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调研建议

时间:2022-01-30 15:16:22 浏览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改变,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区旅游资源丰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区位优势,开发文化旅游前景广阔,独具价值。为进一步掌握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强的对策建议,我区组织相关单位认真开展了调研。
    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
    **区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长征文化、地域文化(或称地方文化)、宗教文化和生态乡村文化四大板块。
    1、长征文化: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系列长征红色旅游资源,是长征文化的主脉络。现有遵义会议会址、毛主席住居等历史文化遗址,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和提升,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我区以及我市最主要的旅游产品。
    2、地域文化:一是播州土司文化,以杨粲墓最具代表性,经过初步的发掘和修缮,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杨粲墓及其博物馆已经成为地域(土司)文化的核心景区;二是浙江大学西迁遵义纪念碑,现珍存于湘滨公园内,是研究浙大历史和抗战期间贵州教育史的珍贵史料。
    3、宗教文化:**的寺庙以建庙时间早,规模宏大而全省闻名。以金鼎山寺庙群、湘山寺、桃溪寺为代表。金鼎山寺庙群被誉为黔北宗教旅游圣地,湘山寺于2008年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由于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通过景区设施改造,金鼎山和湘山寺已经具备了游客接待的基本功能。
    4、生态及乡村文化:生态文化旅游以大小板水、凤凰山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海龙湖为代表,其中,海龙湖、古军事城堡—海龙屯、黔北佛教圣地—金鼎山、原始森林—大、小板水连片形成“金—大—海”旅游区。乡村文化旅游以新蒲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巷口红岩湖乡村旅游、忠庄勤乐乡村旅游为代表,其中新蒲农业园区已建成10里葡萄长廊、千亩荷花基地、特种养殖场。此外还有海龙温泉等休闲文化旅游。
    (二)文化旅游企业(配套产业)发展情况
旅游产业发展的产业配套主要是围绕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性旅游产业体系。按照**区旅游产业结构的基本框架和构成要素,分直接与间接为旅游业服务的两大旅游产业要素类型。
     1、直接为旅游业服务的产业要素包括:旅行社业、酒店业、餐饮业、商购业、艺术娱乐业、交通运输业等。2007年以来,我区星级酒店建设成效明显,东方建国酒店评为四星级酒店,填补了遵义中心城区无高星级酒店的空白;广电大酒店、维多利亚酒店、京腾丽湾酒店评为三星级酒店。目前,我区星级酒店已达到9家,床位数达2352张。乡村旅馆16家,床位数219张。餐饮企业72家,旅游定点单位14家。区内还有近百家娱乐、休闲商务会所及餐饮企业。2004年6月,设施最完善的国家一级客运站——忠庄客运站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53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停发车位2万多平方米,给南部新城带来前所未有的人流、物流、车流和信息流。
    2、间接为旅游业服务的产业要素包括:旅游商品加工业、旅游房地产业、康体保健业以及工业、农业、商业等。2007年8月**区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共征集各类旅游商品包装设计19件,其中“贵州印象顶级商务茶”、“十五年陈酿珍酒酒瓶”、“蓝芽生物科技工艺茶”等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并代表遵义市参加了决赛。在遵义市2008“瓮福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所设定的小类别设计、定向设计、自由设计比赛中,由我区推荐的5家企业,23件作品参加比赛均获大奖。其中:由贵州黔韵民族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选送的“民族刺绣工艺服装系列”获小类别设计比赛特等奖;由遵义金智礼品公司选送的“遵义印象(精装木盒)”获自由设计比赛一等奖;由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选送的“国密董酒、1977年生产的500ml、59度”获定向设计比赛一等奖;由贵州万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选送的“万胜化风丹包装盒”获定向设计比赛二等奖;由遵义福寿蛋糕厂选送的“延寿牌遵义鸡蛋糕包装(礼品盒)”获比赛优秀作品奖。
    (三)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及建设情况
    1、已申报的文化旅游开发项目:金鼎山佛教文化景区开发项目、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项目、迎红桥红色旅游城市景观项目、新蒲、忠庄乡村旅游开发项目以及郑莫祠沙滩文化纪念馆项目。
    2、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情况:金鼎山佛教文化景区开发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立项批复、金鼎山牌坊至山门一公里旅游公路建设;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已完成景区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立项批复、金鼎山集镇至景区12公里旅游公路建设、景区大门、游客服务中心(在建)、停车场、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海龙温泉项目已完成工程建设拟定于今年5月开业运营;2006年启动了长征镇“遵义市黔北风情街区文化旅游开发项目”,规划建筑面积3544平方米,包括街区入口文化广场、停车场、美酒文化街、旅游文化产品商业街、黔北风味小吃文化街、红色旅游饮食文化街、黔北茶文化苑等10个项目,总投资预算为9.0576亿元。其中国酒文化博物馆主体工程已完成。建造红色旅游商业街并于2007年11月23日开放使用。
