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党的先进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时间:2021-12-21 15:18:02 浏览量: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内含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保持并充分发挥党的先进性,始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

  胡锦涛同志指出:“回答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是当代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命题,首次把“社会主义”同“和谐社会”结合在一起,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历史任务摆在全党面前,是进一步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才能建设好这样的社会主义等根本性问题在理论上的创新和实践上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她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敏锐把握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科学判断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坚定地站在时代前列,自觉承担历史使命,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意志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凝聚人民、带领人民,推动社会历史不断进步。我们党的先进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她固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80多年来,因为我们党努力保持和发挥了自己的先进性,所以能够历经艰难险阻,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始终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成为领导人民朝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宏伟目标胜利前进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先进性,是随着形势、任务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党的先进性建设,历来是在党为完成历史使命的拼搏中不断向前推进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在阐述和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是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直面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主动应对前进中的各种挑战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这既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又是党深谙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先进性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又一次新体现。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社会建设理想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现的重要目标。构建这样的社会,必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方向,要求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基本任务和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建设一个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其实质在于,最终要铸造一个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公平与效率相统一、活力与秩序相统一、人与自然环境相统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地向前发展的崭新社会。这无疑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美好社会,也是一个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看,创造社会财富的人民群众早就希望能够生活在安居乐业、平等公正、互敬互爱、祥和融洽的社会环境中。但是,在极少数人凭借经济和政治权力剥削、压迫大多数人的社会条件下,尽管不同历史阶段都有当时比较进步的人们表达出企盼和谐社会的愿望,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引起的冲突和对抗不断,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直到今天,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动荡不已、战乱频繁,下层群众连生存都很艰难,所企盼的和谐社会生活如同空中楼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自出现对立阶级后的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阶级斗争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也是人民群众为追求和谐社会理想而奋斗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中继承前人认识世界的合理内核,深刻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从社会发展总趋势上描绘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目标。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中找到了科学真理,从此作为最先进的政治力量,引领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导致阶级对立的旧制度,在艰苦曲折的探索中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自觉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改革促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所有这些,都为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可贵的有利条件。可以自豪地说,中国是当今世界最有生气与活力,最重视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社会总体环境最为平稳和谐的国家之一。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可能有社会和谐;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也不可能有社会和谐;没有民主,仍不是社会主义,同样不会有社会和谐;思想文化落后、颓废,自然也不是社会主义,也不会有社会和谐。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落后、建设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能够消灭贫穷落后、建设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实现社会和谐。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创建社会和谐的成就斐然,彰显了自身的先进性。同时必须看到,社会主义社会也还存在矛盾,尽管同旧社会矛盾的性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也是在矛盾运动中向前发展的。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今世界,谋和平与求发展这个主题未变,但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还很不安宁。我国的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起点,深化改革正值攻坚阶段,既面临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又面临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高发期、凸显期。在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中,怎样凝聚全党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把握好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治党管党的能力提出了新考验,本质上也是对党的先进性的新考验。相信我们党能够经受住这场新考验,能够在新的考验中使党的先进性得到新的展示和提升,领导人民不仅创造出经济发展的奇迹,而且创造出社会和谐的奇迹。

  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部署,以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为主线,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从根本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保证,需要做很多工作。而做这些工作都必须牢牢抓住加强党的先进性这个永恒的主题,把最主要的工作做好。其中特别重要的是:

  第一,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全党,保证和谐社会建设沿着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方向不断推进。具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我们的这个理想和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的。我们共产党人坚持为实现崇高的理想信念而奋斗,是因为懂得随着社会主义的长期建设与发展,可以在消除导致社会不公平、不正义的社会制度基础上,逐步缩小以至最终消除历史遗留的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避免再现两极分化和阶级对抗,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和建设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使社会财富大大丰富、社会成员共同富裕、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让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协调。坚持这个理想和信念,就要把走向未来的最高纲领与现阶段的奋斗纲领统一起来,就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并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这本身就是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理论上的先进性。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决定作用的一条,就在于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变成自己可以运用自如的思想武器。我们联系实际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越强,就越能够自觉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进程统一起来;越能够自觉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总趋势,“四位一体”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越能够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我们党既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具体实际,又善于对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概括,推动理论创新,并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武装全党,指导新的实践,是我们党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点。这个突出特点和优点,是党能够保持先进性的根本原因,也使广大党员、干部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学习中,不断深化对党的奋斗目标、政治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认识,保持思想上、行动上的一致。坚信马克思主义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是不可分割的,都是同党的先进性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教训表明,共产党如果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必然放弃社会主义,那就不仅不能保持先进性,而且意味着自杀。结果是社会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相反矛盾更加突出,国力迅速随之衰落,人民陷入新的苦难。把建设惠及全体人民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在一起,使美好的社会理想变为社会现实,是要靠奋斗的。我们党7000多万党员、全国13亿各族人民在共同的思想理论和共同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凝聚起来,就是无法战胜的强大力量。当前最重要的是,全党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把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战略思想理解好。只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决消除学习中的形式主义祸害,我们就能更好地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全党就能更紧密地团结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二,坚持用先进的指导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加扎实深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条件。社会主义社会同资本主义社会是性质根本不同的社会,但是要发展,首先要发展经济,而且要发展得快些、好些,要在发展中增进社会和谐,则是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根本问题。需要深入思考的是,为什么有些国家的执政党希望快一些发展经济,结果快不了,甚至徘徊、停滞,频繁地出现政治动荡和社会混乱,而中国共产党却能够领导人民连续20多年创造出年均增长9%的经济发展奇迹,大大超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并且总体保持着社会政治的稳定。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优越性也在于它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消灭贫穷,创造更多社会财富,让人民共享发展进步的成果,实现历史上不曾有过的社会和谐。我们党就是从国情出发,领导人民走上了这样一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道路。

