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反思3篇

时间:2022-01-01 08:22:57 浏览量: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反思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工作范文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反思1

  《艾滋病小斗士》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讲述的是南非儿童——恩科西怎样和艾滋病顽强斗争并号召全世界人民都来关心艾滋病患者的故事。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似乎距离艾滋病还很远,所以怎样让孩子们既对艾滋病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同时又能在学习课文时学习小主人公的顽强斗争的精神,正确地面对自己生活中的挫折甚至灾难,树立一种坚强的人生观,这是这篇课文想要告诉读者的。

  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描写具体,用词准确生动,融科学知识、语言积累、思想启迪于一体,为启迪学生的思想智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由于学生课前没有有效地途径自己搜集资料,为了让学生对艾滋病这种可怕疾病有个初步认识,教学中,我就地取材,从课文中挖掘了一些语言,让学生初步感受,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图片,学生对艾滋病有了感性的认识,为学习下文设下感情基调。

  教学中,主要采用研读文本的方式让学生深切感受,通过抓关键词语品读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和个性化的解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人物。不幸的遭遇是小主人公恩科西无法改变的,在不幸的命运面前,恩科西没有选择悲观失望,而是坦然面对。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力量。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中的“挺”字和第五自然段中的两组关联词语来感受恩科西的顽强与付出的不懈努力。

  艾滋病虽然离学生很遥远,但是文本所要传递的精神却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铭感于心的。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反思2

  [题外话]

  我有个习惯,每学期一开学我总要作个调查:在本册语文书中你最喜欢那篇课文?为什么?并让学生以写话的形式完成我的调查。

  这学期当然不例外。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艾滋病小斗士》这篇课文有着浓厚的兴趣。艾滋病小斗士是谁?为什么称他为艾滋病小斗士?学生已然有了初步的了解。

  两个多月后的今天,我们将真正地来接触这篇课文,并且提前一天布置了预习,那么课堂上如再来问“艾滋病小斗士是谁?为什么称他为艾滋病小斗士?”已然没有的意义,只是为问而问了。

  初读这篇课文时,我把自己放在学生的立场上。阅读过程中,我心中产生了疑问:、

  (1)怎样的人才能称为“斗士”?

  (2)在南非,为什么每天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针对这两个微乎其微的疑问,教学中我引入了网络,课堂上进行了“拓展阅读”,疑问迎刃而解。

  教学片段一:怎样的人才能称为“斗士”?

  师:板书“斗士”。什么叫“斗士”?

  生1:战场上杀敌的人。

  生2:打仗很勇敢的人。

  [回答问题的两位同学都是男同学。在他们心目中,拼杀疆场的人就是斗士。此时,我原本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斗士”不仅仅存在于疆场,那些勇敢面对困难,勇于与困难作斗争的人都可以称为“斗士”。也许是坚信听到的不如亲眼看到的,我告诉的不如学生自己感悟到的。所以,我让孩子们自己来判断。]

  师: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两位“斗士”。第一位就是——我输入“张海迪”,点击搜索。利用广播教学,我让孩子们自己阅读“张海迪”的内容。然后交流“在阅读过程中最震撼你心灵的句子。”

  生1:“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张海迪姐姐没有上过学,但是她却学习了这么多课程。

  师:所以说,我们,健全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发奋学习。

  生2:“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张海迪面对困难,她不沮丧、沉沦,而是充满信心。

  师:所以,她是“斗士”。

  师:我们要认识的第二位“斗士”是——我输入“海伦·凯勒”后搜索,学生自行阅读。

  师:今天我们认识的两位“斗士”。现在请你说说你知道的“斗士”。

  生1:桑兰。

  生2:保尔。

  师:现在请你来说说你对“斗士”的理解。

  生:斗士其实是那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人。

  师:这样的人我们也称他们为“勇士”。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是一位“小斗士”(板书“小”并在“小”下面加了一点),既然是小斗士,那他是一位——(生:孩子)。这位南非的儿童名叫——(生:恩科西),他是一位艾滋病小斗士。(板书“艾滋病”,齐读课题)

  [读师范时,我们的语教(语文教学)老师就告诉我们,教学一篇课文时,课题的导入很关键,要简洁、迅速,不能拖泥带水。让听课的人着急、等待。而我今天的导入却是如此烦琐。但学生却在烦琐中有了收获。有了进步。这样的烦琐,值!!]

  教学片段二:什么是艾滋病?

  师:你了解艾滋病吗?

  生1:我知道如果一个孕妇得了艾滋病,那么他肚子里的宝宝生下来就携带艾滋病病毒。

  生2:我知道艾滋病是通过血液传播的,比如有个针头刚给一个艾滋病人用过,然后再给另外一个人用,这个人就会传染到艾滋病。

  生3:我知道艾滋病是不会通过拥抱、握手传染的。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艾滋病了解的还真不少。那就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艾滋病。我输入“艾滋病”点击搜索。(学生阅读后交流)

  师(总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是我们全人类的天灾。

  生:艾滋病发源于非洲,1979年在海地青年中也有散发,后由移民带入美国。

  师:所以,“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也就不难理解了。那么,人一旦传染上艾滋病病毒后究竟会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几张艾滋病患者的图片。

  [学生看图片时,嘴里不断地发出“恩、啊、呀”的声音,“恶心”这个词语不断地从孩子们嘴里蹦出。此时,再来理解、体会恩科西的“不幸”“顽强”便水到渠成。]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反思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望,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以上教学片段,我能顺应并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创造性地开展阅读活动,以访谈的形式帮助学生内化文本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第一,顺应了学生阅读情感的需求。

  “文章不是无情物”,《艾滋病小斗士》作者通过对小恩科西的悲惨遭遇和顽强抗争的描写,目的是唤起人们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病人。当学生解读出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出文中跳动的感情脉搏时,心中也会随着作者情感的起伏而激荡,并产生“情满而溢发”的冲动。这时,课堂采用模拟采访的形式,让学生抒发心中的感受,既顺应了学生阅读情感,又满足了他们的阅读愿望,真正体现了“情动而辞发”教学境界。

  第二,体现了阅读方法的灵动与创新。

  灵动而富有创意的阅读,关键在于突破常规,突破平庸,能巧妙创设阅读情景,开发阅读个体潜能,提升阅读实践层次。随着文本的研读,我清楚地意识到:当文本的思想开始打动学生时,“代表们”心灵的“震撼”势必会引发学生心灵的“呐喊”。既然学生具备了交流的思想和动力,那么,让孩子当一回“会议代表”,直面话题,即兴畅谈,恰似水到渠成。案例佐证:学生在这种即时生成的开放环境中,情绪饱满,思维活跃,童心释放,表达流畅,他们真正成为了阅读的主人。

  第三,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

  鉴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语文教学就要让学生读真文、说真话、做真人,在获得语文素养的同时,具有一颗向真、向善、向美的心。为此,我们要关注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尊重他们的多元解读,从中发现和培养学生求“真”的意识与能力。就艾滋病而言,它作为当今世界性的头号疾病,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并积极防治。在本案例中,我正是利用模拟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表达对艾滋病的认识与倾向,帮助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感,达到自我教育之目的。而所有这些,较好地丰富了语文阅读的内涵,促进了阅读质量的提高。



 

推荐访问:斗士 艾滋病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