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学习江东区“服务强区”经验加快推进我市服务业转型升级

时间:2022-01-20 15:31:00 浏览量:

宁波市的市区由海曙、江东和江北等3个城区组成。本文选择江东区作为调研案例,对该区近年来服务业经济发展工作进行了梳理分析,结合岳阳楼区的发展实际提出工作建议。  

一、江东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江东区地处宁波城市向东发展的前沿,是宁波市重点建设的核心区和重点区,东临东方大港北仑港,西含繁华的三江口,北濒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接市高教园区。江东区总面积37.66平方公里,辖8个街道,下设74个社区,常住人口36.2万。沪杭甬高速公路和沿海大通道在区内交汇,是中心城区通往北仑港、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大榭开发区的主要通道,是联结宁波空港和海港的枢纽性区域,更是宁波市重点建设的核心城区和未来的行政服务中心,宁波的城市资源正不断向江东聚集。  

近年来,江东区委、区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作风建设为总抓手,进一步加快提升、推动创新、扩大开放、强化融合,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相继获得了首批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和首批省级示范文明城区、省教育强区、省科技强区、省平安区等称号,城区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江东区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加强和改进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落实到创新思路、完善政策、提升服务、调整结构等举措上,都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成效。2008年实现区域生产总值210.8亿元,同比增长8.6%;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96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05亿元,同比增长7.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9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4亿元,同比增长15.7%。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达到25304元,新增就业人数12183人,再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  

二、江东区发展服务业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服务经济发达程度是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宁波市江东区坚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和重要举措来抓,把服务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来培育,服务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03年以来,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55.5%迅速提高到80.6%,已成为江东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支撑。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从45.4%迅速提高到98.8%,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从48%迅速提高到93.7%,已成为江东投资发展的最主要领域。服务业税收占比从50%迅速提高到75%,已成为江东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渠道。   

第一,以“服务强区”为动力,走高端发展之路。自2003年开始,江东区开始实施“服务立区”战略。2007年以来,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强区”目标,主要通过发展中高端服务业,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品牌发展、规模发展和提升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连续突破60%、70%、80%三个台阶。一是坚持意识引领。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竞赛、经济结构调整、环境优化提升“四大主题年”活动,健全合力推进、激励约束、扶优扶强机制,完善服务重大项目、服务招商引资、服务企业制度,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体发展目标上来。二是坚持政策引导。在全市率先编制出台《服务业发展纲要》,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会展、物流、中介等高端产业专项规划。研究制定了加快服务业、楼宇经济等一系列促进城区经济高端化发展的扶持政策,有力促进了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项目支撑。针对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日益稀少这一现实情况,江东区坚持“向空间要效益”,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并按照“抓拆迁早出让、抓开工早建设、抓衔接早服务、抓招商早产出”的要求,加快重点项目、重点区块建设和集聚区功能区建设,实现以大项目带动大调整、大发展。四是坚持环境保障。努力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商务环境、服务环境、生态环境等“四个一流”的环境,开展以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拆迁为主要的"三服务"活动,形成亲商、安商、帮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第二,以“两大核心”为目标,走创新发展之路。近年来,江东紧紧围绕宁波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和三江口中央商务区“两大核心”,深化服务业体制创新,破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障碍,推动服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加快服务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运用现代科技改进营销环节、服务流程和经营模式,加快提升步伐。通过“科技人才周”活动平台,促进高校、研究机构与本地企业开展合作。依托“科技型服务业企业”评选机制,引导企业引进高级人才、发展高端科技。二是加快企业制度创新。鼓励和支持企业股改及上市,推动有条件的企业组建集团公司和上市,目前全区已有上市公司5家、股份有限公司22家、集团公司17家。三是加快服务业品牌创新。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目前全区服务业企业中已有全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2件、市知名商标4件、中华老字号1件,并在全市率先实现服务业企业全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四是加强服务业管理创新。通过“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会”、“优秀管理企业典型宣传”等活动载体,引导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技术,更好地把资金、人才、技术、经营组织起来,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第三,以“三大中心”和“五大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走集聚发展之路。紧紧抓住宁波实施“中提升”战略机遇,做好以“三大中心”为核心的功能集聚文章、“五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的空间集聚文章,进一步促进产业要素集聚、企业集中和功能集成,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一是做好功能集聚文章。全力推进东部新城“三大中心”建设,积极承接会展、航运、金融、商务等城市核心功能。目前,国际展览贸易中心已有常年展展馆面积7.8万平方米、临时展展馆面积9万平方米。6万平方米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海关通关业务量已占到宁波全市业务总量的四成,国检报检业务增加到全市六成左右。国际金融服务中心一期工程2009年底可投入使用,将成为区域金融机构的“总部基地”。二是做好空间集聚文章。重点推进五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努力打造各具产业特色、相互协调、功能互补的城市综合体。目前,三江汇金融街拆迁工作全部完成,香格里拉大酒店将于本月对外试营业。东外滩文化走廊中的渔轮厂地块项目规划方案已经形成,工业设计街区项目概念方案设计已基本确定,曙光综合楼项目完成施工图设计。世纪东方广场是宁波继天一、万达广场之后的又一个大型商业广场,也是宁波第一个委托国外商业管理公司经营管理的超大型商业项目,一期项目将于2009年底对外营业。甬东现代物流城中30万平方米的现代商城和宁波地区最大的汽车交易市场-世纪汽车城已建成营业。上东国际商务区已集聚企业130余家,欧尚超市入驻营业。   

