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具有硕士点的高校(4篇)

时间:2023-05-06 16:00:04 浏览量:

篇一:具有硕士点的高校

  

篇二:具有硕士点的高校

  

  教育部:2021年这44所?校新增艺术类博?点、硕?点!近?,教育部发布《2020年学位授权审核结果公?》,对2020年学位授权审核结果进?公?,共44所?校新增艺术硕?、博?点。其中,4所?校新增美术学、设计学博?点,8所?校新增美术学、设计学硕?点,32所?校新增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即专硕)。01新增博?点?州美术学院:美术学、设计学?级学科博?学位授权点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设计学?级学科博?学位授权点浙江理??学:设计学?级学科博?学位授权点四川师范?学:戏剧与影视学?级学科博?学位授权点02新增学硕中央民族?学:设计学?级学科硕?点(核查不合格,将提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研究)太原理??学:设计学?级学科硕?点哈尔滨师范?学:设计学?级学科硕?点南京?业?学:设计学?级学科硕?点(核查不合格,将提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研究)河南?业?学:设计学?级学科硕?点(核查不合格,将提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研究)扬州?学:设计学?级学科硕?点安徽?学:美术学?级学科硕?点?河??学:美术学?级学科硕?点03新增专硕南京?程学院: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龙江?程学院: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浙江传媒学院: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浙?城市学院: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形式核查不通过,提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研究决定)肇庆学院: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河北传媒学院: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湖北?理学院: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衡阳师范学院: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湖南?商?学: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西南?油?学: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西南科技?学: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

  成都信息?程?学: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西华?学: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西南林业?学: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理?学: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西安理??学: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西北政法?学: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青海民族?学: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宁夏师范学院: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贵阳学院: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核查不合格,将提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研究)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南昌?程学院: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肃政法?学: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北京联合?学: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浙江财经?学: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北部湾?学: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江苏海洋?学: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西安邮电?学: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东外语外贸?学: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连民族?学: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上海第??业?学:艺术硕?专业学位授权点04学硕与专硕的区别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标上有明显差异。1、培养?标不同学术型学位硕?研究?主要是培养学术研究?才。专业学位是培养在某?专业(或职业)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层次应?型专门?才。2、培养?式不同学术学位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从事科学研究创新?作的能?和素质。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以实际应?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知识与能?的提?为核?。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运?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法;注重培养学?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求有为期?少半年(应届本科毕业?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的实践环节。3、学习费?不同

  学术型硕?研究?的收费标准为8000元/学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专业硕?学费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差别较?。从?万到??万,甚???万元不等。4、学习年限学术型硕?研究??般为三年制。专业硕?研究??般为两年制。5、读博?式不同学术型硕?可以通过??的导师直接读博,不?参加全国统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直博或者硕博连读。专业型硕??般不能硕博连读或直博,硕?毕业后进?考博,具体情况请咨询招?单位。

篇三:具有硕士点的高校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共有硕士士学位授予点13个,分别介绍如下:

  文学院简介

  文学院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学校南京师范大学的支柱院系,是我国高等文科教育的东南重镇,也是我国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基地。它以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先进的教育理念、博大的人文精神、良好的学风、创新的机制、一流的师资、丰硕的教学与科研成果,跻身于全国高校人文学科的前列,并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

  文学院曾经拥有唐圭璋、孙望、段熙仲、徐复等老一辈著名专家、教授,现有全国高校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国家级文科基地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学科3个,以及一大批活跃在全国学术界的中青年学者,堪称群贤毕至,群星灿烂。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1981年全国首批博士点之一。90年代文学院进入了大发展时期,1998年文艺学学科获得博士授权点,1999年建立了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得了“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共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其中含自主设置博士点5个:中国文学与文化、影视文学、戏剧戏曲学、应用文体学、对外汉语教学)。二级学科硕士点13个(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影视文学、戏剧戏曲学。其中含自主设置硕士点4个: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电影学、中国文学与文化、应用文体学)。现有博士生导师33名,在岗教授36名。文学院浓郁的学术氛围,优越的办学条件,优秀的教师队伍,齐全的学科和专业,建构了高起点、坚实的发展平台,铺就了新世纪腾飞的广阔前景。

  课程与教学论

  南京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于200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至今已招收了8届32名学生,前六届24名研究生已顺利毕业。同时该专业还招收教育硕士。

  该专业硕士导师是张中原老师,教育硕士导师有何永康、鲁同群、马景仑、朱晓进、潘百齐、潘文、骆冬青、潘大春、张采民、朱崇才、陈书录、姜国定、高永年、杨洪承、沈新林、洪宗礼、孙芳铭、王栋生、陆志平、吴晓茅、朱芒芒等老师。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研究我国中学语文教育的规律,为中学语文教育培养优秀的教学科研人才。

  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两部分,公共课程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原理、英语、现代教育技术学、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等,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教育史、语文教学论研究、语文教材论、语文改革发展研究、新课标解读、汉语言学专题、中国文学专题等。

