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论扎实推进城关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时间:2021-12-23 15:16:30 浏览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年来,传统的农业已逐渐走到了尽头,农村经济正在向市场经济的方向转变;传统的乡村社会正在加速消解,正在朝着民主、法制的社会方向迈进;传统的农民正在加快分化,正向着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现代农民转变,这是农村发展的趋势。适应这种趋势,必须牢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刻内涵,着眼于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关镇作为县(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三化”的龙头、全县(区)经济圈的核心,面积较大,人口众多,具有城市和乡村的双重特点,辖区经济社会发展严重不平衡,既有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有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相对繁重,只有因地制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20字方针,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创新机制,用“三化”化“三农”,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一、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增收是核心。而欠发达地区农村的现状是: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种养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和品牌效应,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农民非农业性收入比重偏低,这些都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性因素。针对这一现状,必须给农业注入更多的现代理念和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理念引领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坚持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全力打造优势农业、市场农业、生态农业和项目农业,以此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一要培植壮大优势产业。农村社区首先要充分利用近郊运输成本低、见效快的优势,针对县城人口多、消费潜力大等特点,研究和把握新消费方向,挖掘县城市场潜力,做好做足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和精神消费大文章,主动融入县城,服务县城,占领县城市场,在为县城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实现“双赢”,在巩固县城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县外市场,力争用优质产品和服务,逐步扩大县外市场的占有率。为此,农村社区要引导广大农民,立足本地特色,依托科技进步,主攻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建设好临河养殖基地、沿路花卉种植基地、环城蔬菜基地等集约化程度高的产业基地,形成特色养殖、优质蔬菜、花卉种植和高效经济作物四大优势农产品种养区域,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以城郊特色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使农村富裕。二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通过创新机制,出台鼓励政策,加快土地流转,使土地向新业主集中,形成规模效益,拓宽增收渠道,扩大增收空间,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县城集中,向经济开发区企业集中,以工促农,以工兴农,既可以增加农民非农业性收入,又可以解决经济开发区用工难和农业季节性生产影响企业生产等问题。三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坚持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突出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能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龙头企业,力争形成更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名优产品和优势产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四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落实鼓励扶持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各项政策,发展一批种养大户,全方位提升农村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带动农户增收。五要切实优化农业综合服务。利用城关镇人才资源优势,积极组织技术服务队,进村入户进行现场指导,为农民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服务,努力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积极开展为农民“引项目、跑资金、送物资”活动,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着力搭建信息平台,完善农业信息的采集、分析、发布体系,及时为农民和企业提供政策、市场、技术、营销服务。

二、必须以培养新型农民为动力点,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说到底是为了农民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一项长期性根本性的任务。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重很大。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事物、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增收。为此,必须以开展教育培训为抓手,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以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后劲和动力。一要依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扎实开展农村先进适用新技术培训,培育“科技型”农民;二要实施“能人带动”战略,鼓励农村能人闯市场、搞营销,以能人带动更多的农民从事商贸服务业,培育“流通型”农民;三要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务工技能培训,促使农民务工从“体能就业”向“技能就业”转变,培育“务工型”农民;要充分发挥劳保所的职能,建立完善各种培训制度,创新培训形式,紧紧围绕开发区企业用工需求,对症下药,讲求实际,重点加强家政、餐饮、缝纫、建筑装璜、电子、机床操作等职业技能培训,做到让农民“学了就会,会了就用”,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提高培训就业率;要将农(居)民培训与开发区建设、老城区开发结合起来,帮助因开发区建设失地的农民、城区企业下岗职工和因老城区开发失去经营场所的居民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能力,切实做到“培训一批、转移一批、就业一批、带动一批、致富一批”。四要鼓励农民树立艰苦创业意识,根据本地实际、结合个人技能专长进行就业创业,培育“创业型”农民;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弘扬创业文化,引领全民创业,用先进的创业理念引导广大农(居)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激发每个人的创业激情,实现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上的突破与创新,树立敢创敢闯的创业信心与信念;进一步营造和谐创业的氛围,创新机制体制,完善激励措施,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农(居)民不等不靠,艰苦奋斗,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敢闯敢冒,自主创业,想赚钱,会赚钱,赚大钱,实现创业文化向创业实践的转变,真正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把城关镇的经济“蛋糕”做大做强。五要加强劳动纪律教育,克服农民工队伍中存在的自由散慢、纪律性差等缺点,培养农民工敬业、忠诚、责任、服从、执行等现代企业意识,培育“纪律型”农民。六要继续在农村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培育“文明型”农民。