      第四,以“四大特色”为抓手,走特色发展之路。突出培育特色楼宇、特色街区、特色产业、特色企业等“四大特色”,打造服务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的新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一是打造特色楼宇。围绕提高楼宇入驻率、注册率和贡献率,制订出台《江东区重点楼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到2010内实现楼宇入驻企业、楼宇税收总额、税收千万楼、楼宇单位产出、楼宇投用面积“五个翻一番”。目前全区税收超千万楼宇19幢,今年还产生了全区首幢亿元楼。累计已投用各类商务楼宇达到90幢,其中纯商务写字楼57幢,商务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拥有楼宇企业4700余家,楼均入驻率达到83.8%,单位面积税收每天产出达到2元/平方米。产生了海运港、波特曼中心等特色楼宇,其中波特曼中心已集聚各类物流企业38家,占入驻企业的80%,成为宁波现代物流企业最多、规模物流企业最集聚的商务楼宇。二是建设特色街区。深入实施"一街一特"工程,加快培育产业特色街区。已建成宁穿路五金专业街、惊驾路餐饮特色街、箕漕街健康休闲街、宁丰时尚餐饮街、华侨城品牌橱柜街、滨江海鲜美食街等6条特色商业街,总长度超过10公里。三是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以特色产业带动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充分发挥市国际会展中心所在地优势,抓住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机遇,会展经济、物流经济、金融经济等的先发优势进一步形成和巩固,餐饮、专业市场等传统优势产业继续提升。四是培育特色企业。发挥特色企业发展龙头示范作用,大力实施"扶优扶强扶特"政策,涌现出了神化化学、金辉物流、金穗税务师事务所等一批有代表性的服务业特色企业。其中神化化学2008年实现销售超80亿元,并名列2008年中国服务业500强第164位;金穗税务师事务所位居全国税务师事务所前20强;新引进保时捷汽车、联邦快递等4家世界500强企业分支机构,累计达到17家。   

     第五,以“六大经济”为龙头,走集约发展之路。“小空间、大产出”是种好都市经济“高产田”的根本要求。近年来江东统筹利用各种资源,着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的产出,努力培育出了具有江东特色的服务经济“优质稻”。一是会展经济发展迅猛。江东会展企业总数已占到全市的70%,每年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展会60%以上由江东区会展企业承办。已形成家博会、车博会、机械展等一批国家级品牌展会,其中家博会通过了国际展览业联盟(简称UFI)的认证,这是UFI在浙江省的唯一自主认证品牌。二是物流经济加快集聚。全区物流企业总数已达505家,集聚了马士基、达飞轮船等一批世界知名物流企业,世界20强班轮公司有8家落户江东。三是金融经济异军突起。目前,全区金融机构及网点累计达到246家,注册资本47.3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区金融服务经济实现税收3.9亿元,超过了2007年金融业全年税收(3.07亿元),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达到25.2%。四是中介经济日益壮大。全区中介业累计突破2078家,其中信息、技术与咨询服务中介企业占到近一半,初步形成了服务机构门类齐全,行业分布广泛,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格局。其中远见旅游设计成为国内旅游规划设计规模最大的企业。同时,信息经济和创意经济也迅速发展。全区已累计集聚各类信息企业近600家,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行业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成功多媒体被审核确定为市重点软件企业。以宁波工业设计街区为契机,加快引进和培育创意产业,创意企业累计达1022家,国际著名的亿法德工业产品设计、韩国设计协会宁波分会也已入驻江东。  