  党要顺利地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全面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指导和推动科学发展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第一要求。科学发展的前提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质是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五个统筹”,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贯穿于科学发展观之中的世界观、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立足点是遵循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在发展过程中及时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巩固和加强的矛盾,确保各方面建设协调健康发展。所有这些,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的与时俱进,也符合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建设是不断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只能在不断认识和正确处理各种矛盾中实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才能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和谐。联系多年的经验教训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就会领悟到这个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思想,是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它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世界观、方法论是完全对立的。我们只有把观察事物的立场和方法建立在先进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同步进行。因此,有必要在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高用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去促进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时刻警惕和克服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切忌孤立地、片面地、静止地、绝对地看待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第三,坚持我们党先进的执政宗旨,努力兑现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成果的承诺,保证构建和谐社会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喝的智法和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伟大历史任务。我们党来自人民,深深植根于人民,同人民群众形成了血肉般的联系。我们党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这个根基,是丝毫动摇不得的。我们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党的各级组织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上,贯穿于自己的全部活动之中,始终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而执政,竭尽全力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而奋斗不懈。党越是长期执政,越是改革开放、出现社会利益群体多样化,我们越要坚决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度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任何利用党的执政地位和权力弄权渎职、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特别是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都是对党的根本宗旨的背离,都会损害党执政的根基,都必然阻碍和破坏党和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努力,因而是党和人民所坚决反对的。

  在阶级社会里,政党都是依托一定阶级并代表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政治组织。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在利益面前没有其他阶级那种局限性。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全力推进改革、发展和稳定,以很强的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勇敢面对就业和生活上遇到的挑战,做出了其他阶级难以相比的贡献。讲“工人伟大,劳动光荣”,是当之无愧的。因为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所以既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又能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成为人民的先锋队和民族的先锋队。针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党中央一再强调党和政府做出任何决策,尤其是制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政策,一定要兼顾各方,协调好利益关系,同时一定要代表全国人民共同的、根本的利益。这两方面的结合,正是党的先进性十分重要而实际的体现。只看到社会利益群体多样化,只考虑不同社会群体的特殊利益,不坚持代表全国人民整体利益的总政策,就不能全面体现党的先进性,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过来,只讲全国人民共同的整体的利益,看不到经济社会状况的新变化,不注意具体政策问题,不善于兼顾各方面群众的特殊利益,也难以更好地凝聚民心,这同样不能体现好党的先进性,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产党员工作中的任何行动都是在执行政策,必须有很强的政策观念,认真执行体现党的根本宗旨、造福于人民群众的政策,决不能实行自认为正确其实是错误的政策。

  执政党要领导人民,更要依靠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到底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我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决执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大力做好“三农”工作,提高团结、教育、引导新社会阶层群众共同前进的本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当前,党的群众工作面临诸多错综复杂的情况,要求我们提高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本领,尤其要以真诚而深厚的感情和切实有效的办法,多为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排除影响我们党增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的消极因素。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积极实现、发展和坚定维护普通群众的合法权益摆在首要位置,而且要勇敢地站到第一线去。对于国内外敌对势力混在群众之中,利用我们前进中的困难和内部矛盾问题制造事端,挑拨人民同党和政府的关系,阻挠改革和发展的进程,破坏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活动,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和警惕。当然,我们的主要着力点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针对面临的突出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在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进程中,运用积累的有利条件,积极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要求,促进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社会问题的解决,努力让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加大了反对腐败、纠正不正之风的力度。对于党和政府的努力,人民群众已经有了切身的感受。公正、互信是实现和谐的基本条件。通过我们用真诚服务人民、坚持反腐倡廉的行动取信于民,不断增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完全能够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同时成为不断坚固社会主义中国钢铁长城的进程。

