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内蒙古地区财政、企业、储蓄存款激增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3-06 15:05:14 浏览量:

(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 支行国库处,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摘 要: 文章以总结内蒙古经济运行总体情况为基础,分析了财政存款、企业存款、储蓄存款增长变 化情况及其原因,并就促进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金融;地方经济;内蒙古;地方财政
中图分类号:F830(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08)15—0016—05

作为广义货币(M2)的主要组成部分,财政存款、企业存款、储蓄存款(以下简称:三类存款) 已经成为银行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根据全国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底三类存款已占到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比重的85%,其增减变化已经成为国家财富的“晴雨表”。加强三类存款 科学调控,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生产、投资、资本、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将以内蒙古 地区自2000年以来的三类存款及相关经济数据为基础,分析地区经济增长因素,探讨促进经 济增长的有效措施。
1 内蒙古地区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1.1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内蒙古地区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显著 提升。2000年至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由1 539.1亿元增长至4 790亿元,增长了3.1倍,年 均增长14.9%,人均生产总值由6 502元增长至2 0047元,增长了3.1倍,年均增长14.3%。第 一产业增加值由350.8亿元增长至641.7亿元,增长了1.8倍,年均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 值由582.6亿元增长至2 329.5亿元,增长了4.0倍,年均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14. 5亿元增长至1 818.8亿元,增长了15.9倍,年均增长15.3%。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2.8 ∶37.9∶39.3调整为13.4∶48.6∶38.0,第二产业比重不断扩大,第一、三产业比重缩小。


1.2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总体回落,投资结构有所 改善

2000年至2006年,内蒙古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呈现回落态势,投资总量 由430.4亿元增长至3 340.7亿元,增长了7.8倍,年均增长23.5%。从行业分布看,第二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快速回落趋势,由30.1%下降至23.5%,下降了6.6个百分点;第 一产 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较快上升趋势,由7.2%上升至18.5%,上升了11.3个百分点;第三 产业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最快,分别由10.1%和1.4% 上升至55.2%和57.3%,上升了45.1和55.9个百分点 。


1.3 消费需求平稳,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不明显

2000年至2006年,内蒙古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 129.1元增长至10 358元,增长 了2 .0倍,年均增长10.7%,低于经济增速4.2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 038元增长至3 3 42元,增长了1.6倍,年均增长8.3%,低于经济增速6.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 均增长2.1%,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增长3 .3%,低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个百分点,但高于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2个百分点。全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487.5亿元增长至1 595.2亿元,增长了3.3倍,年均增长18%,占地区 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1.6%上升至33.3%,上升了1.7 个百分点。


1.4 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利用外资不断增加

2000年至2006年,内蒙古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人民币)由168.8亿元增长至476.9亿元,增 长了2.8倍,年均增长14.5%。其中,出口总额由84.7亿元增长至171.2亿元,增长了2.0倍, 年均增长15.8%;进口总额由84.1亿元增长至305.7亿元,增长了3.6倍,年均增长13.6%。全 区引进外资能力不断增强,由15.5亿元增长至70.4亿元,增长了4.5倍,年均增长23.5%。


1.5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收支差额进一步扩大

2000年至2006年,内蒙古地区财政收入由155.6亿元增长至712.9亿元,增长了4.6倍,年均 增长27.4%,增速高于生产总值12.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0%提高至14.9% ,提高了4.9个百分点。财政支出由261.1亿元增长至913.7亿元,增长了3.5倍,年均增长24 .2%,增速低于财政收入3.2个百分点。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出逐年加大,由112亿元增加 至233亿元,增长了2.1倍,年均增长7.9个百分点。


1.6 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大幅增长,银行流动性不断扩大

2000年至2006年,内蒙古地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年末余额)由1 270.1亿元增长至4 0 36.6亿元,增长了3.2倍,年均增长19%,高于地区生产总值4.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 款(年末余额)由1 340.7亿元增长至3 205.2亿元,增长了2.4倍,年均增长13.4%,低于地区 生产总值1.5个百分点,存款增速高于贷款5.6个百分点。2001年至2006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 贷款差额不断扩大,存差由28.1亿元增长至831.4亿元,增长了近30倍,年均增长82.2%。


