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讲话 > 正文

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1-12-10 15:30:18 浏览量:

强化措施 扎实工作全面开创“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县委书记  (2007年3月19日)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我县扶贫开发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全面分析当前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确保我县“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目标顺利实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认清形势,坚定“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十五”期间,我县扶贫开发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全县贫困实际出发,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全面实施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开发等工作措施,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五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十五”扶贫开发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县实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全县贫困人口数量逐年减少。自2001年我县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来,全县共解决7.26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提高了10.9万低收入人口的经济收入。二是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全县共投入各级各类财政扶贫资金1.07亿元,扶贫部门组织实施各类工程项目1200多件,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9.1%,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8%,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1%,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3.5%,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538元增加到2005年底的2106元,年均递增6.5%。县人民政府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十五”扶贫开发先进集体。三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建设扶贫开发民族特困乡1个,省级重点扶持村27个,省级温饱村25个,市级温饱村39个,县级温饱村24个,安居工程2500户,易地开发13村1018户4137人。共完成基本农田地建设7730亩;完成人畜饮水工程146件,其中安装人畜饮水管道349.2公里,建蓄水池(窖)404个,解决了868个村人畜饮水问题;新修公路394.3公里,硬化村庄道路332.56平方公里,解决了334个村交通运输和行路难问题;架设输电线路45.9公里,解决81个村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四是社会事业明显进步。“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发展。五年共投入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12168.66万元,改造危房15.37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9638平方米,适龄儿童入学率由2000年99.8%提高到2005年的99.98%。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学生书费93.8万元,344名贫困大中专学生得到有效救助;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完善,处置突出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明显提高,孕产妇“消降”工程和计划生育“两免一补”以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序推进,贫困人口就医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贫困群众科技意识和科技对全县重点产业及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广播电视、移动通讯“村村通”工程得到有效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公益性文化事业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及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有力地促进了“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五是产业扶贫效果明显。五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100万元,扶持5.5万户贫困户发展生产,培育了一批种植、养殖示范户。五年投入扶贫贴息贷款6964万元,以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为突破口,着力发展状大粮烟传统产业、煤电支柱产业和大河乌猪、**魔芋特色产业,煤炭、烤烟、畜牧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魔芋、劳动力转移输出等成为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的新亮点。六是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十五”期间,全县围绕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的开发,实施了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排涝增灌以及“五小水利”等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施了以沼气为主的农村新型能源建设,减少了贫困家庭的生活支出,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全县共建成沼气池12929口,完成退耕还林12万亩,共有11000户5万余人实现了人畜分居,人居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七是社会帮扶力度不断加大。2002年以来,省、市、县9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挂钩帮扶94个贫困村,各挂钩单位积极筹措资金,不帮助仅建设了一批学校、公路、沼气、集镇等基础设施,扶持发展**魔芋、大河乌猪等产业项目,还帮助所挂乡镇协调解决了许多难点问题。5300多名党员干部职工开展结对帮扶,以“抗旱保春耕”、“扶贫济困送温暖”等活动为载体,积极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出主意、想办法,涌跃捐资捐物,帮助贫困群众解决了大量的生产生活困难,5年中省、市、县各挂钩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以及社会各届共为贫困村建设和全县公共事业建设捐资1亿多元。八是贫困山区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五年来,全县劳动、农业、扶贫等部门累计组织务工常识、法律法规培训150期15万人次,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0.6万人,有组织输出6.3万人,其中:境外输出97人,省外输出3.4万人,省内输出2.9万人,务工收入7.7亿元以上,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9.85%。劳动培训转移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农民观念的转变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增强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过去的五年,是全县扶贫开发成效显著的五年。这些成绩和经验的取得,是省市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全县定点挂钩扶贫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贫困地方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参与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在充分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仍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全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全县至今还有尚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7.6万人,有刚达到温饱线的低收入人口11.2万人,全县共有贫困人口18.8万人,贫困人口发生率为27%,比全省20.05%高7个百分点,比全市15.5%高12个百分点;还有159个村委会1686个自然村26.44万人15.9万头大牲畜都存在着饮水安全问题;有358个自然村不能保证晴雨通车;有71个自然村2340户10219人基本丧失了生存条件需要易地搬迁;有19800名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需要救助;部分地方和部分群众就学难、就医难、饮水难、烧柴难、行路难、生活难和住房难等问题仍然存在。