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税收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3-05 15:29:16 浏览量:

(1.内蒙古财经学院  财政税务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2.包 头市财政监督检查绩效评价中心,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摘 要:文章指出:就业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是否良 好运行的指标之一,就我国而言由于经济体制转变等原因,伴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产生了就业 的压力,税收作为调节宏观和微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必然会对就业产生重要影响,并分析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及我国税收对就业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税收;就业;劳动供给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24—0044—02
1 研究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国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加深,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扩大就业、缓 解就业压力是我国面对的重大经济问题,而税收与就业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之一。从理论上讲,税收会对劳动供给产生影响。税收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人们 为了维持原有的收入水平,从而多劳动,劳动供给增加。同时税收增加,劳动力报酬减少, 打击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劳动供给减少。对于税收与就业的研究,国内学者大多从税收优 惠税收体制以及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分析税收与就业的关系。
2 理论框架

税收对就业的影响总体来讲,可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另一方 面是税收对劳动需求的影响。从劳动供给的角度看,可应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有关税收对劳 动供给的影响,这一理论在阐述个人劳动供给决定原理时,一般限定在个人福利总量由时间 因素作为变量的范围内,即假定个人福利总量由收入和闲暇两个要素构成,时间用于劳动和 闲暇都能给个人带来福利。但个人可支配的时间是既定的,用于劳动和闲暇的时间此消彼长 ,所以工资也是闲暇的代价或者说价格,收入与闲暇具有替代效应。那么个人如何确定他的 劳动供给量呢?一般认为劳动供给量是工资率的函数,但对其具体形式存在不同的看法。一 种看法认为,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时间会增加。

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工资率的提高超过了某一点,人们就会减少工作,即所谓的劳动供给 曲线向后弯曲。这可理解为人们选择以更多的闲暇来享受他们增加的一部分劳动成果。这是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从历史的角度对工业化国家的劳动时间与工资率之间关系的计量研究结果 ,在西方经济学中成了广为接受的说法。 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税收额外负担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对劳动 所得的课税会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在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的情况下,征税会使人们 选择闲暇替代劳动,从而对劳动供给形成超额负担。另外,消费税等商品税的征收,会使商 品的价格提高,使一定量的货币工资实际购买力下降,也会影响人们对劳动与闲暇的选择。

在上述分析中,我们分析的仅仅是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尽管在理论上有时能够确定所 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但在现实中,税收的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还是个经验问题。在这一 问题上所做的种种研究,其结论非常不统一。比如,对特定群体的调查结果表明,累进税制 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工作抑制效应;然而,对劳动供给曲线的计量经济估计结果却认为劳动 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增加所得税可能会使劳动供给增加。

一般来说,国外有关文献资料分析的重点主要是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抑制作用。在我国,税 收与劳动力供给的关系如何,就目前我国劳动力人口增长和税制状况,税收几乎不影响劳动 力供给。由于我国目前和今后长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增加劳动供给,而恰恰相反 ,是如何消耗劳动供给过剩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所得税是第一大税种,而短期内我国个人所 得税不可能成为主体税种,因此,在我国,对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所得税对劳动供给几乎没 有影响。所以,分析我国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应该从税收对劳动需求影响的角度来分析 。也就是说通过税收政策及税制结构的调整来扩大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3 我国就业状况及目前扩大劳动力需求的税收政策

据中国首次发表的关于就业状况和政策的《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显示,2005年, 我国城乡从业人员达到7.6亿人,比1990年增加了1.1亿人,平均每年增加740万人。城镇 登记失业率为42%。在就业的产业结构上,我国非农产业从业人员1997年第一次超过农业 ,2005年,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4.8%、23.8%和31.4%。与1990年 相比,第一产业减少490万人,第二产业增加420万人,第三产业增加12亿人。在就业的城 乡结构上,随着取消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限制,人口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城镇就业比重逐年提高。2005年城镇就业人数2.7亿人,占城乡从业人员总数的36%;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就 业近1.3亿人。近几年来,尽管经济高速增长,中国仍遭遇空前的就业压力。官方统计显示,今后几年 ,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万人,加上上年转留的140万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安排就业的 达240万人,再加上农村转移到城市的100多万劳动力,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高达400万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林家彬公开表示,中国目前有2亿左右的劳动 力处于失业或隐形失业状态,城镇真实失业率估计达到10%左右,远远高于官方登记的4.2% 。
3.1 税收影响劳动总需求量

税收对劳动总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运用税收调节、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 机会。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刺激效应,是通过调整税种、变动税率以及税收优惠等措施实现的 。如企业所得税中允许投资抵免、加速折旧等措施,会鼓励私人投资,对新兴产业给予减免 税优惠,会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吸引劳动力较多的产业部门和企业实施减免税优惠等;税 收对公共部门投资的刺激应是通过税收规模对政府投资规模的影响来实现的。政府如果将税 收收入用于增加公共投资势必会增加就业机会另外政府对高收入阶层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中一 部分将用于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支出,增加社会购买力,提高社会有效需求,有利于整个社 会就业水平的提高。
3.2 税收影响劳动需求结构

