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建造具有高原特色的基层企业文化

时间:2021-12-21 15:03:33 浏览量:

       翻开青海油田开发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作为20世纪50年代共和国四大油田之一的青海油田,企业文化建设起步是比较早的。几代青海石油人多层次、全方位、持续不断地进行了实践和理论的求索,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使企业文化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十五”期间,青海油田公司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目标、任务。结合青海油田实际,深化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企业文化入手寻找答案,使企业文化更好地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坚持继承创新、与时俱进,经过整合再造,制定下发了《青海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修订了企业文化手册(员工手册),油田企业文化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向前发展。
经过五年来的创建活动,在青海油田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引领下,青海油田基层企业文化的实践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零散到系统,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在基层企业文化创建活动中,形成了具有柴达木石油特色和鲜明时代特征的青海石油的十大个性文化。它来源于群众的实践活动,集中了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宣传和教育用于凝聚员工的意志, 统一员工的思想,规范员工的行为,指导员工的实践,成为了青海油田基层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

一、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青海油田公司基层单位在企业文化实践中,通过严格的安全管理而形成的一种文化载体。其内涵是“关心健康、保障安全、美化环境”,其特点是油田广大职工抓住“关键在领导、重点在基层、核心在岗位”的安全工作重点、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氛围。
一是强化教育和培训,提高全员健康安全环境节能意识。各基层单位在安全文化创建中,把教育培训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知识、节能节水管理知识教育,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全国质量月”、“全国节能周”、“六·五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大力宣传国家、中油集团、股份公司的法律、法规、标准、制度、操作规程、先进典型经验和典型事故案例。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形成了较浓厚的企业健康安全环境文化氛围,广大员工对健康安全环境节能有更深刻的认识,思想观念发生了新的转变,行动上开始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
二是全面推行QHSE管理体系。编制了《油田公司领导分工、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职责汇编》,建立了近30万字的油田公司QHSE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编制了38个程序文件、44张流程图。并负责或指导油田公司机关处室、直属单位、二级单位(四级)建立分管理手册、分程序文件、文件流程图等各种管理性文件,记录、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作业计划书等作业指导文件,并建立了QHSE现场检查表,使QHSE管理体系成为了安全文化的基础。
三是加强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按标准配发劳动防护用品,严格饮食卫生管理,定期组织对员工和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员工进行健康监护,保障了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四是提高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切实加强油气田和炼化生产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做到增产不增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实现采油气废水和炼化废水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的目标。
管道输油处推行“一看二想三动作和30秒思考法”的安全管理工作程序,每干一项工作要求员工做到“动手之前想一想,干过之后看一看”,认真组织员工在工作中狠反“三违”和狠反“习惯性违章”,以制度保安全,加强隐患的整改和制度的落实。
格尔木炼油厂坚持以每周集中培训或自学、互学等方式,开展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员工基本功训练,定期进行技能鉴定理论测试和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将岗位技能水平与工资挂钩;对调换工种的人员严格进行新岗位技能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为100%。
冷湖油田管理处、边远油田开发公司、测试公司等都通过加强事故隐患危害的宣传,发动职工识别身边的安全隐患。为引导干部职工巩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等理念,积极开展“你身边的安全隐患”调查活动,查找思想上对安全生产的模糊认识、不符合岗位责任制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要求的行为、本单位岗位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切实做到人人反违章、查隐患,人人讲安全、促整改。
安全文化在青海油田公司营造了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有力地保障了油田生产。

二、廉洁文化
廉洁文化是青海油田公司在企业文化创建中,立足实践,创建的一种文化载体。其特点是廉政教育持续普遍,廉政制度规范有序,廉政责任落实到位。其内涵是党风廉政建设自觉与监督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激励先进与查办违法案件相结合。
采油二厂党委将廉政建设贯穿于干部管理、班子建设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规范了工程建设廉政制度和招标纪律,制定了资产管理廉政制度,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全年党员干部无违纪违规现象,群众对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评价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公司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还把开展关键 部门的岗位人员廉洁文化创建,作为廉洁文化的重要工作。为防止和避免“重点工程建起来,干部倒下去”等现象的发生,各级纪检监察部门主动找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项目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谈话,敲警钟。“十五”期间,先后与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廉政谈话500多次,诫勉谈话10余人次。
廉洁文化在青海油田公司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实践中,如春风般正在吹绿柴达木的山峦和原野。

