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卢金友谈河流研究与水利工程(图)

时间:2022-02-25 15:33:31 浏览量:
 



长江科学院隶属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始建于1951年,是水利部四大科研院之一,下设12个研究所和若干科研企业。50多年来,长科院承担了三峡、南水北调、葛洲坝等200多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长江流域干支流河道治理、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大量科研工作,并为国家建设相关行业提供了大量技术服务,拥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和规模最大的长江防洪物理模型。2003年,长科院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3月26日下午,长江水利网特邀长江科学院副院长、水利部江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卢金友做客“大江论坛”,就河流研究与水利工程的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嘉宾介绍:

卢金友,1963年3月生,浙江仙居人。 1984年7月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6月毕业于长江科学院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7年7月至2007年9月在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室主任、副所长、所长,水利部江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07年10月任长江科学院副院长。

1997年,卢金友被评为长江水利委员会“百优工程师”,2004年获长江水利委员会重大成就奖,2007年获第八届钱宁泥沙科学奖。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您收看长江水利网“嘉宾访谈”。今天,我们为大家邀请到长江科学院卢金友副院长,就河流研究与水利工程的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您,卢院长。

卢金友:各位网友,下午好,很高兴能和大家在网上相见。希望能和广大网友充分交流!

主持人:今天的主题是河流研究与水利工程,听说您在2007年之前,已经在长江科学院河流所工作了20年,能否先向网友介绍一下长江科学院河流所的主要工作是什么,规模有多大,取得了哪些成绩?

卢金友:河流所是长江科学院最老的研究所之一,成立于1953年,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0余人。其中教授级高工5人,高级工程师25人,工程师32人。设有防洪减灾研究室、枢纽泥沙研究室、河道研究室、河流数值模拟研究室等四个研究室;有模型试验大厅5座,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泥沙分析室2座,多套河工模型试验控制系统和量测系统以及一、二、三维水沙数学模型等。

河流所的主要工作包括河流泥沙运动基本理论研究、河流模拟技术与理论研究、江湖演变与治理研究、防洪减灾研究、水利水电工程泥沙研究、环境问题泥沙研究和水利血防技术研究等。取得的成绩可以从四个方面看,一是为长江流域治理开发规划、工程设计和建设与运行管理、水行政管理等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二是拥有大量研究成果,多项成果获国家及有关部委的奖励,并出版了多部专著;三是研究水平逐步提高,河流演变、河道整治研究及设计、工程泥沙和河流模拟技术等方面都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四是自身建设上,河流所是长江委首批文明单位,2004年获得了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2006年获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主持人:围绕治江事业,河流所开展了哪些工作呢?

卢金友:河流所围绕治江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在规划及相关研究上,参加了长流规、防洪规划以及长江河道治理、长江口整治、河道采砂管理、洞庭湖治理等规划工作;在水行政管理上,参加了防汛、涉水工程防洪评价、河道采砂论证等;在水利前期工作方面,除规划外,河流所还参加了堤防加固、河势控制、水利血防、江湖治理等前期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论证上,参加了三峡、葛洲坝、丹江口、溪洛渡、向家坝等工程的论证;在河道开发利用上,进行了长江流域一些桥梁、电厂、取水、港口码头等的论证工作。这些都为治江和水行政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主持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河流所也面临着走市场的问题。在这方面,所里是如何做的,效果如何?您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卢金友:走市场有一个需要与可能的问题。在“需要”方面,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水资源、河道岸线开发利用比较多,这就需要做科学论证,需要有一系列的技术支撑;同时,国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对科研单位也提出了改革的要求,科研单位自身需要通过走市场,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力。在“可能”方面,我们有实力和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可以通过走市场让干部职工转变观念,增强他们的开拓意识,全员参与,从而促进单位和自身的发展。

这几年走市场的效果还比较好。从经济上来说,通过走市场增强了所里的经济实力,从2001年占全所总收入份额的59%增长到去年的71%,职工的收入也有了明显增长。同时,走市场扩大了河流所的影响,提高了技术水平,并且还锻炼出了一支敢拼敢闯的队伍。

要说感触,首先是要转变观念,要有市场开拓的意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市场开拓网络。从50年代以来,河流所与沿江各级管理部门就建立了友好关系,这就为我们开拓市场提供了方便。其次是要严格要求自己,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在硬件上让业主满意。再次是要有诚信,诚信为本,要有好的服务意识和态度。最后是要形成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比如分配制度、激励机制、项目负责制度等,落实责任,不断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让全员都参与市场开拓工作。

主持人:目前,长江科学院的河流研究在世界上居于什么水平?世界上对河流研究最先进的国家有哪些?他们先进在什么地方?

