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政策取向

时间:2022-04-04 15:25:58 浏览量: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出现萧条甚至衰退。中国作为世界新兴 经济体之一,不可能在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世界金融危机凸显了中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 题,这既给中国经济带来挑战,同时也为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机遇。克服危机的思路也正是中国经 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路径,只有促进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才能真 正拉动消费,消费在GDP中比重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扩大内需。内需的扩大可以弥补出口的受损,带动 经济进入新一轮的增长。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结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就业
 
    一、前言
 
    金融危机,可以定义为起源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及至整个世界金融市场的动荡,超出金融监管 部门的控制能力,造成金融制度的混乱,其主要表现为所有或绝大部分金融指标在短期内急剧的超周期变 化,其结果是,金融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资金向最佳投资机会转移的渠道,从而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发生过金融危机150多次,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32次,几乎每一次金融危机的发生 都给世界经济带来不同程度的打击。2008年,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简称“次贷危机”,是指由美国次 级抵押贷款市场动荡引起的金融危机,下同)的全面爆发引起了世界金融市场的动荡。
 
    简单的说,“次贷危机”是随着美国利率的上升,尤其是短期利率的不断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 款利率也大幅度上升,从而使购房者的还贷负担不断加重,同时在房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购房者依靠出 售住房或抵押住房进行再融资变得十分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了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危 机。次贷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 危机的爆发导致相关金融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投资银行被迫关闭、 股市剧烈震荡并进而引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使各国经济面临严峻考验, 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国际市场消费能力下降,进口大幅萎缩,直接导致了全球经济出现萧条甚至衰退。 虽然中国目前始终未全面放开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使得次贷危机通 过金融渠道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比较有限。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本身对外依存度较高,经济发展结 构不均衡,因此,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今后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
 
    二、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中国作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之一,不可能在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目前,金融危机已 经影响到了中国的实体经济。
 
    从宏观上看,中国作为一个外贸依存度高达60%的开放大国,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直接表 现为出口增长放缓。这一点目前已在中国经济运行中有所体现。就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中国进出口额增 速结束了从2002年开始的连续6年超过20%的高速增长,进出口总额仅比上年增长17.8%,对发达经济体 和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速出现全面回落。伴随金融危机的深化,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额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 呈现急剧下降趋势。国内的经济低迷也导致进口需求不足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导致进口额急剧下滑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以来中国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增速明显放缓,长三角、珠三角地 区不少外向型中小企业面临困境。
 
    2009年1-2月,进出口状况仍然趋紧。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2月同比下降27.2%,其中出口下 降21.1%,进口下降34.2%。进入3月份,进出口总值、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下降20.9%、17.1%和 25.1%,虽然下降势头有所放缓,但形势依然严峻。
 
    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还远不止外贸方面。中国目前拥有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总量位 居世界第一。在这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有7000多亿美元表现为美国的国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之 下,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不断下降,目前已经接近于零。还有一些以公司债形式存在的外汇资产,由于受金 融危机的影响,收益也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甚至出现了风险。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其他一些如中投公 司的投资,也已出现巨额浮亏。
 
    在微观层面上,显而易见的是中国那些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产业和企业肯定会受到非常不利的影 响。这里面包括玩具等基本上依靠国外市场生存的企业,也包括纺织业等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外国市场的企 业。而中国那些依靠资本市场的行业情况也十分严峻。如美国的房产市场不景气,中国的钢铁产业就很受 伤,据称,目前中国钢铁产业闲置的产能已超过一亿吨。
 
    以上还只是一些静态的情况。实际上,动态来看,金融危机对于我们的影响要大得多。因为金融 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是全面的,比如对行业的影响就会导致失业,进而影响到投资与消费。这种相互影响, 很有可能把整个社会经济拖入下降的轨道,带来全面性的衰退。
 
    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演变到今天,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在加深,外部经济环境何时企稳、何时 走出颓势尚难预料。整体经济环境的低迷与趋势的不明朗导致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国际市场需求的萎靡 不振,而外需萎缩恰恰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从近期发达经济体失业率上升 、德国与日本出口大幅下降、美国私人储蓄率上升的情况看,中国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不确定性依然较 大。与此同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金融保护主义等种种不良倾向由蠢蠢欲动到逐渐抬头 ,对中国促进经济复苏的努力也构成了消极影响。
 