三、阳光文化
阳光文化是青海油田公司在“以人为本,尊重员工,凝聚力量,实现油田发展”的文化理念的指导下,由公司积极倡导,基层队站不断探索、实践、总结而形成的一种文化。
阳光文化的主要内涵是紧紧依靠职工办企业,全面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上下沟通、凝聚力量。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在坚持职代会制度的基础上,采取厂务公开栏、网络、新闻媒体、黑板报等形式,对重大决策、员工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公开。文化的特点是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建设,形式多样化。
油田95%以上的队(站)都设立了厂务公开栏,每到月末,厂站(队)务公开栏都是员工必去的地方,促进了企业的管理。如管道输油处中灶火站对站内成本、食堂账目、工资奖金分配、每周考核评比情况等12项站务工作内容全面公开,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立了工作信息反馈栏,把每天、每项工作和每件事情的完成情况即时公开通报,好的予以表扬,不足的提出批评和改正意见,定人限时整改,把衡量和评定工作的尺子交给大家,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
采油二厂联合站利用站务公开栏将每月的指标完成、成本等管理内容公开,让职工参与管理,当家理财。
以民主管理为内容的“阳光工程”在瀚海戈壁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受到了广大员工的欢迎。

四、温室文化
温室文化是青海油田各基层队站在“天上无飞鸟,地下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的柴达木盆地独创出来的一种文化载体。它的内涵是苦干不苦熬,改善小环境。特点是站站有温室,四季皆春天。
冷湖油田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内地的70%,方园几百里都是荒原,寸草不生。但走进冷湖油田管理处机关大院的两个花卉、蔬菜玻璃大棚,每一个人都会精神一振。棚内的花团锦簇与外面寂寞单调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鲜花多了,蔬菜多了,棚内的氧气自然也多了,工作之余,人们都喜欢到“氧吧”来休闲,原本单调的业余文化生活因为温室“氧吧”的出现而变得多彩起来。
在冷湖,在南翼山,在甘森,在涩北,在尕斯湖边……,温室大棚已成为青海油田一种时尚的文化、一道美丽的风景,受到越来越多职工的喜爱。

五、生日文化
生日文化是青海油田基层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亮点文化。它的核心是关爱员工,构建和谐。主要内容是“发送生日短信、举办生日聚会、送生日蛋糕和鲜花、送生日餐到工作岗位”等。特点是各基层单位既有共同出发点——关怀员工,又有不同的表现点,因时因地,不拘一格,让每一位职工都感受到企业的关怀。
涩北气田位于寸草不生的盐碱滩上,四周荒无人烟,职工上气田一干就是2个月。涩北气田千方百计改善生活条件,想方设法从各方面关心职工生活,他们把每一名职工的生日都登记在册,排列成表,将同一个月出生的职工集中在一天一同过生日。一桌丰盛的佳肴,领导、同事齐唱生日歌,精致的生日小礼物,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有时生日晚宴结束之后,一场生日歌舞晚会又拉开序幕,职工一起登场载歌载舞,歌声、笑声、掌声在荒原深处回响。涩北气田的生日活动也因此成为涩北气田的节日。

六、餐桌文化
餐桌文化是青海油田基层队(站)不断改善野外一线职工生活,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它的内涵是职工吃得好,吃得卫生也是一种管理。它的特点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同步提高野外一线职工的生活水平,并在职工的餐厅、餐桌中注入文化元素,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青海油田的基层队(站)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角角落落,人员比较分散,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以前,除了一些较大的固定工作地点设有职工食堂外,很多野外站点要靠职工自行解决中、晚餐,有的野外站点的职工吃不上热饭,喝不上开水,有的野外站点饭菜质量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油田公司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在花土沟、冷湖、格尔木等地区建设了一批功能齐全、服务水平高的职工餐厅,各基层单位也都尽其所能,逐步增加了送餐车,为单个站点的职工配备了统一的餐具、统一的卫生餐具柜等,并在餐厅、餐桌制作了企业目标、企业理念、座右铭、生活常识、寓言故事、幽默笑话等贴近油田、贴近职工,内容丰富的文化故事,使文化理念潜移默化地被员工接受。提高了野外一线职工的生活质量,形成独特的餐桌文化。

七、走廊文化
走廊文化是青海油田企业文化创建活动中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占领员工的生活阵地,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由基层创建和推广而来的一种文化形式。它的内涵是丰富精神生活,提高职工的文化力。它的特点是基层单位根据职工的实际需要,开设文化走廊,寓教于乐。
采油三厂在办公区走廊上设立了格言长廊,制作了30多块精美的格言牌,内容既有立志砺志、修身养性的,也有安全生产、团结协作的,对提高职工的文化修养,促进基层管理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目前,走廊文化作为基层队(站)简单易行、职工群众喜爱的一种文化形式正在油田大力推广。

