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乡镇抗旱总结:超前谋划积极而为大灾之年抗旱保增收

时间:2022-03-28 15:03:56 浏览量:

一、基本情况  

(一)全镇基本概况  

会仪镇位于**县境东部,是**县的东大门,东与水富县向家坝镇新寿村接壤,南与水富县太平乡相连,西与本县新滩镇毗邻,北与四川省屏山县相隔于金沙江,距向家坝坝址 27公里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 18℃ ,全镇辖会仪村、和平村、黄坪村、三渡村4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109个村民小组,6646户24902人,其中农业户6092户23965人,全镇耕地总面积27523.9亩,其中水田7479亩,占耕地总面积27.2%,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0081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775亩。   

(二)当前旱情及受灾情况  

去年10月下旬以来,我镇降雨普遍偏少,气温异常偏高,持续高温少雨,土壤墒情急剧下降,农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旱情十分严重,且有干旱持续发展趋势。截止2月底,全镇农作物种植26488亩,农作物受灾面积已达 25839亩,占全镇播种面积的97.5%,其中成灾面积22221亩,占播种面积的85.9%,绝收面积3381亩,占受灾面积的13.1%。按农作物划分,小麦受灾面积9500亩,成灾8500亩,绝收面积830亩;油菜受灾面积6900亩,成灾5600亩,绝收面积890亩;蔬菜受灾面积3950亩,成灾3900亩,绝收面积520亩;杂粮受灾面积4659亩,成灾3461亩,绝收面积1071亩;水果受灾面积3500亩,成灾860亩,绝收面积200亩;茶叶受灾面积440亩,成灾370亩,绝收面积280亩;其它作物受灾面积830亩。直接经济损失达690.97万元。渔业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125万元。全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835.97万元。因旱人畜饮水困难0.8万人,大牲畜0.03万头。  

二、主要做法  

面对严峻的抗旱形势,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全镇抗旱工作会议,认真传达了省、市、县抗旱工作会议精神,对当前的旱情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并就下步抗旱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布署,及时组织动员全镇干部职工、各村委会、片区、小组立即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务实地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好抗旱救灾的各项工作,确保我镇抗旱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一)夯实基础,汇聚力量。面对严重的旱情,镇党委、政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积极、主动、务实地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抓好抗旱救灾的各项工作,确保我镇抗旱工作落实到位。一是深入基层搞好灾情调查,指导群众抓好抗旱救灾。1月以来,镇政府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到村指导抗旱工作,检查小春生产,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村组、到受灾地块,全面开展抗旱防灾技术指导,指导农户进行抗旱自救,深入和平、黄坪、会仪、三渡村及时查看当前小春生产旱灾情况,并结合全镇旱情实际,对当前抓好抗旱保苗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各村在抓好小麦锈病、麦蚜和油菜蚜虫防治的同时,加强墒情监测,对小麦、油菜长势较差的地块及时进行浇水施肥,加强油菜中耕除草,追施蕾苔肥等抗旱技术措施,全镇水浇灌面积达7600亩、补施农家肥2158亩,秸秆覆盖750亩,地膜覆盖1200亩。目前我镇参加抗旱救灾工作人员217人,已投人员8500余人次。二是广泛发动群众,切实抓好农作物补种。结合我镇旱情实际,涉农部门积极组织玉米等大春作物种子,对因旱未出苗和因旱未播种的农田进行改种和补种,最大限度地保证农作物播种面积。广大干部职工深入第一线广泛发动群众投资投劳恢复生产,购买良种补种冬季作物,采用药物拌种处理,防治地下害虫,提高作物成活率,套种生育期短的蔬菜1135亩,补种玉米400亩、杂粮2659亩,弥补旱灾造成的损失,喷施“旱地龙”2630亩,保墒保苗,缓解干旱地区农作物缺水问题。目前已准备种子24.8吨,化肥257.3吨,农药1.52吨。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千方百计寻找水源。镇政府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入救灾资金15.71万元,保证了受灾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积极推行节水灌溉措施,共浇灌农田7600亩,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旱灾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二)调整结构,化危为机。针对干旱较为严重的情况,镇党委、政府深入灾区调查了解情况并和灾区群众共同研究对策,及时调整思路,把绝收的田块改种其它经济作物,化危机为契机。一是走订单农业之路。积极引进盐津老板投资种植小米辣搞加工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种植1亩小米辣可增加产值1000元,目前已在和平、会仪、黄坪、三渡村种植小米辣1500亩,预计年底可增加产值150万元。二是走高效农业之路。高投入带来高产出,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和群众共同出资种植竹荪,风险共担。种植1亩竹荪可增加产值8000元,目前已在和平、会仪、黄坪、三渡村改种玉米丰产样板套种竹荪120亩,预计年底可增加产值96万元。三是走长效发展之路。针对今年干旱较为严重的特点,会仪镇党委、政府积极而为,及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目前已种植半边红李子1500亩,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严格要求,执行有力。面对历史罕见的干旱灾害,镇党委、政府,围绕坚定信心“抗大旱、促效益、保稳定”的思路,及时召开专题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根据阶段工作进行部署,成立了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各村挂钩领导为成员的抗旱救灾工作领导组,下设综合办、农技指导、工作督查等工作组。要求综合办每天对全镇灾害情况进行了解,分析情况,提出意见,提交领导组研究;农技指导组结合省、市、县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分区域落实抗旱救灾相关措施,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做好相关技术指导;工作督查组严格按照会仪镇抗旱救灾纪律规定,会仪镇干部职工挂钩联系村制度,经常性督促检查,工作人员的到位情况,各类惠农物资的就位情况,镇党委、政府工作意见和部署的落实情况。明确要求,全镇各级干部,要把抗旱救灾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在思想和行动上形成统一,对工作落实拖沓、实地工作人员不到位、上报数据不及时、甚至弄虚作假,影响党委政府决策或导致抗旱补救措施落实迟缓等的人和事,将按照相关规定从快、从严、从重处理。正真在全镇上下形成,抗旱救灾工作有方向、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  

(四)转变思路,增收有道。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良种良法的推广,能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立足现有土地资源,要产出、要增收,尽最大努力、最大可能减少旱灾对整体农业经济的影响。镇党委、政府提出,最大化地整合高二半山荒山资源,向土地贫瘠的荒山要效益、要增长,通过广泛的调研,多方的争取,得到了省草地动物研究学院的大力支持。在会仪,大河片区近2000亩的土地属高二半山区,土地非常贫瘠,但雨水相对充裕,传统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不出种。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并落实了种草养畜的构想和工作。到目前,大河在片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已引进婆罗门、西门特尔、断角牛等优良品种肉牛,改良荒山种草100余亩,同时,在省草地动物研究院、牧草研究所的具体指导下,对其免费提供的黑麦草、苏丹草、苜蓿草等21种优良草种进行示范种植,面积达到2000余平方,目前正在试验和推广,按**购草养畜的收购价格,每吨240元的价格计算,每亩土地年产牧草4-5吨,按4吨计算,亩产值960元,传统的沃土进行玉米种植每亩产值500-600元。通过向荒山要效益、要增长,既解决了贫瘠土地的利用问题,又提供了畜牧发展的粗饲料。  

推荐访问:抗旱 增收 谋划 超前 之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