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街道党工委书记科学发展观讲课稿

时间:2022-01-31 15:19:39 浏览量:

坚持科学发展观  引领我们走向光明  
主讲人:解放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辛绍河  
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演变的过程  
科学发展观最早提出是在1999年3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两会”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2003年4月10日到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非典疫情非常严重的时期,视察广东时首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2003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抗击非典总结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第一次见诸党的全会文件是在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中共中央十六届一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上。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之后的理论延伸,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体现,是共产党六十年执政实践的需要,同时在贯彻落实过程中也要反观自照,去经受实践的检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逐步自我完善。  

一次,一个酒会上,一个美国记者问毛泽东,“你们中国能够成立到发展至今有什么经验吗?”,和众人想象中的长篇大论不一样,毛泽东就两个字:经验。微言大义,我们从中能够理解到许多,有一点就是党执政60年的思想建设的逐步完善、成熟,包括毛泽东思想能够被纳入党章。这些都为我党执政的思想体系建设锦上添花,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打下了夯实了基础。  

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       

(一)国际背景  

政治多极化:二战以后,各国的力量,特别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力量的消长,逐渐形成美苏两极对立的冷战格局。1989年的东欧剧变,继而引发的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时代的结束,以美国和原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为特征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出现了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总体看来,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但我们也必须把握局势,时刻保持警惕。因为政治多极化之后不见得是美、俄两大对峙阵营实力的削减,透过表象,我们可以发现尤其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约阵营依然是伸着魔爪到处猎食,远的不说,单看东亚地区。朝鲜,一个非常贫穷国家,我去过,用手机的人都很少,但正因为穷,所以抓住一切可以挣钱的机会,一次一个美国记者到朝鲜去密探核武器藏匿地,结果被逮着了,准备抓去坐牢,不巧的是克林顿知道了这个消息,于是密电李明博,想私了,李明博也不傻啊,你美国虽然强大但毕竟理亏啊,再说了也不能乱欺负人不是,于是提议了许多贸易方案,来吧,咱谈判,你要人我要钱,谈判会开了三天,终于解决,美国提供了总额为几千万美元的交易计划,但美国收获的可不仅仅是对人权维护的美誉,更多的是对朝鲜核武器实力的掌控。之后,美朝关系微妙,朝鲜对美国不仅少了份敌视反而多了种依赖。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朝鲜是一个意识形态很极端的国家,于是不知觉中成了美国的代罪羔羊。当年李明博被问及核武器问题会不会危及美国时讲,我们的射程没那么远,只能往西打。不言而喻,朝鲜是对中国威胁最大的国家。韩国,就不用说了,美国的邦国。日本,也不用提了,美国的走狗。另一个关键国家是印度,一个民族纷争持续不断,也是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国家。我们两个国家有着相同的被殖民化的经历,但印度选择了美国,我们选择了自己。印度近几年军事实力增强不少,而且不停叫嚣要对中国复仇,包括印度屯兵中印边界,把我们的南藏地区划入他们的版图。这些都是中印关系恶化甚至有可能激化的信号,所以我国政府也比较关心这件事,拨款修建了青藏铁路,这不仅仅是对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也是对中印之战的未雨绸缪。因为有了铁路,我们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运送战备物资,确保国家安全。据不完全了解,中国政府已于中印边界驻扎了近一半兵力。中印关系,剑拔弩张啊!纵观朝鲜、韩国、日本、印度,皆已成为美国在东亚地区的代言人,可见一斑,中国的国际局势是相当恶劣的。因而,21世纪头二十年将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挑战期。  

经济全球化:伴随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特别是高科技、金融、信息三大要素的普及,现在已出现了一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当今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影响越来越大,谁也不可能关起门来搞现代化建设,不可能回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激烈复杂的国际竞争。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参与这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既要充分利用其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来发展自己,又要清醒认识和及时防范其中可能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和风险,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当今世界,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引起了经济和社会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认真对待新技术革命给我们的挑战和机遇,顺应潮流,乘势而上,把我国的科学技术搞上去,把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搞得更好。   