卢金友:在河流泥沙研究方面,总体来说中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正因为如此,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就设在中国北京,世界泥沙学会日常办事机构也设在北京。

当然,国外有的国家在某些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先进的。比如美国,在泥沙基本理论、数学模型、水工建筑物局部冲刷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出色;英国在泥沙基本理论,流域产沙方面研究的不错;荷兰是在河口海岸方面的研究与治理上;德国是在非恒定流输沙方面等;丹麦的MIKE系列数模以通用化了。等等。

长科院在河流泥沙研究方面,前面也提到过了,像数学模型、物理模型、河道演变、河道整治、水利枢纽泥沙整治方面的研究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主持人:我们看到,现在已经有不少网友提问了,有一位网友提到了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您能先告诉一下网友们,在三峡工程的泥沙研究方面,河流所主要承担了哪些研究工作,有哪些研究成果吗?

卢金友:在三峡工程泥沙方面的研究,从时间上来说,河流所是全程参加有关研究工作,从上世纪50年代长江委开始研究三峡工程就介入其中。三峡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及施工设计阶段,河流所都开展了大量研究。

从内容来说,三峡工程的“上、中、下”三块,河流所都参加了研究。“上”就是水库这方面,比如水库泥沙淤积,水库长期使用,蓄水位论证,变动回水区冲淤与影响及对策研究等。“中”是在坝区泥沙方面 ,我们参与了坝区泥沙淤积规律,河势变化调整规律,电站泥沙的淤积及防治措施,通航建筑物(船闸、升船机)上下游引航道泥沙淤积及防淤、减淤措施的研究等。“下”主要是长江中下游,三峡工程运行后河道、湖泊的冲淤变化、河道河势变化、江湖关系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防洪、航运、涉水工程的影响,采取什么对策避免这些影响等。

采取的研究手段,基本上我们这个学科能用的都用上了,比如说实测资料的分析,已建工程的类比研究、水沙数学模型计算、实体模型试验、仿真系统等。成果方面,我们的一系列研究为三峡工程的论证、设计、建设及运行管理等方面提供了依据,也有多项成果获奖,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很多年轻同志现在都可以独当一面进行三峡工程泥沙方面的研究。

主持人:现在社会上有部分人士认为,三峡工程现在的泥沙问题十分严重,根据河流所和您的研究,您能否可以做一个客观的评价?

卢金友: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关注,国内外都很关注。从泥沙的角度,三峡工程现在的情况在有些方面比预计的好。

我就介绍一下这几年在泥沙方面的观测结果。从水库淤积上来说,上游来沙有所减少,2003年到2006年入库沙量只有原来研究预测所采用水沙系列前四年平均值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这几年水库淤积量比原来预计的量少,但水库排沙比与预测的基本一致。坝下游冲刷发展的速度比预测的要快一些,总体比原来多一些,宜昌到枝城比原来预测多冲刷了11%左右,整个荆江河段总量比预测的冲刷少一些,上、下荆江分段变化和原来预测有一些差别,城矶陵以下河段冲刷比预计要多。

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是很多的,一是三峡工程本身的拦沙作用,二是上游来沙量减少较多,2003~2006年减少了60%多。大家说三峡工程泥沙问题严重,可能主要是担心下游冲刷后引起的问题,尤其是会不会发生崩岸、堤防的安全等。崩岸是河道演变的一种形式,在自然情况下,每年都会有崩岸发生,上游来沙量减少及三峡工程拦沙都会引起下游河道冲刷,进而可能增加崩岸,所以不能完全认为崩岸都是三峡工程引起的。因此,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长江中下游崩岸问题;另方面要做好有关工作,包括加强河道演变监测及研究预测工作,加速河道治理,对已建护岸工程进行加固,对于新崩岸要及时守护,控制好河势的发展,等等。

主持人:看一下网友提的这个问题。

网友:泥沙治理是河流与土地治理的关键,有人说长江水已变黄,可能成为第二条黄河,您如何看?

