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讲话 > 正文

在全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上的讲话

时间:2021-11-09 12:12:11 浏览量:

    同志们:区委举办这次培训班,主要是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省、市新农村培训会议精神,紧密联系我区实际,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加强领导,扎实有效的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2月,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这是中央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采取的重要举措。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研讨班上作了重要讲话。省委、市委分别在4月26日和5月23日举办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班,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系列重要问题。区委、区政府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分别专题研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正在全面启动。今天把区直各单位负责人、两镇一办班子成员和各个村的主要负责同志都请来,集中学习讨论一天,十分重要。通过学习讨论,全面准确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真正弄清楚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担负起组织领导、推进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责任,确保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下面,根据区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从八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中,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我区实际,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增强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中央和省市领导反复中央和省领导反复强调,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视“三农”问题的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形势下加强“三农”工作、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三农”问题,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重大决策,是对我们党重视“三农”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举措,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前不久,省委书记钱运录同志到牡丹江考察调研,明确指示牡丹江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走在全省前列,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和市委要求扎实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实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看到这方面存在的差距和潜力,一是结构性问题突出。农业基础薄弱,总体上仍然靠天吃饭;生态环境有待改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龙头企业规模偏小,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够;农民收入这几年虽然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二是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土地流转需要进一步规范和理顺,近些年农村转移劳动力所流转的耕地有1万亩左右,但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上却进展不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服务、市场服务水平与发展现代农业还有很大差距,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全区各类协会组织仅有8个,还没能发挥较大的作用;受地方财力制约,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不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需要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来创造必要的条件。村级公共事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一些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一议一黄”。三是社会性矛盾压力较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较突出,因灾、因病、因学致贫返贫成为一些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三大困扰因素;农民就业渠道和就业环境有待拓展和改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体上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在农民养老、贫困人口生活保障等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有的地方和环节还存在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农村因土地纠纷、林农矛盾和干群矛盾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上访案件时有发生。有些矛盾和问题,成因错综复杂,解决难度较大,影响全局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只能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快农村发展。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村建设投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才能实现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良性互动。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使农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使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着力点,这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目前,农民生产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比较多,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返贫和上学难、上学贵、因学致贫返贫的现象还较突出,征地拆迁中涉及农民利益的问题还不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大力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国家要增加对农村生产和公共事业建设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的领域和范围,这必将有力促进事关农民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区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一是有优势。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强,粮食、畜牧、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有一定的规模,果菜、生猪、肉(奶)牛、禽类四个主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初步形成了以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经济格局。对俄贸易加工园区又落户我区,充分利用中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拓展发展空间。二是有难得的机遇。国家和省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力度逐步加大,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普惠政策;我区有3个省级新农村试点村,会遇到很多的机遇;国家继续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全省推进对俄合作升级逐步深化和牡丹江被列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使我们在引进龙头项目上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发展特色、绿色、生态和外向农业空间较大、前景广阔。三是有“三农”工作积累的经验。比如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四是有广大农民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在政策激励和市场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农民发展致富的积极性进一步焕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持久的动力。五是有全社会加快农村发展的广泛共识。各级领导支持农村发展,社会各界关心农村发展,正在形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把思想认识切实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只要全区上下坚定信心、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就完全能够担负起建设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就完全有条件、有可能在新农村建设上走在全市前列。

二、明确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任务,中央和省市领导都讲的比较明确。具体到我区这个层面,关键是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从我区实际出发,在总体思路上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全面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五句话二十字”的总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当前,要进一步强化和认真落实支农政策,努力建设现代农业,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一)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的实力和竞争力,才能为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从六个方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一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做强做大果菜、生猪、肉(奶)牛、禽类等优势产业。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搞好龙头企业和基地的联结,引导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以多种形式结成利益共同体。二是要加强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抗旱除涝为重点,突出抓好爱河水田灌区、爱河旱田灌区和亮子河灌区等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切实抓好小型灌区、雨水蓄积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抗灾能力。三是要提高科技装备水平。实施标准化工程、科技入户工程,抓好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进科技服务由大宗产品向特色绿色产品延伸,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施农机化工程,加快农机合作社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业生产率。四是要发展循环农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节约型农业;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重点,搞好农业废弃物的系列开发,促进农业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农业的增值增效。五是要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切实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深入实施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六是要搞好小城镇建设。桦林镇要抓住作为国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的机遇,铁岭镇要作好工业小区和沿301国道经济带的规划和发展,引导农村生产要素尽快向城镇集聚和重组。搞好小城镇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对人口、产业的吸纳和承载能力。

 (二)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要千方百计广辟农民增收渠道,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以种植业结构调整促增收。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大力发展绿色特色食品生产,优化粮经饲结构,努力提高单产,增加种植效益;发展特色种植业,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产加销结合的高效农业生产体系。二是以发展畜牧业促增收。发展畜牧业能够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能够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区畜牧业总量在城区是最大的,要继续保持我区畜牧业发展的好势头,坚定不移地实施 “主辅换位”战略,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专业化养殖大户、养殖小区和现代化养殖场,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和规范化养殖;强化疫情防控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确保畜产品和产业安全;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畜产品深加工层次。三是以发展民营经济促增收。重点培植有资金、懂技术、善经营的能人富户,引导他们向规模种养、加工、运销等方面发展,创办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切实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农民创业的热情。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促增收。突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岗前培训、用工对接、权益保障,更好地为劳务产业发展创造条件。特别要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管理服务,推进劳动力转移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管理和产业化发展,努力让更多的农民走出去、进入更高端岗位;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拉动二、三产业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民就地转移。“十一五”期末,力争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000人,人均劳务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五是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促增收。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对农民的各项减免、补贴政策,不折不扣把党的关怀和实惠传递给广大农民;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在多予上下功夫,逐步加大地方财政的支农力度,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措施,优化农民增收的社会环境。

