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可再生能源三十年(李俊峰,童建栋,于午铭,王斯成,殷志强,王仲颖)

时间:2022-02-25 15:29:09 浏览量:
 

引言: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正在成为我国能源产业的战略支点之一。

 

长足发展的30年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不断长足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30年。

 

我国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并把农业和能源建设列为发展重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相应的重视,除水电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外,自1978年开始,风电、太阳能、现代生物质能等技术应用和产业也在政府的支持下稳步发展,小水电、太阳能热水器、小风电等一些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国进入了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时期,水电建设大中小并举,开发建设速度显著加快;通过采取特许权招标等措施,积极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以送电到乡和解决无电人口生活用电为契机,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小型风电,推动分散式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围绕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农村户用沼气;通过市场推动,大力推广普及太阳能热水器;以技术研发和试点示范为先导,积极推动了生物质能发电和生物液体燃料开发利用。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006年以来,各类可再生能源增长迅速。水力发电年新增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4亿千瓦,尤其是小水电发展居世界前列,达到了5500万千瓦;风力发电2007年当年装机突破340万千瓦,2008年估计当年新增装机容量将突破500万千瓦。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目标均将提前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电池产量超过1000兆瓦,超过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我国的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和累计使用量分别达到了1500万平方米和1.3亿平方米,一直稳居世界第一;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户用沼气达到2623万户,年新增400万户以上;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已由2000年的855处发展到了2007年底的8576处;全国年沼气产量达104亿立方米。

 

通过《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初步消除可再生能源投资的风险,各类投资主体纷纷增加了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投入。近年来,可再生能源企业上市开始成为企业成功融资的标志,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企业开始纷纷上市。民营资本和风险投资的介入,也给可再生能源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风电和太阳能制造业发展迅速。同时吸引了国外大型装备制造集团的介入,我国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开始形成,并且在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

 

我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以及在该法的推动下可再生能源发展在取得了优秀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2005年底召开的“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2006年在纽约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大会”、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等国际高层会议,都高度评价了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小水电 农村建设中发光

 

改革开放以来,小水电在我国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她已不单单是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一种技术和手段,而是形成了一个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并重的新的小水电行业,成为了中国农村精神、物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支柱。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政策与技术结合在一起,在我国的一些山区农村建起了不少小水电站,并逐步形成了一些区域性的农村电力市场,使电力成为现代农村社会一项无处不在的基本服务。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并把农业和能源建设列为发展重点,中国小水电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下,国务院决定开发利用中国丰富的小水电资源,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电气化。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前后三批的农村水电电气化试点建设,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数量,至2000年已建成了653个。

 

同时,在大电网供电地区也开始了电气化县建设。在它的带动下,到2000年底,全国共建成小水电装机248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800亿千瓦时, 全国有近800个县主要由小水电供电,农村电力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将农村水电列为覆盖千家万户,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更显著的农村中小型基础建设和公共设施,并要求进一步改革开放,增加投资规模,充实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范围。

 

据最新统计,2007年底,全国已建成小水电站48934座,总装机5386万千瓦,约为改革开放前的12.5倍。这一装机规模相当于两个半三峡工程,并超过了世界各国小水电装机的总和,占了当年全国水电总装机的37.1%。小水电的发展不但保证了乡镇工业和农村家庭用电的持续增长,并使得小水电供电区内乡、村、户的通电率从改革开放前1977年的83.7%、53.6%和不到50%,达到了2007年的约99.9%、99.8%和99.3%,基本上解决了全国农村约3亿人口的用电问题。

但我国在小水电可持续发展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应该在鼓励发展小水电的同时,加强对其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约束,突出小水电服务农村和富裕农村的特点,真正使得小水电的发展造福当地。其次,电网企业要落实国家政策,给小水电公平合理的待遇,获得与大水电和火电公平发展的机会。同时建议国家财政应继续扶持小水电的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是在以小水电代柴地区扶持力度,充分体现小水电服务农村、富裕农村的宗旨。

 

风电 三阶段发展大有潜力

 

自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随着世界风电的渐成气候,我国各地自行研制或者引进国外风电机组,建设示范风电场,进行试验研究,取得了有益的经验或教训。在这个探索阶段中,各项工作主要处于试验研究范畴,距离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尚有很大距离。但是,起步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我国风电事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奠定了初步基础。

 

