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XX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

时间:2022-01-28 15:12:32 浏览量:

**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是对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和农民群众的殷切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农村经济强不强,功夫全在领头羊。”“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科学判断形势,准确把握现状,妥善解决问题,提高基层党组织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按照市委党校安排,**区课题组采取查阅资料、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主要作法和成效  

(一)现状  

**区现有基层党组织884个,党员19353名,其中:乡镇党委17个,村级党组织379个,农民党员10378人。调查发现,乡镇党委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职能作用发挥普遍较好;全区村级党组织中作用发挥好的党支部307个,占总数的81%;较好的34个,占总数的9%;一般的13个,占总数的3.4%;软弱涣散、不稳定及相对后进的25个,占总数的6.6%。354个村党支部组织生活正常或基本正常开展,占总数的93.4%。总体情况较好,问题不容忽视。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作法和成效  

   一是领导重视力度大,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建立了区乡村三级党建责任网络:第一,抓领导,建立了以明确区、乡、村各级党组织书记及党员岗位目标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第二,抓规范,完善了以“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报告制度、述职制度、月例会制度、督导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第三,抓调研,建立了以“区委常委会”、“区委农村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例会”、“每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专题会”及“县级领导承担党建课题”等为主要内容的定期研究党建工作机制。  

二是优化结构强功能,乡村两级党组织领导班子配齐配强。  

在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方面:一是以乡镇职能转变为契机精减机构、提高效能。全区17个乡镇内设机构由原来的187个减少到106个,减幅为43%。二是结合乡镇换届创新选用机制、推行“公推直选”。把一批有实绩、威信好、能力强的干部选配到了乡镇班子,其中农民党员18名。三是推行党政领导交叉任职、减员增效。乡镇领导职数由换届前的185名减少到139名,精简46名,其中正职由原来的34名减少到23名,减幅达32.4%,乡镇领导班子整体效能得到了明显提高。第二,注重优化村级班子结构。2007年全区379个村党组织换届后,共产生委员1506名,平均年龄43.7岁,其中女性占4.7%;35岁以下委员占16.7%,高中文化程度占36.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6.7%;与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的占24.4%;下派干部和大学生委员占2.7%;致富能人委员占23.6%;参加产业协会人数占18.4%。共产生书记379名,平均年龄43.4岁,其中35岁以下书记占6.6%,高中文化程度占36.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16.9%;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占7.1%;下派干部和大学生书记占2.9%;致富能人当选书记的占29%;产业协会带头人当选书记的占16.4%。一大批政治强、能力强、威信强的优秀人才进入村级领导班子,村班子结构更加合理,干部素质明显提高。  

三是队伍建设出实招,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第一,在党员发展上:通过在工作思路上贯彻“一个方针”、在发展对象上实行“六个倾斜”、在发展程序上坚持“四项制度”、 在目标管理上纳入“单项考核” 严把“入口关”;通过党员民主评议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把好“出口关”,形成党的肌体自我净化机制。第二,在党员教育培训上:依托党员电化教育、区级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及225所远教依托站点,每年举办培训班2期,上党课4期,组织专题研讨2次,不断提高党员素质;2008年“5.12”地震以来,通过远教设备发布信息1000多条,资料2万余份,下发播放防震救灾知识光盘6000多张,培训党员群众5万人次,促进了抗震救灾工作的有序开展;先进性教育等主题实践活动社会反响较好。第三,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自2003年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以来,全区每年都有140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递交入党申请书,每年发展农民党员300名以上,其中80%以上是致富带头人;先后培育“双培双带”示范村30个,党员示范基地60个。以设岗定责、“结对帮扶”等形式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舞台;地震发生后,党员干部成了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积极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并纷纷捐款,而且全区有14180名党员自愿缴纳“特殊党费”1291780元,占全区党员总数的78.5%,其中缴纳1000元以上的党员达129人,践行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第四,在村干部教育培训上:2004年起实施村干部学历教育工程,目前全区已有91名村干部参加并取得了大专学历,干部教育培训实现制度化,干部素质逐年提高。第五,注重村干部绩效考核。区委制定了《**区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2008年7月中下旬开始实施,促进了对村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第六,注重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全区已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256名,解决了村干部“后继无人”的问题。  

四是固本强基建体系,构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  

第一,推进乡镇党务政务公开。区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乡镇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在17个乡镇和1个涉农办事处全面推行了党务政务公开工作。第二,规范村级民主管理。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建立了村民“一事一议”制度,保证了村民民主权利。2008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以“村‘两委’向党员和村民承诺、党员向党支部和群众承诺,实行党务、村务公开,党员群众评议村党组织、村民或村民代表评议村委会,乡镇党委考核村两委和村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双承诺、双公开、双评议、双考核”活动,构筑起村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第三,建章立制完善村级事务运行机制。建立了村“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初步实现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第四,夯实基础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截止目前全区共争创市级党建示范村13个、区级34个、乡镇级46个;近年来全区有15个乡镇党委和300个村党支部达到了“五个好”要求,分别占总数的88%和80%,近年来形成了以310国道、天宝高速公路、天嵥公路和城郊区“三线一区”为中心的“党建示范走廊”,打造了“**先锋”品牌。第五,实现了村村有活动场所的目标。自2003年以来全区共投资900多万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75处,改扩建39处,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规范管理266处。  

