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的良性互动(张西林)

时间:2022-02-23 16:58:13 浏览量:
  摘要: 水利风景区是现代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建设与发展必需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在水利风景区建设过程中,可通过保护、处理和修复等方式来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改良并提高社会生态意识,积极将循环经济理念和科学发展观贯穿落实于水利风景区建设过程。通过理性规划设计、文明科学施工、生态经营管理来限制、减少和控制生态环境影响,实现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的良性互动。

关 键 词: 生态环境;生态控制;良性互动;水利风景区

中图分类号: X171 文献标识码: A

当前,我国已批准建立了7批共计272个国家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区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水和谐,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在全国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因此,探究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努力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生态环境是水利风景区的开发依托

水利旅游的最大特色就是以水文化为核心,其中良好的山水风光和优越的水域生态环境是水利风景区的重要吸引点。从对水利风景区的定义和水利风景资源的内涵可知,以水体为核心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风景区自然景观中的基础性资源,明显区别于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以及其他类型旅游区的核心景观资源。满足人们内心深处亲水性的渴求愿望是水利风景区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就需要水利风景区提供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文化娱乐和休闲度假的优良自然场所。这种场所的提供,完全依赖于水利风景区当地的清洁空气、优质水体、茂密森林植被和种类繁多的生物。大气、水体、土壤、以及各种生物等诸多要素优化组合而成的生态环境,是吸引旅游者前往水利风景区的重要砝码之一。

2 水利风景区建设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水利风景区以培育生态、优化环境、保护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目标,强调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建立水利风景区的首要出发点就是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设立水利风景区,应当有利于加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也相应提出了许多现代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措施和要求。在各类水利风景区建设实践过程中,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最为明显,国内很多城市的市容面貌和生态人居环境因此得到了显著改善。

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中的“水利风景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分析”以及“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可以从源头上防止风景区过度开发而超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生态承载力,从而可以有效避免规划设计不当带来的环境生态压力问题。另外,通过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制定相应的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等各种政策性、管理性和技术性措施,确保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各种景观用水、生活用水等水资源的科学合理使用。

《办法》中提出“新建水利工程应将水土流失防治、生态建设和保护以及工程所在区域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纳入工程建设规划”。同时还指出“已建水利工程可结合工程的扩建、改造、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工作统筹水利风景区建设”。上述要求将水利风景区建设工作放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基础之上。新建水利工程时,必须考虑建设水利风景区的需要,事先开展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为未来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奠定相应的生态环境基础。针对已建水利工程,要将工程的改扩建行动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同时,借助于已建水利工程建设水利风景区的契机,统筹开展各种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针对水利风景区的经营管理,《办法》中指出“水利风景区管理机构应当做好水、土、生物及人文资源的保护工作,对宜林、宜草区域按照生态和美化要求修复植被,并按照有关要求有效处理垃圾、污水等”。保护水、土和生物资源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修复植被可促进水土保持,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有效处理风景区经营管理中产生的各种垃圾和污水,可控制旅游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水利风景区内禁止各种污染环境、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的行为,禁止存放或倾倒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这条规定则对风景区内所有单位、部门组织的生产行为以及个人日常生活行为等进行了相应约束,保证水利风景区的生态环境不受其他生产或者生活行为的干扰和破坏。

根据《办法》规定,“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管理机构应当每年向水利部报送规划实施和资源保护情况,省级水利风景区管理机构应当每年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规划实施和资源保护情况。”水利风景区的发展严格受到各级水利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资源保护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风景区未来的经营发展。

