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论新时期学校领导的体制发展与管理创新

时间:2022-04-04 15:24:17 浏览量:
  
    摘要:通过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领导经历了领导理念、领导方式和领导能力的转型,然而随着我国教育管理的实践水准不断提升,对和谐完善的学校领导的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旨在从学校领导的发展、我国学校领导体制、学校领导环境、决策及效能和学校领导发展创新四个方面,对新时期学校领导的体制转变和决策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校领导;校长负责制;发展;创新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学校领导专业化的背景下,社会和公众对学校领导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领导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校领导和体制管理改革成为现代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教育教学活动者,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素养,进而提升学校管理品质,并最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在创建新型学校的过程中必须积极研究和应对的问题。
 
    一、学校领导的发展
 
    领导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意味着群体过程的中心、人格及其影响、劝导服从的艺术和影响力的运用等。领导者是特定组织中的负责者、决策者、指挥者和组织者,他是改变环境和激励组织实现组织目标的贡献者。
 
    随着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传统的认为领导就是组织赋予一个人以职位与权力,率领其部署实现组织目标的观念,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当今学习型社会的环境中,更强调领导者通过其个人的行为和影响力,以恰当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团结和率领员工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近年来对校长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学校组织发展正面临着一个不断变动的复杂的教育环境,各种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都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影响,校长的角色演变更加关系到学校组织的发展,是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对校长职业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进入20世纪后,美国的中学校长不仅担任着“教学领导人”的角色,承担学校的组织与管理和教育监督的职责,还要参与“学校-社区关系”的事务。到20世纪初期,校长不仅是学校管理的核心,而且也是学校这个社会集团的领导者,对内负责全校工作,对外代表学校的角色已经建立起来,具备了学校的组织与管理、教学的监督与领导、学校和社区关系的协调与维护的三项基本职能,美国学校管理的基本理想是进行民主的、科学的、效率的管理。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学校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校长的工作重点由教育教学的单一化转变为教育教学、社会关系、经济活动等多元化发展,校长的工作不仅是管理好一所学校,更重要的是发展好一所学校,校长的决策职能增强,社会活动也增多,成为学校改革的推动者。校长这种角色的转变使校长由校内事务的管理者成为学校的经营者,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为实现学校目标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面对校长职责的越来越复杂化,许多研究表明现代校长要花大量的时间处理烦杂的学校内部事务和许多不得不为的社会事务,这也向社会提出了新的命题:校长是事务型领导还是变革型领导?虽然这个与学校的文化传统、组织规模、以及校长的个人特质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面对社会变化速度的不断加快,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者,理应审时度势,从宏观上把握学校组织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带动学校组织的变革,成为创新的领导者。
 
    二、我国学校领导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学校领导体制是学校领导力量的结构,是学校领导系统上下左右之间的权利划分,是实施领导职能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我国的学校领导体制包括政府宏观调控、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党组织保证监督和教职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四个方面。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学校实行的一种基本领导体制形式,其中校长全面负责和控制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事务,对学校内部的工作有决策权和指挥权,向全体教职工和全体学生负责,对外代表学校,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承担管理学校的责任。
 
    几十年的改革实践证明,我国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成功的,它理顺了学校里的党政关系,既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校的贯彻落实,又使学校及其他行政领导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保证了校长能正确地行使权力,同时也调动了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避免产生专权和腐败,从根本上提高了学校组织管理的效率,使我国教育事业能够持续、健康和协调的发展。
 
    但是,随着教育面临的新情况,领导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和关系也更加复杂,我国学校领导体制也相应的存在以下的问题:
 
    第一,党政关系没有理顺。由于我国传统的政治体制,党委和校长的领导权限划分不够清晰,出现二元领导结构,导致双重领导和管理。
 
    第二,权力与责任彼此失衡。在我国的学校领导活动中,常常出现学校领导者拥有权力,但没有很好的担负自己的责任,存在有功则争,有过就推的现象。
 
    第三,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在对学校领导者的权责规定方面是模糊的,没有具体的政策与方针去指导和规范校长的个人行为和岗位职责,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
 
    第四,民主与监督不完善。国家对学校领导体制的民主监督体系在理论上考虑得还是相对周全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实施的现实性,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当然,随着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不断完善,其弊端在不断地消除,但我们不能忽视其问题存在的理由,只有认清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矛盾,推动学校领导体制的健康发展。
 
