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展望

时间:2022-03-06 15:02:52 浏览量: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摘 要:文章结合离岸金融市场在全球的发展轨迹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离岸金融市场;在岸金融市场;突破时期;调整时期;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6—0026—03
1 离岸金融市场的产生

早在20世纪20年代,柏林和维也纳的一些银行出现英镑和美元等货币的存贷业务,规模小,经营的货币品种少,业务仅局限在中欧的一些城市,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离岸金融,二战爆发后,该类业务销声匿迹。
二战后,马歇尔计划使大量美元流入西欧,同时,苏联及东欧的经互惠国家鉴于朝鲜战争中美国冻结中国在美全部资产的教训,将其美元转存到欧洲国家的银行,这便是欧洲美元的雏形。

1957年的英镑危机迫使英国限制英镑的贷出,伦敦的许多金融机构纷纷转向经营美元业务,开始大量地吸收美元存款并贷给国际贸易商,伦敦开始出现一个在美国境外经营美元存放款业务的资金市场,即欧洲美元市场。
2 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
2.1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是迅速发展时期

美国政府为控制1958年后不断扩大的国际收支赤字面对在岸金融采取的诸多管制措施促使美国企业及金融机构将资金由国内调往国外,刺激了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该时期欧洲货币市场的借贷活动超出了美元范围,欧洲货币从最初单一的欧洲美元逐渐发展到欧洲英镑、欧洲马克、欧洲瑞士法郎等多币种,币种结构多元化,市场在西欧已具规模,至1969年底已达900亿美元。
2.2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是全球扩散时期

70年代美国连年恶化的国际收支以及两次石油危机中的油价飙升使得欧洲货币市场以一种超常的发展速度在全球发展开来,规模不断扩张突破,离岸金融市场突破原有的“欧洲”区域限制,逐渐向其他非欧洲地区扩散,市场模式呈多样化发展,由原来的一体型发展到簿记型和渗透型,离岸金融市场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
2.3 20世纪80年代是重要突破时期

以美国1981年开设的IBFs和日本1986年建立的JOM为重大突破,世界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已拥有离岸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已具备全球性,离岸金融的模式出现一体型、簿记型和分离型并存的多元化结构:以伦敦、香港为代表的一体型模式;以纽约、东京为代表的内外分离型模式;以巴哈马、开曼群岛为代表的簿记型模式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渗透分离型模式。至90年代中期全球已有67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离岸金融中心(表1)。世界离岸金融市场的资产从1977年的8 896亿美元1(表2)增长到1985年的29 840亿美元,年增长率29.43%,继而到1990年的68 772亿美元,后五年间平均增长率26.09%。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各年份金融统计
2.4 20世纪90年代是调整时期

80年代后期,国际离岸金融市场总规模已十分稳定(图1,左边柱为资产,右边负债)。进入90年代,由于各国在岸金融和境内金融的自由化以及衍生金融产品的出现和国际社会对离岸金融风险监管的加强,全球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步入调整期:整个90年代离岸金融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只有6.4%,低于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平均发展速度(7.0%),而且离岸金融在整个金融市场的占比在下降(见图2),离岸金融市场相对衰弱的趋势凸显。


2.5 2000年以来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现状是在加强监管中稳步前进

进入21世纪,离岸金融业务开始恢复增长,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离岸金融资产在2000~2001年增长了11%。
离岸金融中心的逃税和洗钱问题日益严重,逐渐引起国际社会密切关注,尤其9.11事件以来,对离岸金融市场的监管又多了一层反恐怖色彩,各国均加大了反洗钱以及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和为恐怖活动融资的力度,全球离岸金融市场已在监管和信息透明上取得进步。

打击为恐怖分子融资以及反洗钱的要求给离岸金融市场、特别是簿记型离岸金融中心带来极大压力,全球离岸金融业务在2002年有所下降。但全球离岸金融业不会因为监管的强化而停滞不前。监管促使规范,规范促进业务的快速增长,如泽西、格恩西岛在避税港型离岸金融市场中是以监管严厉著称的,而这二者2004年资产增长率分别为12%、22%。总体看来,全球离岸业务自2000年以来呈现上升趋势(表3):


