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赤峰市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时间:2022-03-06 15:07:59 浏览量:

(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108队,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文章讨论了红花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探讨了该区金的物质来源、成矿阶段和富集规律。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
中图分类号:P618.51(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6921(2008)20—0009—02
1 概况

红花沟金矿位于内蒙古地轴中偏东段,与内蒙古地槽接角的地轴北缘,Ⅲ级构造单元为云雾 山隆起东北端。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是太古界建平群变质岩系。由老至新分为小塔子沟组,大营子组等变质片 麻岩类,中生界为侏罗系上统酸性——中基性火山熔岩及火山沉积岩、少量沉积岩,新生界 主要为第三系中新统砂岩及砂泥变质页岩,上新统玄武岩及第四纪黄土。岩层呈北东东—— 南西西向为主。

区域构造较复杂,东为大木头沟——红花沟断裂,西为碱场——柴胡栏子——西老府断裂, 北为碱场——木头沟断裂,中为舍路嘎河断裂,南为四道沟断裂。五条断裂组成了区域基本 构 造骨架,且控制太古界及中元古界构造层成孤岛状分布,控制了石英脉及脉岩的分布。近东 西向、北东向及南北向断裂极为发育,并成带等间距分布,略显格子状的基本格架。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以燕山期酸性为主,以岩基、岩墙和岩脉等产状产出,且受明显构造控 制。主要有: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体特征

红花沟金矿床各脉均赋存于建平群地层中,明显受区域性大断裂及派生的压性、压扭性断裂 控制。矿脉走向北北西或北东,以陡倾斜为主。单个矿体一般长10~600m,厚度0.9~1.5m ,最厚可达30m。金矿体主要赋存于石英脉内,少数产于蚀变破碎带内,矿体形态多为脉状 、透镜状、扁豆体状,部分呈不规则细脉、网脉状,在走向及倾斜方向上具舒缓波状起伏, 及由蚀变带连接的变化特征,膨胀狭缩,分枝复合,尖来再现等现象常见。
2.2 矿石特征

矿石矿物成份,金属矿物以黄铁矿、自然金为主,次为黄铜矿、方铅矿、辉银矿及少量闪锌 矿等,矿脉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次为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等。矿石化学成分以Si、Mg 、Cu、Fe、Au为主,伴生元素有Ag、Pb、Zn、S、Co、Ti、Mn、B、Bi、Ni、Cr、Al等。矿石 类型有石英脉型、黄铁矿型、多金属硫化物型等,前二类分布广,多呈黄铁矿——石英脉型 。矿石结构以半自形——它形晶粒状结构为主,次为压碎(碎斑)结构,包含交代——胶状 结构,矿石构造以细脉状、网脉状、条带状、块状为主,次为浸染状、蜂窝状。

矿石中自然金呈包体金、裂隙金、粒间金、假包体金赋存,少数游离金等分布在金属硫化物 及石英脉中,自然金的形态有粒状、细脉、网脉状、浑圆状、片状及不规则状等,粒径多在 0.01~0.05mm间。
2.3 围岩蚀变特征

近矿围岩主要为条带状混合余斜长角闪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闪长玢岩及混合花岗岩等,在 热液作用下均发生蚀变,蚀变的种类与石英脉两侧的近矿围岩性质关系密切,一般围岩以铁 镁质为主,常为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硅化等;以长英质成份居多,则以绢云母化、高岭土 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等,主要为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次之是高岭土化、绿泥石 化、碳酸盐化、少量钠黝帘石化及萤石化。前三种与金矿化关系密切,且分布广泛,为判别 金矿矿化好坏的直接标志。
3 成矿作用及规律
3.1 金的物质来源

根据冶金一公司物探一队1981年对红花沟金矿区各类岩石微量元素丰度值测定结果表明,建 平群地层中的片麻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等金的丰度值普遍比其他岩石高(见表1),金 在地壳中的丰度值为3~4ppb,高于地壳丰度值的6~7倍。

其他地质体均具有相同数量级丰度,认为太古代建平群老变质岩层是成为区内脉金的物质主 要来源。

建平群地层严格控制着区内石英脉的产出,迄今发现的金矿床都赋存于太古界建平群地层内 ,说明区内金矿床在地层层位及岩性上的选择是明显的,显示出金矿床或金矿人具有一定的 层控性质,也说明建平群这套老变质岩系具有成矿专属性。

赋存地层含金量高于地壳平均值,说明金与地层有关,测定的样品都来自成矿后的建平群地 层,其结果未必就是建平群的原始含量,可能建平群最原始含量比现在还要高,受区域变质 作用热液活动的影响下,抹去了这一事实的全部记录,使金活动,迁移富集形成金矿床,可 认为太古界建平群变质岩系是金矿形成的矿源层。
3.2 控矿构造