自1989年到2004年,是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积累阶段。这15年间,我国风电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既艰难又辉煌的发展历程。在政策、技术等方面,我们经历了学习引进国外经验、结合实际积极消化吸收、创造性地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各类决策举措的过程。积累阶段为中国风电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以2005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通过为标志,中国风电产业发展进入了爆发阶段。这既是应对全球能源与环境新形势的历史要求,反映了国家和全社会对发展可再生能源事业的重视与认同;也是行业长期积累能量的合理释放。

 

我国风电发展历程中,政府政策扶持是风电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早在1994年,原国家电力工业部制定下发了《风力发电场并网运行管理规定(试行)》,为解决当时普遍存在的风电上网难、确定电价的困扰及推动风电发展等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后国家颁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成为风电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充分吸收了汽车工业和通讯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坚持以我为主、国产为主的方针

 

世界各国普遍看好我国的风电市场,认为中国有希望在2015年以后超过德国和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风电装机国家和最大的风电设备供应国。全球风能理事会还预计,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有可能达到1.5亿千瓦。总之,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电力需求充足,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风电市场之一。

 

农村能源建设 显著改善生活条件

 

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户用沼气达到2623万户,在2000年848万户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半还多。沼气技术已从单纯的能源利用发展成废弃物处理和生物质多层次综合利用,并广泛地同养殖业、种植业相结合,成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途径。沼气工程的零部件已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已比较完善。

 

到2007年底,全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约为300万千瓦,其中蔗渣发电约170万千瓦、垃圾发电约50万千瓦,稻壳等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和沼气发电等约80万千瓦。在引进国外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现已基本具备制造垃圾焚烧发电设备的能力。

 

我国已开始在交通燃料中使用燃料乙醇。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为102万吨;以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已初步具备商业化发展条件。第二代生物液体燃料技术也在研发之中,可望在2020年前后发挥重要作用。

 

因地制宜地在农村地区开展省柴节能灶炕、太阳能利用、小风电、微水电等农村小型能源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深受农民欢迎。这些小型能源设施有效解决了农民的日常生活用能和边远地区无电农户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在农村能源建设中,我们也总结出了很多突出经验。政策和法规是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经过深入调研。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和有关部门就出台了一系列农村能源建设的政策和法规。此后,我国还相继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退耕还林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都为进一步开展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目前还已建立起了由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组成的管理和推广体系。同时,国家在农村能源和生物质能源国际合作方面大力推进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积极拓展双边和多边技术合作领域,相继与全球环境基金(GEF)、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世界银行(WB)等各类机构开展农村能源开发和利用项目,在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了我国农村能源事业在国际上的影响。

 

但整体来看,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能源发展中仍然存在有诸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滞后、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主要问题。

 

太阳能利用 不同的道路走向成功

 

我国的太阳能利用取得重要成就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太阳能热利用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两个方面。

 

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技术是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用于提供生活洗浴热水,为提高中小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7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运行保有量约13000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超过1500万平方米,使用量和年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太阳能热水器已基本实现了商业化,形成原材料加工、产品开发制造、工程设计和营销服务的产业体系,同时带动了玻璃、金属、保温材料和真空设备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新兴产业。尤其是我国自主创新的真空管热管技术,技术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和实施,不仅催生了中国风电产业和市场快速增长,也极大的推动了中国光伏发电产业的蓬勃发展。2005年底,中国光伏发电电池总产量不足100MW,而到2007年,中国太阳电池产量1088MWp,超过日本(920MWp)和欧洲(1062.8MWp),成为世界第一大太阳电池生产国。

 

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我国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和产业发展走出了自己太阳能热利用的产业发展道路。通过“产、学、研”结合,自主开发生产用的关键设备,在我国已形成了完整的配套的产业链,走上了我国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自己的道路,建立了我国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和产业领先地位。

 

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则走了一条与太阳能热利用截然不同的道路。中国光伏发电企业在国内市场狭小、支持力度不足的条件下,走出了一条利用国外技术、国外市场和国外资金迅速发展壮大的道路,他们的成功与发展也得益于我国投融资体制和金融市场改革。

 

除上述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外,还有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在我国也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和广泛的利用前景。

 

我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受到两个明显条件限制:一是资源条件,二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其开发利用,目前主要限于城市及周边地区,如北京、天津、西安、昆明等大中城市,主要是中低温利用。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主要用于供暖和农业温室等。海洋能资源虽然丰富,除了在80年代建成了浙江江夏潮汐电站之后,由于技术问题和开采成本问题,发展基本停滞,近期没有太大突破。

 

来源:中国报道

    

推荐访问:三十年 可再生能源 李俊峰 童建栋 殷志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