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中国环境报》: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绿色贸易

时间:2022-02-23 16:23:42 浏览量:
  编者按

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和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共同主办,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和法国威立雅环境研究所承办的“贸易、城市化与环境”国际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研讨会通过专题报告、圆桌论坛、小组讨论等形式,对“贸易与环境”、“城市化与环境”及“亚欧之间贸易及城市化合作”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国内外众多专家在各环节做了主题演讲或发言。本报今日特摘录他们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碳税实施不易 多边框架是解决之道

应对气候变化应采取多边措施

◆世界银行环境部高级环境经济学家Muthukumara Mani

实施碳税的国家或许在国际贸易竞争力方面会受到负面影响。但是,事实上,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国家在实施碳税之后反而在国际竞争力方面有所增强。原因在于这些实施了碳税的国家确保了其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不受碳税的影响。换句话说,不同的行业在碳税的条件下,可能受到抑制,也可能会受到激励。所以,试图给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做一个综合性的判断是不对的。

欧盟和美国正在设计一些有关气候变化方面的立法。很显然,这些衡量的因素和方法并不是来自于多边协议,因为其他国家并没有参与进来,而只是美国和欧盟单边采取措施去惩罚那些没有相似措施的国家。

这种单边的贸易措施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会造成极大的损害。如果全球都按照美国和欧盟的建议采取碳税,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南非等这些现在的碳出口国都会受到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创造对环境更为友好的技术来解决目前的矛盾。中国、印度和巴西都有很多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南南贸易”在加强清洁技术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发展中国家应该站在世界的前沿。

追求减缓气候变化就应该采取多边贸易,营造开放的贸易环境。贸易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以及对他们开展扶贫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他们不能放弃贸易,但是他们也要理解,气候变化同样对发展中国家会造成影响。一定要确保不要因为气候变化而阻碍了国际间的贸易流动。

单边框架限制不利于贸易竞争

◆加拿大魁北克省原省长Pierre Marc Johnson

环境和贸易彼此是相关的。环境影响贸易,贸易影响环境。而且在某些方面贸易自由化可能有扩大一些负面环境影响的趋势,也可能会导致一些污染比较重的工业搬到管制较轻的地方;在某些情况下还会使贫穷集中在一些地区。贸易自由化的负面影响带来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竞争,这使人们产生了要降低环境标准的倾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际条约都在这些方面说不要因为竞争而减少贸易,也不要因为贸易和投资而降低环境标准。可以看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与贸易自由化相伴而生的是监管分权制的改革。

实际上,贸易自由化对环境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贸易产生了更多的财富,使人类有了更多的发展。财富可以被用来恢复并且保护环境。公众已经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人们越富有就越想保护周围实实在在的环境。贸易也使清洁技术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国际贸易也越来越受到双边、多边的框架限制,特别是在环境领域。但是寄希望于实行一个单边的管制,却是不可行的。因为在很多情况下这些管制会影响贸易。而且单边的行动有时候在这方面对贸易竞争性会产生影响。

合理利用技术贸易壁垒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开放型经济研究所所长 夏友富

贸易环境问题对传统贸易经济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直接影响到国家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传统的贸易经济理论是一种狭义的竞争优势,仅仅考虑了经济利益,没有考虑环境和社会的利益,也没有考虑环境生态的代价。比如污染输出的问题,其主要有3个渠道。一是洋垃圾进口。全球90%的电子废弃物都跑到了亚洲。中国每年进口大量洋垃圾,广东省很多地方由于大量非法进口洋垃圾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二是通过产业转移进行污染转移。中国约1/3的外商投资产业是高污染产业。第三个污染转移是通过贸易渠道。一方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危险废物,另一方面还指责发展中国家环保搞得不好。我认为进口国和资本输出国必须承担环境责任。

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以环境问题为核心的具体的影响竞争力的手段。我认为在防止保护主义滥用的前提下,合理地运用技术贸易壁垒是有好处的。现在的贸易壁垒大大超过了传统的贸易壁垒,其涉及面很广,基本上每个产业都有,它把安全要求、环保要求、社会责任要求、知识产权要求和产品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一体化的要求。这方面,欧美日是主要的实施者。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小企业是主要的受害者。

