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健康成长的条件

时间:2022-04-06 15:08:54 浏览量: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超前布局应当找准方向,它不应以投资优先,而应当以激活创新动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创造成长条件优先。政府布局重点应当放在用机制设计激活发展的内因条件,并以调控政策改善发展的外部环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健康成长的条件。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机制设计;调控政策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共识,推动各地掀起新兴产业投资热潮。尽早布局抢占先机是必然选择。然而,一些地方简单地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政绩工程,在未经充分论证且研发队伍和技术基础等条件缺乏情况下,仅凭一腔热情就大举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图短期内大干快上,争投资、争项目,投资计划动辄就是万亿甚至十万亿。这些“新兴产业”的“大干快上”,可能导致其产业发展走入误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科学超前布局?是以上投资、上项目优先?还是激活创新动力、攻克核心技术、创造健康成长条件优先?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首先,单靠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投资驱动难以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一些产业曾先后引进过许多技术和数以百计的生产线,投资规模不能说不大,但由于未能掌握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至今仍需进口,技术仍然需不断引进,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始终无法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教训。究其根源,一些地方重招商引资、重投资规模、重扩大产能,唯独不重掌握核心技术,不重培育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思路,这些是造成怪圈的根本原因。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模式来发展新兴产业,其结果可能会导致低水平发展历史的再次重演。
 
    其次,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才是新兴产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质上是以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其最大特点是发展的探索性或不确定性、技术更新快且往往具有颠覆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和产品的更新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旧技术的每一次更替过程,可能就是旧生产线甚至相应整个产业链被淘汰的过程,原来投资的设施将因此报废。因此它既是高回报产业,更是高风险产业,其发展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本身就意味着它的巨大风险性。倘若没有雄厚研发基础的强大创新能力,任何企业都无法长期生存或立足。各地政府在涉足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尤其是投资时,要对其巨大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凭头脑发热的主观愿望一哄而上是无益的,抢占其发展先机不是靠认识高、上马快或投资规模大得来的,而是需要靠科学把握发展客观规律,在科技创新动力和可持续研发能力(内因)及良好发展环境(外因)共同作用下,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夺取的。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导力量,其健康成长过程就是自主创新前提下技术不断突破和新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其中研发主体持续的创新动力和能力是保证技术不断突破最关键的内因条件,而创新动力形成又需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如何创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成长的条件,是当前政府经济工作最艰巨任务之一。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激活研发主体的创新动力,尽管国家出台了大量激励政策,却难以有效激活其创新积极性。多数企业的投资取向更热衷于扩大生产规模,对创新研发投入却非常吝啬。有资料表明: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平均只占营业额的0.5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5%。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多数企业的赢利模式主要不是靠技术创新、科学管理,而是靠政府政策扶植、银行货款、贿赂关系、广告效应和其他短期行为。
 
    企业缺乏创新动力的原因,与政府主导经济运行模式和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密切相关。地方政府出于经济总量增长考虑对本地落后企业的政策保护或扶植,就是抑制创新动力的根本原因。它使一些重要生产要素的价格被长期扭曲、压低,要素价格无法反映其在市场上的稀缺程度。落后企业没有被淘汰的生存压力,也就没有创新求生存的动力,这也是低水平规模扩张项目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同时,错误的利益导向机制和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也是扼杀创新动力的重要原因。地方官员抓经济只关注政绩效果显著的选项。为追求政绩热衷于急功近利的总量扩张发展模式。例如,把房地产业作为拉动经济的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是导致错误利益导向的根本原因。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合作推高房价地价,利用权力和资源垄断谋取暴利的示范效应,吸引企业和资金趋之若鹜。前不久,央企争相当地王的现象和大量上市公司转入房地产行业(已有近40家上市公司由原来的主业转行房地产业,包括我国最著名的联想、海尔、华为、美的、TCL、长虹、比亚迪和一些其他高科技公司)的事实表明,即使在国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现实的利益导向机制也在引导企业转向具有政府权力垄断性质、高利润低技术水平的房地产业而非有利于结构优化的科技进步产业。这恰恰说明政府主导科技进步和结构优化的号召力远不及利益导向机制的力量有效。
 
    另外,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地方官员不惜一切手段,包括破坏市场正常秩序和法制的手段,造成国内市场秩序混乱、法制不健全和市场分割。如人为地市场分割及本地产业保护,纵容本地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违规为企业办理市场进入手续或信贷担保等。使创新产品、技术、专利等缺少有效保护,率先创新企业的成果将很快被其他企业仿冒,难以收回创新成本或得到应有回报,企业不敢创新。于是“不创新等死,一创新就快死”成为当前企业的普遍心态。艰难费力的科技创新难以收到应有回报,倒是权力、垄断和投机可以轻松获得巨大的利益,正是这种畸形的利益导向机制从根本上扼杀了创新的积极性,形成制约创新动力的巨大障碍。不解决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体的企业自身创新动力问题,政府主导推动其产业发展的任何努力都将是徒劳的。
 
    激活创新动力需要从机制设计和体制改革做起,各地政府应把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内因条件和改善外部环境作为主要工作来抓,重点构建有利于调动创新积极性的利益导向机制:
 
    第一,市场需求是自主创新最根本的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拉动自主创新,可减少创新的盲目性以及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创新的积极性。这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推进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机制,让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对落后企业形成强大生存压力,并不断淘汰竞争失败者,在迫使企业在竭尽全力求生存求发展的进程中,有效激活其创新动力。
 
    第二,应通过转换政府职能,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摒弃经济发展中政府主导式的重项目引进、重投资规模、重总量扩张、而轻机制设计和政策调控的倾向。只有坚决放弃以房地产作为拉动经济主要动力的发展思路,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方向引导到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产业方向上来,才有可能用正确的利益导向机制和政策调控手段去激活创新动力。
 
    第三,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健全的法制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惩治腐败、打破垄断、打击投机、打击假冒伪劣。只有形成技术创新利益大于投机利益的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才能有效保护创新的积极性和持续创新的动力。
 
    总之,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布局应当以激活创新动力、攻克核心技术、创造健康成长条件优先。应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作重点从投资规模驱动转向利益导向机制驱动。当重建的利益导向机制能够有效调动全社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自主创新成为企业和研发人员的自发要求之时,就可形成持续创新不可阻挡的强大动力和社会大趋势,于是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获取竞争优势及发展主动权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希望。
 
    *本文受湖南省科技厅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9ZK3158。
 
    (作者单位: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
   

推荐访问:战略性 健康成长 新兴产业 条件 创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