随着扶贫开发的不断推进,贫困人口的分布越来越分散,越来越聚居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的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冷凉和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成本越来越高、难度也越来越大。二是因灾、因病等因素返贫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全县每年自然灾害频发,贫困地区的交通、能源、通讯、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十分脆弱,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滞后,贫困群众素质相对较低,抗御自然灾害和开展生产自救的能力弱,部分刚达到温饱线或解决温饱后又返贫的现象较为普遍。加之因残致贫、因病返贫因素的影响,从而加大了扶贫开发的难度。三是全县扶贫投入与需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当前解决1个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需投入1万元左右,帮助1个基本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需投入8000元左右,解决1个贫困人口的温饱所需成本大大高于以往任何时候。全县还有395个自然村需实施整村推进,有250个自然村还存在着缺水、少电、路难行等问题,以现在省、市、县的投入每年只能解决50个村左右,还需8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贫困村建设。而且这个数字还是动态的,因为现实还存在着因各种因素返贫的现象,并且随着贫因标准的逐年提高将会产生新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四是少数乡镇重视不够、领导不力。少数乡镇对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扶持对象等不明确,见子打子,缺乏持续发展思路和措施。在项目实施中,随意调整上报批准的规划,对扶贫项目的业务要求一知半解,马马虎虎,致使扶贫项目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建成后管理不善,效益发挥不好。五是群众的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扶贫工作宣传不到位,向群众公开扶持对象、物资发放、补助标准等不及时,群众对扶贫项目了解不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项目实施难、管理难、效果不理想。少数群众的“等、靠、要”畏难情绪、懒惰思想突出,帮助他们彻底摆脱贫困,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十一五”时期是全县扶贫开发的决战时期,我们既要充分认识这一时期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又要看到扶贫开发所具有的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各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扶农、促农的政策措施,把扶贫工作放到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为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二是经过“十五”时期的艰苦努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为推进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全社会真情关爱弱势群体、积极参与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帮助力度逐步加大,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四是全县多年扶贫开发实践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五是随着全县“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深入贯彻落实,技术人才将向农村流动,项目资金将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建设将向农村延伸,使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更好的发展机遇。
    同志们,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既要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足一些,做好打一场扶贫攻坚持久战的充分准备,又要用好有利条件,抓住机遇,进一步坚定信心,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努力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
    根据省、市的有关要求和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十一五”时期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方针,以基本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增加低收入人口收入为目标,紧紧瞄准贫困群众和贫困人口,认真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动力培训转移“一体两翼”战略,突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事业建设重点,继续创新扶贫方式,完善政策措施,实现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同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同步加大、基础设施条件和贫困村寨生活环境同步改善、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困人口素质同步提高,为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十一五”时期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目标:2010年,基本解决7.6万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巩固提高11.2万低收入人口的收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显著改善;农民文化程度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基层民主政治更加发展,社会和谐基础更加稳固。
    “十一五”时期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完成171个省级和126个市县级重点扶持村的整村推进计划;解决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解决1万人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特困群众的易地搬迁和安置问题;完成6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培训和转移输出,争取大多数贫困家庭户均转移输出1个富余劳动力;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科技、产业扶贫项目资金,每年发放小额信贷和扶贫贷款5000万元以上,加大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持力度,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五个一”项目建设力度(大多数贫困人口人均拥有1亩左右基本农田地、1亩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果、出栏1头大河乌猪、户均转移输出1名富余劳动力、建设1个沼气池),为早日摆脱贫困、与全省全市同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创造条件。要全面完成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努力增强贫困村综合发展能力。要按照“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省、市扶贫部门的规划,全力实施整村推进。认真抓好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好饮水、行路、用电、基本农田建设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性、公益性、基础性项目。从解决贫困农民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以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改厕、改房、改灶、改厩和治脏、治乱、治差等为主要内容的“五通四改三治”工作,大力整治村庄环境,努力建设秀美家园。要认真落实扶贫规划进村、帮扶力量进村、扶贫资金进村、扶贫项目进村和技术服务进村等措施,做到扶持一个村,脱贫一个村、发展一个村、致富一个村;达到人人有饭吃、有水喝、有钱花、有衣穿、有房住、有路走、有电视、适龄儿童能上学、生病能就医、有公共娱乐场地,使每一个重点扶持村的综合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要加大贫困地区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完善贫困地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减少因病返贫人口,逐步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着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努力拓宽贫困农民增收渠道。