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净化水质的价值为每公顷20,385.03元。

  内蒙古“十五”期间,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三北”四期工程总面

  积为89.48万公顷,防风固沙效益合计为185.29亿元。其中,固沙林水源涵养、净化水质效益合计182.41亿元;减少土壤肥力损失效益合计为1.8亿元;固沙效益为1.08亿元。

篇三:林业生态效益

  

  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提高措施探究发表时间:2019-08-30T16:27:10.463Z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作者:

  董洪江

  杨喜伟

  王智霞[导读]摘要:近年来,我国林业发展面临着林业资源分布不均和数量稀缺等问题,所以要通过建立林业生态补偿机制、提高林业技术和分类经营等措施来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效益,正确认识林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树立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林业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和创新科学技术和新兴林业技术,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洛阳顺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洛阳47100摘要:近年来,我国林业发展面临着林业资源分布不均和数量稀缺等问题,所以要通过建立林业生态补偿机制、提高林业技术和分类经营等措施来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效益,正确认识林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树立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林业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和创新科学技术和新兴林业技术,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林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生态建设

  引言:

  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包括林业生态效益和林业经济效益两方面,本文分析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具体内容和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并探讨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包括分类经营、提高林业技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优化配置林木资源等,以期能够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促进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提高,应当健全林业资源供应系统

  林业资源具有生产周期较长的特点,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促进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提高,应当首先健全林业资源供应系统,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在促进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发展的过程中,要逐步完善和健全林业资源供应系统,建立多元化的林业资源供应方式,形成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林业资源输出链,不仅可以有效保证林业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林业资源危机的出现。另外,为了促进林业健康发展,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效益,还应当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实施科技兴林的林业发展战略,才能最终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2促进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提高,应当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林业资源生产周期长,其可再生能力较弱,提高青海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是促进青海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林业资源大多用于生产一些初级产品,并没有采用复杂的工艺技术进行材料深加工,不但造成大量的林业资源浪费,不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也无法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促进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提高,应当注意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林业资源应用的升级转型。具体的,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应该注意建立林业资源利用的科研团队,采取各种鼓励措施,推动新技术的开发,以便对林业资源进行复杂再加工,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林业资源产品的技术附加值。

  另外,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注意优化林业的生态结构,促进林业资源品质的提高,培养生长周期较短的林业新品种,提高林业资源的数量。同时,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积极推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通过一些生物技术科学选择生物种群,进行种群匹配工程,使得林业资源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避免林业资源的浪费,减少林业资源开采的量。最后,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应当采用监督措施,设置专职且具有专业技术的管理人员进行林业资源,定期对林业资源的开采和加工进行监督。3促进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提高,应当从国家层面进行宏观调控

  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调控对于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都起到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青海林业发展当然也不例外,因此,促进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提高,离不开国家从宏观层面进行调控。具体在我国在林业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一定的政策倾斜,促进生态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林业生产和经营的细节之中都能够保证林业资源的长效利用,促进生态经济效益的提高;另外,应用各种新技术,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增加林业产品的附加值也需要国家的支持和鼓励。而且,在促进我国林业生态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的过程中,免不了需要各个地区或国家之间进行合作,而这种各个地区或国家之间的合作不是几个林业单位能够协调好的,需要国家层面的交流和沟通,改变林业发展过程中传统单一的发展模式,加强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多方经贸合作,形成林业发展的多边贸易合作模式,才能掌握林业各种合作中的主动权,避免我国林业发展的被动局面,各方面共同作用推动我国林业健康快速发展。4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措施4.1分类经营

  在某些偏远山区的林业发展过程中,很多人对林业经营的认识尚不充分,不具备经济意识和生态意识,无法将投入与产出进行平衡协调,使得人工林经营和天然林经营无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采取分类经营的措施之后,可以使得林业经济更加规范化和规模化,使得林业经济融入市场,解决公益林主体投入和收益的矛盾。以辽东地区为例,在实施分类经营之后,当地的林业分为了商品林和公益林,将部分天然林划分为公益林并禁止采伐,将人工林划分为商品林,在适当抚育之后进行采伐和运输4.2提高林业技术

  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大大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效益,从而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以红松嫁接技术为例,红松是一种较为细腻轻柔的树木,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可以作为果材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树龄一般为200~300年,多者可达700年,在天然林中红松需要经过80年才能发育成熟,这种漫长的生长期为其发挥经济效益产生了阻碍,而运用红松嫁接技术后仅需要七八年就可以获得成熟的红松。另外,运用先进的林业生产技术还可以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效率,确保造林的成活率等,从而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获得丰硕的成果。4.3优化配置林木资源

  在建构一个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时,首先要具备各种树木栽培的专业知识,了解各种植被之间的生态关系和生长情况。其次,人工林中不能只有树木,需要搭配灌木等植被形成一个复合人工生态群落,利用周围的环境来建构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确保单位面积获得可观的林木产量。例如,可在树木周围种植黄花菜和薯类植物,其不仅耐寒耐旱,而且根系较浅不会影响到树木吸收养分,通过复合种植达到了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4.4完善相关机制和规范

  在林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手段来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一旦出现损害森林环境的情况就需要进行罚款,有保护森林生态