  学位点负责人:张中原

  电子邮箱:zyxs1975@163.com

  文艺学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文艺学”学科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基础,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拥有朱彤、吴奔星、吴调公等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重大影响的学者。新时期以来,一批中青年学者继承老一辈学者的治学传统,不断地开拓创新,推出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该学科于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2年被评为江苏省教委重点学科。

  近年来,该学科在学科建设方面成绩突出:1996年,以该学科为支撑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化”正式启动;1998年,该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以该学科为骨干学科之一建立了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底,“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验收。

  文艺学在中国文学学科里是一个涵盖面广、理论性强、创新思维特色突出的学科。该学科的建设是在与相关学科的互相协作、交叉融合中发展的。硕士点具有:“文学原理”、“文艺美学”、“审美文化学”、“文学创作论与写作学”等研究方向,有6名导师,教授2人,副教授4人,拥有博士学位者4人。

  研究特色:一是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在美学、文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面坚持不懈,理论上饶有建树。二是密切结合文艺实践,深入研究文艺作品,在第一手研究的基础上,作原创性的理论探索。三是基于学术史与文献学的文艺学研究,倡导力行“有学问的文艺学”。在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潮及重要学术人物的专题与通观研究的基础上,以开阔的文化视野,探索中国文学思想史与中国文艺、美学的真精神。四是审美文化学研究。对于当代审美作为文化活动在全球化、商业化、大众化、多元化的过程中发生的重要演变,作严肃的学术探索。既涉及传统的艺术哲学与美学,又与艺术文化的激变及相关新学科相结合,在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管理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

  学位点导师的主要成果有:《形而放学:美学新解》、《词话学》、《自由与文学》、《魏晋风度与音乐》、《道成肉身:明清小说美学导论》等,曾获省社科奖等多项。

  文艺学今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科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将学科建设成为文艺学研究中心,成为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为文艺学这一传统学科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中如何寻求新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作出探索性的贡献,从而对中国文艺学科的发展走向产生影响。

  研究生开设课程有:文艺学办法工具论、艺术概论、西方美学史、中国美学史、文艺美学、小说学、文学名著精读等。

  研究生培养的特色:注重经典著作的解读;注重审美鉴赏与理性思辨能力的培养;注重美学、文艺学与文艺实践的关系;在审美文化、学术思想等方面有开阔的视野。

  培养的研究生已有120人,毕业研究生主要在高级院校、文化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任职,就业状况持续良好。许多毕业生已取得杰出成就。

  学位点负责人:骆冬青

  电子邮箱:luodongqing@njnu.edu.cn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于2001年获得硕士授予权,2002年开始招生。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中文信息处理概论、计算语言学基础、当代中国语法学理论、汉语语义学、认知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介语理论与偏误分析等。

  现有三个研究方向:计算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计算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通过建立语言计算模型来解决自然语言处理的各种应用问题。该方向目前主要研究中文信息处理的词语切分、句法分析、语义和情感分析等。

  理论语言学立足于汉语研究,探索语言的本质和普遍规律。该方向目前主要研究面向语言系统模拟的语义语法学,致力于语义结构网络的形式化。

  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习的一般理论和方法。该方向目前主要研究现代汉语词汇、语法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并着重从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角度探索现代汉语的一般规律。

  2002年以来已经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元语言研究,等等)。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汉语词语搭配获取与语义特征分析的相互关系研究,现代汉语名动形语法性质的神经心理学机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1项。

  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获得博士学位者3人。硕士生导师有陈小荷、李葆嘉、王政红教授以及董晓敏、梁丹丹副教授。

  培养目标是:立足当代语言科技领域,放眼未来相关前沿,以语言学为本沟通文理工相关学科,培养有利于21世纪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从已毕业硕士的情况来看,主要去向是国内外高等院校任教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学位点负责人:

  陈小荷

  通讯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邮编:210097联系电话:025-81592122电子邮箱:chenxiaohe5209@msn.com汉语言文字学

  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点具有优秀而深厚的学术传统。老一辈学者徐复(训诂学、俗语言研究)、葛毅卿(音韵学)、钱玄(文字学、《三礼》研究)、张拱贵(现代汉语)、叶祥苓(方言学)等先生成就卓著,蜚声学界。该学科1979年即获“古代汉语”硕士学位授予权,1981年获“现代汉语”硕士学位授予权。二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语言学优秀人才,其中不少人已是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语言学专业的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2000年12月“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获批,即同时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汉语言文字学”列为江苏省省级重点学科,保持至今。