第六,以高度融合为重点,走融合发展之路。融合发展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现代都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近年来,江东区积极顺应国际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切实在融合发展上下功夫。一是推进新型城市化与服务业高端化的高度融合。坚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以“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加快推进东部新城开发建设和世纪大道以西区域的旧村旧城改造,为加快“腾笼换鸟”、发展中高端服务业留出空间,做到旧村旧城改造与中高端服务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推进,努力实现新型城市化与服务业高端化“齐步走”。二是推进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与市场配置力的高度融合。发挥政府的规划、政策、服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通过对外“招大引强选优”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对内“扶优扶强扶特”培育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市场化运作大力整合和优化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把“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结合起来,形成推进服务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推进引资与引智的高度融合。既考虑产业对区域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的带动效应,又注重税收贡献,把目光锁定在世界500强、行业领先企业以及市外总部,着力引进见效快、层次高、税收好、带动强的项目。同时,注重缓解人才集聚的瓶颈制约,引导优秀人才向高端服务业集聚。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创新型、紧缺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一揽子”引才新政策立足国际化视野广罗包括服务业高端人才在内的创新型、紧缺型人才。  

三、几点体会和启示  

服务业是“绿色产业”,是“低碳经济”的典型代表。从一些先进城区实践经验看,发展服务业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有力的引擎。宁波市江东区“服务强区”经验则是明显的例证。市委十二次十次全会提出的“要依托生态优势、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临安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朝着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目标奋力迈进”的要求,则是我们大力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围绕“抓关键、优结构、重服务”三个重点环节,努力推进我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抓关键。要抓住服务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进一步统一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思想认识,强化科学合理规划对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推动作用,形成完善的服务业规划体系,深入研究服务业发展政策,明确政策扶持重点,为我市服务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强化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识。大力发展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金融危机、保持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我市把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在发展服务业的工作方法、载体培育和产业提升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服务业发展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目标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还面临着总量不大、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和人才匮乏等困难。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的意识,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紧紧抓住杭州实施现代服务业率先发展战略和我市规划建设青山湖科技城、建设浙江省科创基地等重要机遇,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全面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不断增强服务业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力争做到步步领先、招招领先。  

深化细化服务业发展规划。在政府发挥统筹作用的主要途径和环节中,规划是第一位的,是最基础的环节。要坚持规划优先、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对服务业发展的调控作用、对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作用、对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引导作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全市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投资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合理布局,防止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社区商业、特色潜力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对贸易零售超市、旅馆、洗浴、娱乐业等,不断引导其向规模化、档次化、文明化方向推进,在布局上要相应调整,形成各具特色的相对集中的专业服务区域,在发展总量和规模上要宏观控制,防止盲目过剩发展而导致无序残酷竞争,使其在合理范围内优胜劣汰;对集贸市场引导其逐步专业化,空间合理布局;对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要引导其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专业化深度,增加专业水平实力,形成行业特色服务,做解决生产经营和生活难题的“金钥匙”。  

不断完善服务业政策措施。政策扶持是政府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必要举措,是政府主导力的重要体现。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必要扶持。根据服务业规划提出的产业重点,积极研究制订具体的政策措施,为加快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坚持树强扶优原则,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引进和建设,对特色化载体开发和培育,对发展前景好、就业容量大的成长性服务企业培育和发展,对传统优势服务业提升和改造,优先考虑、重点扶持,确保起到最好的引导作用和扶持效应。同时,在政策制订出台后,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送政策到企业,帮助企业用好、用活、用足政策,努力营造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洼地。  