    三、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面临的关键问题是长期的结构调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形势更 加严峻。危机的发生是突然的,但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是由来已久的。许多人把目前的经济困难归因 于金融危机。实际上,金融危机只是加重了中国的经济困难,而不是导致经济困难的唯一原因。中国的经 济结构的确存在着不合理之处,也早已采取措施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中国早期的经济增长是靠大量的资源投入来驱动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又转为实施出口导向战 略,用出口需求来弥补国内需求的不足,支持经济的高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在转变经济 增长方式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提出了由粗放型增长向以效率提高驱动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然而 ,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涉及到新技术、新市场的开发,更涉及到就业市场的稳定。中国 经济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问题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打乱了我们既定的经济结构 调整的步骤,一些原本兴旺上升的行业形势大变,企业不断破产,失业人数尤其是农民工暴增,迫使我们 不得不逆转政策导向,保就业、保增长,推迟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难题。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主要表现为投 资过度和消费不足。投资在中国GDP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45%左右。高投资率 造成了消费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提高过慢和收入差距拉大。外部失衡则表 现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使得中国外汇储备大量增加。经济失衡导致货币供应量激增和流动性过 剩。例如,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房地产投资浪潮,中国的老百姓从房地产的按揭贷款里逐步理解并接受 了超前消费的理念。巨大的需求将房地产价格不断推高,使这些未来虚拟资金进入到社会经济中。外部失 衡和内部失衡使得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存在着大量虚拟财富。当受到冲击时这种气泡破灭,继而出现了流动 性短缺。2007年,沪深两市股指到了最高点的时候,总市值达到33万亿。之后股价下挫,现在只剩下不到 10万亿,20万亿的股市价值蒸发掉了。宏观上是这样,微观上也是这样。一个基础很好、现金流充足的企 业,突然发生资金链断裂,会传导给其他相关联的企业、行业,于是就发生了金融危机。
 
    由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正在慢慢浮现扩大。这是一场灾难,但对处于 变革中的中国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进行经济转型的机会。应当指出,即便不存在世界金融危机,中国 也面临着经济体制转型的难题,所谓“长痛、短痛迟早要痛”。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遇”。中国如果能够在 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抓住机遇,加快推进经济调整和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的经济发展必将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实现经济长远的持续平稳增长。
 
    四、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国经济的调整思路
 
    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经济能不能够持续发展 ,已经成为一个不但关系中国自身的兴衰,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今后走向的世界 性问题。为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世界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已经适时地推出了以“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为 主线的经济政策,尽量减轻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不良影响,确保中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
 
    对中国来说,经济增长保持平稳较快的速度尤为重要。我们每年有几百万新增大学生要就业,农 村还有不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公共事业、民生问题有很多历史欠账要还,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这些 事情都无法得到解决。当前,受世界金融危机加剧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 大,在这一非常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尤为重要。
 
    保增长的关键是要解决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扩大内需是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必 由之路。中国的内需潜力是十分巨大的,这一点是世界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但是中国有着特殊的国情。 例如,美国一直是靠内需拉动经济的,居民的储蓄率低而消费率很高,这已经是其根深蒂固的习惯。与此 相反,中国的居民长期保持很高的储蓄率和很低的消费率。中国的经济增长多年来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拉动 。面对当前的国际经济危机,美国只有靠减少进口和减少居民的消费来度过难关,所以众多的中低收入居 民生活陷入困难。但是,中国正好相反,由于出口下降,拉动经济只能靠刺激国内消费。
 