2 三类存款增长变化情况
2.1 财政存款增长变化情况
2.1.1 增长变化特点。一是财政存款规模不断扩大,增速位居各项存款之首。2000年至2 006 年内蒙古地方区财政存款(年末余额)由25亿元增长至127.2亿元,增长了5.1倍,年均增长58 .2%,分别高于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39.1、37.6和43.4个百分点,高于 地区生产总值33.3个百分点;二是财政存款增长波动性较大。2000年至2001年财政存款保持 了67.8%的平均增长速度,2002年至2003年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平均降幅达到22.5%,2004 年至2006年又呈现稳步了增长,但增速有所减缓,即由2004年的88.4%下降至2006年的33.6% ;三是财政存款占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比重呈现小幅上调态势。由2.0%上调至3.2%,上调了1. 2个百分点;四是财政存款的稳定系数1较为平稳,2000年至2006年期间基本保持在0.1至0.3 区间波动。
2.1.2 因素分析。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迅速增长,企业经营实力不断增强 ,相关 税收不断上升,特别是第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产业结构不断趋于科学化、合理化, 财政税源渠道不断拓宽,税收基础不断增强。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06年,内蒙古 地区第二、三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由89.7%提高至99.2%,提高了9.5个百分点;二是随 着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的不断加强,财政预算外资金和非税收 入不断纳入国库管理,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效率不断提高,国库资金存量不断增加,财政宏观 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据相关数据统计,从2000年至2006年财政纳入国库管理的非税收入由33 .6亿元增长至279.2亿元,增长了8.3倍,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8.4%上升至15.6%,上升了7.2 个百分点;三是中央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从2000年至2006年,中央转移支付为由11 2.5亿元增长至2 033亿元,增长了18倍;四是2002年至2003年财政存款大幅下降,一方面财 政收入增长所有放缓,另一方面是受投资过热影响,内蒙古地区扩大财政生产建设支出规模 ,仅2002年财政用于基建支出和企业挖潜改造支出两项就达到84.2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量的 11.4%,较2001年增长了63.8%,2003年基本维持了上年的支出基数,上述两项因素相加导致 存款余额下降。
2.2 企业存款增长变化情况
2.2.1 增长变化特点。一是企业存款增长较为平稳,2000年至2006年,内蒙古地区企业 存款由 304.1亿元增长至1 032.7亿元,增长了3.4倍,各年度增速基本上保持在20%—28%区间,增 长 较为平稳,年均增速为20.6%,略高于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和储蓄存款1.5和5.8个百分点,高 于地区生产总值5.7个百分点;二是企业存款占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比重逐年呈现稳步上升趋 势,由2000年的23.9%上升至2006年的25.6%,上升了1.7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存款稳定系数2 不断增强,根据对内蒙古国有企业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企业存款数据计算,从2000年至 2006年企业存款稳定系数由23.4%提高到27.2%,提高了3.8个百分点。


2.2.2 因素分析。一是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生产经营实力不断增强,企业经营收入不断 增加, 为企业存款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对内蒙古地区国有企业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生产 销售收入统计数据看,从2000年至2006年企业生产销售收入由872.4 亿元增长至4 080.4亿 元 ,增长了4.7倍,剔除各项生产成本,企业利润上升近8.5倍;二是部分国有企业实施债转股 制,企业利息负担减轻,周转资金增加,形成企业存款;三是受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增加较 大因素影响,企业派生存款相应增加。
2.3 储蓄存款增长变化情况
2.3.1 增长变化特点。一是储蓄存款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其增长速度偏低。2000年至2 006年 ,内蒙古地区储蓄存款由875.7亿元增长至2 271.3亿元,增长了2.6倍,年均增长14.8%,低 于金融机构各项存款4.3个百分点,低于地区生产总值0.1个百分点;二是储蓄存款占金融机 构各项存款比重呈现逐年下降态势,由2000年的68.9%下降至2006年的56.3%,下降了12.6个 百分点。储蓄存款占GDP的比重也呈现逐年下降态势,由2000年的56.9%下降至2006年的47.4 %,下降了9.5 个百分点;三是金融机构储蓄存款吸储率3呈逐年上升,由2000年的9.9%上升 至2006年的18.6%,上升了8.7个百分点。