    三、学校领导体制下的环境、决策与效能
 
    领导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到学校领导的实践活动。首先,作为学校领导者,理应对自己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情况以及生态环境质量了如指掌。其次,校长如何有效地贯彻各项教育政策和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是其在进行决策时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再次,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产业化、教育产权、教育服务等问题,都需要学校领导者树立起教育发展观念、竞争创新意识和经济效益原则,有效地提高领导绩效。最后,受过高等教育和培训的学校领导者往往更能做出优异的成绩,制定远见的目标规划,打造出独特的学校文化品牌。
 
    学校管理是一个不断决策地过程,新时期学校管理的复杂性需要领导有更为广阔的决策思维品质。如果校长既能全面把握决策对象的信息,又能准确制定备选方案,还能从决策程序的规范中择优确定方案,才能为学校的战略发展做出贡献。科学决策是学校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职能,学校领导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进步,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政策和规划的实现,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学校领导制定决策非常关键,但领导效能的发挥也对决策的执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领导效能不仅是学校领导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学校领导活动的归宿,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过多的看重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而对校长领导效能有直接影响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领导效果等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要开发校长组织管理能力、提高领导绩效,必须健全和完善校长的选拔任用、绩效评价激励制度等来保障不断发展的校长管理制度。
 
    四、推动学校领导的体制发展与管理创新的思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下,要求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各方面的体制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领导体制及运行机制,就必须树立新的领导理念,按照我国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要科学的应对内外部的环境变化,理顺权力关系,发挥领导艺术,创建高效的领导模式,创新领导管理。
 
    (五)从法律制度上保证领导体制的正确实施
 
    加强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度建设,是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保证。当前,制度建设的重点是要解决好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职责问题,明确党委的领导主要在于方向上的政治保证,在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校长负责在于行政上的领导,应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提高为党委负责的具体能力,运用好决策指挥、干部任免、改革和奖惩的权力,在行政决策中自觉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确保决策科学可行,最终保证国家教育法规与方针的正常维护与运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创造领导和学习的愿景
 
    校长应该创造一种以教职工高效工作、学生高效学习、有创新精神为特征的学校氛围,不断提出大家认同的共同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启动和激励广大教职工为实现愿景而投身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作为校长在提供教师工作支持的过程中,有必要准确了解教师工作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和支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学习与教学创新精神的形成。对于学生,校长应该给学生传递学校的价值观和信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和愿望,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寓教于乐的学习环境。
 
    (三)建立民主管理和监督制衡的领导秩序
 
    实现民主管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领导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和健全民主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学生家长会等民主管理机构的特殊作用,建立一种多方沟通、参与的渠道,协助校长管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及时了解教职工、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和建议,帮助校长解决疑难问题,完善学校领导体制,保障民主监督落到实处。同时,要支持和鼓励学生家长、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学校重大事务的决策讨论和监督,使领导活动更加透明化、规范化。
 
    (四)制定科学的决策远景,构建创新的能力结构
 
    作为学校领导者的校长应具有超前决策的眼光,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善于从全方位、宽角度、多渠道进行发散思维,以科学民主的态度对待决策对象,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注重决策的程序,建立必要的领导程序以支持学校远景的实现。制定学校内外部分配方案时,要善于把学校的发展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发展学校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校管理决策具有前瞻性、突破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多元化社会学习目标的实现。同时,校长也应该重视自身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发展,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才能,构建创造型和研究型的知识能力结构。
 
    总之,在我国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高质量教学学校的要求日益强烈,学校领导体制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主动、积极地适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必然选择。学校领导体制是学校领导者对内对外实施领导职能的依据和工具,关系着学校和国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优质学校的建设需要优秀的创新型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理应需要努力运用各种有利因素,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进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让学校领导体制为我国教育事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和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志华.学校领导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杨小微.转变性变革中的学校领导[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4).
    3、叶澜.实现转型:世纪初中国学校变革的走向[J].探索与争鸣,2002(7).
    4、赵复查.论转型时期学校领导决策思维的原则[J].零陵学院学报,2003(1).
    5、陈洪尧.试论我国高等学校领导体制[J].龙岩学院学报,2006(8).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推荐访问:新时期 学校领导 管理创新 体制 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