  目前“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点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两大方向。古代汉语含“汉语史”、“训诂学”、“敦煌语言文字研究”三个方向。现代汉语含“汉语方言”“语法词汇研究”“实验语音学”三个方向。“汉语史”方向主要为中古、近代汉语词汇、语法史研究,以汉魏六朝以来的汉译佛典、道教文献、笔记小说、医农科技文献、敦煌文书、禅宗语录等切近口语的文献语言为研究对象,导师为董志翘教授(博士生导师)、何亚南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朝东副教授(文学博士)和化振红副教授(文学博士)。“训诂学”方向主要为传世文献的整理训释、历代训诂学著作的研究及训诂理论的研究等,导师为董志翘(博士生导师)。“敦煌语言文字研究”方向主要为敦煌出土文献俗语言与俗文字研究等,导师为黄征教授(文学博士)。“汉语方言”方向主要为汉语方言的实地调查、方言系统内外的比较研究、方言接触研究、方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以及理论探索等,近年新增实验方言学方向,导师为刘俐李教授(博士生导师)。“语法词汇研究”方向以语义语法研究和应用语法研究为主,导师为潘文教授(文学博士)。“实验语音学”方向主要用实验方法研究现代汉语(含方言)语音,导师为刘俐李教授。

  该硕士学位点现共有硕士生导师7人(4人是博士生导师),梯队成员有孙华先副教授(文学博士)、刘冠才副教授(文学博士),尹群副教授(文学硕士)。共有教授6名,副教授5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9人,具有硕士学位者2人。

  学位点目前共开设基础理论学位课程4门、专业学位课程5门,选修课程5门。另外有汉语史研究所。还有设施精良、仪器先进的语音实验室,其录音室的声学建筑经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检测,性能良好,主设备是美国KAY公司生产的CSL(ComputerizedSpeechLab)4500型及其配套软件,可做精细的语音分析和各类语音编辑处理。学院及专业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及现代化设备(如计算机房及各类电子语料库等),研究生均可参与研究所的课题研究,使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学位点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4项,全国高校古委会基金项目2项,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5项,国家语委项目1项,厅局级社科基金项目6项。同时与“语言与应用语言学”学位点共同承担着教育部“211”工程“十五”重点项目“汉语信息处理与分领域研究的现代化”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6部,编写教材4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103篇。获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2项,全国青年语言学家奖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全国普通高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为汉语言文字研究,为全国及江苏的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位点现有的六个主要研究方向,既植根于传统的汉语言文字学,又在研究对象、研究

  手段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开拓,实现了上古、中古、近代、现代汉语多个分支学科合理分布,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较高评价(多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有4个项目获得国内语言学界的最高奖项)。在下一阶段,学位点还要大力加强梯队建设,不断补充学有专长且极具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者。努力充实硬件设备,提高科研层次。做到科研与教学密切结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学位点的教学科研水平,为国家培养岀更多的优秀高层次专业人才。

  学位点负责人:潘文

  通信地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97中国古典文献学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专业成立于1983年,是教育部直属的古籍整理与研究专门人才培养基地,是全国四家古典文献专业之一(另三家分别为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由老一辈全国语言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徐复、礼学研究专家钱玄等先生经手创建。1983年,汉语史研究方向获准成为南京师大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4年,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方向获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古文献专业在全国四所高校中率先升格为文献与信息学系。2001年被南京师范大学确定为首批品牌与特色专业之一,2003年入围江苏省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古典文献学硕士点有导师9人,其中教授3名、研究员1名、副教授4名、副研究员1名,具有硕士学历的1人,博士学历的7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1人。

  本学位点以先秦至明清历代的文献为研究对象,以经学类文献、史学类文献、文学类文献、敦煌学文献、出土文献为重点,开展文献的文本、理论和文化各层面的研究。1983年建立的古文献专业资料室,全国高校古委会下拨专项经费用于资料建设,有丰富的纸本、电子类专业图书和研究资料。

  本专业学术研究具有颇为久远的“章黄学派”的学术渊源,从章太炎、黄侃到徐复之后有一脉相承的师承关系;具有颇为坚实的学术基础,本专业出版的学术著作,具有整体质量高、学术价值大的特点。近几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已出版的成果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集体一等奖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中国图书奖1项、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一等奖1项、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项、中国青年语言学家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1项。获奖的专著有《史记文献学丛稿》《春秋经传研究》《贾谊集汇校集解》《敦煌俗字典》《近代江苏藏书研究》《清人别集总目》《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等。

  本专业课程开设各类传世文献专题研究和出土文献研究敦煌文献研究,以及文献学和文化通论、学术论文写作、古汉语专题研究等。培养具有颇为深厚的国学功底,开阔的学术视野,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具备能独立从事本学科科研和教学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可以基本胜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文化、出版等相关部门工作的科研和应用型人才。到目前为止,就业率为100%,毕业的学生在政府机关、各类院校、图书馆、新闻出版单位工作。

  本学位点目前已成立文献研究中心,下设经史文献研究所、文学文献研究所、语言文献研究所和出土文献研究所。

  本学位点负责人:

  方向东

  联系地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邮编:210097)

  联系电话:025—81592062或86207756电子邮箱:fangxd54@126.com。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有着优久历史与厚重的学术传统。该学科点由原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相关学科组建而成。1978年由著名的学者唐圭璋、孙望教授为导师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点之一。1994年被评为省优秀学科梯队。现为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文科基地、“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骨干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8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5人,硕士学位的3人。学科方向齐全,各方向均有具备较高科研能力的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十五”以来,本学科承担、完成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目前承担国家级项5项。共获得部省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包括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已完成了系列标志性成果,共出版专著30余部,其中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6卷本)》和《中国文学作品选(简编本)》获得了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史》、《中华文史论丛》等权威、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权威期刊40余篇)。

