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谈降低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物理加工

时间:2021-12-17 15:34:45 浏览量:

  摘要:知识在跨国公司网络内的高效转移成为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本文介绍了跨国公司网络化组织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构成,跨国公司网络化组织结构中的知识转移机制,分析了网络组织结构与跨国公司知识流动互为促进的关系。

关键词:跨国公司,网络,知识转移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由于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和组织能力发展的需要, 西方跨国公司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加强了组织结构调整的力度,许多跨国公司放弃了传统的塔型层级结构, 而向扁平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知识转移从单向、直线走向网络化扩散与共享。跨国公司的网络组织结构及其知识流动已成为跨国公司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本文结合跨国公司网络化组织结构的构成和知识的分类,将传统的单纯研究跨国公司网络或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的分析加以结合,分析跨国公司在网络化组织结构中的知识流动框架,对跨国公司内外部网络知识流动机制做了一些探讨。

一、跨国公司网络化组织结构的构成

跨国公司为了实现自身的全球发展战略目标,通过在研发、产销等领域的合作形成了企业网络组织。根据Ghoshal、Bartlett、Nohria 和Ghoshal等学者差异化网络(differentiated networks)的观点,这个网络不单单表现为一个简单的公司内部网,还是一个通过子公司当地商业网络的嵌入来实现的公司外部联系。由此,跨国公司网络化组织结构可分为由母子公司、子公司之间关系构成的跨国公司内部网络(Subsidiary internal network)以及由海外子公司与当地商业环境所构成的外部网络(Subsidiary external network)即当地子公司网络,包括客户、供应商、研发机构等业务伙伴。跨国公司作为一种跨国界的知识网络和载体, 其网络组织结构为知识的获取、创造、转移并最终实现全球知识协同提供了一种国内企业无法比拟的组织优势。

 二、跨国公司知识机构

(一)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知识按照其特性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跨国公司实际上是一个由显性和隐性技能、诀窍构成的跨国界知识网络。

1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指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数学符号、计算机语言等符号清晰表述、编码、整理和存贮的知识。如现存的专利、发明、先进的生产方法。显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显性的、结构化的“信息”,它通过“符号”存在于各种载体中,如书本、信件、文档、网络上。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培训来获得这种知识,并存储在大脑中。

2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指存在人脑中的隐性的、无法编码的、以“干中学”的方式积累的技巧。这种知识不能用符号系统来表达,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征,是关于个人的思想、经验、创新能力等,只能通过面对面地交流才可以学习到。

知识的创新最初都是以隐性知识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大脑中。要通过合适的转化机制和知识管理机制,才能转化为显性知识,但也很难出现100% 转化。正因为隐性知识不能靠系统符号表达,只能存在于人脑中,并且是新知识的初始形态。因此在跨国公司知识管理中,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如何将这种新的个人或组织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使它从个人或某一组织所有转变为跨国公司整体所有。因此,隐性知识是跨国公司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二) 内部知识与外部知识

根据Nicolai J. Foss和 Torben Pedersen的分析,跨国公司网络知识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类型:

1 内部知识

在跨国公司中,流动量最大的知识就是内部知识。内部知识指组织内部形成的知识,一般是跨国公司自身通过R&D或“干中学”形成的专门知识,或是从母公司、其他姊妹单元转移而来的知识。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这类知识很难在市场中进行交易,但在跨国公司的组织内部转移的效率最高。    

2外部知识

跨国公司外部知识体系中包括网络知识(network-based knowledge)和集群知识(cluster-based knowledge)。网络知识是通过子公司对当地商业网络的嵌入来获得,如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顾客、供应商等溢出的知识。网络知识产生于与当地顾客、供应商交易中出现的特殊需求和问题中, 通过长期关系和重复交易而获得, 因而具有一定的对象专有性, 在跨国公司内部转移难度要大于内部知识, 通常只有在姊妹单元生产类似的产品或遇到同样问题时才具有可转移性。

集群知识是由当地的知识集群, 如熟练劳动力、大学、研究机构等知识群体带来的知识资源。这类知识不是通过长期合作关系形成的, 而是通过当地知识集群转移的, 具有很强的地区专有性。

三、基于网络结构的跨国公司知识转移机制

知识的高效转移和开发对于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构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从内外网络两个角度分析跨国公司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

(一)跨国公司内部网络的知识流动

跨国公司内部网络的知识流动有助于知识扩散乘数效应的产生,是跨国公司技术创新优势形成的直接原因。内部网络之间的知识流动除知识本身的特性如隐性、专用性外,主要取决于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这里的“单元”是指母子公司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可以是一家母公司, 也可以是一家子公司):

1 源单元知识存量价值。源单元知识存量价值越高对接受知识的目标单元的吸引力就越大, 知识流出量就会越多。

    2 源单元分享知识的激励水平。在跨国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下, 将源单元经理奖金与母子公司整体业绩挂钩, 源单元知识流出的激励水平就越高。

3 传输渠道。如果没有必要的传输渠道, 就不会发生知识的流动, 而传输渠道的多寡将会影响知识流动的范围。沟通的非正式性、开放性以及沟通密度等都会影响跨国公司网络间知识的流动。

