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发展绿色经济正当其时——《中国环境报》记者对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

时间:2022-02-23 16:25:30 浏览量:
 

 

对话人 冯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查玮

和谁对话?

冯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管制经济学、技术创新等。曾承担的主要课题包括:2020年中国能源战略的研究,主持或参与了“十五”工业发展思路、加入WTO后对我国制造业影响、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研究等。

为什么对话?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纷纷推出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抢占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制高点。我国近日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我们希望了解,绿色经济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绿色经济,我国发展绿色经济存在哪些制约性因素,应该如何克服?

冯飞怎样说?

事实上,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几年被削弱了。我国必须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我们要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经济的结合点,这就是要发展绿色经济。价格在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要把扭曲的价格信号纠正过来。

点击一

焦点关注 绿色经济的内涵

关键思路 随着技术进步的不同,内涵有很大不同

记者:自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美国、欧洲等国家纷纷推出“绿色新政”,提倡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其实并不是一个新名词,早在十几年以前,就有关于绿色经济的提法。您认为我们现在提倡的绿色经济与以前的绿色经济相比,有什么不同?它应该包括哪些内涵?

冯飞:我们可以从减少能源资源消耗、保护环境来定义这一概念。绿色经济的内涵随着技术的进步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个方面,现在的绿色经济与过去所提出的绿色经济不同,最重要的就是新能源方面的一些东西,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的发展。这是当前国内外绿色经济明显区别于以前绿色经济概念的最大不同之处。现有的绿色经济包括新兴产业的发展,如低碳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方面。

第二个方面,现在的绿色经济是针对过去传统的、高耗能的、污染排放比较多的产业采取低碳技术。新的技术进步使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有很大的降低。

第三个方面,包括以前一直在推行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是社会的一种生产和消费模式,是从单向的线性经济转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向循环流程,以达到有效利用资源的目的。

因此,在目前的绿色经济概念中,既包括新兴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还包括生产方式的改变。其中,新兴产业就包括环保产业。

记者:一些传统产业如钢铁产业,能不能通过技术改造或者结构调整,成为绿色经济的一部分?

冯飞:绿色经济可以通过节能环保的技术改造,使一些传统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降低能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排放。节能环保技术和节能环保产品本身就是绿色经济的一部分。

就传统产业来说,如钢铁行业,我们很难把整个产业说成是绿色经济,但通过利用绿色技术或环保技术进行改造,在这个过程中所使用的环保技术和装备,包括服务,都是绿色经济的一部分。

记者:绿色经济可以体现为哪几种形式?

冯飞:绿色经济的形式有很多种,表现为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节能环保服务及相关的市场服务,如合同能源管理等。其中,合同能源管理是一大块市场,就是说专业化的能源服务公司可以为企业提供系统的节能解决方案,同时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它的客户即企业不需要掏一分钱,不需要掌握相关的技术,就可以分享节能带来的利润。

这种服务在国外比较常见,在中国虽然并不多见,但近几年发展得比较快,包括提供环保解决方案的专业服务公司,或者技术咨询服务公司,这一大块都可以说成是绿色服务产业。

因此,从绿色经济的形态来看,绿色经济中既有制造业,又有服务业。过去我们一直对制造业强调得比较多,现在我们应该对服务业给予更多的关注。

以上是对绿色经济从产业上所做的大的分类。从小的分类来看,如能源领域,有节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再如环保产业,包括固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治理,如水污染处理等,还有大气治理,都属于绿色经济范畴。绿色经济还包括对传统产业的节能减排改造和升级这一块产业。从生产的流程上看,在资源循环利用的过程中,绿色经济还包括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等。

点击二

焦点关注 中国走绿色经济道路的原因

关键思路 环境容量是发展的硬约束

记者:我们知道,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损害。那么,它对经济本身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哪些制约?

冯飞:在我国,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资源保障能力明显不足,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资源需要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从前几年的情况来看,我国资源进口量占全球资源净增量的比例相当高,我们也深受国际资源价格暴涨的影响,经济发展为此付出的代价相当大。

二是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占GDP的比例很高。一些国际组织做了分析,中国的环境污染占全年GDP的比例大概在7%左右,因此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代价很大。在我国,一些地区排放的污染物很多,远远超过当地的环境容量,环境容量因此被大大透支。

现在,我们很多人的生活实现了小康,但环境没有实现小康,大家在享受物质进步的同时并没有在环境上感受到进步。事实上,我们在环境保护上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并不是很明显,与老百姓对环境改善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是实现环境小康所面临的问题。

从我国过去的发展方式看,我们的创新能力不足,发展方式粗放,因此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我国面临着培育和发展新型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转型升级的重大考验。

记者:绿色经济怎样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兼顾,从而实现和谐发展?为什么中国要发展绿色经济?