世界新形势带来的挑战:我国生产力状况总体上还很不发达,在经济上、科技上赶上发达国家的难度还很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西方敌对势力正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国内背景  

 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一,在经济增长方面,破天荒地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1979年-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比1953年-1978年年均增速6.1%要高出3.7个百分点。2008年,我国GDP达到4.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2003年-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8%,居世界第二位;2007年达到16%,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20%,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位。  

第二,在就业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从总的趋势看,不仅控制了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上升,而且在2003年-2007年连续6年实现了失业率的下降。1978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3%,2003年下降到4.3%,2007年下降到4.0%。有学者估算,改革以来农村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劳动力约有3亿人左右。到目前为止,有1.2亿人已转移到乡镇企业,有1.1亿人已进城务工。  

第三,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1978年-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长到1378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4140元;二者分别增长了39.1和20.9倍。1978年-200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由2.5亿下降到1487万人。1978年-2006年,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6.7平方米增长到27.0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由8.1平方米增长到30.7平方米;二者分别增长到了3.0倍和2.8倍。  

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1、经济总量大,但人均水平低。以GDP为例,我国GDP总量很大,2008达到4.3万多亿,排名世界第3位,可是我国人均GDP排名很落后。08年,我国排名104位。经济增长虽然较块,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也就是靠增加各种要素的投入来实现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没变,这种增长方式不能持久。温家宝总理讲过,中国的13亿人口是个基数,乘以贡献的话就是世界强国,乘以消耗的话也是世界弱国。大致这个意思,换个形象点的说法,如果用单个人去乘13亿的话那就是13亿份力量,但如果用单个人去除13亿的话那就是13亿份责任。  

2、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等社会和谐的内容。当前我们的教育、卫生改革并不成功,医疗保障也不到位等等。  

3.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安全问题严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了一条技术引进道路。但引进的技术都是落后的甚至淘汰的技术,先进的、核心的技术并没有引进来。这样的技术引进,不仅会形成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而且还会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逐步丧失,这将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产业安全问题。中国目前很多大牌子,大到客机,基本被波音、空客垄断,小到牙膏,像高露洁、佳洁士,都是外国的牌子,原来还有个中华牌,现在也被吞了,还有像洗头膏之类,什么海飞丝啊都是外国的,中国人自己的牌子也有,但基本都是引进技术,掌握不了核心的东西,我们只能发展成“世界工厂”,谁都可以来享用廉价劳动力和优惠的扶持政策,成品加工完,我们送货,人家拿钱,仅凭着那滴滴汗水换来的加工费是不足以撑起我们更稳健、持久、快速发展的。中国政府前不久宣布要遭造客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价格谈判上我们没有发言权,中国出口几亿件服装赚的钱还不足以买架飞机呢,这就是核心技术的价值,我们看到了差距,所以就应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品牌。  

4.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严峻。(1)从人口角度看。据测算,到2030年我国将迎来三大人口最高峰,一是总人口最高峰,约16亿人口;二是劳动年龄人口最高峰,约10亿人口;三是老年人口最高峰,约3亿人口。(2)从资源角度看。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拥有量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气、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25.5%、9.7%。(3)从环境角度看。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硫排放国、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大约20%的人口生活在严重污染地区。  

