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工程抗灾能力——湖北应城市水利改革与发展30年调研(祁腊发)

时间:2022-02-20 15:20:48 浏览量:
  改革开放30年,水利建设取得了那些成绩。水利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深入乡镇、水利基层单位、水利工程现场对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水利工程现状。该市现有中型水库2座、小(1)型水库17座,小(2)型水库69座,塘堰1.8万口,总蓄水能力达1.7万亿立方米。引水工程有高关、郑家河、惠亭、短港、渔子河五个大中型灌区渠道6条,全长157.8公里,有汉北河、府河、漳河、大富水四条过境河流,支民堤防长125公里,大小排灌涵闸115处;全市机电排灌设备235处、421台、4.6万千瓦,设计流量277立方米/秒。其中排涝泵站37处、110台、1.7万千瓦,设计流量155立方米/秒;灌溉泵站198处、311台、2.9万千瓦,设计流量122立方米/秒。比较大的泵站有夹河沟、龙湖、城关三座泵站。全市初步形成了河湖分家、闸站配套,以大中型为骨干,小型为基础,蓄、引、提相结合的防洪、排涝、灌溉三大体系,在历年的防汛排涝抗旱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改革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自1978年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应城建市以来,在历届县、市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水利部门的指导下,全市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在堤防综合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机泵站更新改造、水土保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政执法、水利工程管理、农田水利建设以及水利投融资、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水利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工程减灾效益明显增强。1978年以前,应城市只有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排涝体系还未完全建立,特别是泵站排涝工程,仅有国营龙湖泵站和一些集体小站。改革开放后,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投资兴建了一批骨干排涝泵站和涵闸。1980年该市建设夹河沟泵站,安装800千瓦机组6台;1983年,建设城关泵站,安装480千瓦机组4台;1984年,申报省水利厅立项,对龙湖泵站实施增容,新建龙湖新站,增加155千瓦机组10台;1991年建设三屋泵站,安装500千瓦机组1台。1995年申报夹河沟泵站更新改造工程,97年通过可研评审,98年夹河沟泵站被省水利厅立项实施更新改造,计划投资2665、44万元,实际完成投资600多万元,2005年,该市又继续申报夹河沟泵站更新改造工程项目,2007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联合下文批复,计划投资3107万元,其中2008年计划投资1521万元,主要完成主副厂房整修,更换主机组,前池护坡开挖,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400多万元。2007年、2008年市财政连续两年列支350万元,对47处农村机泵站进行了维修改造。2002年,渔子河水库被纳入国家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计划投资2143万元,完成了渔子河水库大坝护坡、溢洪道扩宽重建工程。2006年底,短港水库被纳入国家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计划投资2860万元,目前已到位资金90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400多万元。2007年,国家投资80万元,市政府配套40万元完成了6座小型水库溢洪道扩挖工程建设任务。同时申报了5座小(1)型水库整险加固工程项目,2008年,应城市四龙河、燕子山、鸭子港3座小(1)型水库通过评审立项,计划投资1350万元。民办公助项目,2005年国家投资60万元对汤池镇夏家坝进行了护坡、扩建溢洪道、兴建泵站一座;2006年国家投资75万元,完成了三合镇伍山泵站更新改造工程;2007年,国家投资90万元完成了渔子河渠道杨岭末级渠系改造任务;2008年,国家下达高关灌区末级渠道改造工程项目,计划投资253万元,对高关东干渠一、二、三、四、五分支进行改造配套。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排涝灌溉功能逐渐提高。经过多年运行,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存在许多工程隐患,针对以上问题,历届县、市委都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94年、95年该市连续两年对汉北河实施综合治理,挖北河、扩南河、平滩灭螺,加固堤防12.6公里,完成土方453.6万方;96年、98年对府河实施综合整治,加高培厚堤防16.5公里,完成土方120万方;96年、97年对大富水上段实施裁湾取直400米,加培堤防3.5公里,完成土方38万方;分期对两合垸、田魏畈、肖畈垸、龙湖垸等湖垸进行治理,改造中低产田10多万亩;92年,开发茶山渔湖,对杨家澥地区进行综合治理,改建了牛啼口泵站,开挖了中心渠,配套了相关水利设施,解决了杨家澥近万亩农田的排涝灌溉问题;2001年,争取国家项目投资,对大富水河道进行了清淤疏浚。30年来,全市累计完成农田水利建设投资3.56亿元,完成土石方7500万方,新增旱涝保收面积4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6万亩。