低碳经济使贸易环境问题系统化更加复杂,这将对国际贸易产生深刻的影响。我认为这个标准最后变成技术贸易壁垒才具有可操作性。但是低碳经济将来仍可能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将对国际经济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不但影响贸易,还影响投资,影响技术合作,可以说影响每个领域。

单边碳关税措施不易实现目标

◆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副团长 张向晨

世贸组织(W T O )是一个贸易组织,但是在它的宣言里也提到了发展和环境的问题,要求各成员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考虑对世界资源的最佳利用,寻求保护和维护环境,也就是要实现贸易、发展和环境的“三赢”。

现在一些发达国家主张实施碳关税主要基于两个理由:第一,他们认为采取了减排措施会增加国内碳排放的 成本,从而降低了竞争优势。第二,由于采取了这样的措施,他们的成本会向没有碳排放的国家转移,因此有必要采取边境措施,包括碳关税。

WTO的基本原则要求WTO的成员对进口产品和国内的产品给予同样的待遇。如果征收碳关税,就需要为国内产品和进口产品制订排放标准并计算排放成本,而进口产品的排放标准或者排放成本不能高于本国成本,这是基本的要求。在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不同产品,即使是同类产品它的碳排放量也是千差万别的,现在所谓的碳追踪技术还远远不能达到要求。因此,为某一个产品制订专门的碳排放标准和成本是不现实的,结果只能是制订一个平均的标准,比如说对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国家征收碳关税,这样的结果就必然使进口国的产品受到歧视。

WTO里面有一个环境例外的条款,允许为保障人民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或者是保护资源而采取例外措施,实施这个环境例外的条件也是不能产生歧视。为应对气侯变化所采取的措施,很容易被列在这个“环境例外”里面,但是要证明这些进口产品没有受到歧视,就又不可避免地回到了刚才提到的排放标准的问题上。坦率地讲,如果这种标准是单个国家的单边措施,那是没有可操作性的。

经济全球化需防范绿色壁垒

◆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中国全球环境基金工作秘书处副处长 朱留财

碳关税对环境贸易具有潜在影响。从贸易方面来讲,生产成本在扣除碳关税之后,就会把相应的一些外部性因素内部化。比如在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上,不同企业要承担不同的成本;而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不一样,其具有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钢铁、机电、建材这些中国的传统行业都属于高碳产业,而中国正处于起步阶段,如果把大量的外部因素内部化会对中国的发展十分不利。碳关税政策也可能会引起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相继效仿,这样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博弈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碳关税政策也折射出了经济全球化、环境全球化以及全球环境经济一体化这一大背景下的新政策或新动态。如果有一个国家采取了这样的措施,其他国家也会相继出台类似政策。从这方面来讲,提前释放这种信号可以使发展中国家及时应对。

从本质来看,碳关税政策还具有保护主义色彩。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这种保护主义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是很不协调的。美国已经把气候变化、贸易、环境这些都体现其新的安全观内,其他国家也会在这样的激励下更新自己的发展理念和发展安全观。

应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做的是:

第一,尽量地采取一系列措施,把环境的外部性内部化,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每一个普通公民的生活层面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第二,把握机遇,制订相关的环境贸易国际规则。比如美国单边确定了对自己有利的排放标准,发展中国家也可以根据自己国情设计有利于自己的规则。

贸易影响气候 发展还需多角度考虑

要高度重视规模经济对环境的影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经济学家 盛馥来

贸易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贸易开放形成的经济规模带来的环境影响。由于经济活动的增加,能源的使用也相应增加,从而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但是由于发达国家技术比较领先,随着贸易的开放,可能其整个环境质量会得到改善,但是贫穷国家则可能面临更多的环境破坏。