卢金友:对黄河了解不多,根据我个人的认识,觉得这个是不会成为事实的。第一,长江上游和黄河上游自然地理条件有很大差别,因此,流域土壤侵蚀和产沙环境与条件不同;第二,长江上游已经修建和拟建的水库,都可以拦沙,像三峡工程,溪洛渡、向家坝工程,都可以拦住很多泥沙;第三,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实施“长治”工程,对减沙有明显的作用,目前,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效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长江上游来沙已经减少很多,可以说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上游来沙都不会太多。

主持人:您是水利部江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的主任,这个实验室是2006年在长江科学院正式揭牌的,请您介绍一下该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已经开展了哪些研究?

卢金友:水利部江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2003年申请,2006年正式挂牌。这个实验室在我们院涵盖的专业很多,包括了河流泥沙、水力学、水资源、水土保持、空间信息与技术应用等专业。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一是江湖治理与水沙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二是防洪减灾的研究,我们的防洪模型也是这个方面研究的重要条件、三是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流域防洪及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这就包括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及对策研究等。

实验室的研究目标,是希望利用这个平台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为治水、沿治江事业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这是在研究成果方面的目标。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建设,实验室能够成为培养人才的基地,这个实验室是开放性的,所以也希望能成为开展有关合作研究的平台。最近,我们制定了一个近期的目标,就是希望能经过5年左右的建设,基本具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报条件,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

目前,实验室已经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除了防洪模型方面的研究,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相关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及水利部基金项目的研究。同时,还承担了治江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如健康长江课题、流域各项规划有关问题研究等。这些研究为长江流域的规划、水行政许可、流域管理及一些工程建设等方面都提供了依据。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江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是长江科学院的第二个水利部重点实验室。可以看出,长江科学院相当重视科学研究和科学创新,院里现在科学研究和创新上有哪些举措,是如何鼓励职工进行科技创新的?

卢金友:院里十分重视科技创新。今年,在长江科学院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近期发展思路中,就可以看出科技创新十分受重视。这个思路中提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建设一流水利科研强院为目标;坚持人才强院战略,突出长江、创新特色,促进持续、和谐发展;加强公益科研,巩固工程科研,带动科技企业,为治水、治江事业及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可以看到,这里面有几处都提到了创新: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要突出创新特色。

具体的,院里采取了这些措施:一是制定院科技创新、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规划。早在2003年我们就制定了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现在根据形势变化需要进行修订,在2006年,院里专门研究了创新问题,怎样形成创新的机制,今年,就创新和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又专门开会研究,春节后还花了两周时间,由院领导带队到各单位调研,进行交流。这个规划计划在今年底前完成并通过院内外专家的评审。

二是落实在行动中,创新要通过项目来实现。我们积极主动争取治江方面的科研项目:比如长流规修订、健康长江指标、防洪、河道治理方面的研究,长江口的研究等。同时,向国家有关部门、机构申报国家有关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水利行业公益专项等项目。今年,长江科学院在国家项目的申报上较往年加大了力度。另外,在工程科研、市场开拓方面,当然不可以放松,在工程有关方面的技术研究是长科院的强项。比如三峡、南水北调、长江上游水电工程、河道开发利用论证等。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靠人才,没有人才是不行的,院里提出的发展思路就是坚持人才强院的战略。这几年不断引进硕、博士,每年都有20多名,另外,就是做好现有人才的培养,给年轻骨干压担子,承担重要项目,提高他们的水平,让他们进行培训,参加学术会议,赴国外进行学习等。

同时,我们不断改善科研条件,包括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仪器设备更新等。除了这些硬条件,我们也在创造软环境,今年就提出要在文化建设上有所进展。创新氛围的形成和市场开拓一样,要有好的运行机制,激励措施,我们已经出台了具体的办法,增加了奖励力度,对获奖项目、论文论著、申报项目成功等都给予奖励。

主持人:我们现在看下网友关心的问题。

网友:能介绍一下防洪模型基地吗?听说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最大、功能最全的防洪物理模型。当初为什么要修建这个模型?它为治江工作可以提供哪些技术支撑?作为一个科普教育基地,它是如何发挥科普作用的?