八、网吧文化
网吧文化是青海油田基层队(站)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创新出来的一种文化载体。它结合了基层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职工的文化需求、开阔了职工的视野。其特点是无论野外职工身居何处,都能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外面的情况和通过网络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南翼山采输大队是青海油田公司的一个基层大队,工作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方园100多公里没有人烟。过去职工上站后,一个多月看不见外人,与家人也难通信息。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以来,南翼山采输大队让一条电缆越过盐碱滩,伸进了大队驻地,建起了网吧。为了高效健康地利用网吧,他们边摸索边实践,制订了网吧管理规定,确定了每个职工上网的时间,并鼓励职工利用网络学习新的知识。网吧文化给这个队带来的变化是职工的精神面貌一新,生产经营也屡创佳绩。

九、精细文化
精细文化是青海油田基层队站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创新出来的一种制度文化载体。其核心是“事事用心做,人人尽其责”。 其特点是讲求“精”,突出“细”,抓好精细管理不放松。
“精细”两个字中的“精”是精确明了,精心操作,精益求精,突出输油生产和泵站管理工作中心,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把管理工作做真做实,创造尽善完美的效果;“细”是细枝末节,细大不捐,细针密缕,在每一项工作确定以后,从一点一滴抓起,深入细致,扎实地做好管理工作。把管理目标细化、量化,使之成为既具备便于岗位操作,又具备便于控制的站内管理循环体系。“精”是思想,是基础,是标准,是一个高度;“细”是行为,是规范,是落实。
“精”是这样开展的:强化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方面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建立完善了“站领导职能分工和岗位承包”、“工单管理办法”、“岗位定人定位”、“职能承包”、“岗位维修质量承包”等64项管理制度。从正常岗位的工作、平时的宿舍规范,到对垣墙栅栏、花草树木的管理,都建立了详尽的基础台账。
“细”是这样落实的:甘森站对全站21台设备,5只消防柜、76只配电柜、5口消防井、2台深井泵、96具灭火器、99只水笼头、108个阀门、34支照明灯、51块标牌、108扇房门、184扇窗户等站内所有的设备、公用物品都进行了细致划分,全部进行了定人定责专人管理。对统一标志所明示的范围和任务进行了承包,责任明确,谁承包、谁负责,谁检查、谁落实,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无论干什么工作,不干则已,干就干出一流水平”,“千万次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就必定能做成一件大事”,这是甘森站的职工为精细文化的定位。

十、健康文化
健康文化是青海油田公司基层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根据高原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以抓好职工疗养、在基层站点设立健身房、浴室、发放高原营养品、定期安排职工轮休、体检、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大病医疗救助等为内容而逐渐形成的综合性文化形式。其内涵是职工的健康高于一切,关心员工健康,从员工健康时抓起。其特点是健康的理念深入到各级组织,多层次的健康措施覆盖了全体员工。
(1)结合油田实际,从2001年开始,在原有疗养院(点)的基础上新开辟了两个疗养点,并将疗养时间从原来的只在3~8月间疗养延长到了全年。委托旅游公司在7、8两个月开办了组团式试点疗养,对以往的疗养线路进行了优化,相应地缩短了疗养天数,增加了部分休养项目,保证了野外一线职工定期疗养。
(2)完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成立了青海油田公司大病医疗互助基金会。公司内凡享受青海油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工作满二年以上的在册员工,经本人自愿申请,承认基金会章程,按时缴纳会费,履行会员的权利与义务,均可加入本基金会,成为正式会员。会员如患大病,在享受青海油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高限额5万元的前提下,还可享受基金会20万元以下的大病医疗救助待遇。
(3)组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多次聘请国内知名健康专家为职工讲解健康知识;定期对职工进行体检;在基层站点设置健身房,配备了健身器材,增设了浴室,保证职工每周都能洗澡、定期发放高原营养品,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

青海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证明:优秀的企业文化统一了油田广大员工的思想,凝聚了人心,激励了斗志,鼓舞了士气,提高了素质,促进了发展。“十五”以来,油气年产量连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先后迈上300万吨、400万吨、450万吨的台阶;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全国第四大气区的地位更加巩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实现了由投入型企业向产出型企业的历史性转变;油田连续11年成为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和第一利税大户。“十五”期间是青海油田历史上油气产量增长最快,向国家上缴税费增长最多,职工生活水平提高幅度最大的时期。

推荐访问:企业文化 高原 建造 基层 特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