  资料来源:参考国际清算银行(BIS)“BIS Quarterly Review”2000-2006.9各期数据编制

尤其新兴地区的离岸金融业保持相对快的发展势头。以新加坡为例,东南亚金融危机并没有阻挡新加坡亚元市场的发展势头,从2002年开始离岸市场资产额稳步增加,到2004年已经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显示在全球离岸金融发展普遍趋缓的情况下新加坡离岸市场仍然保持较快的势头。


  资料来源:”Annual Report 2005/2006”,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3 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回顾国际离岸金融发展历史,结合其发展现状,展望未来,全球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3.1 离岸金融市场将继续获得发展,但增长速度相对以前减弱

发展是主要趋势,全球离岸金融业务还将继续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全球离岸金融市场目前拥有的资金数额巨大,而且仍在增长,这些资金是国际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试想没有这些流动资金,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将受到多大的掣肘和限制。

离岸金融市场的出现、发展、扩大始终是与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一体化直接相连的,随着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必然要继续扩大对国际资金的需求,全球对离岸资金的需求会刺激离岸金融市场的增长,主要国际离岸金融市场将会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未来离岸金融市场在影响区域上将进一步扩张,市场规模也将进一步增长,在离岸资金再分配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程度的持续发展,但是增速将有所放缓,因为主要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相继开办了离岸金融业务而且大部分离岸市场已步入发展的成熟期。

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仍不失为一种理性选择。许多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前景对外资具有吸引力,但由于国家的政策环境依然不够完善,诸如投资审批程序繁复、金融体系不符合国际惯例等等问题使某些外国投资者踌躇不前,而目前发展中国家的政策体系是历史产物,其政策的改进尚需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种条件下,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不失为一种过渡性选择,既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外国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要求,又可避免对国内现行的政策体系形成不必要的冲击,从而达到既积极合理引进外资又防止外资流入干扰宏观调控的目的。

离岸金融市场目前的业务品种尚具有较大的潜力,其业务品种与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相比还比较单一,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因此这方面的发展空间还相当大,创新业务品种和发掘现有品种的潜力必然是未来离岸金融市场进行自我发展的方向之一。
3.2 小型离岸金融市场尤其是簿记型(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的优势将被逐步削弱

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离岸金融市场走向分化,小型离岸金融市场尤其是簿记型离岸金融中心面临的发展环境并不十分乐观。在岸金融的进一步自由化在无形中削弱了离岸金融中心金融制度的相对优势;大部分小型离岸金融中心由于为岛国经济,国内经济规模偏小,不能吸引大规模金融业务到其管辖区内,更无法依靠国内金融市场孕育出规模巨大且市场流动性较强的证券、金融衍生品等能充分体现金融发展潮流的国际金融市场,只能眼巴巴看着大型国家金融中心执其牛耳;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参与联合监管,加大与国际社会的信息交流以及打击金融犯罪的力度,逐步完善金融监管框架,明确落
实金融监管部门职责以及修改一部分过于宽松的金融条款,其作为“避税场所”的活力当然会减少,这些地区赖以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优势也会随之下降。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国际上对税务监管和信息交换要求的日益严格,避税港型的离岸金融市场存在的空间将越来越狭小,昔日的风光难再。

小型离岸金融市场要生存下去只能继续依赖于相对宽松的制度安排,进一步强化其簿记功能和内部专业化分工,未来离岸金融中心金融交易的登记仍可能继续吸引外国投资者。因为一方面这些中心能为外国公司提供完全、自由和有弹性的资产管理权,另一方面,虽然离岸金融中心的制度优势受到一定的削弱,但其仍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如银行保密措施、低廉的注册成本以及优惠的税收制度等,特别注重安全和保密的人以及从事非法活动或害怕财产充公的人仍会继续利用其保密制度和避税制度。