  “十五”以来,共招收博士生47名,硕士生156名,大多成绩优秀,在校期间都有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还有的出版专著或在《新华文摘》、《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已毕业的研究生有的继续深造或到知名大学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有的直接走上了工作岗位,从反馈意见来看,他们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与重用。

  “十五”期间,本学科的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条件建设均更上了一个层次。特别是与首都师大等高校联合攻关完成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资料检索系统》,所收古籍多达一亿字,极大地便利了本学科成员的学术研究。

  本博、硕士点各个方向都有知名的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众多,梯队成员年龄结构合理,具有持续发展、领先的能力;学科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特别是在科研项目、标志性成果、知识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并继续发扬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优良传统,为建设文化强国发挥自己的力量。我们要狠抓导师队伍建设,提倡优良学风,使本学科培养的人才质量高、数量多,成为国家和省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强调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示范性,用实际研究成果引导学术研究向科学严谨、踏实创新的方向前进;初步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统帅、各方向负责人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保证学科的和谐发展,学术创新、联合攻关与凝聚人心、营造氛围相结合,组建团结奋进的学术团队。

  学位点负责人:张采民

  电子邮箱:caiminzhang@sina.com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学科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学科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省级优秀学科梯队,“中国现代文学史学”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研究生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2006年学科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重点学科,2007年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现学科成员9人,5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6名;5名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

  朱晓进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首批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本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负责人。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鲁迅研究等方面取得成绩突出,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近五年,出版了《政治文化与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学》(2007年获江苏省社会科学哲学优秀成果1等奖)等学术专著6部,与他人合著或参与撰述学术著作7部,其中《非文学的世纪》(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获江苏省社会科学哲学优秀成果2等奖。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篇。近五年来,先后主持或独立承担的科研项目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药蛋派与三晋文化”(1994-1997);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三十年代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研究”(1997-2000);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二十世纪文学与政治文化之关系研究”(2000-2004);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二十世纪文学与政治文化之关系研究”(2000-2004)。江苏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与中国20世纪30年代文学运动”(2004-2006)。

  杨洪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本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负责人。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现代作家作品、文学史等方面有突出研究成果,出版学术专著《文学社群文化形态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和《文学边缘的整合》(海天出版社1998年),《现象与视阈》(吉林教育出版社2003年)、《废墟上的精灵》(2007年获江苏省社会科学哲学优秀成果3等奖)等6部,近五年来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国内权威刊物和中文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专著《文学史的沉思》获得1994年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3等奖,论文《王统照研究综述与反思》1998年获得山东省首届刘勰文艺评论奖。目前参与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独立主持江苏省社科规划项目和省教育厅社科项目各1项,南师大高层次引进人才基金项目1项。

  高永年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新诗方面有突出研究,出版学术专著《中国叙事诗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获江苏省社会科学哲学优秀成果3等奖。主编教材《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主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等课程。近五年来在《文学评论》、《名作欣赏》、《江海学刊》等国内权威、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计25篇。主持省社科重点项目1项,参与省工程项目1项。

  何言宏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当代小说等方面有突出研究,出版学术专著3部,其中《当代知识分子写作与现代性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获江苏省社会科学哲学优秀成果3等奖,参著《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参编教材《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主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等课程,近五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文学评论》等国家权威、省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计30篇。1999年获得南京大学博士生优秀奖学金。目前主持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和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支持项目各1项。

  贺仲明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等方面有突出研究,出版学术专著4部,其中《20世纪末作家文化心态考察》(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获江苏省社会科学哲学优秀成果2等奖。参著《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史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近五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等国家权威和省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计50余篇。1998年获得南京大学博士生优秀奖学金。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社科规划项目和省教育厅社科项目各1项,南师大青年科研项目1项。

  王文胜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等方面有突出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十七年文学”现实主义思潮新论》,并在《文学评论》、《文艺争鸣》等国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计10余篇,参著1部。主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等课程,目前独立主持高等学校校内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和省教育厅社科项目各1项。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在学科建设方面,现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1,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与流派研究;2,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研究;3,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与文体研究。学科建设中,以所获得的国家和省社科项目为龙头,推动科研成果高层次高水平的提升,逐渐在全国同专业学科中形成了自己特色的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采取了基础学位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流派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研究》等,与专业选修学位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国现代新诗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基督教文化》等并重,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和独立科研的能力。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更注重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专题性、前沿性、理论性、方法性,给学生提供更为宽广、自由的学术空间。近五年,本学科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百余人,有多人考上博士生继续深造,其中2人考入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各1名。近年培养研究生中还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硕士生论文4篇、博士生论文1篇。

  学位点负责人:杨洪承

  通信地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10097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从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起初在南京大学等高校申请学位,1990年正式获得学位授予权。

