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乡村旅游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时间:2021-12-22 15:09:26 浏览量:

    摘   要:乡村旅游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积极作用,同时也容易产生旅游地农民阶层分化、经济发展飞地化、特色民俗文化被同化等不利影响。正确理解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发挥政府职能,消除阶层分化,加强社区参与,保护农民利益等措施是发挥乡村旅游积极作用,抑制其不利影响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乡村旅游   新农村建设   双重作用   社区参与
    1   乡村旅游的概念
  今年我国的旅游主题被确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乡村旅游以其经营形式的多样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以及对农村发展的综合效益,在各地受到普遍欢迎。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曾一度被称为“拯救乡村的旅游”,认为它在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虽然乡村旅游在国内外得到了普遍的发展,但是对其概念的界定却并不统一。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在乡村开展的旅游活动,“乡村性”是其独特卖点和核心。我国学者刘德谦认为,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2004年在贵州举办的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在乡村旅游的内容方面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看法: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并以此提高其品位和丰富性;农民应成为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应主要以城市居民为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自然、体验民俗的愿望。
2   乡村旅游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综合概念,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而乡村旅游发展给乡村带来的积极影响则很好地符合了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目标上的要求。
2.1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乡村农业和非农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的农村。旅游是一个带动性很强的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的农业生产和非农经济都会产生积极的效应。
2.1.1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农民更加注重市场信息,以市场为导向来安排农业生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能促进乡村非农经济的迅速增长。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与当地土特产品加工和旅游商品制作有关的各类小作坊、小商店、小工厂等便会应运而生。围绕乡村旅游而展开的各类关联产业将促进农村产业的非农化。
2.1.2   发展乡村旅游能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积累资金。乡村农民生产的土特产品销售给游客后获得的收入,村民为旅游者提供各种劳务所得的收益,特色旅游商品加工经营及从业者的收入都会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2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的收入增长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产业多达24个,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就业人员,就会给社会创造6~8个就业机会。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向乡村旅游产业的转移,往往能获得比从事单一的农业生产更高的收入。农民能够通过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而直接获利。根据相关研究,农村地区的旅游收入已经占到国内旅游收入总额的21.5%,农民获得了旅游收入份额的11.6%。
2.3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乡村的文明进步。乡村旅游的需求者一般来自大城市,接受了工业化时代的文明熏陶,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他们在享受旅游的同时,也给乡村农民带来了新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乡村农民的政治、思想、文化观念会逐渐发生变化,乡村会向更文明、更进步的方向发展。
2.4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没有整洁的村容村貌,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新农村的新气象。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提高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是进行乡村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村民保护生态系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然会大大提高。发展乡村旅游能增强乡村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实力。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村集体的收益,使乡村能够有一定的资金投向环境保护上。
3   乡村旅游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消极作用
  乡村旅游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容易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3.1   旅游地农民的阶层分化。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旅游地农民的阶层分化将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威胁和谐农村的构建,最终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不利作用。由于受到自身因素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农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上出现了差异,分化为几个不同的阶层:贫困阶层、温饱阶层、小康阶层和富裕阶层。一项调查表明,他们的比例分别占当地人口的9%、55%、30%和6%,而收入则分别占整个乡村总收入的5%、20%、40%和35%。这种阶层分化的重要特征就是,他们的收入差距不但不会自动缩小,反而会出现不断拉大的局面。乡村旅游地的低收入阶层,受到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和乡村内部不同阶层收入差距拉大的双重打击,极易产生对高收入阶层的不满甚至仇富情绪,导致农村社会的不稳定、不和谐,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2   外来投资对旅游地农民利益的侵蚀。外来投资的旅游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人才济济;本地农民经营的旅游企业根本无法与之竞争,面临倒闭破产。而且,很多外来旅游企业连服务人员都是从外地带来的,本地农民根本无法通过提供劳务的形式获得旅游开发的好处。这样,乡村旅游开发的利益主体将从本地村民转向外来旅游企业,旅游开发不能带动乡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出现“飞地化”特征。
3.3   城市文化对旅游地民族民俗文化的同化。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城市与乡村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文化观念流等异常频繁。乡村农民对经济发达的都市生活无限向往,自身的传统民族民俗文化观念也迅速被都市的现代工业文明所同化。如果失去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支撑,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威胁,旅游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及新农村建设也将受到损害。
4   利用乡村旅游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4.1   正确认识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而新农村建设也有利于乡村旅游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地的政府、企业、农民只有在思想上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实践中做到:政府以正确高效的政策引导乡村旅游的发展;企业以环保的经营理念获得经营利润和生态效益的双增长;农民以积极的环保热情和有效的市场理念取得农业生产和旅游经营的双丰收,共同推动乡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4.2   积极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管理和引导。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合理规划。当前,乡村旅游在开发上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模式雷同、效益低下。应该立足本地的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使地区的资源环境特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强对外来投资旅游企业的管理。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引资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使企业的经济行为有利于农村、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
4.3   正确面对和处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农民阶层分化问题。对农民阶层分化问题不能漠然视之、避而不谈,如果任其发展,最终会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破坏农村社会的和谐,干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利用税收杠杆对各阶层的收入进行调节。保证各阶层在乡村旅游资源分配上的公平和公正,保护低收入阶层在各种资源配置和利用上的平等机会。乡村旅游地的低收入阶层之所以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无法获得利用旅游资源、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的平等机会,在乡村的竞争中逐渐被政府和各种势力集团所边缘化了。改变这种情况是解决乡村旅游地农民阶层分化问题的关键。
4.4   走社区参与模式,增加本地农民收入。乡村旅游的发展,应以社区全面参与旅游开发并获益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社区经济水平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保护旅游地农民全面参与旅游开发的机会,强化对他们的资金扶持。加强对旅游地农民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增强他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和市场竞争的能力,提高它们增加经济收入的本领。
4.5   保护生态环境,传承民族民俗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基。政府只有采取切实的措施使乡村旅游的管理者、参与者、经营者都积极的加入到生态和文化的保护中,乡村旅游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支持。

推荐访问:在我国 新农村 乡村 作用 旅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