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民宗局彝族婚姻文化问题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24 15:08:50 浏览量:

一、**县**彝族的分布及族源

**县**彝族属北部方言彝语支系,都是属远古彝族祖先古候和曲涅两个部落的子孙,主要家支有切撒、曲木、马海等三十多个氏族。根据各家支的“此坡”(家谱),及其迁徙路线分析,基本上都从四川大**起祖,大部份因仇杀、征战等原因,逃到此定居生活。最早的家支到这里已生活了二、三十代人,最迟到这里生活的是云南和平解放时,为逃避土司、地主的迫害,在今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米玉县等地区的**彝族,以投亲靠友的形势成批迁入**县定居的。

**县的**彝族地区,在1965年援攀枝花建设,**进行行政区域调整时为界,调整前,在现有的彝区外,还包括今攀枝花市仁和区的太平、前进、中坝、阿腊、大田五个乡镇的广阔彝区,人口近10000多人。调整后,**县凉彝族,仅居住在**县的永兴傣族乡境内的干树子、灰坝、立溪冬、马颈子共四个村委会,海拔17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形成独立特的民族聚居、杂居区,人口近2000人,共分部着诺伙、曲诺、阿加、呷西4个等级的**彝族。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扶贫异地开发的加大,广大彝族群众打破了雷打不动的“大山是我母,森林是我家”、“高山由我座,跑马由我骑”的古训,挤入搬迁的热潮中,走出世居的大山,定居到了条件较好的坝区。据永兴傣族乡政府扶贫办出据的数据表明,永兴乡**彝族迁移到**县永定镇的有40余户,搬迁到莲池乡的100余户,猛虎乡的有10户。通过这几年的搬迁扶贫工作,**县已打破了过去仅永兴乡居住**彝族的局面,打破空间距离,为**彝族同其他民族共同团结进步提供了条件。

二、****彝族婚姻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县**彝族从奴隶社会跨入社会主义社会,解放50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怀下,同其他民族一道共同发展社会经济,共同团结进步,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几千年来,植根于奴隶社会的家支制度、婚姻制度、丧葬制度等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并且严重地影响到本民族自身的发展。**县**彝族地区,尚还保留维系着同四川大**彝区一样的婚姻等较落后的民族文化,并以家支制度的方式严格维系着、继承着。

(一)**彝族的婚姻文化。如今,95%以上的**彝族家支都保留和维系着买卖婚姻、同族内婚、等级内婚、家支外婚、姨表不婚、姑舅表优先婚及转房等婚姻制度。同族内婚,即只能在本民族内通婚,严禁与其他民族通婚的习俗,违者,重则处死,轻则开除族籍,新中国成立后,法制进一步健全,违犯同族内婚的不再处死,但开除族籍老死不相认的多。**彝族认为族外婚是整个家支最耻辱的事,他将会给整个家支带来被其他本民族家支(氏族)看不起,血统不纯之说。等级内婚,指的是只准在各自的等级内通婚,禁止不同等到级之间通婚,****彝族地区主要有诺伙、曲诺、嘎加、嘎西四个等级,四个等级之间绝不允许相互发生恋爱和结婚,违者,过去处死或降低等级。家支外婚,是指只能在本家支(本家族)外通婚,按家支的家谱确认,认为是属本家支的族人,不管相隔上百代已不能通婚,认为这是最羞耻,最不道德的事情。违者,过去要召开家支大会,进行用火刑处死。姨表不婚,指凡属母亲的姐、妹和堂姐妹的孩子都不能通婚,并且一旦建立姨表关系后,其子孙世代都不能通婚,**彝族认为姨表亲就像兄弟亲一样,子孙都是最亲的兄弟子妹。彝语讲“除了本家支外,姨表亲是最亲的家支”。买卖婚姻,**彝族的婚姻是由本家支和舅方家支说了算,本人没有婚姻自由的权力,并以金钱为交换。过去生活困难的时代,存在一只羊、一头牛换一个媳妇,现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地区最低价5000元以上,最高价上10000元以上,在**山地区价格更为高涨,有的家支为抬高家支地位、“名誉”,喊价2万至5万之间,形成目无章法的攀比之风。**彝族婚姻从结姻到离婚过程都由男女双方的家支决定,基本上是实事婚姻。一旦发生婚姻纠纷基本上都是由家支双方解决,基本上不通过法律途径,这种以家支维系婚姻及其它事务的制度,使凉彝族文化在当今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下,还能保留着其强大的原始性和延续性。****彝族地区及其他部分**彝族至今延续着实事婚姻,存在着很少有人领结婚证的现象。