  本学位点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现当代欧美文学(含俄罗斯文学、女性文学),中外文学—文化关系(含中日文学—文化关系),20世纪日本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现有4名导师:汪介之(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杨莉馨(教授,博士)、李志(教授,硕士)、齐宏伟(副教授,博士)。

  本学位点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特色为:

  重视现当代世界文学在理论批评与创作领域出现的新思潮、新流派、新动向,重视它们对中国文学的复杂影响,特别重视中国文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接受世界文学影响的经验与教训,从理论与历史两个层面为我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制定提供参照;

  注重世界文学史上重要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等的个案研究以及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努力探讨世界文学发展和中外文学交流的规律;

  本学位点拥有国内一流的俄罗斯文学与中俄文学关系研究专家,在欧美现代文学研究、欧美女性文学与文论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等方面也具有国内领先地位;

  本学位点拥有相当数量的中外文专业书刊与音像资料。此外,本校具有国内外网络共享学术资源的便利条件。

  本学位点导师的主要科研成果如下:

  汪介之:

  (详见本专业博士生导师介绍)

  杨莉馨:

  研究项目: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研究;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流变与影响;弗吉尼亚·伍尔夫汉译与接受史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

  专著《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研究》,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

  专著《异域性与本土化: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流变与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译著《哈姆莱特前传——葛特露与克劳狄斯》,约翰·厄普代克著,译林出版社,2002;

  译著《通过身体思考》,简·盖洛普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译著:《阅读日记》,阿尔维托·曼古埃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论文《灵魂的撕扯与艾略特小说的内在矛盾》,《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第2期;

  论文《女性主义烛照下的经典重述——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新作<珀涅罗珀记>》,《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第4期;

  论文《解剖不是命运——女性主义理论与精神分析学说》,《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论文《论“身体叙事”的历史文化语境与美学特征》,《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第1期;

  论文《影响与互动:解构理论与女性主义》,《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论文《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双重落差与文化学分析》,《文艺研究》,2003年第6期;

  论文《女性主义文论在中国——由“女性写作”、“空白之页”与“镜像”谈起》,《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6期等。

  李志:

  研究项目:新马华文文学研究;滥觞时期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

  《漂泊的家园——新马战前华文小说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胡适》,江苏文艺出版社,1999;

  论文《“拉普”与太阳社》;

  《论〈野草〉的梦境与想象形象》;

  《论太阳社》;

  《“浓得化不开”的侨民意识》;

  《新马华文文学的理论战线》;

  《国境之外的五四新文学革命》;

  《从“移民文学”到“本土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滥觞时期的继承关系》;

  《鲁迅及其作品在南洋地区华文文学中的影响述论》;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起点》等。

  获奖情况: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齐宏伟:

  研究项目:《心有灵犀——欧美文学与信仰传统》(学校211工程项目)、《基督教生存观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江苏省教育厅项目)

  主要科研成果:

  1、论文:

  《问世间,情是何物?——从<圣经>看爱之为爱》,《跨文化对话》,2002年第10月期

  《被上帝触摸过的人及其梦想——安徒生的创作及其理念》,《文化中国》(加拿大),2002年第4期

  《<理查三世>的艺术世界新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鉴赏与对话:从世界到境界的升华》,《新教育探索》2003年9月期

  《背向救渡,转身离去》,《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7月18日

  《腰部以下的叛逆》,《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10月24日

  《为什么向造物主抗议》,《文化中国》(加拿大),2004年1期

  《启蒙与信仰》,《文化中国》(加拿大),2004年2期

  《为什么鲁迅这样塑造耶稣》,《文化中国》(加拿大),2004年3期

  《启蒙·人道·信仰》,《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8期

  《以终极关怀的热情透视世界的苦难与苦难的世界》,《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11期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三种策略》,《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高教研究专刊

  《何以抚慰心灵深处的创伤》,《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6期

  《乡望——鲁迅<故乡>的三重意味》,《文化中国》(加拿大),2005年第2期

  《在对话中激活中西文化精魂》,《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第3期

  《那通过绝望表达的善》,《新语文学习》,2006年4月期

  2、专著

  《心有灵犀——欧美文学与信仰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教材

  参编《新语文读本》,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2002年第2版

  参编《二十世纪欧美文学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本学位点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西方文学批评史》、《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欧美文学经典选读》、《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20世纪俄罗斯文学》、《欧美女性小说经典研读》、《欧美女性主义文论研究》、《英语文学原著研读》、《20世纪英美文学专题》、《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专题》、《20世纪日本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基督教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等。

  本学位点硕士生的培养,采取以硕士生为主体的方式,重视培养对象个性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培养过程以科学研究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并注意培养其严谨的学风。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不仅在学术上指导学生,更注意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并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本学位点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较为开阔的知识结构。截至2005年,本学位点共已招收16届105名硕士生。毕业生就业率为百分之百。已毕业的13届42名硕士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有:高等学校、新闻出版单位、重点中学、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毕业生中不少人已经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近年来,每年都有应届和往届毕业生考上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有的被国内高等院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成果显著,受到同行专家好评。