    (四)基本思路、举措及成效
    1、基本思路:“突出一条主线,实施两翼展开”(即以发展红色旅游为主线,展开东部新蒲乡村旅游和西部“金大海”生态旅游两翼),突出重点,培育精品,以点带面、整合资源,产业联动,逐步形成特色鲜明、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区域一体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2、举措及成效:一是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和协调,强化对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二是加强规划管理,围绕重点景区编制了开发性详细规划;三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了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一批高星级酒店,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及乡村旅舍设建日臻完善,促进了“农家乐”的快速发展;四是打造旅游精品,开发建设具有独特魅力和特色的“红色旅游”文化产品,以打造具有影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和黔北休闲度假旅游核心区和集散地为目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把历史文化、长征文化、地域文化、宗教文化、生态及乡村文化旅游有机结合;五是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顿成效明显,加大了旅游信息及网站建设力度;六是加大旅游宣传力度,进一步推进了旅游宣传与市场推介,打造了红色旅游品牌剧目《红军魂》。
    二、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通过市、区两级的不懈努力,全区的文化旅游产业有较大发展,但总体来看,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仅仅停留在观光层次,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短,文化旅游业对我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很低,还没有形成优势产业,但发展潜力很大,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开发。
    (一)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程度低。我区属于典型的旅游资源开发的后发地区,相关配套设施、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环境没形成。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会议会址,作为旅游景点,存在着规模较小,接待游客人数受限的问题。而且,景区周边与招揽游客相关的,作为旅游活动延伸的配套设施极不完善,旅游购物、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商业设施和场所基本没有。使景点成为“很有说头,也有看头,就是没有玩头”,对游客产生不了吸引、截留和留住的理由。
    (二)行业之间协调不够。特别是旅游业发展对服务业的要求来看,目前我区旅游服务业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一是从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来看,劳动力结构尚处于向服务业转移的阶段;二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相对偏低;三是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来看,传统行业比重仍然较大。由于对服务业标准化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服务业专业化程度低,服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亦较低,服务质量不规范,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缺乏统一有序的管理,使得一些投诉纠纷的处理缺乏调解依据,从而给予市场监管带来一定困难。
    (三)投入不足。景点建设筹资渠道少,开发景点面临资金缺乏的制约。无论是从旅游景点数量上,还是从旅游资源可发掘上来说,我区文化旅游景点开发建设均有明显不足,资源优势还未转化为产品优势,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制约。
    (四)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统筹协调的能力。从其它旅游业发达的地区来看,都有专门的旅游管理机构。我区目前只是在文化广播旅游局下面设置了职能机构,协调各方面的难度较大。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去做游客流量、消费等方面的动态数据统计与分析,不能充分掌握旅游业的基础资料。
    (五)宣传促销的力度不够,没有形成特色和品牌。我区目前由于可立即投入运行的旅游景点不多,有效的旅游线路也不多,因此在宣传和促销等方面的力度也不够,中介组织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旅游景点品位不突出,品牌不彰显。如我区为将遵义会议会扯景点的旅游活动延伸,打造了一条配套设施集商业、休闲、文化、娱乐、餐饮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中国第一条红色旅游商业街——红军街,拥有商铺176间。但目前许多旅行社只是将遵义会议这个景点作为整条“红色旅游线”很小的一部分进行介绍,给旅游留下很少的一部分自由活动时间,游客来到红军街想购买一些特色文化产品,由于没有专业的介绍、引导,常常只是“很有说头,也有看头,就是没有买头”。