要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积极培植有市场、有效益的新型产业。对有产业基础、有加工龙头企业的地方要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进程。各乡镇要结合“万元增收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积极支持和鼓励“龙头扶贫企业+农户”、“农头扶贫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带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扶贫组织的发展,积极探索产业化扶贫新机制,着力提升全县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水平。要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结构需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把产业化扶贫与整村推进、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扶持龙头企业与建立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培育扶持一批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好、劳动能力强的扶贫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多种所有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到贫困地区创业,不断培植和壮大全县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特色产业基地,积极争取和认定一批具有特色产业的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和省、市、县扶贫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贫困农民增收。要继续积极探索信贷扶贫的运行机制,结合“信用村”建设,加大信贷扶贫力度,为产业扶贫创造良好条件。
    (三)着力解决教育培训问题,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各相关部门,要把兴教育、强培训,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素质摆在扶贫开发的重要位置,不断加大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力度。坚持把加快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放在优先地位,加强基础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成果,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培训新型农民,以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和农广校为载体,按照“一达到两掌握”(青壮年农民基本达到初中水平,人均掌握一门当地特色产业的实用技术和一门外出务工技能)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勤劳致富的能力和水平。要把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提高素质、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加强引导,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转移步伐。在有针对性培训的基础上,创新机制,提供政策支持,建立输出地与输入地互动机制,鼓励和发展劳务中介组织,依靠社会力量,搭建转移平台,提高劳务输出有序化程度,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劳务输出力度;认真落实贫困农民转移的扶持政策,消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依法维护和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解决好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突出问题;鼓励和支持乡镇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加快城镇发展,充分发挥城镇吸纳贫困地区农民就业功能。
    (四)着力完善政策措施,努力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大胆探索,建立完善责任落实、绩效考评、资金整合、项目配套等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严格落实扶贫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把解决温饱问题的进程、返贫率的高低、经济发展的快慢、帮扶任务完成的好坏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指标,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当前,要重点建立和完善六项机制:一是完善部门协调配合、整体联动的协调机制。县直各部门要按照工作职能把涉及扶贫开发的项目纳入“十一五”行业部门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互配套、形成合力”的要求,将高寒山区、深山区、石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中最穷的村、最困难的群众优先纳入扶持范围,优先安排、重点扶持,特别是要把绝对贫困人口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对已基本具备脱贫条件的村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请晓国和耀先同志研究一下各部门的资金整合问题,除上级直接指定到部门和项目的外,要将县上能调配的各级各类资金整合起来,按照“四倾斜”原则逐步推进,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形成合力。要鼓励、支持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各级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多支持、多服务,把各类扶贫项目分解到部门和责任人,把具体措施落实到村、到户,确保扶贫工作顺利推进。二是完善财政扶贫资金与金融信贷扶贫资金的结合机制。各级财政要按照存量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逐年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起财政投入扶贫开发资金增长机制。县级财政对扶贫开发的投入每年不低于250万元。各乡镇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投入贫困地区的资金有较大幅度增长,确保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到项目,确保贫困人口能实实在在得到实惠。中央和省、市投入的资金,必须按照扶贫规划及时下达,足额到位。认真落实上级有关规定,切实按照整村推进等项目资金的2%和小额信贷实际投放数的1%预算扶贫部门的工作经费。要进一步加大信贷资金扶贫力度,通过信贷扶贫资金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非公企业包括农业龙头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财政资金可以提供贴息服务。对大河乌猪和魔芋产业,小额信贷要再多支持一点。这方面可以借鉴宣威市的小额信贷运作模式,把小额信贷资金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多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做贡献。以工代赈资金重点要加强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提高以工代赈的整体建设效果。要继续发挥小额信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完善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促进小额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要加强资金管理,完善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扶贫监测网络,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对挤占、挪用和贪污扶贫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三是完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各级党政组织必须把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既要坚持集体领导,又要分工负责,完善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和奖励办法,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考核要多一些定量指标,将考核细化成体现工作成效的具体数字;少一些定性指标,定性指标难以检验工作的具体成效。汇报工作时不要笼统地说一些定性语言,也不要说有多少新思路、新举措,但至少要将工作的基本情况摸准、查实、吃透,实事求事地结合自身实际,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分析基础、现实、有利条件和困难问题分别是什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抓,重点抓哪些,核心问题是什么,然后逐步解决主要问题,带动和促进次要问题和次要矛盾的解决,一步一步实实在在地抓落实。要注重要认真研究新阶段贫困统计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制定科学的监测方案,做好扶贫开发的绩效评价和监测工作。