无需赘言,水体景观及其衍生景观是水利风景区的核心景观和特色吸引物。建设水利风景区,首先需要直接保护好各类水体资源、水体景观及其赖以存在的周边环境等。其次还要对水源涵养地以及相应的森林环境、山体环境等进行必要的保护,以保证水体景观能够长期存在并保持既有的自然形态。这些对水资源、水体景观的直接保护,以及对水源地、水源涵养林、山体等诸多要素的保护,都是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最直接保护。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清除旅游者带来的垃圾,处理服务于旅游业的生产生活废水是必须的。此外,对风景区内居民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进行相关收集处理,能保证提供一个健康洁净的休闲娱乐环境,同时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好的日常生活环境,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水利项目的开发建设难免会带来程度不同的生态环境破坏,尤其是各种基础设施的施工建设必然对河流水系、山体岩石、土壤生境、森林植被、生物群落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依托这些水利工程,为了给旅游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必定采取植树绿化、工程边坡治理、景观柔化处理等生态整治措施。通过修复破坏后的生态环境,恢复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平衡,从而促进现有生态环境建设。

随着各种水体景观、植物景观的营造,整个水利风景区内的环境面貌将会得到一定的改观。同时,实施环境污染整治和处理也会促进风景区内的生态环境朝着积极有利的方向发展。

水利风景区的核心旅游资源为水体,其流域性决定了保护旅游资源的范围将扩大到与风景区水体直接关联的流域区域内。为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必定需要对湖泊水库、河流峡谷等水体的源头进行相应保护。另外,为了控制各种点状、线状污染源对水体环境的影响,还必须限制风景区周边地区各种工业、农业对土壤、水体的污染。这就需要对周边地区产业布局进行相应调整。如将污染工业转变为清洁生产,以生态高效农业替代原有的传统污染农业,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等。产业结构调整将减少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水利风景区的旅游产品中,水文化、水科技、水生态文化等众多理念是核心。旅游者在水利风景区,将自觉或不自觉地接触、理解并接受各种生态知识,从而树立和增强自身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旅游者在其工作、生活群体之间的传播,必将促进广大社会公众关心、爱护和支持生态环境保护行动。

3 水利风景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尽管政府部门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但在现实中却难以全面消除旅游对生态环境中的空气、水体、土壤、动植物、景观等负面影响。对空气的影响主要是景区燃料及汽车尾气所引起的景区空气中SO2 、CO、HF、氮氧化物等的增加。对水体的影响主要是直排或超标排放所引起的水体中氨氮、总磷、有机质、类大肠菌等超标。对土壤的影响则主要是由于游客踩踏所引起的水土流失、地被物消失、土壤硬度、通透性等理化性能恶化等。对动物的影响主要包括种群数量减少、结构改变、习性改变、生理机能下降、繁殖率下降、迁徙等。对植物的影响则主要包括对植被的砍伐、踩踏、刻伤、植物代谢、花期改变、结实率降低、体内成分改变等。对景观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植被、山体的破坏、建筑与环境的不协调等[1] 。

水利风景区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主要在于各种垃圾对景点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景点自然生态平衡及旅游意境的影响。垃圾不但污染景点水体,还增加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氮、磷等元素含量,促使旅游区水体富营养化。若旅游水体的透明度、色度、嗅味等指标均不符合国家标准,漂浮物、悬浮物、油迹污染物会影响游客感官,降低旅游兴致。

4 水利风景区建设中的生态环境影响控制

循环经济理念和持续改进模式是风景区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中的重要指导思想,能够推动旅游开发形成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优化[2] 。水利风景区生态环境影响控制可采取工程技术性和非工程性两大类措施,并贯穿于风景区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经营管理三大阶段。控制对象则涵盖人和环境两大方面。

4.1 理性规划设计限制生态环境影响

(1)当前,水利风景区报建必需有科学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包括施工中可能造成水质污染的环节分析、施工对空气质量和声环境的影响、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施工造成水土流失的环境影响分析,并在规划中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构建包括勘查、选址、设计、施工、运行、关闭、退出等全过程在内的环境影响评估体系。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过程中,认真调查各生态环境要素,谨慎评估水利风景区建设施工期的主体工程、配套工程和辅助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预判水利风景区营运管理期的生态环境影响,全面考虑风景区的流域资源损失与生态系统改变问题。