云雾山隆起自前震旦纪开始隆起后,直至中生代前始终处于剥蚀状态,由于中生代的燕山运 动,造成区内古老变质岩与四周中生代地层呈断层接触,区内古老变质岩中也产生了不同方 向的次级断裂构造,岩浆的侵入作用形成了区内各种脉岩,且带来了大量的含金溶液构成金 矿床,而金矿床多由次一级压扭性、压性断裂具体控制了其产状、规模、形态。是本区的控 矿构造。按走向分为北北西、北东及近南北向三组,其中近南北和南北向矿脉多,规模大。

本区控矿构造的特点表现为边疆性、继承性、复合性,如红花沟矿区2~3号脉在其脉壁上有 近于水平方向擦沟现象。矿脉厚度变化在延深方向上较走向稳定。这些特点均可由现生产坑 口矿体形态特征得到证明,横贯本区中部的舍路嘎河断裂,把红花沟矿区与莲花山矿区切割 成北西、南东两大岩块,由其派生的次一级成矿后断裂,是导致区内主要含矿石英脉呈现左 行错断规律的主要因素,是使石英脉断空再现,北向侧伏的原因。

控矿构造的发育与岩性也有密切关系,从本区矿体赋存的近矿围岩特征发现,凡有较大规模 或团块的混合花岗岩分布地区对成矿裂隙发育不利,可能由于本区成矿裂隙为区域断裂构造 诱生的裂隙,其强度不大,而混合花岗岩脆性较大,常呈规模小的张性裂隙,充填的含金石 英脉多为边疆性差、规模小的扁豆体,工业意义不大或无,而较大规模的混合花岗岩的外接 触带一定宽度内混合角闪片麻岩中,由于两岩性的强度上差异很大,同时混合花岗岩又系沿 古老断裂形成的,当其复活时,在岩性脆弱的外接触带最易产生较大裂隙,最易形成规模大 一些的矿脉,也同岩脉最发育地带。
另外,淡钯闪长玢岩及混合斜长角闪片麻岩中金矿化也好。
3.3 成矿阶段

金在特定环境下有一定的活动性,金矿床形成需要相当长的时期,经过多次迁移迭加富集, 红花沟金矿床的成矿阶段如下:
3.3.1 第一阶段:黄铁矿——石英矿化阶段,岩浆热液沿断裂充填,形成石英脉的主体 ,石英多为粒状,仅少量中粗粒自形晶黄铁矿生成,金稍晚于粗粒乳白钯石英沉淀,嵌布在 粗粒石英中,其数量较少。
3.3.2 第二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第一阶段后,控矿构造再次活动,浓集后和热 液沿已固结的 石英脉两侧或其内部新生裂隙充填。金属硫化物、石英、自然金同时沉淀,石英脉多呈灰黑 色,黄铁矿为中——细粒半自形晶粒状,是金矿化的主要阶段,金的粒度很小。
3.3.3 第三阶段: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金与黄铜矿方铅矿等同时沉淀,充填在压碎黄铁 矿的显微裂 隙中,此期的黄铁矿其与石英接触处,有石英变凹现象,受动力作用大多破碎,也是碲金矿 形成的主要时期,金多呈细脉状。
3.3.4 第四阶段:细粒半自形——它形黄铁矿阶段,没有破碎现象,约占整个黄铁矿的3 5%,大量碲金矿生成 与本期黄欣矿产生有密切关系。
3.3.5 第五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本区金的成矿进入尾声,也是黄铁矿化、碳酸盐 化、绢云母化阶段,含金极微,对矿化意义不大。
3.4 金的富集规律
3.4.1 金的含量的高低与金属硫化物(黄铁矿)成正比与二、四期黄铁矿,尤其他形 粒状结构,破碎结构及条带状、致密块状构造的黄铁矿关系密切,与黄铁矿的粒度成正比, 在开采中矿石中黄铁矿的多寡已成为其品位高低的直接标志。
3.4.2 金的富集与灰白色或灰黑色油脂光泽的石英有关。
3.4.3 金的富集与石英脉的形态有直接关系。①石英脉形态复杂,分枝复合,厚度变化剧 烈,膨胀收缩处金较富集,在石英脉弯曲由宽变窗处及脉体中节理发育、破碎程度较高的部 位金更为富集。②控矿构造多沿先期形成的主体石英脉发生继承活动,所以脉体的顶底板是 金相对富集部位,中间较贫。③在一个较富集的平行石英脉带中,靠近底盘的矿脉,其矿化 常较好。④矿脉上部石英脉,其中黄铁矿常呈蜂窝状和巢状分布,含金品位变化大,下部石 英脉中黄铁矿多呈条带状,含金品位变化较均匀。⑤金在控矿构造的转折处,几组裂隙复合 处及靠近成矿断裂处明显富集。⑥金与围岩蚀变关系也较密切,一般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发 育部位,可作为间接找矿标志。[参考文献]
[1] 栾世伟.金矿床地质及找矿方法[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 袁见齐.矿床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推荐访问:赤峰市 成矿 金矿 红花 地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