——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全面提速,地方政府投入逐年加大。应城市水资源分布不均,中、北部多丘陵岗地,“旱包子”地区不少,一遇干旱年份人畜饮水成为问题;南部湖区是血吸虫疫区,淤泥深广地质复杂;东部是盐化工业区,周边村民饮水安全受到影响,改革开放前,全市农村普遍饮用河水、塘水,自2001年以来,市水利局持续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作为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大事来抓,在黄滩镇同岭岗、陈河镇人和岗等部分地区,打机井300多口,解决了部分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2005年,国家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应城市先后编制完成了《应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十五年规划(2006—2020年)》和《应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该市先急后缓,统筹安排,重点解决盐化工业区、血吸虫疫区和“旱包子”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近年来,应城市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905万元,市级配套420万元,农民自筹267万元。2006年试点,2007年全面展开,经过3年多的建设,已解决6万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积极向上争取水保资金投入,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应城市属于桐柏山系南麓区,位于湖北省中部,东西宽43公里,南北长48公里,国土面积为1103.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66.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89万人,耕地面积57.17万亩(人均1.06亩)。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84.4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汉宜公路以北丘陵岗地。轻度流失(1000—2500吨/平方公里、年)32.32平方公里,中度流失(2500—5000吨/平方公里、年)65.15平方公里,年流失总量为23.5万吨,经过历年的治理,特别是2004年、2005年国家投资5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50万元,对杨岭、城北燕黄流域范围内的10个村进行封山治理、种植水果经济林、开展小型水利工程整治后,该市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防汛信息化工作得到长足发展,科学调度夺取抗灾全胜。78年以前,应城市水利工程单位都无电话,遇到防汛抗灾突发事件,只能到临近集镇邮局打电话,报告水雨工情。改革开放后,重点水利工程单位配备了无线电台。97年,国家投资100多万元在水利局院内建起了75米高的微波专用塔,现在每个基层单位都有程控电话,局机关各股室配备了电脑,条件好的基层单位也配备了电脑和打印设备。防汛调度指挥开始向现代化、信息化转变,初步建立了雨情、水情、灾情信息测报系统,实施了防汛指挥调度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市防办基本实行了办公信息化。通过科学决策、精心调度、合理布控,该市夺取了96年特大洪水、98年百年不遇的洪灾,2000年、2001年特大干旱的全面胜利,战胜了2008年60年一遇的特大秋汛,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抗灾作用,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水资源规划论证取得成果,水政管理跨入法制轨道。应城市建市以来,先后出台了《应城市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编制了《应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应城市水中长期供水计划》《应城市城市供水水资源规划报告》,为该市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更好的管理保护水资源,市水利局1998年成立了应城市水政监察大队,进一步加强了全市水资源的管理和水事案件的执法查处力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城市各地、厂矿企业水资源调节分配和水污染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为了做好这一工作,该市编制出台了《应城市水功能区划》和《应城市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切实加强了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同时加强了取水许可的监督管理,督促取水单位依法安装取水计量设施,近年来,全市共换发新取水许可证50套,年取水许可量达4397万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3154万立方米,生活用水1100立方米,其他用水143万立方米。

——水利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工程管理运行机制日趋完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但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旧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弊端日渐凸显,不仅导致工程效益严重衰减,而且累积成为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工程管理不但弱化的局面。近年来,应城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于破解水利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上的难题,市水利局在投融资、水政管理、工程管理、水价机制以及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农田水利建设采取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政府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农民自发兴建塘堰等小型水利工程,出现了群众投资型、回归建设型、招商引资型多种融资渠道兴建改造水利工程的模式。小型水利设施通过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盘活现有水利资产,以存量换增量,水利部门所属的周大泵站、八斗山电站地处偏僻、管理不善,效益很难发挥,租赁给当地农民经营后,泵站扭亏为盈,运行良好。在工程管理建设上,大力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格按审批设计方案施工,杜绝层层转包或违法承包,实现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专业化服务。在水管体制改革方面,调整充实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出台了《应城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应城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竞争上岗及人员分流实施方案》,“两定、两费”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行水管体制改革,着力构建权、责分明的管理体制和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按照水利工程单位承担的任务和效益状况,将水管单位划分为纯公益性、准公益性、经营性三类,核定了事业编制,实行了管养分离,圆满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任务。