(2)功能区划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主要是限制旅游开发的范围。通过设立生态保护区、景观保护区、游憩娱乐区、观光游览区、旅游接待基地等不同功能主题的区域,采取不同针对措施,从而达到既可保护生态环境,又可高效开发利用现有旅游资源的目的。生态保护区力争采取循环型景区建设和发展模式,并按此模式就其环境功能分区、环境容量、生活垃圾、生态厕所、水环境、大气环境、周边环境等生态环境方面进行规划[3] 。

(3)水利旅游的最大特色和亮点之一就是亲水性。为了满足游客体验亲水性的需求,必定会规划设计水体娱乐、水体休闲、水体观光等各类亲水性旅游项目。由于这些旅游项目直接与水资源紧密相关,因此项目设计时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在保证游客游兴的同时,严格控制游客对水资源环境的无意破坏。杜绝旅游项目中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油污、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同时,依托山地和森林等环境设计的旅游项目,要严格控制践踏、垃圾等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除考虑到工程建设可行性外,旅游设施选址要尽可能避开生态脆弱地区,避免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同时要尽量避开边坡地区,尽量避免开挖山体岩石,减少工程土石方量,减轻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产生大量生活垃圾的餐饮住宿等主要旅游接待设施则应布局在核心风景区之外,且绝对不能选址于水源上游。

由于旅游活动极易对水体造成污染和干扰,有学者提出除特定的亲水区域外,所有的人工设施均离开岸线至少20m的距离,有效隔离旅游污染[4] 。事实上,为了彻底截断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或土壤渗透途径汇聚到水域,还须设计建造科学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将风景区内各种生产、生活污水收集起来处理后排放到森林中予以彻底净化。

4.2 文明科学施工减轻生态环境影响

施工建设要尽可能减少占地,减轻景观资源破坏、地形地貌破坏、施工噪声、植被破坏和生物影响。沙、石、土料场以及施工场废弃土石堆弃不能造成水土流失和水生态阻断,避免大规模的蒸发损失或区域小气候改变。控制施工道路的道路扬尘,严格控制作业场“三废”污染。此外,严防施工生活区传染病扩散。施工建设力争留下足够的生态本底以供日后生态修复之用。通过严格的施工管理,为风景区留下一个最完整、健康、可恢复的生态环境。

4.3 生态化经营管理控制生态环境影响

在水利风景区运营管理阶段,有必要建立环境监测、评估和改进体系,有效预防现实与潜在的生态环境破坏行为,实施旅游生态核算[5] 。针对无太大人类干扰的新开发水利风景区,努力保存并恢复或重建其原生生态环境。而对于生态环境曾遭受严重破坏的风景区,可通过相关生态工程学原理来进行生态环境改善。通过建设全新功能的湿地、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复合林业等多元化的生态工程,建设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6] 。

在风景区管理中,需要认真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循环生态经济思想为指导,以景区自律为关键,以当地社区参与为基础,寻求全方位的循环型旅游景区管理途径。在旅游经营过程中,将生态思想贯彻到旅游项目活动选择、旅游接待、旅游交通、旅游酒店、餐馆经营管理、旅社行经营管理、旅游商品生产等水利旅游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5 结语

水利风景区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同时也可借机进行生态修复,从而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建设,只要合理开发和科学控制,完全可以实现风景区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石强,高文举.国内旅游生态环境研究进展及趋势.旅游学刊,2007,22(8):86~91.

[2] 段刚.两种理论模式在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中的应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7):55~57.

[3] 陆海,李升峰,窦贻俭.循环型旅游景区规划研究—以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为例.环境保护科学,2006,32(5):49~51.

[4] 乔丽芳,王珊珊.峡山湖景区景观规划设计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021~3022.

[5] 陈丹红.辽河三角洲湿地旅游资源生态开发模式的选择.生态经济,2006,(8):236~239.

[6] 张毅川,乔丽芳,姚连芳.黄河滩地景观建设的生态途径.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6,17(6):36~41.

作者简介: 张西林,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硕士,副教授。

    

推荐访问:西林 互动 生态环境 风景区 水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