    (六)旅游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工作亟待加强。一是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从业人员学历较低、专业不对口、人才分布不合理,限制了行业总体服务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区的饭店、旅行社、景区景点等旅游企业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仅占11.5%,所学专业与从事的工作岗位对口的所占比例只占5.3%,旅游人才分布主要集中在宾馆、饭店和旅行社,占全行业人才总数的90%,而一些新兴的旅游服务业所急需的人才,如旅游电子商务、会展策划、旅游媒体宣传、营销人才等都非常紧缺。二是人才培训体系不够完善。旅游教育培训工作明显落后于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导致我区旅游人才队伍的整体能力有些欠缺。旅游学校与旅游企业、旅游培训机构、政府职能部门相结合的旅游教育网络体系尚未普遍形成。三是人才市场机制不够健全。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中,在该企业工作时间在2年以内的占51%,2-4年的占19%,4年以上者占30%。61%的人有过1-2次职业流动,旅游行业员工跳槽的频率大致为1-2年,时间短、流动性强,流动性最大的是服务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员工流动性大,导致了企业培训成本的增加,因此,企业主不愿意花钱给员工培训,最终导致服务质量低劣,形成恶性循环。
    三、对策及建议
    (一)今后的目标任务及基本构想
    要围绕长红色旅游、地域文化旅游、宗教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四大主题板块,创建旅游品牌,将**区建设成为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成为**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产业链的发展,实现旅游业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统筹发展。2011年:是旅游发展的培育阶段,重点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市场需求调整旅游产品结构, 实施“优秀旅游城市”优化升级及人才培训等工作。游客接待量达到73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4亿元。2015年:完善行业体系、升级改造现有产品、开发建设符合未来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为重点,积极打造一批国家级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达到1621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59亿元。2020年:建成旅游产品类型丰富、产品特色鲜明,服务质量优良,文化氛围浓郁,生态环境良好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双优美旅游区。游客接待量达到4384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81亿元。
    为积极应对当前的金融经济形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新政策,以民生领域、基础设施为重点的4万亿投资,将有力推动遵义航空港及高速公路建设以及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我市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我市旅游的通达性、舒适性和竞争力。而加快住房、养老、医改、教育等民生保障机制的建立以及一系列刺激国内消费的政策的出台,将有助刺激居民旅游需求的增加,有助于我区巩固传统的客源市场并扩大我区新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因此,我们必须抢抓机遇,把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作为重要战略举措,提到议事日程,既要立足当前做好相关工作,尽快见效,又要着眼长远,做好规划,谋求长远和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措施
    1、发掘区域资源优势,制定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龙头,要使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后发优势,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制定出高起点、高品位、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要按照统一规划,加大旅游资源整合重组和深度开发力度,既要集零为整,扩大景点的规模,提高景点的档次。又要敢于创新,变无为有。对已建成、在建中和拟建设的景点,要挖掘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开发,注重文物搜集、资料开发、布展解说,要激活积淀的文化和凝固的建筑,再现近代历史风云,力求声、色、情、景并茂。要打造旅游概念,浓厚旅游氛围,改善旅游环境,发展过夜旅游、综合消费旅游。精心组织旅游业经营,追求旅游要素的配套效应。尽量让参观旅游者来我区后,有去处,有兴趣,有收获,有震撼。通过对我区文化旅游资源(含潜在)的调研,建议当前要将开发建设和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打造以会议区域旅游产业的整体开发建设,以红色军旅游为主题,打造影响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景点。对现有具备对外开放条件的景点以及将待开发、使用的主要资源,先期进行挖掘整合,作为现可接待旅游的线路,重点推进“金——谢——海”旅游环线公园沿线的景区打造。
