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试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时间:2022-03-16 15:07:26 浏览量:

(内蒙古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摘 要:文章主要阐述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区分,这对中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起到了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中国
中图分类号:F0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08—0045—0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代替了过去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的提法是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 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科学文化事 业蓬勃发展,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目前,
中国仍既处于黄 金发展期,又处于矛盾凸现期,发展机遇空前,面临挑战也前所未有。因此,制定正确而符 合中国实际的发展战略,是关系到经济的又好又快地发展和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所以中国 共产党高瞻远瞩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这次会议上又以“经济发展方式” 代替“ 经济增长方式”是具有深刻而重大的意义。
1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当今“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经常作为同一语而混用。实际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 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都互相有区别 的。毫无疑问,“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也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只要对“经济增 长”与“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加以区分,便能够理解以上各种概 念的联系与区别。早期发展经济学家往往不加区别地使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虽 然他们当时没有明确地提出“经济发展”概念,但其很多著作实际上对经济发展阶段进行研 究。在他们的经济增长定义中不仅包括数量的增加,也包括了质量的提高等更广泛的内容。 到了20世纪70年代,经济发展的概念被人们所认识,人们逐渐意识到,与增长不同,发展是 比起增长范围更广、内容更大的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著名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对发展做如下 论述“发展必须既包括经济加速增长、缩小不平等状况和消灭绝对贫困,也包括社会结构、 民众态度和国家制度的重要变化的多方面的过程。从本质说,发展必须体现变化的全部内容 ”[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有的场合 还可以互相替换,但它们的含义又有区别的。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的包 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的增长。用传统的语言表述,经济增长即国民财富或社会财富的增 长。世界银行把经济发展定义为:“包括物质消费、教育、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内容的生 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从更广的意义上讲,人们认为发展还应包括其他重要和相关的内容,主 要有机会的更加平等,以及政治自由和人民自由。此外,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就是人民不分性 别、信仰、宗教、种族、地区和国家,在经济、政治和公民权利上的提高”[2]。 经济发展是指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投入结 构、产出结构、产出比重、分配状况、消费模式、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等在内的 变化。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密切的联系,没有经济增长就无从谈起 经济发展。反过来,有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没有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是暂时的和无 效率的。然而,经济发展必然推动经济增长。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 的物质前提,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手段和基础,而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的和结果。二者之 间的区别:经济增长偏重于数量方面; 经济发展既注重数量更注重质量,不仅包括增长的 内容还包括社会甚至政治方面的某些进展。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 ,更应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传统的西方发展经济学中,一般将经济 发展定义为结构的改变,并认为这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学的研究课题;将经济增长定义为产出 的增加,并认为这是发达国家经济学的研究课题。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经济中都有 增长和发展的问题。所以这样的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偏颇之处。所以区分经济增长和经 济发展的同时,也应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联系和区别。“经济增长方式 ”是指以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不同组合方式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形式,简言之, 即指经济增长来源的结构类型。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就是经济增长方式,它可分为粗放型和 集约型两种形式。经济增长主要反映社会财富的增加,而经济增长方式则侧重于对增长因素 的不同比例和组合分析。然而,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没 有经济增长就无法谈起经济增长方式,即没有经济增长,怎么能有它的增长方式,所以经济 增长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对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2 追求经济速度增长方式的工业化道路是不可持续的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的大部分时期,中国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经济增长方式。它在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等诸多方面起过非常重要的 作用。改革开放之后,继续推行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人类 经济史的发展奇迹。在新中国成立之时,国民经济几乎到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极度贫寒, “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只有466亿元,人均国民收入为66.1元。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总产 值比重为70%,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0%,而重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7.9%” [3]。基于上述情况,中国当时所选择的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发展战略,为国民 经济的尽快恢复,摆脱困境,建立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等诸多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和做了巨大 贡献。实施国家投资驱动的增长方式,这是列宁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结论)的体 现,它亦符合在工业化过程中资本品生产快于消费品生产增长的“霍夫曼定理”。改革开放 以后,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深入,经济有了飞速的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近20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使得世人赞叹,国人骄傲,堪称是人类 经济史上的奇迹。这样将使贫穷落后的农业国,逐渐转变为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快速、持续发 展的发展中国家。但其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投资驱动的发展战略还未得到彻底改变。改革 开放以后,开始有所改变,但近几年又出现了以过度投资为特征的“重化工业化”现象,给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这种以增加GDP为目标,加快速度为手段 的经济增长方式必定带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问题。高投入是中国经济快 速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动力。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依靠大量资金和自然资源的 粗放投入来实现的。在投资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中国的投资效率却在持续下降。尤其固定资 产投资过快增长,近三年的增幅为26.6%, 26%和24%。因此,中国的高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是 靠 高投入支撑的。土地和劳动力投入也同样存在粗放的问题。这种的由投入推动的增长,是不 可持续的,亦不全面的。高消耗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目前尚处于工业化 快速发展阶段,至今仍然是以消耗大量资源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在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 下,加剧了资源的供求矛盾。中国人均资源短缺,主要矿产资源和绝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 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土地资源也十分紧缺,人均耕地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耕地面积已经由1953年的0.188hm2下降到2003年的0.096hm2。然而,很多资源的消耗则远高于发达国家和 一些发展中国家。粗放式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十分尖锐的资源与环境矛盾,是经济进一步发展 过程中“瓶颈”,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继续坚持下去,不仅使原本短缺的资源 ,更加稀缺和不足,还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稳定。高污染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产物。 高消耗换来的高增长,必然是高排放和高污染。在中国推进工业化过程中,环境破坏日益严 重。废弃物排放水平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环境自净能力。高污染 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结果,也是阻碍今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必须摆脱 “污染”与“增长”并存的状态,逐步减少污染,达到少污染、多发展,最后以最少的污染 ,最快的发展。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的增长,必然是低效率。效率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 比例和关系,既效率为一定的投入量所产生的有效成果。在中国现阶段的粗放式增长方式的 条件下,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则质量和效率并不高,投入多,产出少,这必然导致低效率 的增长。“中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30、日本的1/18、法国的1/16、德国的1/12和韩国的1/7。资源产出效率大大 低于国际先进水平,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 .3%。中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但低效利用问题也十分突出,一些地方盲目兴办各类 开发区,省级以下开发区征地后的土地闲置率高达40%以上”[4]。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保证

