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我国各地区教育经费支出问题研究

时间:2022-04-05 15:07:23 浏览量:

    摘要:在我国整体教育经费支出大幅度增长的背景下,各地区对教育的投入呈现出差异化。通过对比各地区2008年教育经费支出的情况,研究影响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因素,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及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检验以及修正,最后对所得的结果作出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关键词:各地区;教育经费;建议
 
    一、背景分析
 
    教育经费指国家和各级政府及社会力量与个人直接用于教育的费用,是发展教育事业和提高质量的重要物质保证。教育经费的支出不仅反映了一个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教育水平及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专家学者的重视,并且,教育经费支出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国民关注的三大问题之一,许多学者对教育经费支出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从国家整体层面来看,近几年我国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大大增加,从1992年的8670490.5万元,到2008年的121480663万元,增加了13倍之多,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明显增加。然而,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我国各地区间教育经费支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地区间教育水平的不同层级。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有的地区教育经费支出明显少于其他省市,构成了该地区教育情况较为落后的原因之一。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我国31个省市2008年教育经费支出的比较,找出影响教育经费支出的各个因素,并结合教育事业发展的发展状况,为各地区改善教育经费支出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促进各地区以及全国教育事业的长久和快速发展。
 
    三、变量的选取和样本数据来源
 
    (一)变量的选取
 
    纵观各项可能对各地区教育经费支出产生影响的因素,结合经济意义和数据获得的可能性,最终选取以下变量作为被选变量:是否西部(虚拟变量)、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万元)、教职工人数(万人)、在校学生数(人)、生产总值(亿元)、居民消费指数。同时,选择2008年的各地区截面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经验推断,由于我国西部地区处于较落后的状态,虽然近些年西部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及使用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是相对于发达地区,西部省市教育经费总量缺口仍然很大,因此初步认为是否西部可能会对教育经费的支出产生一定影响;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是教育经费总支出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把其作为变量列入模型中;教职工人数、在校学生数是使用教育经费的两大主要人群,是影响各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因素;地区生产总值反映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教育经费投入一定程度上受到该地区经济发达情况,因此列为变量;居民消费指数反映了该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购买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反映了当地的总体消费水平和价格水平。接受教育服务费用或者说价格不同,也是造成不同地区教育经费支出差异的原因,因此初步决定将此变量列入模型中。
 
    (二)数据的收集
 
    本文中所用数据全部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的最新数据,具有时效性和可靠性。其中各地区在校学生数,为各地区2008年幼儿园、小学、初中阶段、高中阶段、高等学校各学生人数总和。是否为西部地区的划分依据国家西部大开发确定的12个省市为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陕西省、宁夏省、甘肃省、青海省、内蒙古、广西、新疆、西藏。令Y=2008年各地区教育经费支出(万元)。X1、X2、X3、X4、X5、X6分别为是否西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万元)、教职工人数(万人)、在校学生数(人)、生产总值(亿元)、居民消费指数。
 
    四、模型的参数估计、检验及修正
 
    (一)对所有变量做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二)模型的检验
 
    第一,多重共线性。从表1中可以看出,虽然该模型拟合优度为0.987825,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984781,可绝系数较高,F检验值为324.5376,明显显著,但是模型中有两个变量的t检验不显著,且X3的系数为负数,与预期的符号相反,表明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通过做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分别得出,X2和X3的相关系数为0.841636,X2和X4相关性为0.794173,X2和X5相关性为0.885051,X3和X4相关性为0.963098,即分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多重共线性。且从经济意义的角度考虑,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与教职工人数和在校学生数有较强的联系,因此需要对模型进行调整。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修正,过程如下:
 
    分别对X1、X2、X3、X4、X5、X6进行单个回归,通过对比可以发现,X2拟合的最好,且各参数t检验均能通过,所以保留X2。所得结果如下:
 
    Y=-363599.6314+1.590012922*X2
 
    t值(-3.113564)(38.26748)
 
    R2=0.980581
 
    R2=0.809407
 
    在此基础上再逐个加入其他变量进行回归,通过对以上表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X2、X5组合时拟合的最好,且各参数t检验显著,结果如下:
 
