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经济日报》:农业节水,任重道远

时间:2022-02-26 15:21:45 浏览量:
 

导读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发展之本。在我国,第一用水大户是农业,而节水潜力最大的也在农业。

目前我国农业用水量占到全国总用水量的70%左右,而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5%左右,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

目前,我国每年用水总量约5500亿立方米,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5%左右。如果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0%—15%,同时灌溉水分生产率也提高10%—15%,可减少灌溉用水量约600亿—800亿立方米。

农业节水,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再往深处推广就需要花更大的力气。尽管我们投入不小,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仍采取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5%,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5左右,而一些发达国家,节水灌溉面积比例都达到了80%以上,以色列的灌溉面积全部采用微灌和喷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0.7—0.8之间。

农业节水不仅是个技术问题,也是个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个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里,政策上应该如何引导?企业应该如何创新突破?农民又该如何参与?社会力量如何支持?请看本报记者对此的调查报道。

现场调查①

田间地头访节水

——在北京郊区体验农业节水高科技

用IC卡买水浇地?滴灌效果如何?近日,记者在京郊体验了农业节水的高科技。

白玉贵是北京怀柔区雁栖镇范各庄村绿港果园的承包人,他承包了10亩果园,连续7年种葡萄。今年,老白见人就夸新设施,“今年搞滴灌,每家地头都装了IC卡智能水表控制器,用了多少水,啥时该浇,心里清清楚楚,这才叫科学种田呢!”他把IC卡往智能水表控制器里一插,水表里马上出了个数663.10,他说:“这是用了新表以后的用水量,卡里还有多少钱,啥时该买水,都能显示!一按按钮,那边就开始滴灌,人都不用管,轻轻松松就把地浇了。”

果园里还真有不少高科技———灌溉自动控制器、注肥系统、土壤墒情负压计。“你看,这个土壤墒情负压计,下面埋在土里,上面是划分出不同颜色区域的表盘,现在指向的是蓝色区,啥意思?表示水分正好,不用浇。要是到了红色、黄色,就有点旱了。”用上滴灌设备后,老白特高兴:“这滴灌的好处可太多了!葡萄不好侍弄,它吃水不多,但要勤吃,60%—70%的湿度最好,就怕涝。以前浇这10亩地,大水漫灌,至少要两个人的工,生怕淹了,一看就是一天,浇一次地要用350方水,现在省事,一按按钮,就不用管了。通过滴灌管,水一滴滴直接滴到葡萄根部,到7小时自动停了,浇一次地只用91方水,节水70%还多,真正是‘精确灌溉’,科学含量相当高!”

今年,老白的葡萄长势格外好,滴灌管挨着葡萄根部,水一滴一滴地滋润着根部,架上的葡萄沉甸甸的。园子里,金黄的看瓜、墨绿的丝瓜垂满枝头,红色的美人蕉正在绽放。白玉贵的爱人张桂芝笑着说:“我们这块地南低北高,以前大水漫灌,水都跑南头了,南头涝了,施点肥也被水冲南头了,那里费了肥还不结果,看着就着急!现在不一样,肥料也和水一起慢慢滴到葡萄根部,绝对均匀,我们被评为‘节水示范户’以后,平常自觉宣传节水,你看老白,大背心后面还印着‘节约用水’,现在游客到我们这里采摘,洗手要是开着水龙头哗哗地,我就得说,请注意节约用水!水一点都不带糟蹋的!”

北京市水务局农水水保处刘春明告诉记者,绿港果园是北京市水务局推出的工程型节水模式的代表,果园面积70亩,由5户农户进行管理。每家地头安装一台IC卡水表控制器、一套注肥系统、一组土壤墒情负压计,选出一位管水员负责系统管理。亩均投入2300元,建成了用水先缴费、取水有计量、灌水有预报、灌溉用滴灌的精准灌溉园区。每个农户安装一套控制柜,按照0.2元/方标准预付水费购买一定的水量存在IC卡内,随用随扣。滴灌,不仅节了水,还提高了施肥和劳动效率。现在,每亩次灌水量由过去的35立方米降低到10立方米,节水70%。省水、省电、省肥、省工,由于科学种植,葡萄结果率增加了30%。

大兴区庞各庄镇南李渠村是北京农业节水的管理型节水模式范本。村里成立了农民用水协会,用水协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会长肖善军脸庞黑黑的,“我们这里是农村用水农民管,实现节水又增产。以前都是大水漫灌,现在我们这里有日光温室60个,大棚696个,温室大棚装表率为100%,计量收费100%,西瓜全部实行膜下滴灌,叶菜全部实行微喷灌。滴灌省工、省力又省水,说到底,就是让农民省钱了!能省多少钱?省一半!”

他领着我们到大棚参观,西瓜接近尾声,西红柿长势喜人。“就说这一亩地,以前大水漫灌,浇一亩地要用半天,现在只用2个小时,生活用水量年减少1000立方米,农业灌溉年减少用水5万立方米,人均收入预计增加120元。”

来自山东菏泽的黄国龙正在蔬菜温室里劳作,他2003年到这里承包大棚,现在种茼蒿,生意越做越大,承包了20个大棚。“这块菜地用的是喷灌,省水,喷得还特别匀,菜长得好,一年能出6—7茬,1亩地1茬能产1000多斤。村里选出了4个管水员,机井坏了,他们马上来修,还给我们培训,村里人都欢迎。”南李渠村有耕地1000亩,现有日光温室60个,大棚696个,设施农业占80%。全村共有510人,用水全部实现计量收费,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65提高到0.95。