卢金友:建防洪模型的目的,主要是研究三峡工程运行以后,长江中下游河道、湖泊及江湖关系的变化及其影响与对策,以及防洪调度方面的问题。实际上,长江防洪模型项目包括荆江、洞庭湖的物理模型和长江中下游江湖水沙数学模型。模型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

防洪物理模型于2005年底开始试放水。2006年到2007年,主要是模型的验证和清水有关试验阶段,清水验证试验已经做完了。另外,还进行了荆江河段水流特性的试验,就是不同流量情况下,荆江河段水流运动的规律研究,这个试验也做完了。这个月要做完的是现状情况下,荆江河段洪水演进特性的试验。下个月开始进行动床模型的验证和有关试验工作。此后将开展冲淤变化及江湖关系的试验和相关整治方案的研究。

防洪模型建好后,通过研究,可以为治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无论是在江湖治理,如长江河道治理、洞庭湖治理、鄱阳湖治理,还是在中下游的防洪布局、防洪调度等方面,以及其他方面,象航运、岸线开发利用等都能够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目前,去防洪模型参观的人员较多。从建设到模型试验过程中,既有国外的专家学者,也有大学的学生来参观,像武汉大学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自模型建好后每年都要来这里进行实习。一些如防洪减灾培训班等,参加学习的同志也都来这里参观了模型。还有许多外国客人来这里参观。目前我们也正在请专业机构做一个规划,关于科普、教育和旅游相结合的规划,逐步完善这方面的建设。

网友:我是新华社记者,请问卢院长,长江科学院在水利民生的科学研究方面的有什么新理念或者新目标?在国家重点科学项目研究方面有没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如有可能我们希望前去采访一次。谢谢!

卢金友:长江科学院在水利民生的科学研究方面已经做了一些研究,并且正在做。比如水利血防、水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水环境问题如点源及面源监测、治理技术上的研究等。我们的研究有许多自己的特色,如长江特色,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特色等。如果有机会,我们再交流。谢谢!

网友:请问长江科学院的事业单位改革目前有什么进展?

卢金友:事业单位改革是从2003年开始进行的。目前,我们正在做科研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要求4月份报方案,可能和这位网友单位的情况差不多。下一步根据国家政策进行。谢谢!

网友:目前我国有很多部门都有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发布的公报,如长江水环境、水文、水土等方面的公报,起了很大的作用。你们在河流研究方面为什么不出一份公报呢?或者年度的,或者5年的或10年的都可以?

卢金友:其实泥沙方面是有公报的。就国家层面来说,有《中国河流泥沙公报》是水利部组织编写的;长江流域有《长江泥沙公报》,是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写的。长科院参与了《长江泥沙公报》编写。水利网上都可以参看。谢谢!

网友:长江科学院的泥沙专家唐日长现在多大年纪了,他老人家在研究什么?

卢金友:非常感谢网友的关心。唐总今年已经94岁高龄了,目前主要在家休息,但他也很关心我院河流泥沙方面的工作,经常考虑防洪模型的后续性研究、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治理等,并且经常和我们及相关部门谈他的想法。

主持人:唐总可以说是老一辈的河流研究专家了,那目前,世界上著名的河流泥沙研究专家还有哪些?可以说说他们的名字吗?

卢金友:有造诣的河流泥沙研究专家很多,有老一辈的,也有年轻一代的。如我国的林秉南院士、谢鉴衡院士、韩其为院士等,英国的Walling Des,美国的Pierre Y.Julien、王书益,荷兰的Van Rijn,Leo C 等等。

主持人:河流治理对人类的生存极其重要,河流治理的目标是建立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泥沙运动对全球环境和水与营养物的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泥沙治理是河流与土地治理的关键。您从事这么多年的河流、泥沙治理工作,能否谈谈您对泥沙治理的认识,现在治理泥沙的方法与过去有没有什么不同?能谈谈它和我们现在倡导的人水和谐的关系吗?