  未来发展的目标:本学位点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在于努力学习国内外著名高校同专业的教学培养经验,进一步完善培养方式,致力于造就符合以下条件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具有开阔的文学视野、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厚的中外文学功底,能独立进行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关注国内外文坛热

  点,做出具有独立见解的分析判断;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初步掌握第二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胜任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在相关的部门从事专业性工作。

  学位点负责人:杨莉馨

  通讯地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电话:8159207电子邮箱:yanglixin307@sina.com电影学、影视文学

  一、本学位点概况

  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含电视)”、硕士点建立于1998年,199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影视文学”硕士点建立于2000年,2001年开始招生。根据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授权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电影学归属文学门、艺术类,代号050406,影视文学归属文学门、汉语言文学类,代号050121。“电影学”、“影视文学”专业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电影电视学系负责日常的教学管理。文学院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齐全,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影视文学”博士点。电影电视学系共有教师14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7名。9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5名教师具有硕士学位。1名教师为在读博士。自建点以来,逐步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学术思想端正,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学术队伍。

  二、科学研究

  “电影学”、“影视文学”学位点学术梯队整体力量较为雄厚,主要学术骨干都有较多的科研成果,分别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厅级科研项目。近几年共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译著4部,在《电影艺术》、《中国电视》、《当代电影》等刊物发表论文170余篇,在高等教育等出版社出版教材10余部。目前在研课题10余项。2004年,中国电影出版社陆续出版的《随园影视论丛》为“电影学”、“影视文学”专业硕士点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主要参考书。

  三、人才培养

  “电影学”、“影视文学”硕士点自1999年以来连续招生,毕业生主要在高等院校、影视制作公司、电视台、宣传部门从事影视教育、媒介制作以及编辑、宣传等工作,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研究生在校期间在《电影艺术》、《世界电影》、《中国电视》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

  以导师个人负责制为基本保证,采取导师指导与本专业教师共同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在培养的全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学位课、基础理论学位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四大类。主要专业课程为:《电影语言》、《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电影史论原著》、《电影、戏剧理论著作导读》、《电影类型学》、《港台电影研究》、《电视节目学》、《中国电影史专题研究》、《世界电影大师研究》等。

  四、专业发展规划

  “电影学”、“影视文学”专业硕士点依托文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课程设置上充分彰显人文性,在培养目标上强化应用性。秉承“以影视文学艺术理论为基础,以服务于社会为动力,以特色研究为方向,以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合理配置并优化各种教研资源,争取将本学科建设成在全国有影响、在省内有实力的特色学科。在今后的发展中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特色:

  (一)瞄准影视市场的需要,以理论研究推动学科建设。

  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学质量第一,持之以恒地加强学科建设。在华语电影、欧美电影、先锋派电影、类型电影、影视编剧以及影视文化产业研究等方面形成拳头产品。继续实行导师组共同指导研究生制度,多开选修课程,为研究生选择研究方向提供多种路径。

  (二)增设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

  从近几年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来看,“电影学”、“影视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在高校和媒体从事影视、传播等专业教学和媒介策划与制作工作,因而,在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中,依据“必要”、“必须”的原则,适当增设实验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鼓励研究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实验、实习,在已建的录配音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室等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与江苏的媒体继续实现共建,将理论研究与媒介的实践结合起来,建构产学研高层次平台,为建设江苏文化大省做出贡献。

  (三)加强与国际电影界的交流

  本学位点近年来致力于加强与国外电影院校、学术研究机构、科研机构的联系,已有两名导师赴耶鲁大学交流。今后,将继续加强与国际电影界的合作与交流。

  五、学位点负责人通讯地址

  沈国芳,210097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电影电视学系,联系电话:025—81592132中国文学与文化

  2002年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博士、硕士点。现为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文科基地、“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学科之一。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人,都具有博士学位,是一个完全博士化的博导、硕导队伍。

  本学位点承担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6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共获得部省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其中一等奖1项。共出版专著20余部,在《文史》、《文艺研究》、《汉学研究》、《文学遗产》、《文献》、《中国哲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史研究》、《民族文学研究》等权威、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

  本学位点有中国文化及区域文化与文学、先秦诸子思想与文学、先唐文化与文学等方向。除开设公共课之外,还开设中国文化通论、文化人类学、中国文学史等专业学位课,先唐文化与文学、区域文化与文学等专业必修课,以及各种专题的选修课。现已招收博士生16名,硕士生40名,大多成绩优秀,在校期间都有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本博、硕士点各个方向都有知名的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众多,梯队成员年龄结构合理,具有持续发展、领先的能力;学科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特别是在科研项目、标志性成果、知识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并继续加强中国文化与文学的交叉研究,发扬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优良传统,为建设文化强国发挥自己的力量。我们要狠抓导师队伍建设,提倡优良学风,使本学科培养的人才质量高、数量多,成为国家和省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强调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示范性,用实际研究成果引导学术研究向科学严谨、踏实创新的方向前进;初步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统帅、各方向负责人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保证学科的和谐发展,学术创新、联合攻关与凝聚人心、营造氛围相结合,组建团结奋进的学术团队。