冯飞:经济发展的最大考验是可持续问题。事实上,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几年被削弱了。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就进入了高增长周期,特别是重化工业不断快速发展,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源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是增强了,而是削弱了。

一是资源能源保障受到制约。大的能源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付出的代价很高。二是受到环境的约束,如来自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约束,现在我们讨论更多的是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环境容量是中国发展的硬约束,这是绕不过去的。现在资源环境存在的问题很多,如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大,造成近1/3的国土酸雨污染严重。所以,我国必须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

在发展中,经济质量得到了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会得到提高。如果和谐发展的问题解决不好,会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经济的结合点,这就需要发展绿色经济。

记者:国外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的经验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冯飞: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经济体,把实现低碳经济转型发展和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经济复苏、实现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在美国的经济刺激方案中,美国联邦政府将20%的资金用于绿色投资,包括新能源和既有建筑的改造、发展新能源汽车等。在我国,这一比例可能会更高。在扩大内需的投资中,我国将大量的资金用于铁路建设(国外也将铁路建设投资当作绿色投资来看待)。

目前,美国正在立足于寻找新兴产业,促进技术创新,其选择意义深远。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也在考虑发展新兴产业,寻找下一步的支柱产业。我国会把包括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等在内的绿色经济,作为中国实现经济复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结构转型的重要方面。

点击三 

焦点关注 走低碳发展道路

关键思路 这是一个永恒过程

记者:现在,不少国家以及国内一些城市都在提倡发展低碳经济。请谈一谈您对低碳经济的理解,您认为应该如何去发展低碳经济?

冯飞: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的更加具体化的形式,主要是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就是要发展新能源,目标主要集中在减少化石能源,如煤、石油等的消耗上面,从而使经济得到发展、环境得到保护。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全球的资源恐怕都不能承受这么大一个国家的发展。更何况,中国自身的环境容量也承受不了这样的发展。现在,中国要走有别于发达国家的发展路径,技术上的进步也为实现这种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例如,风能及太阳能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路径选择。

在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中,一些重化工业产品,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现在并不处于高峰值,将来还会有更高的消费量。中国的城市化在加快,老百姓的消费结构还在快速升级过程中。中国要走低碳经济道路,不是说不发展这些产品,而是要用更好的节能减排技术,把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提上去,把环境污染降下来。低碳经济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永恒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形态。

什么是低碳经济,什么是高碳经济,我们一旦明确了这个问题,就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方向,我们就要往低碳经济这样一个方向和目标去努力。

记者:事实上,发展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有很密切的关系。我国节能减排面临的巨大压力,其实也是催生绿色产业的强大动力。您如何评价当前的节能减排工作?

冯飞:“十一五”规划制定了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经过努力,现在中国是能源效率提高最快和污染排放减少辐度最大的国家。如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可能会在一年或者更长时间内实现既定的减排目标。单位GDP的能耗和化学需氧量也有望在“十一五”末实现当初的目标。为此,我们所减少的能源消耗量将在6亿~7亿吨标准煤,折算下来二氧化碳的减排量在16亿吨左右。从国际上看,中国的节能减排成果是令人瞩目的。

“十一五”期间,我们在节能减排工作上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也更加关注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建立的问题。怎样让全社会的力量都自觉加入到减排行动中来?政府通过设定节能减排目标,依靠行政力量来推动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节能减排的内在性机制问题。下一步,我们要解决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的建立问题。

节能减排的手段主要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等。“十一五”期间,我们运用比较多的是行政手段,这一手段在短期内有效,但并不长效。因此,我们今后在减排中应以经济手段作基础,以法律手段作保障,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主要解决的是能源和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问题,使得能源资源的价格能真正地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资源和能源的价格要反映其真实价值,为此政府应尽量减少干预,依靠市场作用来进行调节。应完善成本市场,把环境污染的外部成

本内部化,如通过排污收费、缴纳环境税等措施加以解决。

点击四

焦点关注 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思路 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发展方式转型

记者: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如何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冯飞:这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我们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更要提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发展方式转型等。