5、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带来的挑战   

    我国评选的100个最发达的县,结果浙江占30个,江苏、山东各占16个,而我们河南仅仅巩义一个,东部地区一共占84个,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巨大。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也非常大,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一直是扩大的,2004年就已达到3.2。如果将城市职工的各种隐性收入计算在内,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大概在5~6。如果从国家的安全角度考虑,这种经济格局势必会造成局部地区或城市综合实力很强,而另绝大部分地区综合实力较弱,假若战争开始,那么我们的经济中心和重心地区都会成为敌方袭击的主要目标,这势必会影响到我方战略物资供给和经济发展的后续。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第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在发展问题上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也是对能否真正做到“三个代表”的最好检验。在新世纪新阶段,只有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改革才能有新突破,开放才能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才能有新举措;只有始终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坚持统筹兼顾,周到细致地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1984年,海尔集团集团的前身是青岛电冰箱总厂,当时亏空147万元,产品滞销,人心涣散。张瑞敏带领全厂职工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经过24年的艰苦努力,海尔集团现在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仅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03亿元。在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海尔把握新的发展方向从制造业向服务转型,坚持以人为本,让每个员工直接面对市场,创造价值的同时体现出自身价值,并能够从中受益,努力让每个人成为科学发展的发动机。他们还积极建立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创新体系,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海尔的科学发展。  

第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大气力研究解决农村发展上存在的“三农”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解决区域关系上存在的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的矛盾和问题,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上存在的由于社会发展滞后带来的矛盾和问题,解决发展环境上存在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同时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解决在经济加快发展中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自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全面小康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城乡差距的拉大,一定程度上是国家经济战略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被农村根深蒂固的发展观念所拖腿的经济再现。纵观全国,城市发展磕磕绊绊,问题重重,经济发展越来走向粗放,节约与环保,相对于经济的腾飞显得不那么重要;而农村虽然多次受到中央政府的惠及,减免农业税、新型医疗保险,但总体走向是低水准的,包括社保、基础建设、基层党建等亟须快速提升。城乡发展已经陷入一个悖论,城市粗放型发展,农村节约型走向。这是不和谐,我们要团结。现在我们一提到物价上涨都是满腹牢骚,但说心里话,我是很高兴的,为了那一毛八分钱,我们的农民兄弟起早贪黑,很辛苦,让他们多挣点是我们应该可以接受的,也是应该做的。没有农村兄弟,我们就没有口粮吃,没有高楼住,所以,当前的中国到了用工业反哺农业,用城市反哺农村,用城镇人口来反哺农村人口了。  

西部大开发:1999年,党中央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总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努力建成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新西部。21世纪头10年,力争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有较大发展,重点地带开发步伐明显加快,科技教育和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明显加强,改革开放出现新局面,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部崛起战略:“中原定,天下安”,中部地区指得是中国的山西、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安徽六省。这六省处于中国的地理中部,好比是中国的心脏地区。有一句顺口溜——“不东不西,不是东西”——或许正能体现出中部的现状和尴尬。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这个地区的山西、河南、江西等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地区的发展无疑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2006年2月1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  

  

“绿色GDP”就是把环境资源投入计入发展成本,可以抵消部分虚假的经济增长,避免对经济增长的过高估计,反映出真实的经济增长状况,有利于科学决策,更符合人类的发展,这样的GDP能够更好的反应一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国际经验表明,一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即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关键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阶段,对我国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第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四个多样化”的新形势,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进一步促进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我党有7000万党员,是一个庞大的队伍,所以加强党内民主,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是必然举措。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研究的就是改进和加强党的建设问题,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为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四、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是看是否进行了深入学习。首先要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进一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其次,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再次,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   

二是看是否付诸了实际行动。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理论,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因此,学习之后就要运用,而且要会用、善用。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七个方面:1.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2.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3.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4.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5.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6.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7.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   

三是要看是否形成了全民共享生态文明、社会和谐良性发展的局面。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方法论,它的成果不仅仅是促进经济发展,更是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促使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促使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形成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经济发展资源和能源消耗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子孙后代永续发展的良好发展局面。  

四是要做“四有”新人 。有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用我们的行动去化解压力,用我们的肩膀去担当历史重任;有使命,做好本职工作;有荣誉,只有把自豪感作为一种动力来支撑,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前途,个人才有追求;有正确价值的人,把自己的生命追求转化为生命能量来储存。  

  

推荐访问:科学发展观 讲课 党工委 书记 街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