2.3.2 因素分析。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为储蓄存款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至2 006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3 342元增长至6 688.5元,增长了近1.8倍,居民人均新增储蓄存 款 由317.8元增长至1 210.9元,增长了3.8倍;二是消费市场的日趋活跃,居民消费需求不断 扩 大,居民消费性支出不断增长,从2000年至2006年人均消费支出由2 523元增长至6 813元,增 长 了2.7倍,消费支出占居民收入比重不断上升,导致储蓄存款增长趋势放缓;三是随着金融 市场的不断拓展,金融投资产品日益丰富,居民金融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加之存款利率的 下调和利息所得税的开征,导致储蓄存款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从2000年至2006年,居民个人 投资规模增长了近31倍左右;四是财政扩大工资和社会保障性支出规模,有效的拉动了储蓄 存款的增长,2000年至2006年内蒙古财政工资性支出和社会保障性支出增长了近3.9和4.4倍 。
3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经济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均衡

2000年至2006年,内蒙古地区经济虽然实现了快速增长,工业发展迅速,但依然存在经 济结构和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一是内蒙古地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37.9%上升至48.6%,上 升了10.7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却呈现下降态势,由39.3%下降至38.0%,下降了1. 3个百分点。至2006年内蒙古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而第二 、三产业分别低0.1和1.5个百分点;二是内蒙古区间经济发展极不均衡,表现为中部地区经 济发展较快,东、西部经济发展较慢。至2006年底,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三市 4人口占全区27.3%,经济占到全区12个地市经济总量的56%以上,其中,第二和第三产业分 别占到57%和68%,财政总收入占全区比重54.4%,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区的54%和45 .7%。
3.2 经济增长较为粗放,产业有待升级

一是在内蒙古区域、产业和企业等不同层面,资源加工转换程度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 农牧业粗放经营状况依然未根本改变,工业初级产品较多、产业链条较短,企业缺乏自主创 新,产品竞争能力较差,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带来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较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受 到制约。据统计,2006年内蒙古地区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1.3倍和2.2倍。能源、冶金、电力等行业程度不同的存在产能过剩 、能源消耗偏高,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较大;二是在工业经济中,高新技术产业、高效能低 污染产业所占比重较低,工业发展缺乏新的增长点。农牧业生产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 力弱。第三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存在总量不大、增速不快、结构不优等问题。
3.3 投资型经济占主导地位,制约经济科学合理发展

所谓投资型经济,是指经济发展和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长完全或大部分依靠投资效益进行拉动 。依靠投资发展经济,容易导致经济过热增长,产生经济虚增和“泡沫经济”。从内蒙古地 区投资与经济发展的依存度来分析,投资拉动经济系数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从2000年至 200 6年投资拉动经济的系数从28.0%上升至71.1%,上升了43个百分点,2006年高于全国平均水 平18.6个百分点。说明近些年内蒙古地区依靠资源优势,加大社会投资投入,经济呈现飞速 发展。另外,通过对投资方向的分析,发现大部分投资主要投向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三 产业投入严重不足。投资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产业结构增长的不合理,特别是2004年至2006年 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进行投资,造成内蒙古中部地区房价普遍增高,最高2006年,平均 房价增速一度达到38.9%左右。房价增长与经济、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增长严重脱节,不利 于经济和城镇居民生活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3.4 财政资金效率不高,支出结构仍不合理

从2000年至2006年,内蒙古地区财政存款呈现了快速增长,大量的资金停留在国库之中,一 方面增加了财政的可用财力,增强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但同时也增加了财政资金的管理 成本,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据对2006年内蒙古地区财政资金流量和存量分析,内蒙 古地区财政日存款余额保持在56亿元左右即可满足日常需要,而其实际日平均存款余额都在 89亿元左右,每日有大约33亿元闲置国库之中。另外,在财政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财政支 出也不断扩大,但支出中生产建设支出依然占据重要比重,从2000年至2006年内蒙古地区财 政生产建设支出扩大了5.3倍,占财政支出比重扩大了9.2个百分点,而社保救济、科教文卫 等支出仅增长了1.9倍,所占比重呈现下降态势,下降了12.9个百分点。
3.5 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引发社会收入分配不公

当前,内蒙古地区收入差距呈现全面扩大的趋势,既存在城乡居民、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的 问题,也存在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不同群体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从2000年至2006年,内蒙 古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由2.6倍扩大至3.1倍,如果再考虑到城镇居民公共医疗、养老、 教育补贴、住房公积金等社会福利项目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更大;在地区之间,中部地 区城乡居民收入远远高于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2006年中部地区城乡人均收入为9012元, 高于东、西部地区66.5%和31.3%;在城镇内部,2000年至2006年,按五等分法,城镇居民最 低收入与最高收入比由1∶3.1扩大至1∶5.2,农牧区居民最低收入与最高收入比由1∶5.1扩 大至1∶6.9。居民收入的悬殊直接导致社会消费总量的不足和结构的不均衡。
3.6 财政、企业、储蓄存款较快增长,导致投资过度增长