    2、多方融资,加快景点(区)建设。景点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从目前我区财力来看,光靠自身实力是不行的。因此,政府首先要设法解决立项和用地,如做各景点(区)旅游开发建设的可研性报告和编制工作,力争开发规划通过评审,解决开发用地并争取申请旅游国债。同时,要大胆探索各种有效的融资渠道,通过市场机制招商引资、多方筹资。形成多元化的筹集资金体制,例如;以文物修复和保护的名义立项申请国家和省、市经费;以发展文化事业项目的名义申请经费;以建设红色旅游基地的名义,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支持和导向性投入;以发展公益和社会事业的名义向海内外募集(比如宗教场所的扩建修复,通过以佛教和慈善事业的名义向海内外广大信男善女募集建设资金);以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合作、入股。要抓好旅游项目招商工作。坚持以项目开发为主题,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开发旅游景区景点。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方式,加快开发进程。同时,加大国际市场招商力度,争取外资参与景点开发等。还有就是要认真把好土地经营,建议用安置城市居住房和享受城市居民社保的方式,来换取开发地农民(重点为近郊农民)的住宅基地与土地经营权。
    3、合理布局,加快旅游产业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景点(区)建设要抓重点,在宏观上必须规划先行,以规划为依据进行开发建设。在具体开发建设上,不遍地开花,不盲目投资,要坚持循序渐进。景区的开发要按照国家A级标准、宾馆饭店要按照星级标准进行,以防止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一些小的非重点的旅游景区开发,可以待到大的旅游发展架构和气候形成以后,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进行开发,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不要等所有景点都建设修复好了,才去发展旅游产业,要采取“边建设,边待客”的做法,在建设景点(区)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相关产业,确保早日见到成效,早日形成氛围。要注重建设吃、住、行、游、娱、购等设施,特别是要因地制宜,结合旅游资源分布特点,突出新、奇、特等新的旅游要素特征。要根据景点的分布和旅游线路的设计,按照有利于方便游客和吸引人流、资金流的原则,合理摆布相关设施。加快建设高档星级酒店、经济实用型酒店、旅游快餐店、普通饭店餐馆等各种不同类型档次的设施,确定定点饭店、旅游纪念品商店等服务场所。在饭店、交通、购物、娱乐等旅游服务要素建设上,逐步规范纳入旅游管理体系,使其与景点建设规模相适应。
    4、发展中介组织,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旅游业是靠信息流来吸引人流,从而带动资金流、物流,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对旅游业来说,搞好宣传促销,形成品牌和特色相当重要。要发挥相关部门作用,形成对外宣传和促销的合力,围绕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研究、策划不同的节庆、演艺活动,唱响全区文化旅游知名品牌。要通过建立我区旅游中介组织协会,发挥协会的作用,对全区文化旅游业实行行业管理、监督、评定,并负责文化旅游活动策划、宣传和发展、促进旅游中介服务等工作,使各旅行社立足我区,以**区为主,面向全省全国招揽游客。特别是要采取优惠政策、协会施加影响、酒店旅馆配合吸引等措施,确保各旅行社在设计线路时,将游客的购物、吃、住等重要环节发生在**区。要积极走出去,与省内外城市的旅行社合作,设计出能最大限度留住旅客过夜和吃、住、购物的旅游线路。
    5、深层挖掘,增强旅游经济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旅游经济是开放经济,发展我区文化旅游业必须增强开放意识,拓展外延,增强辐射力。既要开放引进,又要开放输出,既要立足本区资源、景点做足文章,又要跳出区域,眼观四方。要善于把我区的旅游资源、旅游业要素同周边市区县的资源和要素结合起来,使我区的旅游线路延伸联结到周边地区,既当终端,又作中转,形成全区、跨区乃至跨市的旅游长线,同时,提高我区对游客的截流过夜和消费能力。要注意深层挖掘,充分发挥文化活动的聚集和吸引效应,积极将旅游消费与旅游开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积极打造大的旅游文化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提升地方品牌的知名度:一是把文化企业培育成规范的文化市场主体,使其在我区文化旅游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依托乡村特色产品举办各项活动,如勤乐的葡萄节,通过举办活动,聚集人气,吸引人流,扩大知名度,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二是实现文化产业投资的多元化。重点引进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到我区投资文化旅游业,特别是推出大投入、大制作的文化旅游精品,通过出卖冠名权、广告等方式,筹集资金投向文化旅游业。
    6、加强旅游服务工作,为文化旅游建设创造良好软环境。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关联度强,涉及面广,旅游服务工作贯穿于行、游、住、吃、娱、购等旅游要素的方方面面。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服务业迅速增长以及信息、房地产、社会服务等新兴行业的发展,与旅游紧密相关的服务业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提升传统服务业,就是要制定和实施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要通过对服务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标准化原则和方法的运用,以达到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式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从而使消费者获得优质服务的过程。一是要推动旅游服务业规范化进程,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标准水平。