三、必须以招商引资为突破点,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发展是第一政绩、第一要务,招商引资是工业发展的生命线,没有招商引资的突破,就没有工业的突破,没有工业的突破,工业反哺农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招商引资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必须紧紧扭住招商引资这个“一号工程”,紧紧围绕以项目推进为主体、以全员招商和全民创业为发展两翼的战略,充分利用城关镇的区位、交通、环境、劳动力等优势,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加力加压,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形成“无人不招商、无时不招商、无事不招商、无处不招商”的生动局面,迅速掀起大招商、招大商热潮;教育引导全镇党员干部充分发扬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发扬昆山人“与虎谋皮、与狼共舞、如狼似虎”的精神,学习山东人“厚着脸皮、硬着头皮、磨破嘴皮”的精神,着力打造一支懂经济、会谈判、善招商、敢打善拼的“虎狼之师”,突出抓好超亿元大项目、利用外资项目、科技含量高项目,特别要把农业招商引资作为招商引资的一大重点,主动出击,努力吸引客商投资开发农业项目,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求突破,以大招商促进农村大发展,以招商引资的大突破,促进项目的大集聚、产业的大发展、竞争力的大提升,依靠大项目的拉动和支撑,打造城关镇经济板块,放大城关镇作为“三化”龙头对全县的辐射和带动效应,以加速工业强镇、以工促农、以工兴农、以工富农的进程。同时,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引导现有企业进一步挖掘潜力,重点发展传统特色产业,积极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培育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企业;出台优惠政策,激活创业潜力,鼓励全镇上下发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创业实践,把创业文化转化为创业行动,兴办、领办、合办企业,不断扩充全镇经济总量,为建设新农村夯实经济基础。 

四、必须以改变农村面貌为着力点,改善农村整体形象。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城乡差距,特别是城乡环境状况的差距存在扩大趋势,突出表现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农村环境尤其是农民生活环境普遍较差,这已经成为影响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广大农民营造一个“地绿、天蓝、水清、居美”的良好环境,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迫切要求。开展农村“四清”工程(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理交通干道两侧环境),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是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必须严格按照生态建设总体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全面开展“四清”工程,以进一步优化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强化生态环境基础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步协调发展。一是要以康居示范村建设为龙头,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的原则,选择产业发展快、群众收入高、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居先行试点,以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建设为重点,从文化建设、环境改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提升文明程度,加大田园绿化、美化、亮化力度,坚持特色产业、社会事业、服务组织同步发展,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文明新村。同时,要加大老庄台整治力度,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统一规划庄台植树绿化和厕所、猪圈建设,建立垃圾池,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并制定卫生保洁管理制度,确保庄台道路通畅,环境整洁。二是要以农田水利建设为抓手,大力疏浚整治农村河塘沟渠,清除淤塞河道,清理水生植物、清除沿河垃圾漂浮物,切实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营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三是要结合清理交通干道两侧环境,通过宣传教育发动,积极倡导广大农民养成文明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农民爱干净意识,改变农民以往随地倒垃圾、随处堆物料的世俗习惯,使村庄环境净化、绿化和美化,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形成节约与清洁同步、生态与效益并存的发展格局,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良好地人居环境,提升农村整体形象。

推荐访问:新农村 扎实 城关镇 推进 建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