    Y=-253602.574+1.437496354*X2+20.68927107*X5
 
    t值(-2.054347)(16.95132)(2.032103)
 
    R2=0.983077
 
    在此基础之上,再分别加入X1、X3、X4、X6进行回归,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在X2、X5的基础上加入变量后拟合优度提高的不是很多,而且没有一种组合能够使各个参数完全通过t检验,因此最终决定用X2和X5为模型的解释变量,最终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第二,异方差检验。使用White检验法(交叉检验)检验异方差性,可得χ2a(5)=11.0705,且n*R2=17.66664>11.0705,所以可以判断该模型存在异方差。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修正,通过比较可得出,当权重w=1/X5^2时,拟合程度最好,且各参数均通过t检验,再进行White检验(交叉检验),可得χ2a(5)=11.0705,且n*R2=7.149509<11.0705,所以可以判断,经过加权修正后,该模型此时已经不存在异方差。
 
    第三,自相关检验。当取权重w=1/X5^2做回归时,所得模型的DW=1.290599,查表可知dL=1.297,dU=1.570,0<1.290599<dL,可以判断误差项之间存在正相关,所以用广义差分法进行修正。修正之后可得,DW=2.188416,此时dU<2.188416<4-dU,可以判断误差项之间无自相关。
 
    因此最终模型为:
 
    Y^-0.439037*Y(-1)=-117526.5491+1.419644465*(X2-0.439037*X2(-1))+22.39219594*(X5-0.439037*X5(-1))
 原模型为:
 
    Y^=-253602.574+1.437496354*X2+20.68927107*X5
 
    t值(-2.054347)(16.95132)(2.032103)
 
    R2=0.983077
 
    五、结论
 
    (一)模型结论
 
    根据对众多变量分析的结果,我们发现影响各地区教育经费支出的主要因素有两个: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和地区生产总值,两个因素均与教育经费支出成正相关,即随着某地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增加,该地区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将增加;若某地区的生产总值增长,则该地区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也将随之增加。其中,各地区生产总值对各地区教育经费支出的影响较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这一因素的影响更加显著。对回归做修正的过程中将是否西部这一因素去掉了,按照通常的想法,西部地区属经济较落后地区,教育经费的支出应该比我国其他地区相对少一些,但是通过本模型的实证分析,结合有关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我国西部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虽然西部许多省市教育经费支出水平还较低,但是是否西部已经不构成影响教育经费投入的显著因素。关于居民消费指数这一因素,在构造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之前,认为某一地区的消费价格指数会对该地区的教育经费支出产生一定的影响,即认为消费价格水平高的地区,各个社会力量及个人对接受教育服务所支付的费用则较高,反之则较低。但是经过此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居民消费指数并不是影响教育费用投入的显著因素。
 
    (二)相关建议
 
    首先,加大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但迄今为止,4%的目标尚未实现。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而我国的教育经费支出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是制约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为了保证教育事业的稳定快速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应当加大教育费用支出预算,保证资金充足,特别是教育欠发达的省市和农村地区,政府更应当给与大力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保证我国教育水平整体提高。
 
    其次,成立相关监督机构,保证教育资金充分利用。我国目前缺少对“教育投入”的相关监督机制,政府资金要往哪个地方投、投多投少往往是由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决定,一些监督部门、监督机制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说,我国的教育经费使用状况缺乏透明度,且效率不高。这一因素也反映在了最后所得到的回归模型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回归系数很低,对地方教育经费支出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因此我国应当成立相关监督机构,对教育经费的使用状况进行监督,保证教育经费充分被利用。同时,我国还可以建立教育费用使用问责追究机制,增加地方政府官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再次,加强各地方的经济建设,保证经济水平逐步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各方面事业发展的基石,从本文验证所得结论也可以看出,各地区生产总值的提高对教育经费支出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各地方政府要切实加强经济建设,推动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庞皓.计量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07.
    3、王蓉.加大教育财政投入需完善相关体制与机制[J].人民教育,2008 (9).
    4、陈永明.教育经费的国际比较[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5、蔡红英.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分析[J].教育论丛——湖北社会科学,2007(4).
    6、李有彬.论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建立和完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4).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
 
 
 
   

推荐访问:各地区 支出 教育经费 我国 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