记者了解到,由于北京在农村地区探索实施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十五”期间北京农业用水量逐年减少,2000年农业用水量是16.5亿立方米,2005年,这一数字降到13.2亿立方米,减少了22%,而且13.2亿立方米水中还有1.2亿用的是再生水;全市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00年的0.55提高到2005年的0.65,比全国平均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高0.20。这一升一降,足见北京市农业节水所取得的成效。北京市的农业节水走出了一条推行工程节水、管理节水、农艺节水三大措施的综合节水道路,目前,北京《“十一五”都市型现代农业节水规划》已编制完成,向观念要水、向科技要水、向机制要水,农业节水,大有文章可做。

现场调查②

见闻之一:

滴滴清流润田园

———走进新疆看农业膜下滴灌技术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90团场9连职工郭英家的棉田里,记者看到,110亩棉花地一眼望不到边,棉花丰收在望。

记者在棉田里转了一大圈,既没有看到水渠,也没有发现水管。暗暗思忖:这棉花是怎么灌溉的?看着我们一脸的惊奇,郭英说:“我们采用的是膜下滴灌技术,需要浇水时,打开控制开关,一滴滴清流便缓缓渗入作物根部。”郭英家的棉田采用滴灌技术已经4年了,不仅省水、省时、省力、省钱,每亩地还能增产四五十公斤。去年,她家年纯收入达到7万多元。

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介绍,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使新疆石河子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效益。几年前,有关专家对石河子的膜下滴灌技术进行了总结,概括为三个“世界之最”:一是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先进的节水设备生产企业,实现了所有成型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国产化;二是创造了高效节水器材世界最低价格,降低了膜下滴灌技术推广应用的投资成本;三是采用大田膜下滴灌节水模式,创造了农田大面积应用滴灌技术的世界第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华士飞说,作为兵团科技兴农的重大推广技术之一,膜下滴灌技术已由2001年的80万亩发展到2005年的500万亩,正在改写新疆农业的历史。通过“十五”期间的示范推广,全疆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已经认识并接受了这项技术,从中获得的收益逐年增多。

令人欣喜的是,生产节水器材的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2月28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目前全世界生产规模最大、产品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滴灌设备和滴灌产品供应商。新疆天业股份公司董事长郭庆人接受采访时说,膜下滴灌技术必然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大幅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极大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力。

文/本报记者 姜 帆

见闻之二:

此地缘何节水意识不强

地 点:成都市郫县迎凤村

目 击:采访时,正值成都平原水稻成熟的重要时期,为了使水稻颗粒饱满,当地农民在这时通常都要浇灌自家的稻田,当地人称之为“保水谷”。笔者看到,当地农民在浇灌农田时,基本上都沿袭几千年来的传统办法,采取大水漫灌,浇地时,把整块稻田都放满水。

当地人通常的做法是,首先用篱笆之类的挡板阻断引水沟里的河水,等河水涨到一定高度再打开进水口,让河水直接流进稻田;等整个稻田都灌满水后,再堵上进水口,抽掉挡板,让引水沟里的水继续往下流。由于每户农民这段时间都要灌溉农田,所以,沟里的水量不大,灌溉进行的很缓慢。记者估算了一下,灌满一亩地大约需要一个小时。顺着引水沟往下游走,记者注意到,几乎每个农田的进水口都挡了挡板,等着上游的水流下来,以便灌溉农田,于是就出现了层层挡水、层层灌溉的现象。

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的农田田埂被老鼠打了洞,没有及时堵上,刚灌进田里的水就顺着老鼠洞哗啦啦地流到了外面,往往是一边灌、一边漏。当地村民还告诉笔者,每年插秧的时候,用水最紧张,很多人白天灌不上水就会选择夜里来灌。有一些人看引水沟里暂时没水,就直接把挡板往沟里一放,然后就回去睡觉了。等醒来才发现,农田早已灌满,多余的水就漫过田埂流走了。

访 谈:成都平原依靠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能够做到旱涝保收,因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村民说,这一带基本上不会出现缺水的现象。当被问到知不知道要搞节水农业,他们都说:不知道。

文/本报实习生 余建清

见闻之三:

这里灌溉方式有待改进

地 点:湖北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

目 击:笔者采访当日,这里刚下过一场大雨。这个地区雨水资源比较充足,农田灌溉基本还是采用大水漫灌方式。这里的农田是梯田结构,以种植水稻为主,引水灌溉时,从山顶流下的溪水沿着山坡自上而下地顺次流入层层梯田。由于昨夜的一场大雨,那些引水沟进水口没有被及时堵上的稻田早已水满为患,溢出的雨水和溪水顺着层层梯田往下流;部分农户提前将自家农田的进水口堵上了,但是充足的雨水也早已将稻田灌得满满的。由于缺少蓄水池,雨水、山溪从山顶一路畅通无阻地向山下流去。当地农户都是各自开掘引水沟,直接从山溪干流引水入田。所以,当上一层梯田在引水灌溉时,流到下一层梯田的溪水流量就会减少,甚至出现断流。

访 谈:当地农民告诉笔者,虽然这里总体水源充足,但若遇上了久旱不雨的情况,山溪水流量小,没有准备充足的蓄水,这里的农业灌溉用水还是很紧张。尤其是当上层梯田放水灌溉时,下层梯田就无水可用。由于争夺灌溉用水,梯田上下游的农户常有争端。

雨季时,大量的溪水被白白浪费掉,甚至会有梯田被山洪冲垮;旱季时,山溪又会断流,少数有条件的农户用抽水机到附近的河流抽水灌溉。隔河流远的农田由于无水灌溉,只能改种玉米,农业生产不稳定。

许多农民表示,如果多建几个蓄水池收集雨水,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引水沟的挖掘和灌溉用水的使用也缺乏合理的分配和调度。当被问及是否听说过滴灌、喷灌时,他们都很茫然。

文/实习生 蒋 竞

    

推荐访问:任重道远 经济日报 节水 农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