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略论粤赣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与承接

时间:2022-03-19 16:37:10 浏览量:

略论粤赣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与承接  

产业区域转移,简称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地区或国家转移到另一地区或国家的一种经济过程。产业转移作为生产力空间转移的一种方式,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广东省抓住香港产业正在升级换的时机,利用中央给予的特殊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成功的承接了香港转移的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型产业,使其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可如今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要素成本的上升和外部需求的减弱,广东省为了确保已经取得的优势,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发展纲要》,提出进一步发挥“窗口”作用,开展泛珠江三角洲(包括江西、广西、海南等在内的9个省区,以及我国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合作。江西省能否抓住机遇,利用好此次产业转移对自身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成为能否实现中部崛起的关键。本文通过区域对比的分析方法,对粤赣间的产业转移与承接进行研究。    

一、广东产业转移的迫切性  

  广东省的产业转移,实际上是在自身内在需求和外在压力双重作用的推动下进行的。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消费层次的升级,推动了加工制造业由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汽车业和信息产业更是成为广东省的新型支柱产业。然而,之前广东以外源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发展出口为导向型的低加工度工业,导致广东产业结构呈现明显轻型化的特征,低水平加工业比重过高与高度加工度工业成长不足,一般产品产能过剩,高附加值、高技术的产品供给不足,严重的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外源型的经济成长模式使得广东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受国际经济关系和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较大。加上产业升级明显受到土地空间限制,另外能源、资源匾乏,环境承载力有限,劳动力成本上升,广东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性约束不断加大。如何做好“腾笼换鸟”的文章,转移已不适合发展的产业出去,吸收技术和附加值高的企业进入,成为广东省寻求新一轮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  

 二、粤赣发生产业转移的条件分析  

1、要素禀赋的互补性  

江西省地下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重金属和稀有稀土金属矿产的资源大省。在全国已探明储量的220多种矿产中,江西有9类101种,特别是在赣南首次发现的离子型稀土矿,使赣南成为我国离子型稀土的发源地  

和南方稀土矿产的重要资源地。这些矿产资源许多都是广东工业发展极其需要的,并且从矿产贸易流向看,江西省作为广东省经济发展腹地的作用不断被强化。从农产品资源方面看,江西省一直都广东省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以生猪为例,仅江西定南一个县,每年外销的生猪就达55万头,占该县出栏生猪总量的88%,而这些生猪主要销往广州、东莞、深圳等地。另外,从观光旅游资源方面看,广东已成为全国旅游业最大、旅游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江西则是我国旅游资源品味较高的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旅游资源优势,目前正在努力建设成为沿海发达地区游客旅游观光的“后花园”。再从劳动力资源方面看,通过国家统计局0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广东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劳动报酬为29658元,江西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劳动报酬为18144元,为中部乃至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最低的省份。由上可见,江西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产品、和廉价的劳动力都是广东省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这些要素的流动支持了广东省经济的发展,要素的不完全流动又吸引了一部分产业来赣发展,成为产业转移的直接动力。  

2、产业结构的梯度性  

根据2007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的数据不具有代表性)全国和江西、广东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整理(如表1)显示,两省的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不一。广东省呈现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并且存在以第二产业为主转向依靠第三产业的趋势,工业发展程度高,工业结构与往年相比,由纺织服装、食品、建材、五金行业主导,向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石油化工等行业转变,产业结构位于高梯度。江西省虽然也呈现二三一的产业结构,但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其第一产业的比重不仅高于广东省,而且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尽管第二产业的比重较高,却是以传统工业为主,缺乏技术和科技含量,位于低梯度。由费农的产业梯度转移理论表明,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应该在高梯度地区优先发展,而传统产业应该在低梯度地区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江西省和广东省产业梯度的差异,恰好符合梯度理论,构成了产业转移的前提。  

表一 单位:亿元  

区域  

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增加值  

第二产业  

增加值  

第三产业  

增加值  

构   成  

全国  

246619  

28910  

121381  

  96328  

11.7: 49.2: 39.1  

广东  

30673.71  

1746.23  

15938.20  

 12989.28  

5.65:52: 42.35  

江西  

5469.3  

  910.0  

2827.3  

 1732.0  

 16.6: 51.7: 31.7  

2007年全国和江西、广东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整理  

 3、区域政策导向  

在2004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正式启动后,4年多以来,广东、江西两省的双边及多边合作领域与层次都在加深,已经开展了旅游合作、商会交流等多方面合作。另外,今年5月国家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为江西省建设承接广东产业转移的公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提供了条件。意见明确指出推进跨省区域合作,其中提到的加强广东省和江西省(甚至赣州)许多地区的合作,为两省实现农业、加工、旅游、物流等产业的对接,推动产业合理布局提供可能,江西应该在此次政策的扶持下,把本省打造成为“广东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利用低成本的土地、水电、劳动力优势,积极壮大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  

二、江西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江西省承接产业转移初步实现了由单个项目向产业链和企业群的转变。依托产业基础、资源优势,江西省从广东省成功的承接了陶瓷企业群、一些矿产加工企业群等,产业发展集群态势初显。然而,就在江西省成功的承接一批产业转移的同时,问题也日益凸显。  

  1、产业配套系统不完善  

广东省的不少企业,已经与配套产业一起形成了较大的产业群体,作为产业链中不可分离的一环,向上和向下都已建立十分紧密、复杂的联系。这类型的企业和产业,受产业集群影响、产业链约束比较大,甚至一旦脱离就无法正常运转,因此不会轻易单独外迁。再则,江西省工业基础薄弱,发展水平较低,未能形成完备齐全的产业链,产业配套能力不足。政府为了弥补自身产业集群能力不强的劣势,建设起了产业转移工业园。然而,江西省有的工业园引进的项目缺乏集群化发展的统一规划。虽然有些龙头企业建起来了,但配套厂没有建起,有些企业所需的零配件仍需要到东部采购。这势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抵消了江西劳动力及土地等成本优势。  

2、物流业发展滞后  

产业转移需要有配套的市场支持,在产业转移的初期,江西省的市场未能很快的开拓,需要利用广东省已有的市场,这就需要有强大的物流业跟上。而江西省尽管交通便利,京九铁路受国家的政策支持货运成本相比广东铁路货运具有绝对的优势,然而京九铁路在江西不少地方只是“路过”,未能在火车站的周围建立仓储、货运中心,发挥其作用。另外,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不足,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和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内部的各种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设明显落后,也导致其物流业跟不上产业转移的发展要求。  

3、承接产业层次偏低  

 根据国家发改委从06年到07年对江西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情况的调研,2000年以来,外省转移到江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合计约1800亿元,年均增长80%以上,约占全省利用省外资金的60%。可见,江西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层次较低,缺乏高新技术产业,不能优化本省的产业结构,必然会产生短视效应,制约一轮经济的发展。  

 4、劳动力资源相对不足  

 在全国高度关注广东省珠三角地带“民工荒”的时候,江西这样的劳动力输出大省也出现了如此的情况。在九江、吉安、赣州等地,先后出现“民工荒”。2007年江西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达681.84万人,增长幅度为2.39%,其中在省外务工人数为558.45万人,省外务工人数占总外出务工人数的81.9%,是农村外出劳动力的主力军,其中江西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广东务工的最多,占43.2%。劳动力的流失,造成江西工业园区用工不足,因此出现“民工荒”的现象。再则,人力资源的结构差异,导致用工需求和供给不匹配。  

   

推荐访问:略论 承接 产业转移 区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