  学位点负责人:王青

  通讯地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97电子邮箱:wangqing3000@hotmail.com应用文体学

  一、基本情况和研究方向

  应用文体学博、硕士点在2004年经教育部同意单独设立。此前,自1997年起,在文艺学硕士点下单列实用文体学方向并招收硕士生。

  该学位点现有三位硕士生导师:冒志祥,郦波、胡元德。作为新兴学科,本硕士点特色鲜明,应用性强,学科增长属性明显。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一是古代文牍学,主要从史学、政治学、哲学、文化学、美学等多学科研究古代文牍的特质及其相互关系。这是学科的主要特色,也是学科的学术增长点,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二是实用文体学、文章学,包括公务员写作等新型文体学的研究。该学位点师资队伍均具有博士学历,在博士生导师、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教授主持下,形成了具有较强的团结精神和创新意识,富有朝气活力的研究群体。学科梯队完善,人员结构合理。

  二、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学科承担省级以上项目7项,出版专著10多部,并先后获得省级优秀教材奖、省社科奖、省优秀教学奖等多项。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五个领域:一是文牍学研究。发表论文《论中国古代公文批评史分期的构建》、《古代公文及其研究》、《古代公文研究之价值》、《论古代官文书的汇编》、《论宋代官文书文风的嬗变》、《古代文气论的现代转换》、《王世贞的应用文创作》等数十篇,合作出版《古代公文研究》、《中国公文发展史》等著作。初步建立了文牍学作为独立学科的理论框架及研究方法,并在外交文书、训谕文书、公文文体流变等方面富有特色。二是秘书学与秘书史的研究。发表《红楼梦胥吏形象论》等论文,合作出版了《秘书学概论》、《秘书学与秘书工作》等著作。三是当代实用文体学的研究。合作出版了《应用写作》、《应用写作学》等著作,将写作的理论、规律与现实紧密结合,体现了学科很强的应用性。四是古代文学的研究。发表了《论红楼梦公案描写的价值》等论文。五是对公务员制度与公务员考试的研究。六是基础写作和电脑写作方面的研究。

  三、人才培养和就业状况

  本硕士点的培养特色是:创新学科、面向社会、面向应用。理论与实践结合。

  本硕士点培养的硕士,主要在高等学校和党政机关工作。已经毕业的全部硕士生中,在机关工作1人,在高等学校工作4人,在读博士1人。

  四、学科未来的总体目标和战略规划

  作为新兴交叉学科,本硕士点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立足社会需要,切实加强梯队建设,以文牍学的研究为原创特色,沟通相关学科的关系,实现多学科交叉而又具有本学科鲜明特点的研究特色。分层次实施培养方案,力争把本学位点建设成为特色明显、创新性强、具有鲜明的学科优势的学术增长点,建设成为培养表达能力强、文字功底好的公务员人才摇篮。

  五、负责人和通讯联络

  负责人:冒志祥。

  邮编:210097,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电邮地址:maozhixiang@126.com戏剧戏曲学

  南京师范大学戏剧戏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03年获得批准。本学位点的形成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王星琦教授、陆林研究员在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硕士点所从事的古典戏剧方向,一个是陆林研究员在戏剧文学博士点所从事的戏剧文学方向。目前,本学位点有导师3人,含博导1人,皆为研究生毕业,2人为博士,1人为硕士。有三个研究方向:由陆林研究员带头的古典戏曲理论与文献研究方向,主要涉及中国古代戏剧思想史和戏曲文献的研究;由孙书磊副教授带头的中国戏曲史研究方向,着重探讨中国戏曲发展史和戏曲艺术规律;由陈吉德副教授带头的中国现当代戏剧与中外戏剧比较研究方向,重在对先锋戏剧实践及其戏剧理论的研究。学位点所在文学院拥有中外文相关图书41.43万册,长期订购《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戏剧艺术》、《戏剧》、《艺术百家》、《戏曲艺术》、《戏剧文学》、《剧作家》、《中国戏剧》、《中国京剧》、《文艺报》、《中国文化报》等专业报刊。

  近五年,本学位点导师的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发表论文140馀篇,其中,在学术刊物发表130馀篇,在学术会议发表近10篇,独立或合作出版学术专著10部,教材4部,获省部级奖3项;承担科研项目10项,包括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3项,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3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1项,江苏省教育厅人文项目1项,科研经费达近30万元。本学位点将古代戏曲、中外戏剧、戏剧戏曲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关注当今戏剧、影视创作,努力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戏剧戏曲研究人才、组织人才与领导人才。

  本学位点主要开设中国戏曲史论、中国古代戏剧思想史、古典戏曲文献研究、元曲与元代文化研究、中国古代历史题材剧研究、中国戏曲学术史、当代先锋话剧研究等课程。对每一方向研究生的培养,都能够注重在理论与实践、文本与舞台、中国与西方、古典与现代、传统与先锋等方面的结合,使本专业的研究生