在金融危机发生过程中,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具有紧迫性。我们要发展新的产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全球的情况也是如此。每次金融危机发生后,都会诞生新兴产业,这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选择。例如,日本在上个世纪70年代发生的石油危机中,既是最大的受害国,也是最大的受益国。日本从1955年开始采取重化工业战略,导致产业结构很重(这与我们现在的情况很相似),在石油危机中,作为资源小国,日本所遭受的损失比欧美等国家大很多。痛定思痛,日本在石油危机之后开始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由重化工业转向汽车、家电等产业,1990年后更是转向电子信息产业。另外,环保产业也是其一大特色,作为高附加值产业,经过多年努力,环保产业已成为日本最成功的产业之一。

这次各国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同时面临气候变化问题及其他一些环境问题,都在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和低碳技术将成为引领下一步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依靠发展电子等新兴产业,实现了长达十几年的经济繁荣,并形成了一个信息化浪潮,在全球得到发展;再往后,就是生物技术的兴起。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后,低碳技术和新能源产业将引领全球经济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

我国也要加入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格局,要加快发展,重点就是发展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一度面临价格高、成本大的问题。现在,其成本下降的辐度比较大,为其新一轮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记者:您认为在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冯飞:在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发展方式转型中,价格的作用至关重要。对于节能环保技术,企业可以选择采用,也可以选择不采用,关键就在于节能环保技术的价格是否合适。节能环保技术替代的深度,取决于价格信号的正确与否。如果价格信号扭曲,节能环保技术就不可能替代成功。所以,价格在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我们要把扭曲的价格信号纠正过来,给市场一个准确的价格信号。例如,推行资源税,就是要通过政策设计,给市场一个准确的信号,使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在一个充分反映能源和资源价格及价值的环境中决定其生产和消费行为。

点击五 

焦点关注 如何解决可能面临的困难

关键思路 技术创新、财政激励等措施

记者:我国在发展绿色经济中,可能会面临哪些困难?如何去克服这些困难?

冯飞:新能源产业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我以发展新能源产业为例,对我国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新能源产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核心技术的问题,这是最为关键的。我国在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规模上目前居世界第一,风力发电居世界第四,但对相关的核心技术其实并不掌握。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主张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解决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问题。二是如何做到规范、理性地发展。现在,各地都认识到新能源产业是新兴产业,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于是各地都出现了新能源产业的投资热。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更多的理性和冷静。各级政府应制订一些相应的标准,规范市场的准入条件,使之更加健康地发展。三是从全球角度看,新能源通常比常规能源在价格上贵一些,因此在经济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要通过建立基金、政府补贴,实行优惠电价等方式才能发展起来。

当然,在发展前期,在技术上遇到瓶颈时,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是必要的,但长期进行补贴是不可行的。靠提高成本来发展新能源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因为,我国发展新能源和低碳经济与国外是不一样的,最主要的是基础条件不一样,西方发达国家是在后工业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中国是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发展起来的。

在财政方面,无论是在供给还是需求上,都要给予激励性政策。要对新能源研发项目给予支持。就需求来说,要建立新能源基金,已有的要给予优惠电价支持。还要出台其他一些政策,如推进资源税改革等。但是,这里存在3个问题:一是资源税偏低,不能真正地反映资源的价值,资源溢价带来的利益为企业所独享。二是资源税是从量计征,而不是从价计征。三是地方政府在资源税中的分享部分偏低。

因此,解决资源税问题要通盘进行考虑。还有很多财政政策需要加以调整或完善,如对高耗能产品实行惩罚性税收政策。建议对大排量汽车多征税,因为目前的惩罚性力度远远不够。当前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社会稀缺性资源被少数人使用,所造成的污染却比别人大得多,这其实是少数人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在资金问题上,我主张不能完全依靠政府,而是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调动民营企业的积极性。这涉及到一个市场准入的问题,因为在一些能源垄断行业,民营企业进不去。因此,我们要克服这些问题。要大力鼓励民间投入,形成全社会投入的新机制。

在消费方面,有些产品有强制性的能效标识,有些产品没有强制性的能效标识,而这些产品的能效到底如何,普通消费者对此并不完全了解。因此,要致力于解决老百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要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绿色产品。在这方面,我们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覆盖面还不够广。因此,我主张要在住宅等大宗消费品上引入能效标识。

此外,还要倡导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加大勤俭节约美德的宣传力度。这几年,我国奢侈品消费的增多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我们应该引导全社会形成可持续的绿色消费模式。

    

推荐访问:其时 经济研究 中国 正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