在全市服务业中,大力推行标准化,逐步纠正不规范行为,努力为游客创造一个统一、公开、公平的服务环境和服务质量标准,促进企业向规范化、专业化、连锁化发展,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制定相应的分等定级标准,要求各旅行社、宾馆、饭店、景区、景点,经营管理单位要严格执行有关公共标志图形符号,安全卫生标准和行业标准,各级旅游质监队伍要加强旅游服务质量执法力度和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推动旅游服务行业认证认可,加强旅游服务人员标准化培训和宣传教育,全面提高我市旅游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二是要成立旅游行业协会,推动旅游业更快发展。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拓展客源市场,促进旅游收入的持续增长,必须成立并加快旅游协会的工作。协会下属的饭店、旅行社、景区、旅游交通等分会要加强服务,促进协作,切实保护好会员的利益,及时给合员提供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起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大力培育旅游业的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带动旅游业的规模化、科学化和精品化,不断提高旅游业整体效益,让广大旅游企业得到实惠。三是要成立市级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咨询中心等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组建市旅游投拆应急服务中心,实行综合执法机制,全力抓好旅游安全,旅游救护,旅游投拆处理工作,创建一流的旅游公共服务。
    7、因地制宜,与时代接轨,突出“长征文化”。遵义是一个革命老区,这是一张重要的名片,这也就确定了我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品的主题应是“长征文化”,在深度开发产品时应十分珍惜、保护并发掘红色旅游独特的人文历史内涵。确定这条主线后,可运用体验元素深度开发全区红色旅游产品。一是开展丰富的娱乐项目与游客互动。在讲解员集中讲解后,开展实景表演、现场有奖问答、听老红军讲故事等游戏活动来提高游客聆听讲解的积极性,巩固其对知识的吸收。寓教于乐,使游客同时达到娱乐、教育体验的极佳状态。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展示手段变静为动。景区内除配备必要的图文说明和文物陈列外,恰当利用多媒体、激光、声光电结合的半景化甚至全景化等现代技术,制造融画面、灯光、音响于一体的虚拟实境,提供给游客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使游客在感官上得到更感性的立体认识,仿佛置身于昔日硝烟战火中。三是定期到各地开展不同主题的巡回展览。突破一般博物馆和展览馆的定点展览方式,变“等客人自动送上门”为“主动将产品送到客人家门口”。根据红军长征在黔北时战斗生活的史实,制作成如遵义会议召开全程揭密、红军伙食记录、黔北建筑样式、黔北居民生活方式、红军军事装备发展史的主题展板。利用国家节假日和重大活动的契机,到周边省市巡回展出,可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四是定期更新,充实展览的史实资料。若一个景区多年重复展示某个固定的主题,难免显得内容陈旧乏味,造成重游率无法提升。所以应该聘请史学专家不断收集红军在黔北地区战斗、生活的传奇故事和史实资料,不断充实展览内容。通过媒体给予曝光,以始终保持游客的兴趣,延长景区的产品生命周期。
    同时,可与时代接轨设计出具丰富体验性和高参与度的旅游项目。一是复原20世纪30年代遵义老城区街景。以史实为依据,充分挖掘长征期间红军在遵义地区战斗生活的传奇经历和感人故事,借鉴延安“陕甘宁边区一条街”的经验。可在“红军街”上融入黔北地区的独特风土人情,通过角色扮演再现革命者在老城工作、战斗、生活、劳动的场景;游客不仅可以参观这条遵义老城区的缩影,有兴趣的游客主动参与其中扮演各种角色,比如扮演红军、老百姓、茶馆老板、小商贩、打铁匠等。可在景区内流通革命当年的货币,游客可以将人民币兑换成旧货币在景区内购物消费,吃红军餐,购买红军装、黔北名族服装等风俗特产,体验20世纪30年代的黔北日常生活。二是定期推出遵义会议实景演出。可以复原遵义会议开会时的情况,推出定期的实景演出。培训景区工作人员扮演老一辈革命先辈人物,在模拟的会议室里开展激烈的争论,会议结束时纠正党内右倾错误的思想路线,最后确定毛泽东同志为党中央领导人。向游客们实景再现我党历史上生死存亡的传奇转折点,让游客重温这段历史知识,感受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伟人运筹帷幄的智慧。三是规划长征影视作品的主题展览馆。在景区内建立红军长征影视作品的展览馆,馆内可收集建国以来至今以长征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制作成馆藏特辑向游客播放,不仅向游客回放作品中的精彩片段,还加入介绍拍摄这类题材的知名导游、演员生平和拍摄花絮,让游客在回味经典影视作品的同时,扩充相关知识。还可在主题馆内设立影视特技展厅,展出拍摄器材、道具等实物。讲解员向游客演示这些影视器材的用法,并介绍影视作品的拍摄手法、拍摄特技和影片的生产流程等知识,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亲自操作拍摄器材和道具。通过牢牢吸引游客的眼球,让其在生动有趣的互动中达到娱乐、教育双重体验的高峰。
    8、强化分析,不断完善发展旅游经济的政策措施。要认真研究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特点、规律,充分考虑旅游经济投入、产出的特殊性,制定有利于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拉动旅游资源的开发、改造、经营。对规划内旅游建设项目的投资,应给予国家级旅游区优惠所得税率的享受。要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对引进开发旅游项目资金的中介组织和中介人,按引资额的一定比例予以奖励;鼓励区内现有企业向旅游业投资,区内企业利用所得税利润向旅游规划项目投资,应允许税前部分列支。政府应在旅游要素配置上提供保障,在打造环境上优化服务,同时规范经营行为,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引导旅游行为发生的策划工作,通过定期分析研究,提高有利于开拓旅游市场的决策水平,并经过策划设计使之实施。要加强以科学方法对客源市场、消费构成、消费需求等方面的调研,适时做出预测,为经营旅游市场和发展旅游业的决策提供参考或指导。要加强对旅游业的专门统计工作,做到年游客人次、来源、消费金额、消费构成、产值收入、财税贡献基本准确,推动旅游产业在统计上规范化。