  第四,坚持和完善先进的政党组织制度,充分激发和凝聚全党的积极性,增强党的团结,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我们党在思想政治上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是靠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物质力量来保证的。我们党创造的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组织制度,是最先进、最科学、最管用的政党组织制度。它的理论依据,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它的实践依据,是党的群众路线、思想路线运用于党的组织制度、工作制度、领导制度的建设,产生了凝聚党心、党智、党力的巨大能量。执行“十一五”规划、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党更多地注重发展民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调动好、组织好、发挥好全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广大党员、干部在严格而活跃的党内生活中得到锻炼、提高,源源不断地造就大批新的优秀领导人才。做好这件事,党的先进性就能得到新的加强,党也更有能力和条件去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

  一个先进的党,应当是高度团结统一、富有战斗力的党。团结才能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才能保证持久的和谐。党的团结不是自然实现的,而是通过不断解决党内矛盾,克服影响党的先进性、造成不和谐的消极因素实现的。发扬党内民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正是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活环境,妥善解决党内矛盾、增强党的团结的制度保证。按照党章规定尊重党员在党内的平等地位,保障党员应有的权利,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也是调动党员积极性、促进党内团结和谐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出现了利益主体多样化,加上思想文化领域各种思潮的影响,民主政治建设的复杂性比过去明显增加了、这必然要反映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使党内矛盾出现新的情况。因此,必须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态度,既积极、坚定,又冷静、有序地推进党内民主,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通过进一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党内权力结构和权力配置体系,健全与活跃党内政治生活,有效监督权力运行,确保党员应有的权力不受侵犯,妥善调节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关注党员的进步要求,体谅和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努力在全党营造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既有个人心情舒畅又有统一意志、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团结与党内和谐,不是无原则的。发扬民主,贯彻民主集中制,也不是就事论事。否则,不会有真正的团结,也不会有真正的和谐。这里重要的是,必须维护党章的权威,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指导民主集中制建设;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贯穿到民主集中制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必须使加强制度建设与加强党性锻炼融为一体,开展积极而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必须严肃党的纪律,弘扬正气,反对歪风邪气,保持党的纯洁性。这样,我们党就能用党内民主和团结去带动人民民主与社会和谐,更有把握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把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五,坚持以保持先进性的要来加强党的队伍建设,发挥广大党员和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战士的共产党员,理应成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带头人,自觉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同建设和谐社会的宿愿联系起来,模范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事事以人民利益为重,勇敢地维护人民依法享有的各种权益,绝不做有碍和谐社会建设的事情。

  我们党要完成执政使命,不仅要善于治国理政,而且要善于引领和推动社会建设。各级党委、政府中的领导干部,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关系全局的崭新命题,要加强学习,务实创新,努力提高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关系的本领,激发社会创造精神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应对突发的公共安全和群体性事件的本领。要善于综合利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磋商等手段,来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积极营造公平、公正、民主、法治、互助、互敬的社会和谐环境。

  先进榜样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带动力。党的各级领导集体的团结,对于增强党内团结、促进社会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与带动作用。领导集体中的主要负责同志和其他成员都应当讲政治、顾大局,讲团结、不内耗,讲正气、守诚信,讲合作、重情谊,坚决不搞无原则纠纷,坚决反对拉帮结伙、为自己争权夺利。如果领导层本身不团结、不和谐,就难以促进下级及社会的团结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城乡基层都有一些走在前列的先进典型。那里的党组织在团结带领群众又快又好地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了当地社会长期安定和谐。他们能够在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过程中,平稳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引导群众自愿结合形成新型利益共同体,其中蕴藏着来自实践的可贵经验,很值得研究和推广。这些基层组织的带头人以及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宋鱼水、牛玉儒、侯祥磷等许多优秀党员干部,都是新时期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前列的优秀分子,都值得我们学习。改革开放以来还出现了一批先富的人群。他们中的许多共产党员,牢记入党誓言,坚持崇高理想,不仅带头勤劳致富、科学致富、依法致富,而且积极贯彻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战略,拥护党和国家调整经济布局、解决发展不平衡以及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的决策,从实际出发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从不仗财欺人、为富不仁。他们何以能够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也需要研究和宣传。

  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历史进程。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虽然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但是依然任重道远。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有一个长期过程一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过程。这两个相伴而行、互为作用的发展过程,同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也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种种矛盾的存在,社会和谐是相对的。我们只能在不断解决当前面临的和今后还会出现的矛盾中促进发展、增进和谐,也一定要在不断解决各种矛盾的实践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推荐访问:先进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保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