解决就业问题,不仅要增加劳动总需求,还要调整劳动需求结构,增加就业。税收对劳动需 求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配合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其在发展的同时.吸收和安排劳动力。同 时.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大批劳动力失业的短期动荡,作为失业保障等保障制度主 要筹资渠道广泛征收的社会保障税,也可起到缓和作用。劳动需求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对称 ,从而出现了结构性失业。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工作岗位对劳动技能的要求高的岗位 占的比重越高越好,但是在教育水平较低、人口素质较低、劳动力技能较低的情况下,过高 的劳动技能要求会增加失业。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过程中,劳动力的数量过 剩与质量短缺矛盾日益明显,劳动者已掌握的技能与工作岗位呈现出显著的不对称。解决结 构性失业,一方面可以从改变劳动供给结构入手,如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也可从调整需 求结构入手。所以对劳动需求结构的调整.在劳动需求总量一定的前提下,根据经济发展要 求和劳动力市场状况,对不同技能要求的工作岗位的需求进行合理调整,既能最大限度地解 决就业问题,也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
4 政策建议
4.1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以增加就业

中小企业是劳动就业的主要承担者。中小企业大部分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于劳动技能和素 质要求不象大企业那样严格,且中小企业大多资本有机构成低,这就决定了它在吸收大量劳动 力减轻就业压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尽管从单个企业来看,大规模的企业所吸纳的劳动力要 远远超过中小企业。但从企业数量上看,中小企业却是远远超过大企业。成为了吸纳就业的 主要载体。

在一个国家内,决定就业增长的因素在相当程度在于新创办企业的增加和既有企业规模的扩 大。决定就业减少的因素也在于企业倒闭和既有企业的缩小。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使用 的生产要素更具有流动性,能够迅速地进入或退出市场,所以比大企业能较快的适应市场变化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没有解散、倒闭和破产,而是既大量“诞生”又大量“死亡” ,只不过是诞生数大于死亡数。在1976~1982年间,美国中小企业通过外部扩大创造了1 14 6.5万个就业岗位,通过内部扩大创造了976.7万个就业岗位,二者合计共创造就业岗位 2 123.2万个,远多于大企业创造就业岗位。如果减去因规模缩小,倒闭破产而造成的就业 减少的数量,中小企业通过扩大规模纯增雇佣741.3万人,是大企业的1.66倍,占全部纯增人 数的62.4%。可见,就其通过扩大规模来创造就业增长而言,中小企业也远远超过大企业。中 小企业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的主要力量。

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突出贡献在于:它不仅在经济上升时期,而且在经济萧条、衰退时期也 能保持较高的就业增长,而大企业无法与之相比。这是因为,当经济萧条,需求减少,市场萎缩 ,企业被迫压缩生产。大企业受经济萧条影响比较严重,为了转嫁萧条带来的损失而采取多种 方式裁减人员。中小企业虽然也受到萧条的影响而不得不对其从业人员进行少量裁员,但是 由于他们经营灵活,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比较强,所以较之大企业所受影响较小。另外,大企业 所裁减人员的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向中小企业流动的方式进行的,这样从大企业排挤出来的劳 动力也多数被中小企业吸收了。更为重要的是,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使一般劳动者的收 入水平得以维持和提高,使社会的购买力保持一个稳定的水平,使国民经济更具灵活性和适应 性,缓解了一系列社会矛盾,是社会安定的“稳定器”。因此,政府可以通过促进中小企业的 发展来促进就业。具体来说,采取了减免税收、优惠税率、提高税收起征点、加速折旧、再 投资税收减免、费用扣除、盈亏相抵等多种方式予以扶持,涉及到了流转税、所得税、财产 税、投资收益所得税等多个税种,使中小企业真正受惠。
4.2 调整就业和再就业税收政策

从中长期的角度构建我国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和促进就业的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体系,对我国 目前就业和再就业税收政策进行完善。①扩大税收优惠政策,逐步扩大到具有竞争优势的 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然后扩大到符合一定条件的所有中小企业。②逐步取消下岗 失业人员的条件限制。③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税收优惠政策进行限制,以别于私 营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优惠政策。四是逐步合并类似的就业和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增强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宜勇.就业理论与失业治理[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 邓大松等.失业对策论 [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
[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积极的就业政策 [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 版社,2003.
[4] 邓远军.课税对我国就业影响的经济分析[J]税务研究,2006,(12).

推荐访问:税收 就业 影响 分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