其次,贸易的开放会改变一个国家的生产结构。生产结构的变化对碳排放也造成相应的影响。生产结构的改变实际上生产取决于国家的比较利益。如果这个国家的比较利益是基于排放量不是很严重的产业部门,贸易的开放也许只会产生比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比较率是处在排放量比较集中的产业部门,贸易开放就会造成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

第三,贸易的开放可能会带来一些生产方式的改善。比如说更加清洁的生产程序和生产工艺。实际上,通过工艺的改变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是贸易发生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贸易开放实际上可以对环境和气候带来比较友好的商品和服务供应,也能够降低这方面的成本。

总体来说,贸易开放从大局来看可能会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增加,这是从大的层面上来说的。而上述3个途径当中,经济规模方面的效应可能会远远超过其他两个方面的效应。

环境监管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经济学办公室研究部高级国际经济学家Judith M.Dean

环境监管是机遇,而不是威胁。实际上,环境政策对于所有国家都是有利的。稳健、优秀的环境政策能够更好地发挥各国的优势。

人们也有这样的忧虑:如果中国要提升环境方面的监管是不是会吓退一些外资?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我发现大部分国外投资者不但不会被环境监管吓退,那些环境监管最严格的地区,反而恰恰是投资的热点。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如果我们的环境政策做得好,就能够吸引投资者,而不是吓退他们。好的环境政策确实能够支持我们的贸易。它们能够支持商品和服务,包括技术方面的贸易,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还可以给我们带来帮助,从而更好地和其他合作伙伴进行贸易。

我们可以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目标纳入贸易协议中。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避免贸易限制。在贸易协定中不应该用贸易限制来实现环境目标。环境贸易限制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好的环境政策,它并不能真正解决环境问题,也不能真正发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很多时候反而会产生很多负面的效果。

贸易协定应该考虑提供一个针对具体国家个案的协议,任何贸易协定都应该借此机会促进各国的环境政策。任何国家,只要它有合理的理由去设计符合本国环境情况的环境干预方法,就应该得到鼓励。应该认识到这一点:贸易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友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促进环境质量提升。

贸易项目也需要环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毛显强

对贸易做环评的层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我们对贸易行为本身或者是具体的贸易项目、计划做环评;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对贸易政策做环评,包括对一些国际性的贸易协议,比如多边贸易协议或者是双边的自贸区协定等。对贸易做环评的目标首先是要促使我们的环境政策为环境管理服务,其次也可以为商务部门或者是贸易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而其终极目标就是要实现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我们每年在获得大量贸易顺差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逆差,出口的很多产品,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留在了中国。

从2005年的数据资料可以看到,来自于出口、消费和投资这3个方面的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是31.3%、35.9%和32%,基本上对不同的污染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或者是COD,出口产品都是接近1/3的贡献率,这些都是非常触目惊心的数字。

因此,未来我们的工作主要包括对贸易环评的条例进行编制和修订以及完成一些重要的环评项目等。

绿色贸易中要纳入农业经济

◆英国剑桥大学耶稣学院土地经济系讲师Shailaja Fennell

从宏观经济角度讲,降低碳排放的重点应该在于从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事实上,在目前的水平下,如果我们对降低现在贸易产品中的碳排放采取“红灯”的监管方式,只能减少大量的贸易。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所做的就是去转移相对价格。但是要减少碳,必须要依靠《京都议定书》所提出的工具,像CDM清洁发展机制等。

我们经常谈到城市要可持续发展,但大部分旧的技术其实存在于农村。或许农村劳动力也参与工业生产,但是他们还是属于农村经济。还有很多农村经济依赖一些不环保的技术而生存下来。

那么,我们如何在绿色贸易中纳入农业经济,并且在农业中应用新的技术?我认为,首先要推动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有一半的人口从事农业。其中,农产品的价格问题是不可回避的,这是根本性问题,真正的价格一定要包含环境成本。有必要创建一个全世界都承认的价格机制,或者是重新分配产权。

发展中国家应该更多地利用WTO框架,以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提供产品。农产品的价格不应该是以碳为基础的,也不应该只局限于碳,而是应该进行合理的评估。