卢金友:泥沙治理,涉及的方面很多。我的体会是首先需要弄清泥沙来源、产沙、运动输移规律,在这个研究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泥沙治理的研究及治理工作。针对各地方、区域的治理目标不一样,研究泥沙治理的途径和措施,然后再合理配置、处理、利用泥沙资源,变泥沙灾害为泥沙资源利用。

要说和过去的不同,最大的差别我觉得可能就在这里。过去都认为泥沙是引起灾害的,没有认识到它也是一种资源,现在把泥沙作为一种资源,怎样去利用,变害为利这方面,有很大的改变,和过去的看法不一样,这样,在泥沙治理中采取的途径、方法、措施也就和过去不一样了,这是一个最大的差别。当然,也还有其他方面,比如现在治理上采取更为综合的措施,用了一些新的方法等。

在人水和谐方面,可以将泥沙治理理解为人水和谐的一种纽带。人水和谐中需要做很多工作,但和泥沙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在洪水治理方面,泥沙输移,包括产沙到冲淤变化,都和洪水治理直接相关。如果一个河段或某个区域泥沙淤积严重了,在上游来水同样的条件下,这个地方的洪水位就要抬高,就会影响到防洪的安全。再比如前面提到的三峡工程运行后,坝下游要发生冲刷,泥沙冲刷厉害了,剧烈了,就会影响到堤岸的安全。再比如水环境、水生态治理这方面和泥沙也有很大的关系,像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下游水里的含沙量,泥沙的运动情况和过去不一样了,泥沙的组成不一样了,泥沙表面的附着物也不一样了,这就和水环境的治理有着直接的关系。最近,我们正在讨论能否开展一些研究:比如说三峡工程建成后,水库的流速变缓了,泥沙淤积了,泥沙本身就有物质附着,长期在水库里对水环境会有什么影响,也就是从环境、泥沙等几个学科联合的角度进行研究;再比如,涉水工程的一些设施,如取排水、港口码头、桥梁,这些都是和我们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也都是与泥沙冲淤、河势变化直接相联系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大多都涉及泥沙治理问题。

所以,怎样处理泥沙,合理配置、利用泥沙资源,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主持人:您1984年考入长江科学院研究生部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能说说当时是怎么想到选择河流动力学这个专业的吗?

卢金友:机缘巧合吧。

主持人:都说卢院长惜才、爱才,泥沙研究这个专业也是比较辛苦的,您对从事这个专业研究的年轻人有什么寄语吗?

卢金友:首先要定位,自己适合做什么;其次要有目标,要将个人与单位的发展统筹考虑;最后要有行动,就是怎么去实现。万丈高楼平地起,宜从基础工作开始,从实际工作开始,从小事做起,注重实践,还要有好的学风,能静下心来做科研,要注重知识的更新。当然,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要注意身心的健康,这是工作的保证,要多锻炼,要有好的身体。个人一点体会,不一定适合大家。

主持人:您常对职工们说:“个人知名度大了,单位知名度也就大了,个人科研水平提高了,单位的科研水平也就提高了。”您是如何理解个人与单位的关系?

卢金友:单位是个人的集合体,为个人发挥聪明才智和发展提供了舞台、条件和资源。没有这些条件、资源,对于做科研的个人来说是很难出成果的,没有好成果,也就无从谈起个人的知名度。反过来说,单位的发展、知名度是通过个人智慧的发挥、个人的水平和知名度的集合来体现的。

主持人:您的座右铭是什么或者说您最喜欢的话是什么?

卢金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这次的访谈就到这里结束了,非常感谢卢院长,也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和参与。谢谢!

卢金友:谢谢各位网友!



长江科学院卢金友副院长做客“大江论坛”,正在回答主持人提出的问题


访谈现场实录中,卢院长在看网友提出的问题
    

推荐访问:水利工程 河流 研究 卢金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