长期以来,基于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整体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通过增 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的粗放型增长的方式来实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现仍 未根本转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而还存在着资源利 用率低,能源消耗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奋斗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改变单纯依靠增加投入、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 粗放式增长方式,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 实现十七大的报告上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促 进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虽然“增长”和“发展”一词差异,但这一词语的变化折射出 经济发展内涵的重大变化,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也是中国今后的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稳定和 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正确选择。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 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 统筹兼顾。”因此,必须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等量的指标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 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0物质主义”的发展转变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 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只有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的提高的同时也注重文化教育等 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才能够实现经济增长的
同时,不断提高人民生活,逐步缩小地区差异和贫富差距,使广 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经 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巩固和加强 农业的基础地位,改组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全面发展服务业。要促进城乡、地区协调发展。各地 区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地区结构。加强区域协作,实现区域经济的 协调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因 此,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必须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摆脱过去的高投入、高消 耗和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走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③要坚持节约资源和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坚持“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的循环经 济原则,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促进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必须走新型工业 化道路。经济发展不能只考虑速度和盲目地追求GDP等指标的增加,固然经济发展不仅重视 快速和提高增量,更应注重质量的提高和技术贡献的增加。因此,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要 处理好增长速度与提高质量、追求当前利益与谋划长远发展的关系。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方 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能源和资源消耗大并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附加值低的产品的生产来实现。这就使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 仅影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永续发展。因此,必须抓好需求结构、产业结 构的调整,抓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 系,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只有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 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顺利实现生态 文明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郭熙保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选[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7.
[2] 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1.31.
[3] 1981年中国经济年鉴(简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82.4. 
[4] 马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科学决策[J],2005,(4).

推荐访问:经济增长 试论 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