    9、加强景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要与土地利用、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文物保护、风景名胜区等规划相衔接,应当保持其风格、内容与景观、环境协调统一,禁止对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和景观原貌进行破坏性的开发和建设。在旅游区及其外围保护区内,不得建设工矿企业、站场、仓库等同风景和游览无关或破坏景观、污染环境、有碍观瞻的设施。
    10、造就和聚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旅游人才队伍。一是要抓好对旅游行业重点人才的培养。要围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旅游行政管理队伍”的目标,按照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有计划的分级分类对旅游行政领导人员进行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有一定行政管理能力的领导人才。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吸引其他行业高水平的经理人才更多地进入旅游企业;优化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推动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抓好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点)、旅行社等企业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提高其开拓市场的能力。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引进旅游规划方面的紧缺专业人才。要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不同层次、不同服务方向的导游员。通过选拔十佳导游,以及组织导游员的各类评优大赛,优化导游队伍结构,提高导游队伍素质。二是要建立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将院校教育、继续教育、企业培训三者互为补充、有机结合,完善学历教育和成人培训机制。与大中专院校双边合作,设立诸如规划、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等专业学科,系统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旅游企业要有计划地组织各类专题培训和短期轮训班。培训的计划和安排不仅要关注企业在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系统储备能力等各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要结合员工职业发展的需要,将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结合有利于培养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三是要加大对旅游人才的有效激励和保障。对于普通员工,要将薪酬与职位和绩效同时挂钩;对于高级管理层次的员工,要构建以经营业绩为核心的多元化分配体系。要实行高素质旅游人才收入与经营业绩直接挂钩,拉开分配档次,允许他们获得较高的报酬,逐步实行年薪制、配股制、期权制为中心的激励机制,更好地调动高素质旅游人才的积极性。四是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机制,旅游主管部门要建立人才奖励制度,定期对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旅游人才给予奖励。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旅游人才流动机制,加快建立法制化、规范化的旅游人才市场,推动旅游人才市场从集市化向信息化、网络化等建设,规划好旅游人才的储备。建立完善人才保障机制。
    11、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机制体制建设的意见。一是坚持政府主导作用,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打破行政区域及条块分割的限制,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的目标,突出重点、整合资源;认真开展旅游调研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规划、用地、开发、保护、改革、管理、营销等重大问题。二是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寻求新的突破:积极实施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打破所有制界限,将经营权转让给有能力经营好的企业或个人;切实发挥旅行社在产品宣传和线路推广方面的“窗口”和“桥梁”作用,按照市场机制实施旅行社景区利润分享和线路推广奖励政策。三是着力吸引民营资本,形成多元化投资结构,有效地解决景区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景区开发建设和经营运作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的过程,宏观上,政府要在政策、资金方面做好引导性投入,为民营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奠定信心和基础,同时,政府的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宣传,在经营性项目上,通过市场运作和公平竞争,让民营资本和个人参与景区建设。四是按照“转折之城、会议之都”的城市主题形象和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目标,从发展会展经济的角度思考休闲度假类高端旅游产品的开发和体验性、参与性较强的旅游项目设计。五是建立健全旅游产业人才队伍培养和引进的各项工作机制。六是建立一个比较专业和权威的管理机构,来协调和操作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体事务。
 
 

推荐访问:加快建设 强市 调研 建议 文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