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时间:2021-12-05 11:30:06 浏览量: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更高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具有更加完备的物质保障、更加强大的科技支撑、更加发达的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的经营形式、更加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新型的农民。从总体上看,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既应遵循全球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应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实践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
  纵观世界农业发展历程,发展现代农业既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现代化互为条件。一方面,现代农业与现代工业、现代城市一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产业形态;另一方面,现代农业与现代工业、现代城市的发展又存在依存关系。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发挥农业的基础作用,现代农业建设又必须以科技进步和工业体系的完善为前提。换言之,在现代工业、现代城市与现代农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现代农业建设既不能长期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又不能超越和脱离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条件。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基本具备,发展现代农业有了相应基础。

  发挥和拓展农业功能

  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对农业功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现代农业建设必须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需要,不断发挥和拓展农业的功能。

  强化农业的产品供给功能。产品供给是农业的基本功能。农产品供给一般可分为食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和原料供给两大功能。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紧紧把握的重点任务。同时,由于产业间广泛存在的前向和后向联系,保持农产品原料的供给能力是支撑相关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发展对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

  重视农业的劳动力转出与吸纳功能。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支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而且能间接支持替代劳动力的农业机械工业的发展以及土地的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同时,发展现代农业又能发挥农业本身对劳动力的吸纳功能。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大国来说,通过产业化经营等方式扩大农业内部就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增强农业的增收功能。发展现代农业,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空间。比如,通过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泛开发利用各类农业资源,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特色经济等,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又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把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实施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也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强化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功能。发展现代农业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二是有助于创造大量的对相关生产资料的需求,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突出农业的生态环境维护功能。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对农业新的功能要求。这意味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不能以过度占用农业资源以及破坏植被、污染水源、侵蚀土壤等为代价,也意味着必须在环境容许的范围内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突出农业的生态环境维护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拓展农业的观光休闲功能。观光休闲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功能。它以田园景观和自然资源为依托,结合农林牧渔生产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成为一种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形态。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可以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带动农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发挥农业的文化传承功能。我国作为古老的农业大国,几千年来形成了相对成熟、具有鲜明特色的农耕文化,创造了多样性的农业形态。拓展农业的文化传承功能,可以保留、提炼农耕文化中的精华。

  强化农业区域功能定位

  我国幅员广阔,各地资源禀赋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各异。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应依照不同区域的要素资源状况,搞好功能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功能区域的比较优势。

  东北粮油生产区域。东北地区人均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农业设施保障具有一定基础,后备农业资源开发也有潜力。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应立足于资源优势,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核心,鼓励发展机械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扩大农业服务业的覆盖范围,促进农业特别是粮油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和集约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粮油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区域功能。

  东部效益农业生产区域。东部地区应凭借其资本、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克服土地等资源禀赋不足的劣势,在严格控制耕地非农化的基础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将农业区域功能定位于集约化的效益农业生产基地。

  中部粮棉生产区域。中部地区农业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比较优势突出。应立足于农产品产出集聚度高的实际,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物质装备、现代物流体系等保障措施,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主要农产品在全国的占有率,强化粮棉生产的区域功能定位。

  西部特色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维护区域。西部地区地域广阔,农业生物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特色农业。同时,西部地区也是生态脆弱区,生态维护任务很重。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看,西部地区一方面应突出生物多样化特征,积极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大力推进特色农业发展,拓展农业的观光休闲功能;另一方面应突出农业的生态环境维护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着力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区域。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努力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各类农业和农民组织在技术传递、信息集合、产业开发、规模经营、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一般有以下几种模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相衔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已形成规模扩大、领域延伸的新格局和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农民参与、中介组织服务的新机制。而且,在“公司+农户”这一产业化经营基本模式的基础上,衍生出“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等不同类型的产业化组织模式及其变型,出现了产业化经营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民经济组织相融合的趋势。

  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也是现阶段农民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为契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未来一个时期将得到较大发展,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业组织化程度。

  现代公司制企业模式。公司制企业以资本作为运营与分配利润的核心,通过自愿入股的形式把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形成新型的农业企业或企业集团,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制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日益凸显,对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模式。现阶段我国农村还存在数量众多、规模不一的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近年来,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等措施,一些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得到了发展,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如江苏的华西村、北京的韩村河村等。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实力强大,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组织基础。

  提供组织化的生产服务模式。从上世纪90年代前半期开始,为提高农机使用效率,一些农机专业户通过农机合作社、农机协会等组织化的方式,提供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由于这一模式能有效解决我国农户分散经营与机械化规模生产之间的矛盾,受到广大农户和农机手的普遍欢迎,从而不断发展壮大。这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的重大制度创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组织化模式。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农业,既要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管理和服务。而且,现代农业发展程度越高,要求政府提供的服务范围越广。因此,在现代农业建设中,政府应切实转变职能,由更多地强调管理向更多地提供公共服务转变。

  实施规划引导。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确定现代农业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在发展目标上,应立足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具体任务上,应转变增长方式,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区域定位和农业功能拓展的要求,组织实施粮食、畜牧水产、农垦农机等产业性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疫情防控、信息服务等服务性设施工程建设,丰富现代农业建设的内容;在工作措施上,应尊重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法规为引导,用现代的理念、手段和经营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强政策扶持。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政策扶持。应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并通过加强立法、设立农业建设基金等措施,构建现代农业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应完善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补贴政策,特别是强化对现代农业发展有直接作用的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技术专项补贴以及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补偿机制。

  提供公共产品。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服务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种服务既包括生产资料的配送、良种的提供、良法的传授、病虫害的防控等生产技术性服务,也包括农产品市场物流、商流服务等市场环节服务,同时涵盖农业信息、农机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及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内容。促进农业服务业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是政府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责任。

推荐访问:浅谈 农业发展 关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