从2000年至2006年,内蒙古地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由1 270.1亿元增长至4 036.6亿元 , 增长了3.2倍,存差由28.1亿元扩大至831.4亿元,扩大了近30倍。在社会存款持续大幅增长 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的压力不断增加,随着存贷差规模不断扩大,金融机构要将剩余资金“ 消化”掉,以赢得更多的利润。由此,大量的信贷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投向建设领域,导致新 一轮的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等。另外,存款的过快增长引起投资过热,实际还对消费形成挤 出效应,在资金一定的情况下,投资过多的占有份额,必然排挤和抑制消费增长。
4 相关建议
4.1 协调地区均衡发展,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首先,谋求内蒙古经济发展,必须站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平台之上,要按照市场化和效能化的 原则,着力构建统一、协调、开放的市场体系,统一规划经济要素市场网络化建设,共同组 建金融、人才、技术、产权大市场,优化产业布局,共同打造区域内协调发展的产业链条。 同时通过合理的分工,促进经济联合,通过参股、控股、并股等形式,吸纳各类要素跨界开 发,构筑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的区域经济共同体,以此增强内蒙古地区区域经济实力。其次 ,重点发展金融、物流、旅游、通讯等现代服务业,紧跟时代步伐,满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 展的服务需求。继续推进餐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等传统服务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提升服务档次和水平,使之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相适应。另外,充分发挥呼、包、鄂三市 经济“金三角”的优势,以中部地区为经济发展核心,确立区域经济支撑点,围绕一点建立 区域经济合作网,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和资源优势,发展横向和纵向经济联合,通过经济 辐射和带动作用,来促进内蒙古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4.2 科学引导投资,谋求经济合理增长

内蒙古地区经济属于较强的投资拉动型经济,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仍然是将 大量引进民间资本和国内外资金,政府和央行应该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优势,通过财政政策和 货币信贷政策的有效实施,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并努力实现产业升级,扩大经济总量。只有这 样,才能不断改善所有制结构,加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投资的重点在偏重 工业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农业和服务行业的投入,加快第一、三产业的发展。对于工业的投 资,其应将投资主体放在开发新产品品种,提升产品的结构和技术含量,进而拉长产业链条 ,实现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4.3 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增强公共支出能力

一是改变财政支出理念,在当前国库资金充裕的前提下,应适当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将支出 重心倾向于社保救济、科教文卫等公共支出项目,增强财政公共服务能力,提高财政资金使 用的社会效率;二是积极扩大消费性支出。一方面财政应进一步增加用于城镇低收入人群的 贫困救济支出,进一步扩大救济覆盖范围,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二方面提高政府员 工的工资水平,并将扩大有利于消费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三是由财政牵头出资,建立农村 牧区建设专项基金,扩大对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支持农牧业、农牧区 生产建设,降低农牧民生存和发展成本,增加农牧民收入,增强其购买能力。
4.4 调整银行信贷政策,实现资金合理流动

一是金融机构应及时调整资金使用结构,适当调低投资贷款比例,提高消费贷款比例,出 台相关优惠配套政策,积极推进各类消费贷款产品开发,鼓励居民贷款消费;二是努力缓解 资金流动性过剩的矛盾。一方面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扩大居民投资,减少银行存差不 断扩大压力;另一方面加快发展多元化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发展金融衍生产 品,探索和支持民间金融机构发展;三是鼓励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 ,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区内金融机构也可以代客办理企业剩余资金的融投资业务,一 方面拓展了金融机构的中间业务,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区内流动型过剩,提高企业资金盈利能 力。
4.4.1 财政存款稳定系数=报告其平均最低存款余额÷报告期存款平均余额,系数越高, 存款稳定性越强。
4.4.2 企业存款稳定系数=报告其平均最低存款余额÷报告期存款平均余额,系数越高, 存款稳定性越强。
4.4.3 储蓄存款吸储率=报告期储蓄存款增减额÷报告期居民货币收入总额,系数越高, 银行吸储能力越强。
4.4.4 按照地理划分,将内蒙古地区12个盟市划分为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其中呼和 浩特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划为中部地区,经济在全区最为发达。

推荐访问:内蒙古 激增 储蓄存款 财政 地方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