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培训班里感悟多

时间:2022-03-04 15:15:53 浏览量:
今年七月,笔者有幸参加了辽宁烟草新闻写作培训班,除参与讲课外,还聆听了银铭钦处长的讲课,以及辽阳烟草专卖局的吴长梅、李秀君二同志的发言,受益匪浅,感悟多多。

  “进门”与“修行”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吴长梅和李秀君二同志在发言中都很谦虚地谈到《辽宁烟草》编辑部对她们的帮助和指导。而我认为这不是主要的,关键在于“师傅”领进门之后的个人“修行”。省局已连续多年每年都要举办一次新闻写作培训班,参加了学习应该说这就是领进了门,但是像吴长梅和李秀君这样的在写作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并不多。可见这两位同志在个人“修行”上是下了功夫的。吴长梅同志在发言中以朴实的语言讲了她的“四勤”——手勤、脚勤、脑勤、眼勤;李秀君同志谈到了“三写”——敢写、会写、多写。这些都是她们学习写作的经验之谈,也是个人勤奋好学的艰辛历程。吴长梅同志原是某企业的办公室主任,该企业转制、员工下岗。她来到烟草后,以普通一兵的身份踏实地投入到办公室的工作之中,由于能坚持做到“四勤”,使工作得心应手,较好地完成了领导交给她的任务。李秀君同志其实文字基础比较好,但由于思想不够解放,不敢往外投稿,通过参加省局培训班增强了她的信心。她从基层调到市局后,大显身手,第一篇稿就出手不凡,一炮打响。长篇通讯《陈国为国》在《辽宁烟草》刊发后,受到好评,编者曾为此文加了编者按语。这两位同志在写作上不仅是“高产作家”,而且都是多面手,各种文体的稿件全都能写,这一点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也与她们的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比如李秀君同志孩子只有三岁,在写作中克服了种种困难。“梅花香自苦寒来”,把此语用在她俩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在此次培训班讲课时,随便说出几句顺口溜:“辽阳两枝花,佳作受人夸,文坛多面手,赛过女作家”,让我们都来学习这二位同志的勤奋学习和努力写作的精神,为辽宁烟草鼓与呼,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党的宣传员!

  积累与借鉴

  省局在办这次培训班发出通知时,曾要求参加学习的学员必须带一篇稿件来。这次共收到各类稿件30多篇。我连夜对全部稿件进行了阅读,其结果,使我有些失望,能用的稿件只有十分之一——只选出三篇;另有九篇,有修改基础。在培训期间已与作者做了沟通,现有两三篇修改完毕,有的已经在本期发表;除此之外,有三分之二的稿件属于“废品”。这些稿件除有几篇动态性稿件失去时效性外,其余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写得太简单,有的选题可以,但言之无物,有一篇稿件是写“三个代表”的,其中第一个部分只写了五行,不过百字,这样怎能把问题说深说透呢?培训期间,我曾与几名同志做了交谈,我发现很多同志,在写作时,手头没有什么参考资料,只凭自己头脑中仅有的一点点东西去写,可想而知,一个人的头脑中能装多少东西?银铭钦处长在讲课中,谈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积累和借鉴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讲到了点子上,这对写作者来说再重要不过了。“积累就是财富”。银处长在到烟草之前,在部队工作时就是个“笔杆子”,积累的重要性是他多年写作实践的体会。我个人在积累上也受益匪浅。我在培训班上说,我家有书山报海,一点也不夸张。我家有几米长的一面墙大的书柜,藏书五、六千册;家里满地堆的都是报纸,各类剪报资料上万份。我家住房面积还可以,但“一贫如洗”,因为一样高档家具没有,但我并不贫穷,我很富有,这就是我的知识积累。我之所以能经常不断地写出一些东西,与我们积累有直接关系。远的不说,就说在今年第4期《辽宁烟草》发表的《浅谈企业文化ABC》一文,其中有三分之一是从积累的资料中摘取的材料,全文四千多字,这方面就占有一千多字,没有这些资料,而且都是活生生的事例,那么我这篇文章就只剩空洞说教了,也就没有任何的价值了。

  在此我奉劝爱好写作的同志,平时一定要注意多积累资料。写作时既要独立思考,也要善于借鉴,把别人的东西融汇到自己的观点中去,成为不可分割的“血肉之体”,这样你的文章也就言之有物、有血有肉了。当然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抄照搬,那样性质就变了,不是借鉴,而是剽窃了,这是万万不可的!

  观察与思考

  银处长在讲课当中,还谈到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观察与思考。观察就是观察事物,事物是客观存在,是第一位的;思考就是认识,是升华,是用理论去联系实际。吴长梅同志在发言中谈到“眼勤”的问题,她说得很好——“眼勤就是要勤于发现,用双眼去捕捉公司改革的新动态,及时发现企业改革中值得报道的信息”。吴长梅也好,李秀君也好,为什么她们的文章源源不断,写不完的写,这与她们的善于观察分不开的。而我们有的同志总是觉得没什么可写,认为工作很单调、平平常常、没什么新奇之处,没什么值得去做文章的地方。其实不然。很多事物都是“埋”在平凡之中,关键在于你的眼力如何了,也就是是否善于发现。在这里我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一次我的一只凉鞋坏了,用报纸包好,夹到自行车的后座上,到一个修鞋摊儿较集中的地方去修鞋。这个地方修鞋摊都集中在马路牙子的西面,东面也有一两处。我刚骑车到东面,还没过马路,便被一个修鞋的喊住了,问我是不是要修鞋?当我来到他的摊前,问他:你怎么知道我要修鞋呢?他说了两点:一是看到我车后座上夹了个东西像只鞋;二是看到我的两眼直瞅着西面的修鞋摊,他就断定我是要修鞋的。我真佩服修鞋匠的眼力!这就是观察与发现。有句话叫“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留心就能发现,有了发现也就有了写作的素材。我们在对待周围的事物中,如果都能有像修鞋匠的这种眼力,何愁发现不了写作素材?

  银处长在讲课中强调了观察与思考的关系,这是很有道理的。只观察不思考,那就会形成见到什么写什么,不管值不值得去写,盲目写作,结果是劳而无功,白费力气。思考就是要考虑一下想去写的东西价值何在?有什么意义?对工作有什么指导?对人生有什么启迪?说白了,就是教育意义有多大?学习写作光靠热情和积极性不行,还要有冷静的头脑,著于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得心应手,不断写出好的作品来。

  “三人之行必有吾师”,银处长的讲课、吴长梅、李秀君同志的发言,对我启发很大,以上几点就是我向他(她)们的学习心得体会,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推荐访问:班里 感悟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