要积极发挥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政府审计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群众社会监督等多种监督手段的作用,确保扶贫资金真正发挥效益。四是完善领导定点联系、部门挂钩帮扶的参与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挂钩扶贫方式,探索有效的帮扶办法。各级党政机关和部门要认真帮助挂钩联系村解决具体问题,搞好扶贫开发。各挂钩联系村也要主动向挂钩单位汇报工作,加强沟通联系,争取帮助和支持,真正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局面。五是建立以工促农、企业带动机制。在继续鼓励走“矿村结合”、“公司+村寨”的扶贫开发路子的同时,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扶持政策,鼓励工商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发展。认真落实省市有关规定,对农业企业特别是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在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给予税收优惠。各类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经济实体,年净收入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企业所得税。生产经营地设在农村,从事农林牧业和农产品加工的新办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3年。鼓励工业企业多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行一对一挂钩帮扶农村制度。凡向贫困地区捐赠用于公益事业,符合国家和省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执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扶贫龙头企业要与贫困农户建立互惠互利的利益机制,努力为贫困农户提供技术、信息、农产品收购等方面的有效服务,带动贫困农民发展生产,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六是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县委、县政府将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县“十一五”扶贫开发进程的决定》,各级各部门要坚决贯彻执行,县扶贫办要加强对帮扶成效的收集统计,每半年对各扶贫单位的帮扶情况进行统计,将帮扶情况综合形成报告上报县委县政府。
    三、加强领导,转变作风,为加快我县“十一五”扶贫开发步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十一五”时期,既是全县大干“三村四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期,也是全县扶贫开发进入攻坚的时期。全县多数农民已经从温饱向小康迈进,城镇化建设从较慢发展阶段开始进入较快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从一般性增长开始向内外结合型发展过渡。这个时期,既是全县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扶贫开发“攻坚时期”,还是投入与需求矛盾的“凸现期”。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关键在贫困地区,难点在贫困人口。搞好扶贫开发,增加农民收入,尽快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新时期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各级党政组织是否讲政治、是否真正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否树立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要标准。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握新时期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扶贫开发工作,用新的思想、新的理念谋化扶贫开发工作,用新的机制提升扶贫开发工作,用新的举措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乡镇要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切实落实扶贫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配强乡镇扶贫办主任,配备1至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确保扶贫办主任的主要工作精力放在扶贫工作上,并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必要办公经费、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要层层落实责任,把扶贫开发的各项任务,逐块细化分解,纵向分解到乡村,横向分解到部门,责任落实到人头。对各挂钩扶贫单位和乡镇要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每年对扶贫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对完成情况较好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在此,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今年是实施“十一五”扶贫规划的第二年,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大家回去后,要按照要求,根据各村各户的不同情况,认真做好各乡镇“十一五”扶贫规划,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真正做到扶贫规划进村、帮扶人员进村、扶贫资金进村、扶持项目进村和技术服务进村等“五进村”。对今年的扶贫项目做到早安排、早落实,精心组织好项目的实施,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
    (三)转变作风,抓好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特别是从事扶贫开发工作的干部,要坚持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主义,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真正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上,放到真抓实干上。层层抓落实关键是要作系统分析,各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怎样,现行大趋势和上级政策是什么,在这样的现状下,中期、短期目标做什么,人力、物力条件是什么,用哪些人来做哪样事,什么时候如何办,一定要统筹安排,确保每件事、每项任务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出效果。而不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精神落实精神,层层开完会念完文件就完了,不督促也不检查。每位领导干部都要明确自己肩上的担子和责任,包括对党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在单位的责任,在家庭里面的责任。如果这些责任不搞清,就认识不到事情的利害性。所以,工作作风一定要实、要细。在年初县委工作会上,县委把今年作为“作风建设年”,并于近期开展作风建设教育活动。整顿作风是爱护我们的领导干部、促使干部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如果不加强教育,尤其是自己不自警、自律、自重、自省,很多时候小问题就会演变成大问题。一个人的退化堕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我们抓作风整顿关键是自己要绷紧一根弦。组织和人民信任我们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我们就要做事,要立足于做大事,不要立足于当大官,大事做了永远都是自己做的,而大官当了只是当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但由于先天资质有差异,后天成长环境也不同,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都能立业,关键是我们不论在哪个部门、哪个岗位、哪个时期,都应有一个良好的风气和作风。做一个有意义的人比升官发财更重要,尤其是帮老百姓、帮穷苦人做事,人民群众和组织是会看得到的。
    现在,少数地方基层政权、基层组织薄弱已经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它不仅仅关系到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目标的圆满实现,更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因此,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抓好村级“两委”班子建设。通过选拔、交流和下派等多种途径,配强村级“两委”班子。要着力增强村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使基层组织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为搞好新时期扶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同志们,“十一五”期间的扶贫开发任务繁重,时间紧迫,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努力开创新时期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推荐访问:全县 工作会议上 扶贫开发 讲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