第二,优结构。加快服务业发展载体建设,进一步优化我市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不断提升服务业的产业层次和综合竞争力。充分认识商贸流通业在目前加快服务业发展中的基础和主体地位,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促进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  

强化服务业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城区经济如何发挥招商引资的作用是摆在招商部门的重大课题。突出服务业招商,对于实现区域经济的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和优势发展,提升和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做好招商引资平台搭建。积极组织参加省市内外的推介会等各种重大活动,利用这些重大活动大力开展服务业的招商引资,进一步提升临安的知名度。二是策划好重大项目招商。按照产业发展的要求,积极做好重大项目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项目功能研究、可行性分析等,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效率。三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做好招商形势分析,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特别是要抓住浙企浙资外流这一趋势,加大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引导优秀企业和资金进入服务业发展领域。  

培育发展楼宇经济。楼宇经济是适宜在中心城区生存发展,以集约型、高密度为主要特点,并与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协调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是发展都市型产业的一种重要载体经济形式。发展楼宇经济既有利于克服我市有形发展空间不足的状况,更有利于提升我市的整体形象。一是结合旧城改造,加快培育中心城区楼宇经济,提高钱王商务大厦、黄金水岸商务楼等楼宇的企业入驻率,增强商务楼宇综合服务水平,引导培育一批特色品牌楼宇。二是结合青山湖科技城、浙江省科创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园以及滨湖商住区、城南新区等区域的开发建设,积极指导、引导市场主体发展楼宇经济,发挥商务楼宇的综合配套功能。三是尝试建立楼宇经济管理制度,准确及时掌握楼宇动态情况,构筑楼宇经济发展的信息管理平台。  

优化服务产业结构。一是巩固提升传统商贸业。优化商贸服务业的整体布局,充分发挥商业特色街街、大型购物中心、主题百货商场、连锁超市的带动作用,加快专业市场、大型集贸市场、社区商业网点建设,拓宽消费领域和层次。二是大力发展房地产业。主动出击,主动对接,主动服务,抓好在建项目,盯住新上项目,壮大房地产业的规模和实力。扩大产业聚集优势和带动效应。三是加快发展旅游业。整合旅游资源,拉长产业链条,加快推进衣锦街精品购物街、商业城旅游购物街区等特色商业街区的改造步伐,做好“商旅互动”文章。四是注重培育新型业态。以城市核心商贸区改造提升,带动文化创意、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以全市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加快我市发展金融、中介、信息、科技、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将发展社区服务业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相结合,重点发展社区家政服务业。  

第三,重服务。牢固树立“服务就是生产力”的思想认识,把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投资软环境作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大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区域环境。  

强化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快制定全市服务业发展机制纲要,建立全市服务业发展推进小组,具体负责对服务业发展协调和服务工作,各街道、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并由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分析形势,提出发展思路。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详细研究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同时尝试建立由各街道、部门参与的服务业工作季度例会制度,加强对全市服务业发展的跟踪、监测和调研,及时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工作交流和情况分析,形成市乡上下联动、部门相互配合的工作新格局。加强服务业统计分析工作,增加服务业统计信息的发布内容和频率,完善行业运行状况的监测系统、抽查方式和统计网络,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准确依据。   

强化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强化考核是我们推进工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检验各方面工作的重要手段。要根据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情况,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考核体系。围绕发展目标,分解任务,强化督查,严格考核,切实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在制定服务业考核办法时,要坚持考核的科学性,既要考核企业增加数、税收贡献率等各项可量化指标,也要立足优化发展环境和提高增长质量。落实奖惩措施,对发展服务业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工作不力、落实不到位的单位给予批评,切实增强各级各部门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化职能,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基层、深入企业,积极开展对推动服务业发展中重大问题特别是企业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形成正确的决策思路和解决办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环节和程序,不断提高行政效率。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执监管法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实施“人才强商计划”以及发挥企业主体在人才上的培养作用,加快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服务业人才队伍,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及其他宣传舆论阵地,大力宣传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增强各级干部群众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的热情,形成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推荐访问:东区 服务业 我市 加快推进 转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