回顾30年的水利发展与改革历程,主要经验是:一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省、孝感市对水利工作一系列指导意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水利工作全局,大力实践治水发展思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持水利改革与发展的良好态势;二是紧紧围绕市委工作中心,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为应城市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三是理清治水思路,以服务现代农业、现代工业、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不断加强水利基建设施建设;四是坚持两手抓,以水利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保持水利事业健康发展;五是积极主动地争取上级主要部门以及方方面面对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尤其是加大对上争取项目和投资,营造一个良好的水利发展外部环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城市大部分水利工程建于六、七十年代,经过三、四十年的运行,再加之维修投入资金严重不足,部分水利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一是病险工程仍然存在,防洪标准不高。汉北河、府河、漳河、大富水等主要堤防虽经几次大的综合治理,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险工险段;渔子河水库经过除险加固,险情已经解决,短港水库仍属三类病险水库,部分小型水库存在着大坝浪坎、白蚁危害等问题;部分泵站、涵闸普遍存在设备老化、锈蚀严重、设备不配套等问题,影响抗灾能力。二是灌溉工程效益衰减,灌区萎缩。高关、郑家河、惠亭、短港、渔子河等大中渠道均存在渠道淤塞严重,建筑物老化及人为破坏等问题,造成水损过大,加大了供水成本,给农民增加了负担。三是蓄水能力不足,“旱包子”地区水源条件亟待改善。小型水库、塘堰、港坝是应城市的重要水源。由于长年淤塞和水毁,相当一部分塘堰成为“锅底堰”,蓄水能力逐年减少。由于境内蓄水不足,应城市北部地区抗旱用水长期依赖境外水源,加大了农业用水成本。

四、下段工作思路及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城市水利事业正处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关键阶段,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挑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强调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对水利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上级精神,结合应城市实际,围绕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下一阶段水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水利改革与发展,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治水思路,扎扎实实作好各项水利工作,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加强基础水利建设,不断提高工程的抗灾能力。在防洪方面,以提高防洪标准为主,加大险工险段的除险力度,增加汉北河、府河、漳河、大富水的达标堤段,增强城市防洪功能,修建分蓄区建设体系,抓好短港水库除险加固和小水库脱险工程建设,完善现代化的防汛科学调度系统;在排涝方面,抓好夹河沟、龙湖、城关等大型骨干泵站更新改造,以及中小型机泵站排涝设备的除险配套,新建一批排涝骨干工程,提高排涝能力;在灌溉方面,以节水工程为重点,确保大中水库渠道建筑物安全运行,突出抓好万亩节水基地建设,以及高关、郑家河、惠亭、短港、渔子河等五大水库渠道硬化工程,确保引水期间水畅其流。加强抗旱机泵站设备完好率的配套建设,充分发挥抗旱服务队的作用。不断改善“旱包子”地区水源条件,大力兴建当家塘堰、港坝等蓄水设施,提高蓄水能力;在水保方面,以燕黄流域水土保持建设为重点,荒坡种草植树,营造水保林,力争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

(二)多渠道,多途径,不断增加水利建设的投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及水利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探索新时期水利建设投入新路子。一是加大对上争取水利项目争投资的力度。抓住国家重视基础设施工程,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对该市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重点抓好汉北河、府河、大富水综合治理等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基建笼子。二是地方财政要增加对水利的投入,尤其要落实基建工程地方自筹部分。三是积极推广“三民兴水”模式。对小水库、塘堰、港坝、泵站等小型水利工程本着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对产权实行租赁、转让、拍卖,积极鼓励私人投资水利建设。

(三)积极推行新的灌溉管理模式,节约供水成本,减轻农民负担。在加强水利工程设施硬件建设的同时,另一方面要不断探索改革灌溉管理体制,学习借鉴漳河水库和荆门的经验,积极推行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模式。各地以村或联村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以镇、办事处、场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联合会,制订农民用水者协会章程。农民用水者协会是一个非营利的农民团体组织,其主要职能是申报用水计划、分配水量、协调用水矛盾、收取计量水费、管理、维护工程运行等。其核心是由农民直接参与灌溉管理的全过程,减少灌溉放水的中间环节,达到降低供水成本,减轻农民负担的目的。

(四)大力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全面建设小康作贡献。

重点抓五个方面工作。一是优化配置。要做好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防洪规划等重要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加强区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做到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要,又能保障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二是全面节约。要切实把节水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坚持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三是有效保护。做好河、湖、库的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水功能区划工作,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有效的总量控制,对水量、水质统一监测管理。加强对地下水超采区管理,尽快编制地下水超采区治理规划。四是加强基础。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调查评估和规划、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提高成果质量。五是统一管理。要大力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强规划的制定和监督检查,制定明确的水资源配置原则和方案,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五)加大依法治水工作力度,走科技兴水之路。

以《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实施为重点,全面推进依法治水。进一步加大水法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水法制意识,水患意识;着力推进行政执法“两制”,树立良好的执法主体形象。结合水利执法的实际情况,切实把推行执法“两制”工作落到实处;加大水法规的落实力度。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对破坏水、水域和水工程的不法行为,对在防洪河道设障、违法采砂、乱挖乱占等行为,予以坚决打击,有效扼制水事违法案件的发展,维护水法律、法规的权威。

加强水利科技工作。要继续实施水利科技创新计划,重视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坚持不懈地用新技术对水利行业进行技术改造。着力推广渠道防渗、节水灌溉、防汛抢险、泵站技改、土坝劈裂灌浆、白蚁防治等水利新技术。

    

推荐访问:应城市 水利 抗灾 湖北 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