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时间:2021-11-06 12:17:30 浏览量:

   为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上的重大部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根据=====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形势和总体要求
  1、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和基础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实现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集中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近些年,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干部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保持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显著成就,对保持全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也必须看到,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公共服务不足,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依然很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市发展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感,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认真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近期抓基础改善,核心抓收入增加,长远抓素质提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把我市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宽裕、社会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近期奋斗目标。坚持新农村建设与实施全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部署,力争到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迈出较大步伐,实现“五新”:
  ——产业发展形成新优势。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知名农业名牌,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
  ——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更加宽裕,用于文化娱乐的消费支出明显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净增250元以上,达到6000元,农村砖木钢混结构的住房比重达到65%以上。
  ——农村面貌发生新变化。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实现广播电视、通讯、道路“村村通”目标,50%的乡镇和30%的行政村建成生态小康村镇,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和信息网络设施完善配套。
  ——农村社会塑造新风尚。农村各类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新型农民培养力度不断加大,文化体育活动全面开展,三级统筹的农村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全市市级以上文明乡镇达到100%、文明村达到20%。
  ——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乡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不断强化,村民自治的各项制度健全完善, 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4、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做强做大棉花、制种产业,积极开发啤酒原料、葡萄、孜然、蜜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草畜产业,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着力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五年内建成省级以上加工龙头企业23家,市级50家,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紧密联接的利益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现代化农机具的推广应用和农业生产资料的工业化生产, “十一五”末,机耕、机播、机收分别占到总播面积的100%、70%和50%。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危险性病虫害和重大疫病检测防治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十一五”期间向外输转农村劳动力10万人以上。健全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切实抓好农民的生产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强化对农村劳动力输转的指导服务,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平等就业制度,建立一批跨区域劳务基地。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当地企业更多地吸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切实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建立实行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保障金等制度,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将务工农民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探索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
  6、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全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切实提高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能力。加快城镇工业园区建设,对省上确定建立的====高新技术园区和===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园区,要高标准组织建设,切实提高园区的档次和水平,增强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各县市区建立的工业园区,要进一步改善园区基础设施条件,依托和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吸引域外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办企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门路和收入来源。以县城和建制镇为依托,规划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鼓励和吸引农民在小城镇投资兴办第三产业,开展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活跃农村市场,繁荣农村经济。
  三、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7、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加强农村骨干水利工程和节水工程建设,搞好==河、==、==和==灌区水利设施续建配套,新建“引=济=”水利骨干工程,五年内全市大中型水库全面完成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面积达到150万亩。完成农村安全人饮工程,全市安全卫生用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积极在农村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农民供电入户率达到100%。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力争五年内全面建成县乡等级公路,五个农业县村村通油路,两个牧业县有条件的行政村通油路。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基本完成数字电视网、宽带通讯网和互联网进村入户工程。严格执行土地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基本农田的建设和保护。坚持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治沙造林、封滩育林育草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切实搞好==、==河、==河、===河流域综合治理,“十一五”期间完成人工造林30万亩、封滩育林育草360万亩、退牧还草2000万亩、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8000万亩。
  8、加快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市城建、规划等部门要抓紧做好村庄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改善农村居住条件,要一手抓改建,一手抓治理,对已经基本达到标准的居民点,要立足于现有基础进行必要的设施改造,重点搞好绿化工作。对没有达到标准的居民点,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组织建设,积极推广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确保建设质量,防止反复改建。要继续采取政府适当补助的办法,鼓励农民自筹资金建设高标准小康住宅。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定期开展村容村貌的评比检查和集中整治,加快农村改厕、改圈、改厨进度,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50%的村实现垃圾集中入池入地,农户“一池三改”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45%以上,所有行政村实现标准化改厕。
  四、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9、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进一步优化和增加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逐步撤并规模过小、基础设施薄弱的农村中学和小学,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村逐步建立寄宿制农村中学和跨村联办完小。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全面消除现有农村中小学危房,保证适龄儿童全部入学,义务教育阶段 “四率”保持部颁标准,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小学生机比达到20:1,初中生机比达到15:1,所有农村中学和80%的农村小学基本实现网络化。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充分利用全市培训资源,对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农村实用技术、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0、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切实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医疗救助体系。加强乡镇卫生院骨干医生的培养,有计划的选拔一批医学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卫生支农活动,组织城镇医疗机构和医师对口帮扶农村医疗,形成城市医疗卫生支援农村的长效机制。抓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2008年前在全市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实施“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引导农民提高健康卫生意识,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切实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村安全卫生饮水普及率要力争达到100%。进一步探索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认真实施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办法。
  11、加快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认真实施农村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着力提高村干部和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建立农户诚信档案,强化农民诚信意识。切实抓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健全和办好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和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建立健全农村民事调解、司法、农村生产安全组织,妥善处理和化解农村各种矛盾,严厉打击农村偷盗、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五、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12、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积极向国家和省上争取扶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种专项补助资金,市级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也要向农村倾斜,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支农资金增幅要高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2006年,市县两级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社会公共部门掌握的社会发展资金,也要更多的向农村投放。国家和省上安排的支农资金要求市县配套的部分要足额落实到位,不得拖欠。各类农业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13、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市县财政要逐步增加农村“六小工程”补助资金,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整理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建设高产稳产农田。采取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办法,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开展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小康住宅建设继续予以扶持,市级小康住宅示范点农户建房补助由市财政专项安排,每户补助3000元;县市区和乡镇确定的示范户,由县市区财政以不低于市级示范点的补助标准予以补助。
  14、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逐步扩大农业重大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增加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投入。把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市县财政预算,免费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凡使用农民工的单位,必须按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培训经费,组织好对农民工的岗位培训。
  15、加强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扶持。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新增农村义务教育市级配套资金。把乡镇卫生医疗经费逐步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增加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经费预算,对乡村医生实行补贴制度,提高补助标准。设立市县两级农村文化专项资金,每年配套一定资金扶持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加强计划生育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市县财政新增“少生快富”扶贫工程配套资金,适当提高农村二女结扎户奖励补助标准。增加自然村有线广播电视配套资金,统一规划建设的自然村每村由市县两级各配套补助2000元。
  16、加强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扶持。市县财政都要安排一定的资金,重点扶持移民乡、困难村和贫困户发展经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把生活困难的农户纳入低保范围。
  六、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17、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市县两级都要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协调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协调指导工作。各级各部门都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联系点,由主要领导包抓,搞好调查研究,扎扎实实为农村发展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引导城市公共服务资源更多的支持农村发展。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各方面力量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
  18、推进农村体制创新。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稳步推进农村事业站(所)改革,实行政事分开,整合服务资源,增强服务功能。改革县乡财政体制,加快“村财乡管”步伐,探索“乡财县管”的方法。对乡村债务进行清理和核实,搞好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自愿、依法、有偿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地方商业银行和多种形式的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积极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配合省上做好农垦企业改革和国有农场税费改革,不断激发农村发展的活力。
  19、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市县两级都要从实际出发,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市上规划的编制,由小康办牵头负责,会同市发改委、建设局等有关部门组织进行。当前,全市要选择==个乡镇、===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示范,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和办法。
  20、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组织开展好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党员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培养选拔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政治素质好的致富能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积极吸收农村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选派县处级后备干部到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挂职锻炼。继续开展农村 “三级联创”和“双培双带”活动,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途径和办法,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上的能力和水平。

推荐访问:新农村 实施意见 加快推进 建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