(三)大力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使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一是要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格执行将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增加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建立城市支持农村的工作机制。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重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技能培训;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救助制度建设,使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农村广播电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与企业、社会团体相结合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泛开展健身运动。二是要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加大农村道路交通、饮水安全工程、能源、电网、住房建设力度;搞好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重点解决村内道路、给排水设施、垃圾处理、人畜混居等突出问题。今年,要以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下大力气改善我区农村的生活环境。三是要促进农村社会和谐。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尽快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农村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突出抓好农村稳定工作,健全人民内部矛盾的调处工作机制,加强思想教育和正确引导,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犯罪和社会丑恶现象,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城郊村、镇中村以及中心村的社区化建设和改造;发展农村社区服务业,引导农民逐步向中心村、小城镇聚集;抓好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

(四)大力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农民素质,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把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好、发挥好。一是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发挥村民委员会在村级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二是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教育农民遵守村规民约。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八荣八耻”教育;积极推进文明村镇、和谐村镇创建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五)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源泉和体制保障。一要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的基础上,探索规范理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适度规模经营。二要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围绕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强化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深化区镇财政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农村金融等其它各项改革,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实落靠,做到不抽条、不缩水、不走样。三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加强行业自律。加速构建与市场经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是需要长期奋斗的历史过程。大政方针和思路目标明确后,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狠抓落实,切实把这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

(一)强化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农业、农村、农民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涉农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区各单位的共同事业和共同任务。各单位都要明确自身在建设社会新农村中的职责和任务,协调配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认真落实“三个高于”和“三个增加”的政策,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加快建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积极推进帮建工作,宏观管理、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在资金、经费安排上要更多地向农村倾斜,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鼓励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流向农村,支持工业企业投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多地吸纳农村劳动力,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完善对“三农”工作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工作评价和激励机制。

(二)抓好规划,搞好试点。科学规划是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质量的前提。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好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规划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和老百姓自己的意愿,体现不同镇、不同村的特色,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规划要具体可行,目标不要过急过高,要立足长远,确定阶段性目标,按步骤、分阶段推进。要防止用“输血”的方式搞试点,搞“盆景式”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帮助试点村做好规划,充分依靠和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保证他们在上级的支持下,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试点期限要符合实际,防止形式主义、走过场。要注意跟踪试点情况,及时总结基层和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办法,处理好开展试点和面上整体推进的关系,注意点面结合,推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三)搞好培训,加强宣传。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全党全社会统—思想认识,共同积极行动。”各地各部门都要按照“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学习培训,尤其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在培训的内容上,重点是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和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准确理解、全面把握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的论述,真正理解为什么和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部署上来,使基层干部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明确任务,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在培训的方式上,要采取组织宣讲团、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利用农村广播、板报专栏和发放培训材料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要切实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工作,在全区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舆论氛围。重点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党的支农惠农政策,宣传本地建设新农村的新思路、新举措,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工作成果,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使党和政府的决策变成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四)落实政策,不断探索。政策就是机遇。国家财政支农惠农大的政策概括起来是“三个高于”(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三个增加”(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还有很多具体的政策。要加强对这些政策的学习、研究,把中央的精神学透,把政策吃透。对于普遍实施的政策,要用好用足;对于在某些地区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政策,要积极向上争取。要研究制定我区的具体政策,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增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比如,依托基础和优势,面向市场,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问题;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问题;乡镇的职能定位、机构改革问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问题;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整合社会资金建立融资平台问题;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化解乡村债务问题;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问题,等等。

(五)把握方法,稳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归根结底是为了农民的富裕幸福。我们既要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紧迫感,又要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要克服畏难保守和急于求成两种倾向。要从实际出发,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持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不搞形式主义,特别要注意防止出现以各种名义增加农民负担的现象,真正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全面把握情况,指导推动实践。要把握好抓紧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既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实抓在手上,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实事做起,量力而行,有重点、有步骤地加以推进;要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关系,既要坚持以发展经济为首要任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打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又要从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做起,尽力而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要把握好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与政府主导作用的关系,既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农民群众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的新生活,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真正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力。

(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镇、村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新观念、强化功能、改进方法、提高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切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坚持”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实际、转变作风,解决实际问题。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善始善终抓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学习贯彻党章,结合农村实际,切实抓好整改,建立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特别是要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注意培养选拔政冶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管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身处农村工作的第一线,风里来雨里去,任务繁重,工作辛苦,对他们政治上要严格要求、工作上要大力支持、生活上要热情关心,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力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相信、依靠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不断提高干部素质;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要在实践中检验干部、锻炼干部、培养干部,在实践中提高干部的能力和水平;要促进各级干部把精力用在工作上,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业绩,通过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保证。

今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年,抓好开局、打好基础至关重要。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凝心聚力、务实创新,全力抓好今年各项工作,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努力使阳明区的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市前列,不负市委重托、不负全区人民期望。

 

推荐访问:全区 新农村 班上 建设社会主义 讲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