此外,尽管吸引资本从主要金融中心转移过来的可能性较小,但可以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从大型国际金融中心争取后勤配送服务,如清算、股票登记、信用卡后台服务等劳动密集型活动。
3.3 离岸金融市场和在岸金融市场有合二为一的趋势

随着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工业国家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如纽约、东京)以及区域型国际金融中心(如悉尼、巴黎以及米兰等)为了增强其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依托本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离岸金融业务,离岸金融业务呈现出由各离岸金融中心向以上离岸金融市场回流的趋势,故离岸金融业务可能以离岸金融市场的形式进一步向市场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国际金融中心集中,大型国际金融中心很可能以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并举的形式取代竞争能力逐步丧失的离岸金融中心。

在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大趋势下,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建立和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同时也开始放松对在岸金融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的管制,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的差距在缩小,离岸账户逐步向居民开放,居民将逐渐参与各项离岸业务。其结果是,境内市场向境外市场靠拢、在岸业务与离岸业务逐步融合、内外分离型向内外渗透型、内外渗透型向内外一体型逐渐过渡,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离岸金融市场和在岸金融市场、国内金融市场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在岸与离岸操作边界逐步消失,最终在未来将形成一个统一的金融市场。
3.4 离岸金融市场融资结构将会改变,离岸直接融资比重将会增加

在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前40多年里,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要形式的间接融资是离岸金融市场的主要形式。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资本项目的开放、高新技术的发展、风险控制能力的提升以及金融产品的多样化,以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市场,将获得快速持续的发展,并在规模上超过离岸间接融资市场。可以预测,全球各国到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市场以及香港联交所等世界性股市上市的企业会越来越多,离岸证券市场将赶上并最终超过离岸货币市场而成为主要的离岸市场。
3.5 离岸金融业务监管的加强和规范

随着各国对离岸金融风险认识的逐步提高,对离岸金融业务的监管也逐渐严格起来。1980年,国际清算银行成立了银行业监管离岸小组,协调各国对离岸业务的监管;1983年通过了突出综合监管的巴塞尔协议,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建议各国密切关注国际银行业务的风险状况;1991年BCCI风波之后,巴塞尔委员会再次强调各国应在管辖范围内强化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该委员会建议设定对国际银行业务监管的最低标准;1996年,巴塞尔委员会在对国际金融业如何实施更好的监管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母国和所在国对监管职能范围的划分。

2004年6月出台的《新巴塞尔协议》代表着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方向和趋势,旨在促进良好的信息控制和银行资源的分配,强化国际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除了包含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内容外,还将操作风险囊括进来,要求2007年所有的银行都要开始按照协议来监管风险。尽管到2007年还有不少国家尚未遵行,但该协议的要求加强了对离岸金融业的监管,离岸金融市场的欠规范状况必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全球离岸金融市场已在监管和信息透明上取得进步,离岸金融市场将在规范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3.6 新兴地区的离岸金融业将保持相对快的发展势头

1991~1997年间,新兴地区的离岸资产占全球离岸金融资产的比例从1991年的58.5%增长到1997年的66.8%(参见图3中的实线),跨境负债从36.4%增长到了42.6%。而同一时期,这些地区的金融资产仅占整个世界金融业的22.1%(参见图3中的虚线右边),负债仅占29.8%,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

以新加坡为例,东南亚金融危机并没有阻挡新加坡亚元市场的发展势头。健全的监管体系和富有效率的监管过程,支撑新加坡度过了这一危机。参见表5,虽然危机后的离岸银行数量大幅减少,但从2002年开始离岸市场资产额稳步增加,到2004年已经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显示在全球离岸金融发展普遍趋缓的情况下新加坡离岸市场仍然保持较快的势头。


[参考文献]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网站http://www.imf.org/各期IMF Working Paper.
[2] 连平.离岸金融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3] Kevin Rafferty, “Offshore Financial Services Guide 2005-06”, http:
//www.thestandard.com.hk/offshore.asp.

推荐访问:离岸 发展趋势 金融市场 展望 国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