4 目标单元获取知识的激励水平。目标单元经理的薪酬与该单元经营业绩相关性越高时, 目标单元所在地经济水平越低,以及母子公司集权程度高都会刺激目标公司领导人更主动地去学习和创造新知识。

5 目标单元的吸收能力。单元的吸收能力受知识相关性、企业文化、子公司创建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跨国公司内部网络知识流动的效果。

(二)跨国公司外部网络的知识流动

跨国公司与外部网络的知识流动包括从东道国当地环境的知识输入和对东道国的知识溢出。本文主要分析跨国公司从外部网络的知识流入问题。在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励的情况下,内部网络资源的有限性和某些弱势资源培育的时间不经济性,使得跨国公司从外部获取稀缺的新知识愈加重要。这不仅关系到跨国公司现有的知识存量,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跨国公司未来可控资源集的大小和获利能力。跨国公司从外部网络的知识获取主要是通过子公司对当地商业网络的关系嵌入来实现的。除子公司自身的吸收能力外,影响外部网络知识向内部网络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子公司在外部网络中的关系嵌入程度和子公司自身网络结构的特征。

1子公司当地嵌入程度

子公司与其业务伙伴相互依赖性、适应性越强,则子公司在当地商业网络中嵌入得就越深。Andersson,Forsgren等人的研究表明,子公司对当地环境的网络嵌入尤其是技术嵌入的程度不仅与子公司的市场绩效正相关,而且有助于提高整个跨国公司的产品开发和生产运作能力。根据“子公司网络嵌入”理论,子公司与外部商业伙伴长期合作形成的相互依赖性和交流渠道,使子公司更易于吸收根植于东道国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当地文化的隐性知识,而这些新知识是难以通过市场机制获得的。这不仅增加了子公司的知识存量,还可通过内部网络的知识流动,提升跨国公司的整体知识水平和竞争力。

2 子公司网络结构特征

子公司当地商业网络的结构特征对跨国公司网络的知识创造和扩散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子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扮演着两种不同的角色:信息收集和信息集成。信息收集角色受制于其网络关系的深度与广度,网络关系嵌入越深,收集隐性知识的可得性越大;网络关系越广,在较大资源中搜寻信息相对容易。信息集成角色主要与传递知识的复杂程度和子公司的网络结构开放度相关。

Ulf Andersson 和Mats Forsgren探讨了多种子公司网络结构类型,认为封闭的跨国公司内部网络和开放的外部网络结构最有利于子公司的信息收集与扩散,因为前者为姐妹单元提供了一个更加相似的知识源,有助于知识的吸收和共享;后者有助于获得稀缺资源并减少冗余信息的产生。但这种完美的结构现实中很难存在,较为理想的状况是:子公司与其姐妹单元和外部业务伙伴具有稳定且紧密的联系,同时外部网络存在大量开放的弱联系。网络中外部网络对子公司的嵌入程度越深,子公司与业务伙伴合作与协调的层次就越深,预示着知识变革的可能性越大,对跨国公司的知识贡献也越大。

四、结论

当代跨国公司的知识发展同时基于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知识流动。跨国公司的知识结构,按知识的性质可分为显性和隐性知识;根据知识的来源则可分为内部和外部知识。除知识本身特性外,跨国公司内部网络的知识流动主要取决于源单元知识存量价值、传输渠道、目标单元吸收能力和组织的激励水平;除子公司自身的吸收能力外,外部网络的知识流动主要取决于子公司在外部网络中的嵌入程度和子公司自身网络结构的特征。

跨国公司网络化组织结构与知识流动相互促进:通过子公司当地网络的嵌入获得差异性国别特定知识, 通过网络内部知识流动提升整体知识水平。网络结构为知识的流动提供了重要的组织载体, 知识流动促进了公司整体知识水平的提升和网络结构的优化。这种全球学习能力和网络知识协同能力正是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根源所在。

对仍处于国际化初期的我国广大企业而言,应该充分认识网络化知识转移的重要性。在企业总部及下属组织中构建内部网络节点,将供应商、客户、政府、社团等作为外部网络节点,在促进每个节点创造知识的同时,大力推动知识在企业网络内流动,最终实现知识充分共享和整合提升,全方位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Ulf Andersson, Mats Forsgren and Torben Pedersen. Subsidiary performance in multinationalcorporations: the importance of technology embeddedness[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1 Vol 10,3–23

[2] Ulf Andersson, Mats Forsgren, Ulf Holm. Subsidiary embeddedness and competence development in MNCs -- A multi-level analysis[J]. Organization Studies,2001 Vol 22, 1013-1034.

[3] 高茜. 跨国公司网络组织知识流动的综合分析框架[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6):37-40.

[4] 徐金发、刘翌. 母子公司之间知识流动的决定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02 Vol.23 (3):122-126.

作者简介:孟丽(1975—),女,安徽巢湖人,安徽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地址:合肥市望江东路115号,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合作,电话:13956060752,电子邮件:mengli1030@hotmail.com
 
 
   

推荐访问:中黄 曲霉 毒素 浅谈 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