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从统计数字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

时间:2021-12-03 16:10:04 浏览量:

市政协常委  市统计局副局长
(2006年5月11日)
研究和探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分析农民的生存状况,分析农民生活与城市居民生活之间的差距,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真正使广大农民受益,实现社会和谐。

一、我市城乡居民生活的主要差距

最近,我们对400个农户进行了抽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出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生活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

从消费支出看,2005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29元,比城市居民的7632元少4103元,低53.8%;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为1251元,比城市居民的2742元少1491元,低54.4%;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35.4%;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278元,比城市居民的660元少382元,低57.9%;人均居住消费支出为636元,比城市居民的954元少318元,低33.3%;人均购买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为107元,比城市居民的418元少311元,低74.4%;人均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为320元,比城市居民的843元少523元,低62%;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为315元,比城市居民的728元少413元,低56.7%;人均教育服务支出为373元,比城市居民的622元少249元,低40%。

从生活质量看,城市居民住的是楼房,独用自来水和卫生设施的居民家庭达98.55%,拥有暖气设备、使用管道煤气或天然气、液化气家庭达100%。农民、户均楼房面积3.7平方米,主要居住的是砖瓦房;使用旱厕农户占94%,无厕所农户占5%。使用暖气的农户占4%,使用火炕农户占96%。饮用自来水农户占35%,饮用深井水农户占54%,饮用浅井水农户占11%。使用液化气作炊事能源农户占20%,使用煤炭农户占3%,使用柴草农户占77%。农民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二、造成城乡居民生活差距大的主要原因

我市城乡居民生活差距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民收入低,增速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九五”时期,农民收入年均增速为11.3%,而“十五”时期农民年均收入仅增长5%,增速明显减缓,低于全市经济增长速度。另外,农村居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00年,城乡居民收入相差2457元,而2005年扩大到471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以农民的收入为1)2000年为1.68:1,2005年扩大到1.99:1。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农村这种社会财富向高收入户不断集中的趋势,造成农村消费市场“高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相对饱和,低收入群体的现期消费需求又受到购买力不足的限制”的现状,掩盖了大多数农民的实际收入状况。

第二,农村社会事业落后,使农民的恩格尔系数所反映的情况与其生活实际有较大出入。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例。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我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42.4%下降到35.4%,减少7个百分点。按恩格尔系数鉴定标准,__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仅实现了小康,而且实现了富裕,并据最富裕的标准也仅差了5个百分点,这显然不完全符合当前我市农村居民生活的实际情况。而发达的美国、英法或日本等国,已经形成了与经济相对应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抗风险能力都经历了发展的检验,其恩格尔系数反映比较实际。而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结构”,农民被长期置于社会保障之外。近年来的医疗、教育改革,农民的医疗、教育等福利被大幅度削减,农民被迫将收入大笔投入教育、医疗消费和储备。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服务支出比2000年增长2.7倍;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2000年的增长1.5倍。如果35.4%的恩格尔系数加上农民支出的10.6%的教育和8.9%的医疗保健,其结果为54.9%。

第三,农民住宅和生产工具依靠自身储蓄来解决,强化了农民的储蓄倾向。农民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经营者,这决定了农民收入除用于消费外,还必须为生产经营进行必要的投资。同时,农民又难以或很少获得金融部门的支持,生产经营投资很大程度上依靠自身储蓄解决,这无疑强化了农民的储蓄倾向。

第四,农村公共产品主要由农民自身投入,加重了农民负担。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修建相当大一部分通过农民集资或投劳的方式筹集;农村的文化娱乐设施也基本上依靠农民集资兴建。这些资金实际最终来源于农民自身。

第五,医疗和教育等服务价格上涨,使得农民预期支出提高。近年来,教育和医疗服务价格上涨较大,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支付能力,大大增加了农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强化了农民的储蓄倾向,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农民的即期消费支出。

三、__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入点的选择

通过上述统计数字和农民生活现状的分析,应把农村落后的社会事业问题,作为__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下面就如何发展__农村社会事业提几点建议:

第一,增加农民收入,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的重点。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以农民增收为主线,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主要是大力发展集约化的城郊型和园区型农业,集中力量培育支柱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乡镇工业。使劳务输出的多元化,大力拓展农民增收的新空间。

第二,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建议调整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将扶贫资金重点用于减免贫困农民家庭学龄儿童的学杂费支出,保障所有儿童都能享受九年义务教育,争取达到高中教育,真正实现“直接面向穷人”的扶贫目标。

第三,重构农村合作医疗网。各级政府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应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济制度,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通过5至6年时间的努力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争取达到90%
    第四,调整财政投入结构与方向。改变重城镇居民轻农村居民的投入模式,建立各级政府相互分工、各有侧重、互为配套、城乡一体的投入体系。对农业的转移支付,通过对农业生产,特别是对从事粮食生产农民的补贴,保障其收入水平。对特殊阶层的投入。即通过建立相关社会基金,对失业者或收入不足以维持生计者给予救济或补贴。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变村容脏乱差、房屋破旧散和农村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的落后状况。在这个过程里,必须强调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绝对不能搞一刀切。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起点可以高一点,步子可以快一些,统一规划建设新村;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可以先办有条件办的事,从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改路等农民最关心、最期盼的事情抓起。

第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了基本实现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和贫有所济的社会发展目标,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用20年时间实现农村养老社会保障事业呈跨越式发展,目标达到60%农村养老金发放社会化。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

推荐访问:统计数字 切入点 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