(二)**地区**彝族的婚姻特点。一是社会性。从**情况看,**彝族的婚姻制度是全民奉行的,虽然,解放了50多年来,这种婚姻制度从根本上没有改变,甚至在某些方面有着不可逆转的发展势头。如依法结婚方面,**彝族很少登记结婚,**地区看,能依法登记结婚的是参加工作的,族外婚的,六、七十年代搞运动时期的积极分子,但这些人,人数之又少。二是原始性。**彝族现有的婚姻制度基本上保留其原始性,**地区的婚姻文化虽然存在自身的区域性特点,但因存在同族内婚、等级内婚的制度,因此不同等级的家支只能到大**等彝族地区通婚。因此,各家支之间结成了庞大的联婚关系,各种联婚关系之间又结成更加强大的家支联盟。因此,通过联婚关系使**彝族的文化的原始性得到保留。三是区域性。**彝族地区的婚俗文化随着地域时空的差距,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特别是社会新型文化的冲击,逐渐形成区域性的地方婚姻文化,这种地方性婚姻文化主要表现在结婚过程中的简化,婚姻方式更趋向于文明等方面。比如在**地区,现在基本上很少有订娃娃亲、指腹为婚的事情发生,更多的是提倡男女双方自愿基础上,通过双方家支订婚。

三、**彝族婚姻文化对社会的消极影响

**县**彝族文化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大文化的影响下,积极向文明、健康与之相适应的方向发展,但其民族内部还保留着完整的奴隶社会时期落后和文化。因此,**彝族包括婚姻、丧葬等落后和文化,对社会存在着消极的影响。

(一)严格的同族内婚制度、等级内婚制度,严重地缚束了本民族与外族的通婚,并进一步限制了本民族内部各级的通婚。因此,一是大大地缩小了通婚的家支范围,造成严重的近亲结婚现象,**彝族姑表优先通婚制度使几代子妹连续结婚,造成严重的人口素质下降。二是严格地限制了同其他民族和文化交流,阻碍了**彝族自身文明进步。三是严格的限制同族内婚、等级内婚制度,严重地限制了**彝族婚姻自由权力。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彝族地区普遍存在抗菌素婚、逃婚现象。甚至在一些地区婚姻问题引发了违法侵犯权、家支群体械斗的事件发生。

   (二)严重的买卖婚姻制度,加大了**彝族地区的贫困。**彝族婚姻从过去的实物到在货币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买卖性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在过去存在着几两鸦片换一个媳妇,几只羊换一个媳妇。而现在整个**彝族地区,这种买卖性质势头有增无减,攀比成风,形成一种社会的畸形现象。****彝族地区讨一个媳妇的“婚价”,在20世纪80年代为200——800元,在90年代为1000——4000元,进入2000年后为5000——10000元。在四川大**地区现在讨一个媳妇的“婚价”初中以下水平为10000——20000元,中专为20000——30000元,大专以上文化为30000元以上。因此,这种婚姻制度已形成造成**彝族地区贫困的一个因素。

(三)以家支为主体的实事婚姻现状,给社会化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地区**彝族结婚、离婚、转房、财产分配等都经过双方家支协商处理解决。一般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种氏族成员依赖家支的思想观念深根蒂固。因此,在****彝族地区98%的民族都属实婚姻。由于实事婚姻没有法律作保证。因此,存在着许多消极的问题:一是给国家婚姻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等社会化管理带来困难;二是**彝族婚姻自由得不到法律保护,存在着社会不公的现象;三是解决婚姻等问题仅靠家支双方主观解决,存在着仗势欺人,办事不公而引发家支互斗的群体性不稳定社会因素。

四、**地区**彝族婚姻文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马克思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革而改变”。**彝族社会脱胎于极端落后的奴隶制社会。因此,只有改变自身愚味落后的婚姻文化观念,改善贫困落后的生活条件,解除对家支制度的依附性,才是**彝族婚姻文化走向进步文明的有效途径。主要措施:

(一)加大扶贫力度,大力发展彝区社会生产力。贫困是使**彝族依附于家支势力集团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国家扶贫的方式,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彝区的物质文化生活,从根本上提高各氏族成员家庭物质文化生活,接受先进的文化思想,从经济上、政治上根本解决。

(二)因地因族制宜,根本**彝族的教育状况,制定相应的教育优待措施。**彝族整体上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同时存在因贫困上不起学的问题。因此,加大**彝族的教育问题,不仅对婚姻文化,而且对其整个民族的发展进步都关系重大。解放50多年来,**彝族地区社会经济、风俗习惯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这关键是提高了广大**彝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的结果。

(三)加强**彝族聚居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群众从尚文明的新生活、新风尚、新思想,不断改变自身落后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积极发扬婚事从轻、从俭的新风尚。

(四)严格贯彻国家婚姻政策,简化较为繁琐的婚姻仪式。广大**彝族地区要全面贯彻我国的婚姻法规政策,走依法化管理的道路。积极推进本民族婚姻文化与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婚姻文化相适应。进一步加强国家政策引导,加强对本民族婚姻文化的改革,促进本民族婚姻文化向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

推荐访问:彝族 调研报告 婚姻 文化 民宗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