    扩大内需的关键是提高居民个人消费占GDP的比重。按照支出法计算GDP,包括消费(包括私人 消费和政府消费),投资(房地产和非房地产投资的固定资产投资、库存调整),以及净出口(顺差)三 大部分。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其表现之一在于经济增长过于依靠投资和出口,中国的投资一直居高不下 是造成个人消费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滑。也许我们可以以韩国、日 本为例,将此解释为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但与这些国家不一样的是,中国投资比例远远高于这些国家 40%左右的比例,同时在消费的构成中,政府消费构成比重过大,居民消费率则远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据摩根斯坦利的一份报告称,作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的中国,其个人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约为35%,而美国约为50%。中国的消费在其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在“世界各大经济体中可能是最低的”。 世界银行发表的2007年世界经济发展报告中指出,虽然自从1998年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启动内需,但是 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以每年一个点的比重在下降。中国目前的消费率不仅低于美国的70%水平,也低于 发展中国家印度的50%-60%水平。在中国政府两年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中,通过大量增加国内投资的 方式扩大内需,很可能是几年稳定经济的着力点。但如果消费不能得到有效刺激,两年后中国GDP的结构 将更加向投资倾斜,投资占GDP的比重很可能超过50%,跨入世界最高的行列。
 
    导致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资、劳动者报酬、居民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偏低。劳动者报酬和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过低,致使有货币支付能力的购买力不足。长期以来,中国 实行以国有经济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实施以速度为中心的赶超战略和片面的工业化战略。与此相适应 ,一方面实行高积累和高投入的政策,另一方面实行国民收入分配向国家、工业、城市倾斜的政策,例如 低工资、“剪刀差”、低收入、低消费的政策,以及城乡隔离政策,等等。由于时间过长、力度过大,随着生 产力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比重偏低和消费需求不足的累计效应。改革开放以来,居 民收入水平绝对地说已经大大提高了,但是,居民收入的绝对增长很不平衡,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 著扩大。这就出现了一个比重足够大的低收入阶层。因此,虽然中国当前的居民储蓄存款有14万亿元之多 ,但绝大部分储蓄存款来自极少数富裕阶层,而他们是因为没有其他更有利的投资机会和投资形式而储蓄 ,这部分储蓄即使释放出来也主要是转化为投资,而不是消费。就绝大多数城乡居民来说,储蓄倾向的难 以加大主要是经济不景气和缺乏社会保障的结果。
 
    全面提高中国社会保障水平,是中国扩大消费措施的一个重点。要尽快实现各种社会保障全覆盖 ,较快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统一标准,较快提高各种社会保障的保障标准。通过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使 全体国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居有其所、困有所助”,以完善的社会保障解除国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激发 国民的消费潜力。
 
    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就业是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要建立“市场主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就业机制,对可以大量解决就业问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 公有制企业要大力扶持。促进服务业发展,利用服务业就业弹性大,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小,能够吸纳各种 不同素质的劳动者就业,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的特点,发挥服务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 的独特优势。要加快调整投资结构,对就业带动作用大的投资项目,给予优先权或更加优惠的政策,促进 其发展;鼓励各种非盈利、非政府组织发展,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努力解决每年500万-600万大学生就业 难的问题;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不断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在非农领域就业,尽快 提供再就业岗位以使倒闭企业员工和被裁减员工得到安置,确保社会稳定。
 
    五、结论
 
    世界金融危机凸显了中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这既给中国经济带来挑战,同时也为中国的经 济结构调整带来了机遇。克服危机的思路也正是中国经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路径,只有促进就业、提高 社会保障水平和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才能真正拉动消费,消费在GDP中比重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扩大 内需。内需的扩大可以弥补出口的受损,带动经济进入新一轮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刘园,王达学.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杨晓光,房勇,程棵:次贷危机的系统科学分析[J].管理评论,2009(2).
    3、孙杰,李柯勇.从世界金融危机看中国发展[J].研究与实践,2008(6).
    4、国家统计局网 站.http://www.stats.gov.cn/tjfx/ztfx/2005sbnjjsp/t20090421_402553598.htm[EB/OL].
    5、强兴华.冷静看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N].金融时报.2009-01-06.
    6、吴敬琏.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12).
    7、杨欣.6124点一周年:投资者回起点  两市蒸发20万亿[N].广州日报,2008-10-16.
    (作者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访问:经济政策 取向 中国 金融危机 世界

猜你喜欢