五是激励保障添活力,营造了乡村干部履职尽责的良好环境。  

第一,开展了公选村党组织书记工作。2007年以来全区先后公开选拔了35名村党组织书记。第二,对4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和1名村主任提高了报酬标准,对他们每人每年由财政补贴8000元。第三,开展了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工作,目前共考录了4名乡镇公务员。第四,对全区1370名村干部工资实现“一卡通”实名发放,人均报酬达4200元。第五,为所有在职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第六,对正常离任的38名村干部发放了生活补贴。第七,实施了“党员温暖工程”,启动了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试点工作。这些措施的落实,使广大乡村干部生活舒心、干事顺心、工作称心,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六是建章立制促规范,建立了巩固扩大工作成果的长效机制。  

第一,在党员教育方面:建立了《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实施细则》等涉及党员年度考核、目标管理方面的制度8项;第二,在民主管理方面:建立了《意见反馈制度》等涉及组织生活及党内民主管理方面的制度8项;第三,在激发党员内在动力方面:建立了《党员编组设岗定责制度》等涉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制度5项;第四,对乡镇党委:突出了乡镇党委工作、乡镇干部管理、村级干部培养选拔等3个方面的制度11项。在落实党建责任制方面建立了领导干部包抓党建联系点制度,加强督导,促进了村级事务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了巩固扩大工作成果的长效机制。  

二、**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强弱不均、整体功能不强。①有些组织生活不健全,活动次数少、间隔周期长,或者把开展组织生活仅限于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和读书读报,没有结合本村情况深入讨论,解决实际问题;②村“两委”之间不协调,各唱各的调,甚至拉帮结派,互相拆台,处于软弱涣散状态; ③村党组织自身工作水平低下,抓党建工作方法有限、缺乏生机、成效不大且领导发展能力、依法办事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较差,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④一些乡村党组织对党建工作责任制贯彻不力,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或不能正确处理党建和经济工作的关系,对二者顾此失彼或支差应付,特别是平时对党的建设的日常工作仅停留在应付检查上或以“软件”代替“硬件”,不能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推动经济工作的动力,反而当成工作负担; ⑤部分基层党组织事业心不强,思路不清、目标不明,推天度日,不思进取、被动应付。  

二是农村党员队伍缺乏生机和活力。①宗旨观念淡薄、理想信念弱化、组织纪律松散;②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尽合理;③思想保守,小富即安,求稳怕乱,致富带富能力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④党员意识退化,只顾个人小家庭,不顾国家和集体,有的党员在应对群体性事件时立场不坚定,甚至有参与并蛊惑群众上访闹事的现象;⑤教育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在理论水平、文化素质、技术能力方面占有优势的党员流动性大,没有有效发挥作用。  

三是村级事务运行和干部队伍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①一些村村民自治机制缺乏活力,“四个民主”践行不力;②村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差,工作方法落后、作风简单粗暴;③管理不到位,考评和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④监督缺位,个别村干部有以权谋私、侵占集体资产等违法乱纪行为;⑤村级民主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机制不尽完善,吃喝风在一定范围内有蔓延之势;⑥个别村干部“后继乏人”。  

四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不完善。①乡村两级之间关系没有理顺,传统的以行政命令为主的管理模式“惯性”尚未完全消除;②一些村“两委”关系不清、职责不明、权责失衡、职能交叉、工作效率低;③村干部之间争权夺利、互相推诿,有利益上、有困难让,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推动本村改革发展上;④“四公开”活动推行时间不长,部分村党组织和党员参与意识不强;⑤建章立制力度大而贯彻执行不自觉;还没有完全做到按制度办事、以制度管人;⑥“双培双带”工程等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在部分村还没有实质推进。  

五是群团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表现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团支部、妇联、妇代会、民兵营、调解组织等没有完全按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一些村只挂了牌子,形同虚设;有些村甚至连这些组织都不健全,更谈不上在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和形成搞好工作的强大合力。  

六是农村集体经济积累薄弱的现状堪忧。保障村级事务运转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有限,没钱办事甚至负债运行直接影响了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层党组织整体工作水平与快速发展的形势不太适应。当前经济建设全面提速,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对此,基层党组织出现了一些“不适应”。一方面是有些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还不完全适应这种快速的、跨越式的发展形势,有的固步自封,墨守陈规;有的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进取和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是有的基层党组织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行政命令式的领导方法,使党的工作出现机关化、行政化的现象;还有就是一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年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等自身素质方面不适应形势的过快变化。  