污染也是成本 低碳需要政策支持

贸易监管需要好的公共政策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经济学和哲学教授Amartya Sen

贸易确实是和环境挑战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贸易让人们有更大量的生产,大量的生产又导致更多的排放,但是大量的生产也是改善我们生活质量的基础,我们希望世界上的人都有更多的公平和自由,就得保证全球各地都能够分享这样的繁荣。

要解决贸易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减少世界贸易绝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案。比如交通运输是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就会有排放,但交通运输是全球繁荣整体的一部分,我们无法在没有交通运输的情况下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刚刚过去,经济尚未全面复苏的情况下,世界需要很多的经济激励,我们不应该放弃加强贸易的努力。

很多人认为,把污染工业、行业出口到贫困的国家是利用金钱进行的不平等地理分布。要想抵制这种地理性的不平等,我们所做的不是从整体上减少贸易,而是应该更好地对贸易进行监管。因此,我们需要好的公共政策的支持。与此同时,还要根据问题的性质,通过技术改进来消除人们的逆境,趋利避害。

中国并不缺乏财力资源来部署环境保护,尽管中国也有很多的问题,比如煤炭燃烧的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用户,并且也是煤炭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国家。事实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正在做各种努力来满足环境方面的需求。毫无疑问,很多技术正在被认真考虑,并且在采用过程中。

碳关税政策应以生产为基础

◆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经济学教授Harry Clarke

污染的成本确实是实际的成本,但在很多情况下,在贸易进行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方面。我们要关心的并不仅仅是贸易本身,更重要的是贸易怎样促进经济发展。

事实上,边境关税是能够帮助把一个实际的成本真正内部化的,如果它们被恰当地使用就能够防止环境成本的外部化,也就不会遭到反对。但是,要防止滥用。所以,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确保这样的边境税不会带来保护主义,而且使它们得到恰当的使用。如果边境关税具有保护主义的威胁,就可能会产生负面作用。所以,在这个领域如果它们没有被滥用,就不必过分担心。

碳关税政策可以以消费为基础,特别是对于那些发达国家,这样他们才会有动力采取非常严格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但从长期来讲,应该采取以生产为基础的碳关税政策。如果有一些国家出口了很多大量排放碳的产品,又引入了一些以消费为基础的碳关税,那么他们可以在通过税收获得一些利益之后,再考虑朝什么收费类型转变。我们应该看到,在贸易中对能源的考量应该是碳的含量,而不是能源的含量。单边采取的一些减排方式,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考虑的。希望哥本哈根会议能够达成一致性意见,并且不会真正影响到那些没有减排的人们转向以消费为主的税,但是无论如何,也许它会鼓励人们转向以生产为基础制订碳关税的做法。

合理设计税率是重大挑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 边永民

在贸易方面,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是如何让税率设计得合理,使国内企业不会受到特别的保护,让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实际上负担一样的税费。对初级产品来说,它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标还比较明确,但是那些复杂的产品就难以控制。比如说中国出口的汽车,有的采用了在外国已经属于低碳产品的零部件,所以对它征税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还有强制或者鼓励企业提供碳足迹或者贴碳标志标签这样的问题。现在有两种实施途径:一种是由国家来发起,比如说有的国家要求汽车必须强制披露它的碳排放情况;另一种是由私有的企业或者是组织发起实施碳标志。如果一些大的零售企业巨头要求摆到他们超市里的产品带有碳标签,那么这对中国这样的国家影响是很大的。因为我们虽然生产了很多产品,但是我们并不掌握所有的销售终端。同时这些私人企业并不影响市场准入的标签,在环境意识比较强的国家里对销售却会有很大的影响。这些都是比较容易通过WTO政府采购协议的。

在补贴协议下,我们可以实施一些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和对某些环境设备进行改造所实施的补贴。在政府采购协议下,我们也可以加强政府对环境产品和低碳产品、低碳技术的采购。这都对贸易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比较容易通过WTO政府采购协议。

本版稿件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推荐访问:中国 气候变化 应对 环境 贸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