  环境的行为则实施奖励,这种奖惩机制能够有效激励市场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同时,应推动建立林业生态环境补偿的长效机制,并由横向逐渐往纵向深化发展,在政府的发展规划中增添生态环境的补偿项目,并对生态保护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建立对生态补偿机制的评估体系,通过该评估体系来对生态环境进行定量定性的评价5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促进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提高,应当注意完善林业的资源供应系统,保证林业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降低我国在经贸合作合作过程中对某种单一林业资源的过度依赖。在发展林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林业生态效益的发展,在保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进行林业经济经营活动,只有将林业经济效益和林业生态效益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才能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也应当在国家层面上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各个地区和国家之间积极开展多边贸易合作,通过林业发展中经贸合作的开展促进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1]陈星.提高地方林业生态经济效益措施探讨[J].北方经贸,2019(02):135-136.[2]徐海平.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提高措施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14):206.[3]张章,高姿.林业生态经济效益提高措施研究[J].乡村科技,2017(34):51-52.[4]张传辉,伍健.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17,11(08):55-56.

篇四:林业生态效益

  

  谈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

  作者:朱瑞东

  来源:《经营者》2018年第13期

  摘要在森林当中产生的对人类有益的效用被称为森林效益。所以,森林效益也就是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益的一部分效用。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

  森林效益是对人类社会有益的森林效用,应该得到重视。自从人类形成了社会之后,改变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人类和社会的交换范围变大,交换的频率也不断增加,对森林的认识也就越来越多。由一开始对森林只是单一地利用木材运用在生活当中慢慢转变为对森林效益的综合应用。在近期的研究中,人类将森林的效益划分为森林生态效益、森林经济效益以及森林社会效益,统称森林的综合效益。

  一、森林的生态效益

  森林作用在生态系统对人类有影响的范围称为森林生态效益,对人类社会有利用价值的效用是全部效益。森林生态效益作为其生物系统的主体,木本植物对生命系统的意义,也就是在生命系统当中为适应环境提供的效益,生命系统和与其相适应的环境系统在进行种种生态生理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高于或大于其组成部分之和的整体效益。

  研究森林生态效益的宗旨在于探索森林生态效益的客观运动规律,以便得出在森林生态效益范围内的最高整体化水平。

  在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人们的研究不是为了在森林当中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加以确认,而是对森林能够产生的整体作用和林业发展是否能达到相应目标提供数据支撑。

  二、森林的经济效益

  在森林生态系统范围内以及被人们应用到经济形势中的那部分效益,被人们看作能够成为经济效益的森林效益。所以,前者说森林效益已经变成经济效益,而后者表明森林应该被开发却没有被开发的经济效益。

  林业生态工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生态系统,而是一个人工生态经济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产生的所有物质,包括能够进入市场的直接林产品和不能进入市场的非市场产品都包含了人们的劳动,都是以某种资源投入和劳动投入(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而产生的产品。不管这些产品的形态如何,对社会的作用怎样,它们都是人们的劳动成果,奠定了计量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的经济基础。

  三、森林的社会效益

  在被人们认知并确认为社会服务的部分效益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的社会效益。对森林的社会效益的计量研究是林业经济学当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用定量表示出森林效益能够对森林为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有更为精准的评价。另外,要在特定的时间内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下根据森林的多种有利作用确认丰富的森林经营方法以及目标,合理应用经营森林的费用。形成森林诸效能组合和利用优化的森林环境。森林社会效益计量研究的主要意义不是为了使大家对现有森林发挥的作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而是为了保护、培育和利用好每一片森林。

  森林的效益不仅是在森林当中体现出来的,也是在森林的多方面的生态系统当中体现出来的。张建国等人在对林业经营综合效益进行研究之后,站在环境和社会这个大系统看待相关问题,并对森林的综合效益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认识。他们认为,各个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和制约的关系,并构建了集特定功能和结构为一体的系统。系统不是单独存在的,它要与大系统进行物质和能量的等量交换,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没有联系,既形成了平行关系,但又有统辖关系,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体系。因此,只有各方面互相作用和联系才能实现整体效益这个目标,才能对某些特定问题找到最有利的解决方法,才能展开定量分析,最终将整体系统作为最好、最理想的途径。

  张建国在对森林系统作了深入分析后指出,第一,森林经营系统在社会环境这个大系统中处于一种特殊地位。一方面,它是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力量,强化了大系统输出林业经营成果的综合效益,综合效益是大系统良性循环不可缺少和取代的基本因素;另一方面,它又是大系统运行状况的晴雨表。由于它依赖大系统的输入来维持自身的运行,若大系统能协调发展,它就可从大系统中得到净负熵流,从而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状态,走向有序化发展。反之,则走向无序化发展,反映大系统的紊乱状态。第二,林业经营的输出成果与投入生产要素之比较,便称之为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由于效益是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因而森林综合效益实质上反映的是林业输出成果中被不同客体接受的收益值,即经济系统从林业经营系统输出中获取的经济效益,社会系统获取社会收益和环境系统获得的生态收益。

  四、结语

  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来自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相互之间既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又有区别。

  (作者单位为七台河市林业局)

  参考文献

  [1]向开馥.防护林研究(第一集)[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89.

  [2]中国林学会学术部.森林综合效益计量评价[Z].1990.

推荐访问:林业生态效益 林业 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