二是部分党组织加强党建工作的意识还没有完全树立。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抓经济忘党建”,经济和党建“两张皮”;有的是“两委”之间职能错位,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履行党务职责较差,出现“都管、都不管”的现象。  

三是部分村党支部工作思路不清,发展农村经济办法不多。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积累薄弱,党支部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能力不足,或者是想办事而没条件办,一些偏僻山区村受条件限制,形成“条件差不发展、不发展条件差”的恶性循环。越是不发展,则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越来越下降,村党组织和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变随之下降。此外,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布局、乡镇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条件便利的村易出成绩、易引起领导注意、易形成社会影响,则重视程度高、投入力度大;反之亦然。  

四是党员整体素质偏低,制约了党员作用的发挥。经过调研分析,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现象严重,学历层次偏低,有些党员干部在发挥作用上显得有心无力,存在着三个不适应:一是独立驾驭市场经济和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与群众盼望致富迫切心情不适应;二是有的党支部班子成员政策水平不高,有私心杂念,与群众要求公开、公正、公道的迫切愿望不适应;三是依法行政能力弱,与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参与意识不适应。导致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五是个别村干部更换频繁,财务交接不清。调查发现,大多落后村一是干部难选、更换频繁,二是财务混乱、交接不清。导致问题沉淀、群众积怨,工作被动,且新老干部之间互不服气,搞“窝里斗”,更谈不上长远打算。财务交接和财务公开流于形式,财务监管失控,难免负债加重,问题累积。  

  三、对策建议  

 (一)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促进乡村两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的大幅度提升,解决好“由谁来抓”的问题。继续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按照“五个好”标准着力巩固一类村、积极转化二类村、集中整顿三类村;深入开展 “四联四创”活动,形成城乡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格局,精心打造“**先锋”品牌。在班子配备上,一是要突破常规,疏通选用渠道,真正把德才兼备、组织信任、群众公认的人选进班子。二是要健全机制,培养后备力量。建立健全一套涵盖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和考察的管理机制,注重培养村级班子后备力量。三是要改进方法,强化核心领导。既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强化村党组织在村级组织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又要注意强化村委会、妇代会、民兵营、计生协会等村级群团组织功能,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积极推行“支部+协会”模式,把党组织设在产业发展链上,加大党组织领导经济工作力度,形成支部牵头、远教搭台、协会唱戏、党员带动、基地实践的良性互动发展局面,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层党组织新格局。  

(二)以拓展“双培双带”工程为抓手,切实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解决好“抓哪些人”的问题。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一要加强党员先进性建设。主要是强化理论武装,即用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强化技术培训,使每名党员掌握1-2门实用技术,落实2-3个致富项目,达到培训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目的,增强他们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依法办事的本领、服务农民群众的本领。二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要建立发展党员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大力做好培育“党源”工作,注重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增强生机和活力,每个村党支部每年培养6-9名入党积极分子,确定4-5名发展对象,发展1-3名新党员,确保农村党员发展工作“长流水不断线”。三要加强党务工作者培训。要把发展党员业务知识作为“必修课”,提高工作水平。四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依托远教设备强化对党员的经常性、定期性、集中性教育。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一要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他们要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二要加强管理和监督,推行目标责任、年终考评和离任审计等制度,实现基层干部管理和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三要创新工作思路,改进村干部选任方式,形成村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四要健全和完善保障激励机制,调动村干部履职尽责的积极性;五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解决“后继无人”的问题;六要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以开展“四双活动”为有效途径,完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解决好“为谁抓、靠谁抓”的问题。目前正在推行的“四双” 活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要以制度形式巩固下来,推广下去,完善党组织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既要通过人民群众的监督依靠人民群众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又要让人民群众享受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以推进职能转变、理顺“两委”关系和乡村两级关系、建立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为重点推进推进组织工作机制创新,解决好“用什么抓、如何抓”的问题。一是准确定位乡镇职能。将乡镇职能由传统的行政命令转向搞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宏观调控上来。二是依据《党章》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理顺“两委”关系和乡村两级关系。实行村“两委”分工负责制,明确村党组织对村委会实行政治领导、工作指导、思想引导的职能,形成“两委”协调一致、良性互动机制;同时要建立富有活力的村级工作机制,乡镇党委要充分保护和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要对村“两委”统得太多、管得太死,减轻村上负担,实行责权利相统一,为村干部履职尽责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建立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健全议事规则,实行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用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建立群众对决策实施的监督机制,为群众依法行使自治权利创造条件。  

(五)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解决好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用什么作保证”的问题。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其次要加强执政理念教育,树立基层党组织执政为民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再次要强化监督,通过监督规范村干部用权行为,杜绝争权夺利和循私舞弊、违法乱纪等现象发生,切实维护党的形象和威信;最后要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办法,实现按制度办事、以制度管人。  

   

   

 

推荐访问:调研 农村 情况 基层党组织建设 XX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