  既具有高屋建瓴的系统的戏剧戏曲理论,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还能熟悉舞台实际,视野开阔。2004年招收首届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实行严格的教学与管理,研究生就业的未来形势看好。

  本学位点拥有一批全国知名的学者作为学科带头人和导师,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学术梯队中的成员锐意进取,勇于开拓,所有这些都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基于此,本学位点将争取戏剧戏曲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作为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

  学位点负责人:

  陆林

  通讯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邮编210097办公室电话:025-83598341。

  孙书磊

  通讯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邮编210097联系电话:025-81592105。

篇四:具有硕士点的高校

  

  全国具有地理学学科博?点、硕?点的?校名单(征求意见稿)转载本?需经《慧天地》许可,谢谢!最新发布!全国具有测绘?程、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导航?程、地理空间信息?程本科专业的普通?校名单据《慧天地》统计:到?前为?,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拥有地理学?级学科博?点的?校共有30所;仅拥有?级学科博?点的?校2所;拥有?级学科硕?点的?校共48所,仅拥有?级学科硕?点的?校有7所。本?仅为征求意见稿,由于?慧的时间精?见识有限,名单中可能会遗漏或者错误,请多谅解,欢迎?家在推?最后留?处留?补充,我们会及时根据读者们提供的线索进?更新。?具有地理学?级学科博?点的30所?校(注:各?校按照授权单位代码排序,排名不分先后。)0110001北京?学0210027北京师范?学0310028?都师范?学0410094河北师范?学0510135内蒙古师范?学0610165辽宁师范?学010200东北师范?学0810269华东师范?学0910284南京?学1010319南京师范?学1110394福建师范?学1210414江西师范?学1310445?东师范?学141510486武汉?学1610542湖南师范?学1710558中??学10475河南?学

  1810574华南师范?学1910635西南?学2010663贵州师范?学2110673云南?学2210681云南师范?学2310697西北?学2410718陕西师范?学2510730兰州?学2610736西北师范?学2710746青海师范?学22810755新疆?学2914430中国科学院?学(注:中科院下属单位的学位点都统计到中国科学院?学)3091037中国?民解放军战略?援部队信息?程?学?只具有

  地理学

  ?级学科博?点的2所?校0110231哈尔滨师范?学(070501?然地理学)0210370安徽师范?学(070502??地理学)三只具有

  地理学

  ?级学科硕?点的48所?校(注:各?校均按照授权单位代码排序,排名不分先后。具有地理学?级学科博?点的30所?校?动具备相应?级学科硕?点,不再重复罗列。)0110002中国?民?学0210065天津师范?学0310078华北?利?电?学0410118?西师范?学0510119太原师范学院060708091011121310184延边?学10203吉林师范?学10205长春师范?学10231哈尔滨师范?学10270上海师范?学10294河海?学10300南京信息?程?学10320江苏师范?学

  1410345浙江师范?学1510359合肥?业?学161718192021222310370安徽师范?学10386福州?学10389福建农林?学10405东华理??学10407江西理??学10423中国海洋?学10424?东科技?学10446曲?师范?学

  2410447聊城?学2510451鲁东?学2610477信阳师范学院2710484河南财经政法?学2810491中国地质?学(武汉)2910497武汉理??学3010511华中师范?学3110512湖北?学3210512湖北师范?学3310546衡阳师范学院3410603南宁师范?学3510616成都理??学3610618重庆交通?学37383940414243444510636四川师范?学10637重庆师范?学10638西华师范?学10677西南林业?学10704西安科技?学10721宝鸡?理学院10749宁夏?学10759?河??学

  10762新疆师范?学4611078?州?学4711646宁波?学4811658海南师范?学四只具有地理学?级学科硕?点的7所?校(注:各?校按照授权单位代码排序,排名不分先后。具有地理学?级学科博?点、硕?点的单位均同时具备?然地理学、??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三个?级学科硕?点,不再重复罗列。)0110022北京林业?学(070501?然地理学)(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210108?西?学(070501?然地理学)0310290中国矿业?学(070501?然地理学)(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410460河南理??学(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510489长江?学(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610564华南农业?学(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10710长安?学(070501?然地理学)(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内容转载、商务活动、投稿

  等合作请联系《慧天地》?度重视版权,对于原创、委托发布的稿件,会烦请作者、委托?亲?审核通过后才正式推发;对于来??站、期刊、书籍、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的稿件,会在作者栏或者?章开头显著标明出处,以表达对作者和推?引?平台版权的充分尊重和感谢;对于来源于?络作者不明的优质作品,转载时如出现侵权,请后台留?,我们会及时删除。感谢?家?直以来对《慧天地》的关注和?持!整理:安有硕

  富裕

  黄兰琳编辑:肖紫寒

  胡敏悦

  审核:

推荐访问:具有硕士点的高校 硕士点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